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457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地理信息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信息系统.docx

《地理信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信息系统.docx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地址匹配:

对地理位置的查询,它涉及地址的编码。

(2)地图精度:

(3)关系数据库:

(4)四叉树:

四叉树是一种数据结构,是一种每个节点最多有四个子树的数据结构。

(5)地理空间:

是指地球表面及近地表空间,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智慧圈交互作用的区域。

(6)行程编码:

也叫游程编码,不仅是一种栅格数据无损压缩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栅格数据结构。

基本思想是:

对一幅栅格数据,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某种方法压缩那些重复的记录内容。

(7)拓扑关系:

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8)地理信息:

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而地理数据则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征。

(9)GPS: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

(10)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

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1)数据精度:

(12)栅格数据模型:

栅格数据模型比较适宜于用场模型抽象表达空间对象,采用面域或空域的枚举来直接描述空间实体。

(13)空间分配模型:

(14)地图符号:

(15)WebGIS:

指基于Internet平台,客户端应用软件采用网络协议,运用在Internet上的地理信息系统。

(16)缓冲区分析:

是研究根据数据库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在水平方向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17)元数据:

它是有关数据的数据,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它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18)地理位置:

(19)栅格数据结构:

以规则栅格数据表示空间对象的数据结构称为栅格数据结构。

(20)弧段:

(21)地图投影:

是指建立两个点集之间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在地图学中,地图投影的实质就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网转化到平面上,建立地面点位的地理坐标(B,L)与地图上相对应的平面直角坐标(X,Y)之间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22)坐标变换:

空间坐标变换是把空间数据从一种空间参考系映射到另一种空间参考系中。

(23)等值线:

(24)地籍:

(25)网络:

是由欧式空间R2中的若干点及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的线(段)构成,亦即在地理空间中,通过无数“通道”互相连接的一组地理空间位置。

(26)属性连接:

(27)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对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描述的数据组织关系和编排方式,对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存储、查询检索和应用分析等操作处理的效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8)空间自相关:

(29)模糊容差:

是如果这些点落在指定距离范围之内的话,将强制性把构成线的点捕捉到一起。

(30)地图注记:

(31)高斯克吕格投影:

(32)空间特征数据:

(33)地球信息科学:

(34)模型:

(35)空间索引:

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

(36)地理信息共享:

(37)时间距离:

(38)数字地面模型(DTA):

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

(39)叠加分析:

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的一个新的数据层面,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同时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属性关系。

(40)项目地理信息系统:

(41)不规则三角网(TIN):

它是根据区域的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等的三角面网络,数字高程由连续的三角面组成,三角面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不规则分布的测点的密度和位置,能够避免地形平坦时的数据冗余,又能按地形特征点表示数字高程特征。

(42)几何变换:

(43)空间数据:

(44)数字高程模型(DEM):

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高程数据常常采用绝对高程。

(45)控制点:

(46)数据压缩:

是指从取得的数据集合中抽取一个子集,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47)数据的精密度:

(48)数据建模:

(49)空间信息网格(SIG):

基于Grid的网格GIS是指实现广域网络环境中空间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的分布式GIS软件平台和技术体系。

(50)数据互操作性:

二、简答题

(1)GIS的结构及功能?

答:

1、GIS的结构:

A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的物理外壳。

GIS硬件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4各部分。

B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指GIS运行所必需的各种程序,通常包括 a GIS支撑软件:

是指GIS运行所需的各种软件环境,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处理系统。

bGIS平台软件:

包括GIS功能所需的各种处理软件,一般包括空间数据输入与转换、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编辑。

cGIS应用软件。

C网格主要作用是信息传输。

D空间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

E人员。

2、GIS功能:

A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采集是GIS的第一步,即通过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来获取现实世界的描述数据,并输入GIS。

B数据编辑处理功能。

通过数据采集获取的数据称之为原始数据,原始数据不可避免地含有错误。

为保证数据在内容、逻辑、数值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需要对数据进行编辑、格式、转换、拼接等一系列的处理工作。

