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2654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

情景导入

  目标定位

海底黑烟囱

1979年,美国的阿尔文(Alvin)号载人潜艇在东太平洋中脊的轴部2610~2650米的海底熔岩上,发现了数十个冒着黑色和白色烟雾的烟囱,约350℃的含矿热液从直径约15厘米的烟囱中喷出,与周围海水混合后,很快产生沉淀变为“黑烟”,沉淀物主要由磁黄铁矿、黄铁矿、闪锌矿和铜—铁硫化物组成。

这些海底硫化物堆积形成直立的柱状圆丘,称为“黑烟囱”。

这些奇异的自然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太平洋海下板块碰撞,造成海底地层出现张裂和扩张,地球内部源源不断喷涌而出的熔岩冷凝成新的海底地壳,并将古老的海床置于其下取而代之。

海水在地心引力作用下倾泻深入地裂中,同时形成海底环流将熔岩中大量的热能和矿物质携带和释放出来。

当炽热的海水再度喷射到裂缝上冰冷的海水中,其中的矿物质被溶解并形成一缕缕漆黑的烟雾。

矿物质遇冷收缩最终沉积成烟囱状堆积物,地裂中的热液顺烟道喷涌而出形成景致奇异、妙趣横生的海底热泉。

【思考】 海底黑烟囱是怎样形成的?

 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

 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观点,洋盆的形成,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

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洋壳的形成:

海底扩张说认为,大洋底部地壳不断生成—扩张—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质对流的结果。

1.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提示: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古生物等的相似性,认为二三亿年以前,地球上只有一整块联合古陆,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海洋。

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这一块联合古陆开始分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如下图)。

 

海底地形

(1)洋中脊:

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处。

(2)洋盆: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洋壳的消亡: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构成。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

海底地形

 

(1)海沟:

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了地球表面最低洼的地方——海沟。

 

(2)岛弧、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2.岛弧和海沟为什么是弧形的?

提示:

这与地球表面是球形有关。

就如我们用指端按压皮球时,按压下去的凹形部位的边缘必然呈弧形的道理一样,海沟和岛弧正是洋底板块下弯进入地球内部的痕迹。

 

 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读海底扩张与海底地形图,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了哪些主要的海底地形?

(2)洋壳的形成伴随着哪些海底地形的诞生?

(3)洋壳的消亡伴随着哪些海底地形的诞生?

(4)洋壳生成与扩张对海底地形的形成有何作用?

(5)洋中脊附近为什么多火山分布?

图中火山①~④形成年代由新到老,试解释原因。

提示:

(1)岛弧、海沟、洋盆、洋中脊等。

(2)洋盆和洋中脊。

(3)岛弧和海沟。

(4)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洋中脊;其中轴的裂谷是洋壳的诞生处。

洋壳不断形成,地幔物质对流将洋壳向两侧推开,海底扩张形成洋盆。

(5)洋中脊位于地幔物质对流上升处,有裂谷存在,岩浆可以沿断裂缝隙上升至地表,形成火山。

洋中脊位于洋壳的诞生处,并在地幔物质对流作用下向两侧做远离洋中脊的运动,形成由洋中脊向两侧岩石年龄对称变化,即由新到老,因此火山①~④形成年代也是由新到老。

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

用海底扩张说解释形成过程

洋中脊

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洋壳

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

洋盆

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

海底岩石的年龄变化规律

海岭(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龄最年轻,岩石离海岭越近,年龄越年轻,离海岭越远,年龄越老,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A.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

B.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C.海沟是洋壳的生长地带

D.大洋中脊是洋壳的消亡地带

解析:

选AB。

根据海底扩张说,海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海底岩石年龄以大洋中脊为轴对称分布,并且由大洋中脊向两侧由新变老;海沟是洋壳的消亡地带;大洋中脊是洋壳的生长地带。

2.下列哪一种海底地形的发现对海底扩张说有重要的启发 (  )

A.海底平原 B.海底珊瑚礁 C.洋中脊 D.大陆架

解析:

选C。

洋中脊是海底的火山山脉,是海底张裂之处。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读下图,探究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代号abcd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a所在大洋跨越经度最广

