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487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1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docx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今年4月,第二届中国国际水稻论坛在三亚开幕,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水稻的未来发展道路,享水稻发展成果。

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元谋人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遗址,知道最早栽培水稻的远古人类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最早栽培水稻的远古人类遗址是河姆渡遗址。

故选:

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2.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多达180多件,有的甚至一件都没有。

这种现象说明(  )

A.当时的生产力水品极端低下

B.一切财产都是公有的

C.聚落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现象

D.人们以猎狩为主要的生产事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汶口遗址。

【解答】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多达180多件,有的甚至一件都没有。

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聚落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现象。

故选:

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3.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

A.直立行走B.制作工具C.学会用火D.懂得审美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类进化。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火还可以照明,防寒,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适应大自然的能力,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的支配,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被称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的技能。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火的使用的意义。

4.我国属于农耕文明,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和(  ):

A.珠江B.淮河C.昌化江D.万泉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故选:

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5.下列哪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分析】本题以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点。

【解答】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所以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选:

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6.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语言的产生B.直立行走

C.火的使用D.制造和使用工具

【分析】本题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为依托,考查的是人类起源的知识.

【解答】制造和使用工具提高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

因此说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类起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专题片《人类起源》在重塑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变阶段后,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几百万年漫长的进化历程。

关于人类起源正确的说法是(  )

A.猿经过劳动进化为人B.女娲造人

C.亚当和夏娃造人D.上帝造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类进化。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

【解答】关于人类起源正确的说法是猿经过劳动进化为人。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猿经过劳动进化为人。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  )

A.用火烧食物

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

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过着群居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

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

北京人不会使用骨针缝制衣服,山顶洞人开始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9.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居住在洞穴里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D.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他们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B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10.“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  )

①北京人遗址②半坡遗址③元谋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知道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

【解答】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浙江余姚市,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了水稻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北京人时期、元谋人时期原始农业尚未出现,所以北京人遗址、元谋人遗址不是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通过遗址遗物还原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11.黄帝时期,相传文字的发明者是(  )

A.黄帝B.嫘祖C.伶伦D.仓颉

【分析】本题考查仓颉的相关知识。

仓颉创造了文字。

【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注意掌握仓颉的相关知识。

12.某同学计划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

A.秦始皇陵B.大禹陵C.黄帝陵D.中山陵

【分析】本题以某同学计划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的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都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他们曾强强联合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挖井,发明舟船,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后人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所以某同学计划假期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黄帝陵。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黄帝的主要功绩.

13.我国最早学会保存火种使用天然火的是(  )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北京人D.半坡人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四个选项的原始居民都会用火,谁出现的时间最早就是谁最早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约三万年,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由此可见,北京人出现的时间最早。

故选:

C。

【点评】掌握我国不同原始人类的生活时代及掌握的技能.

14.在旧石器时代,我国远古居民普遍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以远古居民生活的知识为依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知识。

【解答】生活于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

故选:

C。

【点评】本题以远古居民生活的知识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山顶洞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5.原始农业产生后,中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种植的作物分别是(  )

A.粟和稻B.稻和玉米C.豆和粟D.麦和稻

【分析】本题以原始农业的发展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知识。

【解答】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实际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

A。

【点评】本题以原是农业的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6.同半坡聚落相比较,河姆渡居民最大的贡献是(  )

A.学会了饲养水牛、猪、狗

B.妇女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很高

C.会制造精美的彩陶

D.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与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同半坡聚落相比较,河姆渡居民最大的贡献是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7.下列各项,不属于秦汉时代巴郡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大规模种植粟B.丹砂开采的发展

C.柑橘种植发达D.培育出优良稻米

【分析】本题考查秦汉时代巴郡经济发展表现。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郡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处于南方,多雨,粟是北方作物,秦汉时期大规模种植粟的不可能。

BCD均符合秦汉时代巴郡经济发展的表现。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重点掌握秦汉时代巴郡经济发展。

18.“民主”一直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那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私有制D.等级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其实质是民主推举,推举的标准是才德。

故选:

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禅让制的民主精神。

19.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下图反映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什么活动(  )

A.已经能够群居B.已会钻木取火

C.已会使用天然火D.使用打制石器

【分析】本题考查使用天然火。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通过北京人遗址中存在的木炭和灰烬可以得出他们会使用火的结论。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重点掌握使用天然火。

20.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局不移。

”反映了哪个原始部落居民的情况(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分析】本题以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局不移。

”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21.重要的原始农耕文化半坡遗址。

正确反映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生活情况的选项是(  )

①使用磨制的新石器②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③用麻纺织麻布④能书写出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知识点。

【解答】①②③都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状况。

④半坡原始居民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有些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

故选:

A。

【点评】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2.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

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附近;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县,是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居民生活在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

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3.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

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

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见如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  )

A.炎黄二帝热衷发明

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

C.该陶器是黄帝作品

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分析】本题以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杯图为依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图片是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杯图,该陶杯是一件酒器。

由此可知我国的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杯图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文初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4.下列考古学者发掘出的历史文物,印证了炎黄传说的历史价值是(  )

A.真实可信B.蕴含历史C.无稽之谈D.后人附会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实物的价值.

