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2175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3 大小:51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3页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3页
亲,该文档总共1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1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docx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水运工程部分)

 

二00二年十二月

前言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是根据建设部[2000]31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各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共同编制,经各有关主管部门分别审查,由建设部审定发布。

《强制性条文》中包括城乡规划、城市建设、房屋建筑、工业建筑、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信息工程、水运工程、公路工程、铁道工程、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矿山工程、人防工程、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和民航机场工程等部分,覆盖了工程建设的主要领域。

  《强制性条文》的内容,是摘录工程建设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的、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规定,并考虑了保护资源、节约投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政策要求。

  《强制性条文》是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一个配套文件,是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的依据。

  《强制性条文》发布后,被摘录的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继续有效,两者配套使用。

所摘条文的条、款、项等序号,均与原标准相同,其中部分条文的文字有所改动,但未改变原意,并在序号的右上角加注了“*”号。

强制性条文省略了部分图、表和公式,被引用的部分按现行标准的图、表和公式执行。

  《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由交通部水运司组织编制。

《强制性条文》发布后,新制定、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强制性条文分别由建设部和交通部发布;新制定、修订的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在报送报批稿时,均应同时报送强制性条文内容。

二00二年十二月

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的通知

建标[2002]273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我部《关于编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导则>的通知》(建标[2003]31号)文要求,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称《强制性条文》)。

《强制性条文》包括城乡规划、城市建设、房屋建筑、工业建筑、水利工程、电力工程、信息工程、水运工程、公路工程、铁道工程、石油和化工建设工程、矿山工程、人防工程、广播电影电视工程和民航机场工程等部分。

  《强制性条文》是现行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的内容,同时考虑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

列入《强制性条文》的所有条文都必须严格执行。

《强制性条文》是参与建设活动各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政府对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的依据。

   今后新批准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凡有强制性条文的,均在文本中明确表示,并编入《工程建设项目标准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已经交通部组织审查,现批准实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由交通部负责具体管理、解释和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00二年十月二十七日

 

 

第一篇 综合类

 

1

2

3

4

5

6

7

8

9

 

 

第二篇勘测类

 

1

2

 

 

第三篇地基与基础类

 

1

2

3

 

第四篇混凝土类

 

1

2

3

 

 

第五篇港口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六篇航道与通航建筑物类

 

1

2

3

4

5

6

7

8

 

 

第七篇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类

 

1

2

3

4

 

第一篇综合类

1《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

1.0.3海港总平面设计应贯彻节约岸线、节约用地、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方针,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

3.1.1港址选择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和沿海经济开发的需要,并应满足港口合理布局的要求。

港口的性质和规模应根据腹地经济、客货流量及集疏运条件确定。

3.1.2选址应根据港口性质、规模及船型,按照深水深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海岸资源,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并应进行多方案比选。

3.2.11*选址应充分考虑港口工程与泥沙运动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导致港口严重淤积和海岸或河口的剧烈演变。

4.1.1平面布置应以港口发展规划为基础,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和合理分区,并应留有综合开发的余地。

各类码头的布置既应避免相互干扰,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综合利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系统。

4.2.3*船舶回旋水域应设置在进出港口或方便船舶靠离码头的地点。

其尺度应考虑当地风、浪、水流等条件和港作拖船配备、定位标志等因素,可按表4.2.3确定。

回旋水域的设计水深可取航道设计水深。

船舶回旋水域尺度  表4.2.3

使用范围

回旋圆直径(m)

有掩护的水域,港作拖船条件较好,可借岸标定位

无掩护的开敞水域或缺乏港作拖船的港口

允许借码头或转头墩协助转头的水域

受水流影响较大的港口,垂直水流方向的回旋水域宽度为(~)L;沿水流方向的长度为(~)L

   注:

①回旋水域可占用航行水域,当船舶进出频繁时,经论证可单独设置;

     ②L为设计船长(m)