GIS应该提供强大地、交互式的编辑功能,包括图形编辑、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拓扑建立、数据压缩、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等内容。

C 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

计算机的数据必须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才能高效地再现真实环境和进行各种分析。

由于空间数据本身的特点,一般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不适合管理空间数据,GSI必须发展自己特有的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的功能。

目前常用的GIS数据结构主要有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两种。

,而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则有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模拟模式、全关系型数据管理模式、面向对象数据管理模式等。

D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是比空间查询更深层次的应用,内容更加广泛,包括地形分析、土地适应性分析、网络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决策分析。

E数据输出功能。

(2)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答:

空间分析是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形成和演变等信息的分析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它特有的对地理信息的提取、表达和传输的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特征。

1、GIS基本空间分析,具体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和网络分析。

A叠置分析:

a定义:

叠置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的一个新数据层面,其结构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同时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的新的属性关系。

b应用:

例如:

进行土地评价所涉及的多因素分析中可能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深度、排水性能、土壤结构以及地貌等各个数据层的信息。

B缓冲区分析:

a定义:

是研究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在水平方向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b应用:

例如:

在林业方面,要求出距河流两岸一定范围内规定禁止砍伐树木的地带,以防水土流失;城市道路街道的扩建,在街道周围需要拆迁的建筑物标识;大型水库兴建引起的搬迁;沿河流给出的环境敏感区的宽度;不同的工厂、飞机场和其他设施对周围产生的噪声污染的区域大小等等。

C窗口分析:

a定义:

是指对于栅格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栅格点或全部数据,开辟一个有固定半径的分析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均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或与其他层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复合分析,从而实现栅格数据有效水平方向的扩展分析。

b应用:

D网络分析:

a定义:

网络分析是通过模拟、分析网络的状态以及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等研究网络结构、流动效率及网络资源等的优化问题的一种方法。

b应用:

目前网络分析在电子导航、交通旅游、各种城市管网和配送、急救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3)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4)

答:

按内插点的分布范围,内插方法可分为整体内插、局部内插、逐点内插法。

1、整体内插法。

A概念:

整体内插是指整个区域用一个数学函数来表示地形曲面。

整体内插函数通常是高次多项式,要求采样点的个数大于或等于多项式的系数数目。

B特点:

a优点:

整个内插区域上函数的唯一性、能得到全局光滑连续的DEM和充分反应宏观地形特征的优点。

b缺点:

(a)保凸性较差。

(b)不容易得到稳定的数学解值。

(c)多项式系数的物理意义不明显。

(d)解算速度慢且对计算机容量要求较高。

(e)不能提供内插区域内局部地形的特征。

2、局部内插法。

A概念:

是将地形区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块,对每一块,根据其地形曲面特征单独进行曲面拟合内插和高程内插。

一般按地形结构线或规则区域进行分块,分块的大小取决于地形的复杂程度、地形采样点的密度和分布。

B特点:

这种方法简化了地形的曲面形态,使得每一分块可用不同的曲面表达,同时得到光滑连续的空间曲面。

不同的分块可以采用不同的内插函数。

3、逐点内插法。

A概念:

逐点内插是以内插点为中心,确定一个领域范围,用落在领域范围内的采样点计算内插点的高程值。

逐点内插法德领域范围大小、形状、位置乃至采样点个数随内插点的位置而变动,一套数据只用来进行一个内插点的计算。

(5)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6)地理空间及其类型?

(7)地图投影的变形?

答:

地图投影的变形,通常分为长度。

面积和角度三种变形。

1、长度变形:

2、面积变形:

3、角度变形:

是指地面上某一角度投影后的角度值β1与实际的角度值β之差。

在一定点上,方位角的变形随不同的方向而变化,所以一点上不同方向的角度变形是不同的。

(8)栅格与矢量数据对比。

答:

1、概念:

矢量数据结构是对矢量数据模型进行数据的组织,它通过记录实体坐标及其关系,尽可能精确地表示点、线、多变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

栅格数据结构是以规则栅格阵列表示空间对象的数据结构称为栅格数据结构。

 

2、优点:

优点

缺点

矢量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严密,冗余度小,数据量小;

2.空间拓扑关系清晰,易于网络分析;

3.面向对象目标的,不仅能表达属性编码,而且能方便地记录每个目标具体的属性描述信息;

4.能够实现图形数据的恢复;

5.图形质量好、精度高。

1.数据结构处理算法复杂;

2.叠置分析与栅格图组合比较困难;

3.数据模拟比较困难;

4.空间分析技术上比较复杂;

5.显示与绘图成本较高。

栅格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简单,易于算法实现;

2.空间数据的叠置组合容易,有利于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

3.各类空间分析、地理现象模拟均较为容易;

4.输出方法快速简便,成本低廉。

1.图形数据量大,用大像元减少数据量时,精度和信息量丢失;

2.难以建立空间网络连接关系;

3.投影变化实现困难;

4.图形数据量低,地图输出不精美。

(9)数字高程模型的表达方式?

(10)地理空间叠加分析?

答:

1、概念:

叠置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方法之一,叠置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各个数据层面进行叠置产生的一个新数据层面,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个或多个层面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同时叠置分析不仅生成了新的空间关系,而且还将输入的多个数据层的属性联系起来产生新的属性关系。

2、分类:

按照GIS中最常用的两种数据结构将叠置分析分成矢量数据叠置分析和栅格数据叠置分析。

A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

a点与多边形叠置:

点与多边形叠置是指一个点图层与一个多边形图层相叠,叠置分析的结果往往是将其中一个图层的属性信息注入另一个图层中,然后更新得到的数据图层。

(从根本上说,点与多边形叠加首先是计算多边形对点的包含关系,适量结构的GIS能够通过计算每个点相对与多边形线段的位置,进行点是否在一个多边形中的空间关系判断;其次是进行属性信息的处理,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将多边形属性信息叠加到其中的点上,或将点的属性叠加到多边形上,用于标识该多边形。

b线与多边形叠置:

线与多边形的叠置,是指一个线图层与一个多变性图层相叠,叠置结果通常是将多边形层的属性注入另一个图层中,然后更新得到的数据层。

(线与多边形的叠加首先要比较线坐标与多边形坐标的关系,判断哪一条线落在哪一个或哪些多边形内,由于一条线常常跨越多个多边形,因此必须首先计算线与多边形的交点,将原线分割为两个或多个以上落入不同多边形的新弧段。

然后重建线的属性表,表中既包含每条新弧段原来所属的线的所有属性,也包括新添加的、它所落入的多边形的标识符,以及该多边形的某些附加信息。

c多边形叠置:

多边形叠置是将两个或多个多边形图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的多边形图层。

(多边形的叠置首先要进行几何相交,即首先求出所有多边形边界线的交点,再根据这些交点重新装配多边形,建立拓扑关系,每个多边形赋予惟一标识码,并判断新生的多边形分别落在各图层的哪个多边形内,建立新多边形与原多边形的关系。

其次,在关系数据库中建立结果层的多边形属性表,将原图层中对应多边形的属性数据,关联到新的多边形属性表中,但前提是多变对象内属性石均质的,将它们分割后属性不变。

(11)拓扑分析?

(12)GIS的数据模型类型及主要特征?

答:

空间数据模型可以归纳为概念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3个层次。

1、概念模型。

根据GIS数据组织和处理方式,目前地理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大体上分为3类,即对象模型、场模型和网络模型。

A 对象模型。

对象模型,也称作要素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地理实体作为独立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4种基本对象。

B 场模型。

场模型,也称为域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来看待。

在不考虑时间变化时,二维空间场一般采用6种具体的场模型:

(a)规则分布的点:

在平面区域布设数目有限、间隔固定且规则排列的样点,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属性值,其他位置的属性值通过线性内插方法求得。

(b)不规则分布的点:

在平面区域根据需要自由选定样点,每个点都对应一个属性值,其他任意位置的属性值通过克里金、距离倒数加权内插等空间内插方法求得。

(c)规则矩形区:

将平面区域划分为规则的、间距相等的矩形区域,每个矩形区域称作格网单元。

每个格网对应一个属性值,而忽视区域内部属性的细节变化。

(d)不规则多边形区:

将平面区域划分为简单连通的多边形区域,每个多边形区域的边界由一组点所定义;每个多边形区域对应一个属性常量,而忽视区域内部属性的细节变化。

(e)不规则三角形区:

将平面区域划分为简单连通三角形区域,三角形的顶点由样点定义,且每个顶点对应一个属性值;三角形区域任意位置的属性值通过线性内插函数得到。

(f)等值线:

用一组等值线C1,C2....,Cn,将平面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区域。

每条等值线对应一个属性值,两条等值线中间区域任意位置的属性是这两条等值线的连续插值。

(13)数据结构转换?

答:

1、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转换

许多数据如行政边界、交通干线、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等通常都是以矢量的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在一些特殊的空间分析中,如多层数据的复合分析,用矢量数据实现的比较复杂,相比之下利用栅格数据模式进行处理则容易得多。

因此它们的叠置复合分析更需要把其从矢量形式转变为栅格形式。

矢量数据的基本坐标是直角坐标X、Y,其坐标原点一般取图的左下角。

栅格数据的基本坐标是行和列(i,j),其坐标原点一般取图的西南角。

两种数据变换时,令直角坐标X和Y分别与行与列平行,按确定的栅格大小采样。

由于矢量数据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因而只要实现点、线、面的转换,各种线划图形的变换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得到解决。

点的转换原理很简单,只需要计算出点所在的栅格行列号即可。

线的转换基本原理是计算出线所经过的所有栅格,然后将其赋予线的属性值。

面的转换要复杂一些。

在矢量结构中,多边形面用组成面边界的线段表示,而在栅格结构中,整个面域所在的栅格单元都要用属性值充填。

因此,要完成面域的栅格化,首先需要完成多边形边界线段的栅格化;然后,用面域属性值充填。

所以,矢量的面域向栅格转换又称为多边形填充。

常用的多边形填充算法有内部点扩散法、射线法、扫描线法。

2、栅格向矢量数据转换

栅格向矢量转换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将栅格数据分析的结果,通过矢量绘图装置输出,或者为了数据压缩的需要,将大量的面状栅格数据转换为由少量数据表示的多边形边界。

转换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将自动扫描仪获取的栅格数据加入矢量形式的数据库。

栅格向矢量转换的过程比较复杂,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本身为遥感影像或已栅格化的分类图在矢量化前首先要做边界提取,然后将它处理成近似线划图的二值图像(二值图),最后才能将它转换成矢量数据(矢量数据);另一种情况通常是从原来的线划图扫描得到的栅格图,二值化后的线划宽度往往占据多个栅格,这时需要进行细化处理后才能矢量化。

处理流程如图6.23。

矢量化的过程如下:

①从图幅西北角开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从起始点开始,根据八个邻域进行搜索,依次跟踪相邻点,找出线段经过的栅格。

②将栅格(i,j)坐标变成直角坐标(X,Y)。

③生成拓扑关系,对于矢量表示的边界弧段,判断其与原图上各多边形的空间关系,形成完整的拓扑结构,并建立与属性数据的联系。

④去除多余点及曲线圆滑:

由于搜索是逐个栅格进行的,必须去除由此造成的多余点记录以减少冗余。

搜索结果曲线由于栅格精度的限制可能不够圆滑,需要采用一定的插补算法进行光滑处理。

常用的算法有线性叠代法、分段三次多项式插值法、正轴抛物线平均加权法、斜轴抛物线平均加权法、样条函数插值法等。

(14)WebGIS的主要特征

(15)空间数据元数据的内容、类型及其应用

答:

元数据的主要作用是:

(1)帮助用户了解和分析数据

元数据提供丰富的引导信息,以及由纯数据得到的分析、综述和索引等。

根据元数据提供的信息,用户可对空间数据库进行浏览、检索、研究、分析,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和数据的可用性,获取方法等方法内容。

