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2611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docx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5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16分)

1.(2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提携玉龙xié塞上燕脂zhǐ    

B.车马喧xuān相与还huán    

C.润如酥sū一帆悬xuán    

D.人在天涯yá绝胜烟柳jué    

2.(2分)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荡然无存    锐不可挡       晨曦    维幕    

B.巧妙绝伦        重峦叠嶂         荒谬        拂晓    

C.张慌失措        不可明状         悠闲        阻遏    

D.鸦俗之别     转弯抹角        赃物        掬躬    

3.(2分)(2019七下·台州开学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往晓之    

B.其人舍然大喜     太丘舍去    

C.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    

4.(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蓬舟吹取三山去        听取蛙声一片    

B.星河欲转千帆舞    过尽千帆皆不是    

C.老大徒伤悲     徒有羡鱼情    

D.八月湖水平    潮平两岸阔    

5.(2分)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夸张、比喻)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比喻)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偶)    

6.(2分)对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大意:

相见的时候十分痛苦,离别的时候更加痛苦,风轻轻吹抚,百花已经凋零。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大意:

仙山离这儿本不太远,青鸟啊,你何不多多地飞来探望呢。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大意:

秋色无边军号响连天,深紫的暮色犹如边塞将士的鲜血。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大意:

为报答君王的厚爱,手把宝剑自刎而死。

7.(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

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8.(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二、综合题(共1题;共6分)

9.(6分)让我们一同参与“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

民俗采风】如果在“民俗采风”活动动员会上,同学们选你做主持人,请你说一个开场白,你会怎么说?

(2)【活动二:

家乡小吃】每一个地方,让人流连忘返的总有两样东西:

一个是美景,一个是小吃。

小吃虽小,却花样百出、五花八门,是生活的美丽装点。

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色小吃,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一种你所喜欢的家乡小吃。

(3)【活动三:

节日探源】请你简要说说最令你难忘的节日及节日里发生的事。

三、诗歌鉴赏(共7题;共97分)

10.(1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判断题。

①《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李白,字太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________

②《望庐山瀑布》是一首七律,它通过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开阔的胸怀和轩昂的气概。

________

③第一句诗交代了瀑布所在地,为瀑布描绘出广阔的背景。

________

④第二句扣了题目“望”字,但是“挂”字用得不准确,“瀑布”不是布,怎能用“挂”呢?

________

⑤第三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把瀑布的气势、动态写了出来。

________

⑥最后一句借助想像,写出了诗人的思想,表现了诗人的惊诧和赞叹。

________

(2)诗人观察庐山瀑布的视角是什么?

11.(28分)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________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________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

(2)

《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是颔联,颈联(第三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

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

(4)

钱塘湖即________,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

________。

(5)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________ 的感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6)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12.(13分)诵读《钱塘湖春行》,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中写的是早春的景象,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西湖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精彩的诗篇。

请你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写在下面,并说说你的理解。

13.(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用“/”线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画一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4.(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欲去问西家”中的“问”字可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本诗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就此作具体赏析。

15.(4分)(2017七上·靖江月考)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小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A.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赏析“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惊”“鸣”字有什么妙处。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6.(15分)阅读下边文段,然后答题。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荚,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秋水时至

至________

②不见水端

端________

③欣然自喜

然________

(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②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3)河伯欣然自喜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河伯“望洋向若而叹”?

(5)这则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综合题(共1题;共6分)

9-1、

9-2、

9-3、

三、诗歌鉴赏(共7题;共97分)

10-1、

10-2、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2-1、

12-2、

13-1、

13-2、

14-1、

14-2、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6-4、

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