4.2.9*港池和航道间的连接水域,应满足船舶进出港池的操作要求,其尺度可根据港池与航道间的夹角和船舶转弯半径确定。

船舶转弯半径,自航为3倍设计船长;拖船协助作业为2倍设计船长。

4.3.3有掩护港口的码头前沿高程为计算水位与超高值之和,应按表中的基本标准和复核标准分别计算,并取大值。

码头前沿高程  表4.3.3

基本标准

复核标准

计算水位

超高值(m)

计算水位

超高值(m)

设计高水位(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

极端高水位(重现期为50年的年极值高水位)

0~

  注:

①计算水位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水文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

    ②位于陆沉地区的港口,码头前沿高程应适当留有沉降富裕量;

    ③当码头附近陆域过高时,为便于同铁路、道路在高程上的合理衔接,码头前沿高程经论证后可作适当调整。

4.3.5*码头前沿设计水深,是指在设计低水位以下的保证设计船型在满载吃水情况下安全停靠的水深。

其深度可按式()和()确定。

码头泊位长度,应满足船舶安全靠离作业和系缆的要求。

除油品码头以外的其他危险品码头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危险品数量较少时,其装卸作业可与港区其他码头泊位混合使用,但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4.4.2当危险品数量较大且货源稳定时,可设置专用危险品码头,其布置可根据危险品性质参照油品码头及其他有关规定确定。

4.4.5油品及其他危险品码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消防和安全设施。

4.5.8*防波堤和口门的布置应使港内有足够的水域、良好的掩护条件、适应远期船型发展、减少泥沙淤积及有利于减轻冰凌的影响,并应减少防波堤的长度。

4.5.11*防波堤口门的有效宽度B0应为设计船长的~倍,B0见图。

4.7.1*选择锚地时,应考虑便于船舶寻找和方便设标,并满足各类船舶锚泊安全要求。

4.7.3.1锚地的边缘距航道边线的安全距离:

港外锚地不应小于2~3倍设计船长;港内锚地采用单锚或单浮筒系泊时不应小于1倍设计船长,采用双浮筒系泊时不应小于2倍设计船宽。

4.7.3.2港外锚地水深不应小于设计船型满载吃水的倍。

当波高(H4%)超过2m时,尚应增加波浪富裕深度。

港内锚地水深应与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相同。

4.8.1*进港航道选线应结合港口总体规划,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必须在满足船舶航行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引航距离、航标设置、挖泥数量、施工条件和维护费用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4.8.7*单、双向航道宽度可分别按式()和式()确定。

4.8.8*进港航道水深应按式()和式()计算。

4.10.3港区陆域布置应结合装卸工艺流程和自然条件合理布置各种运输系统,并应合理组织港区货流和人流,减少相互干扰。

5.1.2*装卸机械设备应根据装卸工艺的要求选型,并综合考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能耗低、污染少和维修简便等因素。

5.1.7采用大型移动式装卸机械时,应设置检修和防风抗台装置。

5.3.7对受粉尘浓度影响可能引起爆炸的场所,应有报警装置和防爆措施。

对自燃、易燃货物应限制堆存高度和堆放时间,并采取必要措施。

5.5.5*散粮码头的装卸机械采用斗式提升机时,应配备完好的速度检测、打滑、测温和过热保护等安全装置,壳体上应设泄爆孔盖。

5.5.8*散粮码头的装卸工艺流程应具备入仓、出仓和倒仓等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系统应密封可靠,并应配备完善的吸尘系统。

5.6.7集装箱码头危险品箱应根据危险品箱的运量及危险品种类,按照国家有关危险品货物装卸和存放的条例确定存放场地和存放方式,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相应的消防和安全设施。

5.6.10*集装箱堆场流动机械及车辆运行道路应设置明显的车辆运行路线标志。

5.7.3.2输油泵的电机应选用防爆型,有困难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爆措施。

5.7.8*输油管线的穿越和跨越应符合下列规定。

5.7.8.1输油管线穿越铁路时,应加设套管或涵洞。

套管顶距轨顶的距离不得小于,两端伸出路基边坡不得小于。

5.7.8.2输油管线穿越主要道路宜加设套管。

套管顶距路面不得小于,套管两端伸出路肩不得小于。

5.7.8.3套管内的输油管不应有连接焊口。

5.7.8.5输油管线跨越港区铁路、道路时,轨顶或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港区铁路,蒸汽及内燃机车为,电气机车为,并符合铁路建筑限界要求;