【解答】题干中的“甘肃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铜刀”“彩冉船形壶”“骨笛”都是出土的历史实物,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炎黄传说。

故选:

B。

【点评】本题以图片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实物的准确分析理解能力.

25.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华人是黄皮肤

【分析】本题考查了炎黄子孙。

【解答】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后来,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华夏族的形成史实。

二.材料题(共5小题)

26.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步骤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图一、二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步骤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步骤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有和谐就有不和谐。

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4)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分析】

(1)本题考查原始居民居住房屋的不同及其原因.

(2)本题考查远古时期和战国时期治理水患的成功范例.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即可.

(4)本题考查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中学生的做法.

【解答】

(1)由图一可知是半地穴式房屋,这是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住的房屋.由图二可知是干栏式房屋,这是长江流的河姆渡人住的房屋,出现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不同,北方较干燥,所以可以住半地穴式房屋,而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所以住干栏式的房屋,可通风防潮.

(2)据所学知,远古时期,洪水泛滥,大禹带领人民治水,利用疏导的方式,最终战胜了洪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符合题意即可.如大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这些都是不和谐的表现.

(4)本题也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碗筷等.

故答案为:

(1)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

(3)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

(4)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注意对课本上图片的记忆与解读,了解原始居民居住房屋的不同及其原因,大禹治水和都江堰修筑的相关知识.

27.原始农耕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开始。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A、B分别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A:

 半坡文化遗址 B:

 河姆渡文化遗址 

(2)结合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的空白

地理方位

种植的农作物

居住的房子样式

A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3)根据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原始农耕文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

(1)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可知此处为A半坡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可知此处为B河姆渡遗址.

(2)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住半地穴式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3)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

故答案为:

(1)A:

半坡文化遗址.B:

河姆渡文化遗址.

(2)

地理方位

种植的农作物

居住的房子样式

A

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B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3)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28.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

“南米北面”。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源于几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

阅读下列材料,参与问题回答。

【史料析起源】

材料一

(1)请你判断半坡出土的上述工具的用途,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依据上题可知,我们了解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到半坡居民的家中做客,他们最有可能用什么招待你?

【穴居到定居】

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3)材料二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现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细心的同学发现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的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差异,请说出各自的优点。

【分析】本题以中国有一个独特的主食格局“南米北面”.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

【解答】

(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半坡出土的上述工具的用途是:

石斧进行农业生产;鱼钩用来捕鱼.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会制作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捕鱼.

(2)依据上题可知,我们了解半坡人生产生活状况的主要依据是考古发现.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种植蔬菜.假如到半坡居民的家中做客,他们最有可能用粟、鱼、肉等招待.

(3)材料二“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说明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原始农业的出现是出现此变化的根本原因.

(4)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的居民所居住的房屋在结构上存在差异,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坡聚落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故答案为:

(1)用途:

石斧进行农业生产;鱼钩用来捕鱼.状况:

会制作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捕鱼.

(2)考古发现.粟、鱼、肉等.

(3)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原始农业的出现.

(4)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防止野兽侵袭等.半坡聚落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冬天寒冷、夏日炎热的气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的相关史实.

29.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楚楚

【方式一 新闻学史】

中国报道讯(记者刘小会)2017年12月31日晚,在新年来临之际,来自五大洲、10多个国家的华人华侨代表齐聚陕西黄陵县中华始祖轩辕黄帝圣殿,与社会各界人士共800余人,共同参与了“黄陵谒祖•祈福中华﹣﹣2018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

(1)为什么要在黄帝陵举行祈福大典呢?

传说时代还有哪些部落联盟首领?

(请写出两位)

【方式二实物学史】

(2)越王丌北古剑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之为什么文字?

越王的剑发现于楚墓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方式三地图学史】

(3)上面的地图展现的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根据地图上所示的主要路线,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区(地点)。

并概括“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A:

 长安 B:

 河西走廊 F:

 大秦 

(4)除了以上三种方式搜集课外历史知识之外,还有哪些可行的方式?

请写出两种。

【分析】本题我国古代文明与对外交往。

我国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