B.b所在大洋面积越来越大

C.c所在大洋是地球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浅的大洋

D.d所在大洋跨南北半球,且其北半球海域有季风环流出现

(2)图中b所在大洋洋底分属几大板块(  )

A.两大板块 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D.五大板块

(3)在图中c大洋的西侧形成一系列岛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A.这些岛弧总是和海沟相伴而生,且海沟均位于岛弧的西侧

B.这里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C.这里是板块交界地带,属于生长边界

D.这里是板块俯冲地带,对应于大洋板块下降区

(4)图中c处洋底年龄比e处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中,由于地壳运动,在不断扩展的是________,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①②③④四海域中,在未来可能会消失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1)ABD

(2)C

(3)BD

(4)年轻 c处离大洋中脊比e处近,形成时间短

(5)④ 位于两大板块张裂处,是板块生长边界

(6)② 位于两大板块碰撞处,是板块消亡边界

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部分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构成;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熔为岩浆

海沟

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

岛弧或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从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看海岭(大洋中脊)、海沟以及造山带的位置

海岭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海沟和造山带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由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而成。

 

下图为5°N纬线圈附近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其中丁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

据此回答

(1)~

(2)题。

(1)2011年1月19日,巴基斯坦发生大地震,造成8万多人死亡,10余万人受伤,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

该地震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戊、己

(2)关于六大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西侧的海洋面积不断缩小

B.乙北侧夏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丙板块全部位于东半球

D.戊板块跨经度最多

解析:

(1)在5°N纬线附近,丁是太平洋板块,那么丙应是亚欧板块,乙是印度洋板块,甲是非洲板块,而巴基斯坦地震是由乙、丙碰撞挤压形成的。

(2)戊板块是南极洲板块,己是美洲板块。

甲西侧为大西洋,在不断扩大;乙北侧为印度洋,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丙板块跨东西半球。

答案:

(1)B 

(2)D

地幔物质的涌出处在(  )

A.海沟  B.洋中脊

C.洋盆D.岛弧

解析:

选B。

地幔物质对流上升托顶形成洋中脊,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不对称分布

B.海岭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处且最不稳定

C.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

D.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年轻

解析:

选C。

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对称分布,且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老。

海岭处于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处。

读海底地形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处表层的海域

B.①处海底蕴藏丰富的锰结核和砂矿

C.③处的海底地形往往是由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D.④处海盆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形成

解析:

选C。

①处表层的海域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①处沉积环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的形成;④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③处为海沟,其海底地形往往是由板块相互碰撞造成的。

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问题。

(1)板块名称:

甲________;乙________。

海底地形: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乙板块俯冲到甲板块下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四地多发地震的是______,其中________处属于构造地震,另一种地震是________。

(4)乙板块上的A、B、C三地中,岩石年龄最年轻的是________________。

(5)若D点为岛屿,所在岛屿的类型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观察示意图,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板块和地形名称。

(2)大洋板块主要由含硅铝的物质构成,密度大,位置低,与大陆板块碰撞时向下俯冲。

(3)大洋中脊与海沟是地壳活跃地带,多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可引发火山地震。

(4)大洋中脊是新的洋壳诞生处,该处岩石最年轻,距其距离越远,岩石越老。

(5)先要熟悉岛屿的分类:

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

其中大陆板块上的岛屿属于大陆岛。

答案:

(1)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 洋中脊 洋盆 海沟

(2)乙板块密度大,位置低

(3)A、C、D A、C 火山地震

(4)A

(5)大陆岛 处于大陆板块上

①岛屿与大陆之间地壳下降;②处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大陆板块被抬升形成岛屿

一、选择题

红海将会不断扩大,是因为红海位于(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C.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D.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共同张裂处

解析:

选C。

红海位于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非洲大陆处在非洲板块上,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  )

A.裂谷 B.海沟

C.洋中脊D.岛弧链

解析:

选A。

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的方向不同而分为生长边界(海岭、断层)和消亡边界(海沟、地缝合线)。

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这样形成的。

有关海底地形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坡、大陆架、洋盆和洋中脊

B.岛弧和海沟分布于洋盆中

C.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

D.岛弧与海沟是独立的

解析:

选C。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和洋中脊;岛弧和海沟分布于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岛弧的边缘往往与海沟相连。