(2)对港区道路为,并符合道路建筑限界要求。

5.7.11油罐设备、输油管线和输油臂等应按有关规定设置防雷和接地装置。

输油臂应设绝缘法兰,码头上并应设供油船使用的接地装置。

5.7.12*油罐应设置温度、液位等控制仪表,报警装置及其他必要的附件。

6.2.10*铁路站场路基面宽度应按配线设计确定。

从站场外侧的线路中心至路基面边缘宽度,不应小于。

梯线和调车牵出线经常有调车人员上下调车作业一侧,不应小于。

6.3.5港内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物的净距不应小于表中的数值。

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物的最小净距  表6.3.5

相邻建筑物名称

最小净距(m)

建筑物边缘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无出入口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出入口,但不通行机动车辆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流动机械出入口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出入口经常有汽车出入时

地上管线支架、柱、杆等边缘

货堆边缘

围墙边缘

  注:

①表中最小净距:

对有路肩的道路自路肩边缘算起,对无路肩的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

    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及管线至道路边缘的最小净距,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6.4.2.2*港口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道路应具有良好的瞭望条件,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视距要求。

当不能满足视距要求时,港外道口及港内交通繁忙的道口应设置看守,码头前方或库场作业地带的道口,应设置报警、色灯信号。

7.1.4*新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

7.1.7紧邻山地丘陵的港口,港区排水设计应考虑排洪措施。

7.2.6港口陆域消防用水量、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等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的有关规定执行。

7.2.8*港口生活用水、船舶用水和客运站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有关规定。

7.2.20港区负有消防给水任务的管道,其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00mm;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

7.3.12*危险品集装箱周围应设置独立排水管、渠,并设置污水收集设施,污水不得汇入集装箱堆场排水系统。

8.2.8*港口配电线路设计,在盐雾或腐蚀性气体严重的场所,易燃、易爆的场所,必须采用铜导线或铜芯电缆。

8.2.11*电缆沟、电缆遂道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8.2.14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8.2.15*电缆桥架敷设电缆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5.2在室内采用电缆桥架敷设电缆时,其电缆不应有黄麻或其他易燃材料的外护层。

8.2.15.10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时,其最小净距应符合表8.2.15的规定。

电缆桥架与各种管道的最小净距(m)    表8.2.15

管道类别

平行净距

交叉净距

一般工艺管道

具有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管道

热力管道

有保温层

无保温层

8.2.15.14电缆桥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

8.4.1连续输送机械自动控制连锁,必须满足生产工艺和安全的要求,并应可靠、先进、简便和经济合理。

8.4.3连续输送机械自动控制,应能解除连锁,实现机侧单机控制,起停按钮及转换开关安装位置应安全,便于操作和维护。

8.4.5*自动控制系统应设置下列安全措施。

8.4.5.1*沿线应设置起动预告信号。

8.4.5.2在值班点应设置事故报警信号。

8.4.5.3在机侧控制箱上应设置控制电源开关及急停开关。

8.4.5.4集中控制台上应设置使全线立即停车的紧急事故断电开关或自锁式按钮。

8.4.5.5*带式输送机械的巡视通道内应设置事故断电开关或自锁式按钮。

8.4.5.8*应设置溜槽堵塞检测保护。

8.4.14连续输送机械自动控制系统中各单机严禁自起动。

9.1.4通信站、海岸电台和船舶交通管理中心、站,必须设置可靠的工作接地系统和防雷接地系统。

10.1.1为保障船舶进出港口的航行安全,港口应设置必要的助航设施。

10.2.2.1*对有碍航行的水下障碍物和浅水区应设置浮标,标出安全航道。

当可航水域宽阔、进出港船舶航行频繁,需要实行进出港分道航行时,应设置一系列标志,标示分隔线位置。

10.2.3.3靠近航道的防波堤或导流堤的堤头应设置灯桩,其灯光不得与水中标志相混淆。

口门处的灯桩应按进口方向左侧红光、右侧绿光设置。

当防波堤或导流堤较长,其走向与航道走向平行并接近时,应在堤身上以适当间隔设置固定标志。

10.2.4.1灯塔和灯桩的灯光高度与光强,必须满足设计射程的要求。

11.1.1*环境保护设计应执行和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标准及规定的防治污染措施。