(2)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不论是统计数据还是空间数据都存在数据精度问题,影响空间数据精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源数据的精度,一是数据加工处理工程中精度质量的控制情况。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内容包括:

①有准确定义的数据字典,以说明数据的组成,各部分的名称,表征的内容等;②保证数据逻辑科学地集成,如植被数据库中不同亚类的区域组合成大类区,这要求数据按一定逻辑关系有效的组合;③有足够的说明数据来源、数据的加工处理工程、数据释译的信息。

通过按一定的组织结构集成到数据库中构成数据库的元数据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上述功能。

(3)在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元数据记录了数据格式、空间坐标体系、数据的表达形式、数据类型、数据使用软硬件环境、数据使用规范、数据标准等信息。

这些信息在数据集成的一系列处理中,如数据空间匹配、属性一致化处理、数据交换等方面是必需的。

(4)数据存贮和功能实现

元数据系统用于数据库的管理,可以实现数据库设计和系统资源利用方面开支的合理分配,避免数据的重复存贮,并可以高效查询检索分布式数据库中任何物理存贮的数据。

减少用户查寻数据库及获取数据的时间,从而降低数

(16)叙述空间信息模型的误差?

答:

(17)简述数字地面模型(DTA)的实现方法?

答:

1、在DTM上叠加专题图:

(a)点状图的叠加:

建立DTM,根据点状图中的每点的坐标及该点的高程,(b)现状图的叠加方法:

建立DEM,对线状图的每条线,从起点开始,计算每两个连续点在栅格高程数据上的网格点(两个)的位置,并内插插两个网格点之间全部其他的网格点。

(c)面状图的填充叠加方法:

在建立DTM时,每条剖面线上两相邻点之间的连线的颜色根据该相邻点所在的图斑的属性决定,这样同一图斑中的线的颜色相同,这样形成的DTM就是叠加了面状专题图的DTM。

(18)试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连接方式?

(19)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20)简述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特性?

(21)简述空间数据使用过程中的误差原因?

(22)简述数字化过程的质量控制?

(2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式?

(24)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25)谈谈webgis的关键技术?

(26)数字地球的概念,谈谈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如何建立数字城市?

答:

1、数字地球的概念: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2、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

数字地球相关的支持技术包括计算技术、海量存储技术、数据获取技术、宽带网络技术、互操作技术及元数据等,涉及数据获取与更新、存储与管理、处理与分析以及数据与信息传播等方面。

3、如何建立数字城市:

(27)简述常用的地图投影?

1、高斯—克吕格投影(横轴切圆柱等角投影):

高斯投影的中央经线和赤道为互相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均为凹向,并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其他纬线均是以赤道为对称轴的向两极弯曲的曲线,经纬线成直角相交。

其变形特征是:

在同一条经线上,长度变形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大,在赤道处最大:

在同一条纬线上,长度变形随经差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大速度较快。

在60带范围内,长度最大变形不超过0.14%。

2、横轴墨卡托投影UTM(横轴割圆柱等角投影):

其圆柱面在840N和840S处与椭球体相割,与高斯—克吕格投影十分相似。

UTM投影规定中央经线长度比为0.996。

在60带内最大长度变形不超过0.04%。

3、兰伯特等角投影(Lambertconformalconical):

在双标准纬线下是一“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用一个正圆锥割于球面两标准纬线,应用等角条件将地球面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沿一母线展开。

兰伯特等角投影后为同心圆弧,经线为同心圆半径。

兰伯特投影采用双标准纬线相割,与采用单标准纬线相切比较,其投影变形小而均匀。

(28)简述空间分析方法?

答:

叠置分析

覆盖叠置分析是将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要素层的操作,其结果将原来要素分割生成新的要素,新要素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网络分析

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力线、电话线、供排水管线等)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功能的主要目的。

它的根本目的是研究、筹划一项网络工程如何安排,并使其运行效果最好。

其基本思想则在于人类活动总是趋向于按一定目标选择达到最佳效果的空间位置。

路径分析:

静态求最佳路径:

由用户确定权值关系后,即给定每条弧段的属性,当需求最佳路径时,读出路径的相关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