读印度洋部分海底地形分布图,完成4~5题。

4.地形①~④的形成可用海底扩张说较好解释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5.序号①~④附近海域地壳相对稳定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4题,地形①~④依次是洋中脊、洋盆、海沟和海岸山脉。

第5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洋中脊、海沟和海岸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洋盆距板块交界处较远,地壳相对稳定。

答案:

4.A 5.B

读部分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6~8题。

①处的海底地形为(  )

A.洋中脊B.岛弧

C.海沟D.洋盆

①②③④中年龄最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①处的海底地形是(  )

A.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B.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

C.大洋板块的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的

D.相向运动的大陆板块彼此接近而形成的

解析:

第6题,①处洋壳向两侧运动,为新的洋壳诞生处,是洋中脊。

第7题,洋中脊为新洋壳形成的地方,年龄最新,距它越远,年龄越老。

第8题,①处海底地形为洋中脊,它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6.A 7.D 8.A

读下图,完成9~10题。

图中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

A.海岭B.海沟

C.海盆D.大陆架

P点位于(  )

A.板块内部B.生长边界

C.消亡边界D.洋壳的诞生处

解析:

第9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海底地形深达10497米,且在北半球,因此是马里亚纳海沟。

第10题,海沟是板块的消亡边界,洋壳的诞生处是大洋中脊。

答案:

9.B 10.C

下图为某地区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处地形为(  )

A.海沟B.大陆坡

C.海岭D.大陆架

12.甲处地形一般分布在(  )

①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处 ②岛弧、海岸山脉外侧 ③多分布在大洋中心 ④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11题,甲处深度约6000米,呈带状分布,为海沟。

第12题,海沟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多分布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碰撞处或岛弧、海岸山脉外侧;洋中脊多分布在大洋中心;大陆架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

答案:

11.A 12.A

二、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历时315天、跨越三大洋、航程53300海里、调查区域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于2010年5月28日完成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航程最远的大洋科考任务,返回青岛。

这次科考作为我国第二次环球科考,在海底热液区、水下机器人使用和大规模海底地震探测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二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收集的世界海底地形图。

(1)①处海底地形是________。

(2)③处海底地形是如何形成的?

(3)②处海域能发育为新的大洋吗?

说明理由。

(4)①、③、④三处中,岩石年龄最新的是________。

(5)洋壳①~④中,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

(6)海域①~④中,与岛弧相伴出现的是________,该处岛弧是如何形成的?

解析:

(1)①位于大西洋中间呈“S”形分布的海底山脉上,为洋中脊地形。

(2)③为太平洋中宽广的洋盆。

(3)②为红海,位于东非裂谷带上,属于海水已经涌入的时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洋中脊(①)是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托顶作用下形成的,它也是洋壳的诞生处,年龄最新。

(5)洋壳①~④中,只有③远离板块交界处(海沟或洋中脊),地壳比较稳定。

(6)岛弧、海沟常常相伴而生,根据位置和形态可知,④是海沟,是各海域中深度最大的海域。

答案:

(1)洋中脊

(2)此处为洋盆,它是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

新洋壳不断生长,随着地幔物质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的。

(3)能。

这里是位于东非裂谷带上的红海,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目前的红海是随着裂谷扩张的,海水涌入,形成初期海洋,此后,随着洋壳不断生长,海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大陆不断向两侧分离,新的大洋就形成了。

(4)① (5)③

(6)④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

14.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①代表________板块,②代表________板块。

(2)图中甲和乙之间,丙和丁之间距离逐渐缩短的是________,为什么?

(3)A处与B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现在大西洋仍不断扩张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该题以六大板块示意图为切入点,重点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与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关系。

从板块运动的方向看,甲和乙之间是生长边界,丙和丁之间是消亡边界;A处位于板块内部,B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大西洋的洋中脊基本位于中间,已经形成了洋中脊体系和深海洋盆,正处于成年期。

答案:

(1)美洲 亚欧

(2)丙和丁 二者间的板块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地壳做相对运动。

(3)A A处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B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4)大西洋的洋中脊基本位于中间,已经形成了洋中脊体系和深海洋盆,正处于成年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