11.3.1港口散货装卸和堆存作业产生的粉尘,应根据粉尘性质及作业条件采用湿法、干法和化学方法进行防尘和除尘。

粉尘排放浓度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11.4.1油港装卸工艺设计应有防治油气污染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1.4.1.1装船软管管头应配置盲板。

11.4.1.2油泵房、油污水处理厂和化验室等应采用通风换气等防护措施。

11.4.3*对散装粮食和木材的薰蒸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泄漏措施。

11.4.4筒仓散粮薰蒸后有毒气体排放口应高于筒仓顶3m。

11.4.5装卸有毒液体化学品码头,应有防止有毒气体溢散措施。

11.8.1油品和液体化学品的装卸工艺设计,必须选用性能可靠的设备和自动切断溢油、溢液的控制装置。

 

2《河港工程设计规范》(GB 50192-93)

1.0.3河港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方针,合理地利用资源;应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2.1.1港址选择必须根据腹地资源、经贸开发、客货运量和交通运输的需要,结合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

2.1.3港址应选在河床稳定少变,河宽、水深、流速、流态适宜,附近有锚地水域的河段,并应具备船舶安全运转的条件。

2.2.10*码头与桥梁、渡槽、水下管线的安全距离,不宜小于天2.2.10的规定。

码头与桥梁、渡槽、水下管线的安全距离   表2.2.10

建筑物、构筑物

名称

码头在上游

码头在下游

桥梁

(3~5)L

(2~3)L

渡槽

水下管线

码头、趸船锚位不应进入水下管线界标

  注:

①安全距离系指净距;

    ②L为设计船型或拖轮带驳船的长度;

    ③水流平缓河段取低值;

    ④单孔桥梁、单孔渡槽和河网区不受此限制。

3.1.3装卸工艺设计应保证作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保护人体健康。

3.5.3输送、筒仓系统应根据需要配备防尘、防爆、计量、过筛、去铁、取样、薰蒸或投药、测温、倒仓、灌包、报警等设施。

3.6.1.2不得在石油码头进行油船或油驳洗舱作业。

3.6.2.2*装运甲、乙类油品的石油码头,严禁灌舱作业。

3.6.5*装卸油管路,在钢引桥两端、码头装卸油管接口与油船或油驳的货油管接口的连接,必须采用软接。

3.6.11*石油码头装卸工艺配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6.11.1工艺管道不应敷设在浮趸、跳板等临时设施上或直接敷设在滩地上。

3.6.11.4钢管与软管连接处,应设置阀门。

4.1.3*港区总图布置,应根据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结合装卸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合理布置港区的水域、陆域。

4.3.1*直立式码头的泊位长度和码头长度,应满足船舶安全靠离、系缆和装卸作业的要求。

4.4.4.4码头下游滩险整治将导致码头前沿水面下降时,确定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应考虑水面下降的影响。

4.5.1*进港航道应满足船舶或船队安全航行的要求。

4.6.2*锚地位置的选择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4.6.2.3*锚地不应占用主航道或影响码头的装卸作业及船舶调度;锚地与桥梁、闸坝、水底过江管线之间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4.6.2.4危险品船舶的锚地应布置在港区下游,并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

4.6.4*装载甲类油品船舶的锚地,设置生活趸船时,应设于系泊趸船的下游,并与所系泊的船舶或船队保持不小于50m的安全距离。

4.6.8*锚地应划定范围,并设界限标志。

4.7.5当危险品数量较少时,可利用港区其他货运泊位进行装卸作业,但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堆放危险品的库场应单独设于港区安全地带。

