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663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docx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草船借箭》参考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5个生字。

 

(三)采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四)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2.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本课虽然只有5个生字,但这几个字的读音都特别容易读错。

教师在教学时应逐个指导学生读准。

 

督:

d&,不要错读成d#u。

 

惩:

读ch6ng,不要错读成ch7ng。

 

寨:

读zh4i,不要错读成z4i。

 

饮:

读y!

n,不要错读成y@n。

 

2.指导区分字的结构。

 

本课的生字有几个也比较难记,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学生进行识记。

 

(1)加一加:

 

所谓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字相加,组成一个新字。

 

如:

督,就是叔和目组成,但要记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又如:

惩,就是征和心组成,这个字也是上下结构。

 

再如:

饮就是饣字边,加上一个欠字,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2)换一换:

 

如:

寨与赛的字形相近,它们上半部分相同,寨的下半部分是把赛下面的贝换成木。

 

(3)组一组:

 

如:

罚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面是罒,下面由讠和刂组成。

 

3.指导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理解词意,要使学生掌握: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迟延耽搁,拖延。

 

才干办事的能力。

 

甘受心甘情愿的接受。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处。

 

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调度本课指调用。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

本课指曹操因江面雾大,不了解诸葛亮的情况。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的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处罪。

 

弓弩弩,古代兵器,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士。

 

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三)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是否能读准字音,对生词是否理解词意。

 

(四)三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要读一读课文就能解决的,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同学们自己去读书,从书中寻求答案;如果问题涉及到文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留待讲读时再给学生解决。

 

(五)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此时,学生已经是读第四遍课文了,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起因是什么?

结果是什么?

事情是怎么发展的?

可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1.启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十万支箭而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使周瑜不得不羞愧、叹服。

 

2.讨论分段结果:

 

本文是写事的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

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四部分。

具体分法为: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以便借机杀害他。

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段(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

 

第三段(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

 

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