4.9.7铁路在港区围墙及防洪堤的出入口,不应兼作人流的出入口。

4.10.4*港内道路边缘至铁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

港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10.4的规定。

港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净距(m)  表4.10.4

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名称

最小净距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无出入口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出入口,但不通行机动车辆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流动机械出入口

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有汽车出入口

地上管线支架、柱、杆等边缘

围墙边缘

货堆边缘

   注:

①表中最小净距,对有路肩的道路,系自路肩边缘算起;对无路肩的道路,系自路面边缘算起;

     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至道路边缘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

4.10.5.3*道口应有良好的瞭望条件,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有关视距长度的规定。

当不能符合视距长度要求时,应设看守或仅设置报警、色灯信号。

5.1.3*新建港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

5.2.6港区陆域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5.2.9*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6.1.2供电、照明及控制设计应做到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用电、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6.3.3* 6~10kV变配电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6.3.3.2*属于下列情况之一,6~10kV专用电源进线侧应装设断路器:

(1)*需要带负荷切断电源时;

(2)*继电保护或自动装置有要求时;

(3)配电所总出线数在5回路及其以上时。

6.3.3.5 6~10kV的变配电所有多回路出线时,变压器二次侧总开关应为断路器。

6.8.4*连锁控制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和安全的要求。

6.8.7*连锁控制系统的安全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6.8.7.1沿线应设置起动预告信号。

6.8.7.2在值班点应设置事故信号。

6.8.7.3在机侧控制箱面上应设置控制电源开关。

6.8.7.4集中控制台上应设置使全线立即停车的紧急事故断电开关或自锁式按钮。

6.8.7.5*带式输送机的巡视通道内应设置事故断电开关或自锁式按钮。

6.8.7.6集中控制系统的各单机应设置向集控室发出应答信号装置。

7.1.3港口通信设计除应符合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7.8.2*无线电通信,必须采取防止对甚高频第16频道产生有害干扰的措施。

9.2.1废气、粉尘应根据港口所在地区执行大气质量标准,设置处理设施。

处理后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必须达到排放标准,并宜符合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

9.2.2港区生产的生活用锅炉均应设消烟除尘装置。

9.2.4*煤炭、矿石等干散货作业应采用防治粉尘污染措施。

9.3.1*港口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

9.4.2*港口有毒固体废弃物应与其他固体废弃物分类集结。

3《渠化工程枢纽总体布置设计规范》(JTJ 220-98)

1.0.4渠化工程枢纽总体布置应在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利用方针的基础上,首先满足航运要求,并兼顾发电、灌溉、城镇供水及水产养殖等的需要。

3.1.1渠化工程枢纽的通航设计标准,应以工程所在河流或河段规划航道等级的通航标准为依据,未经论证,不得任意改变其标准。

3.2.1*渠化工程枢纽应按工程建设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划为5个等别。

3.2.1.1*枢纽工程按通航规模的分等指标,应根据表3.2.1.1确定。

枢纽工程按通航规模的分等指标   表3.2.1.1

枢纽工程等别

分等指标

航道等级

设计通航船舶吨级

I

3000

II

2000

III

1000

IV

500

V

300

V

300

VI

100

VII

50

注:

设计通航船舶吨级系指通过通航建筑物的最大船舶载重吨。

当为船队通过时,指组成船队的最大驳船载重吨。

3.2.1.3*当同一枢纽中的通航、发电、灌溉等规模指标分属于不同的等别时,应以其中的最高等别作为枢纽工程统一的设计标准。

3.2.2渠化工程枢纽的水工建筑物,应按其所属枢纽工程的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不同作用和性质划分级别。

枢纽工程的永久和临时水工建筑物级别划分为5级,按表3.2.2确定。

3.2.3当枢纽中各水工建筑物级别不一致时,位于同一拦河挡水线上的水工建筑物,应采用其最高级别作为统一设计标准

枢纽工程水工建筑物级别  表3.2.2

枢纽工程等别

永久水工建筑物级别

临时水工建筑物级别

主要建筑物

次要建筑物

1

3

4

2

3

4

3

4

5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