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633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docx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

Themanuscriptwasrevisedontheeveningof2021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规划设计

广电有线网络信息机房

规划设计的几点考虑

缪国凡

摘要:

本文对机房建设的规划设计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强调在机房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广电网络特点,而不应一味照搬电信的标准。

提出既不可规划不足,也不可过度规划的观点。

关键词:

广电机房独特性机房标准可用性PUE

广电有线网络近年来发展迅速,数字化浪潮席卷全国,整体转换基本结束,后转换时代来临,“三网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

作为整个广电有线网络的神经中枢—前端机房,面临更新换代、适应发展的要求。

各地网络也在不断进行机房升级和重建。

机房工程的技术发展快、牵涉面广、综合性强和复杂性高,在建设中,各种标准规范众多,但很少考虑广电网络特点。

本文并不试图全面讨论机房建设,只是从一般的机房建设理念出发,紧扣广电有线网络,对机房规划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几点问题进行探讨。

一、有线电视机房的独特性:

众所周知,广电有线网络在技术上属于信息通信,但和其它通信运行商有明显不同之处。

首先,有线电视网络以广播式传输为主,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总前端,一旦出现大的故障,势必影响全网运行。

第二,有线电视网络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具有“普遍服务”的要求;并且电话停一会不要紧,电视节目停几分钟都有意见。

第三,网络更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将党和政府的图像声音传到千家万户的政治责任。

第四,有线机房常常有上级领导参观,较一般通信机房,有更高的美观要求。

上述的几个特点,意味着广电有线电视机房建设标准,不仅不低、而且要高于其它电信运行商。

因此,在机房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上,有线网络应当充分考虑和满足其自身的特点。

广电总局早就提出“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十二字方针;这是整个广电的技术工作、也是机房工作的指导方针。

近年来,有线网络从原来仅传输节目、双向宽带,发展到现在的面向“三网融合”的发展。

使得有线网络机房的复杂性大为提高,需要考虑的因素较以往多出不少。

例如,既要考虑传统的模拟电视,也要考虑现在为主业务的数字电视,还要考虑互联网的交换业务;同时,还须兼顾数据中心、云计算的未来发展;另外,还需特别防范敌特分子非法插播。

这些,都为有线电视机房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具有挑战性的要求。

二、广电网络机房发展简史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有线电视网络,以1985年湖北沙市有线电视网络为标志,成立了城市级的邻频配置和长距离传输的有线电视网。

1990年11月颁布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志,中国有线电视进入了高速、规范、法制的发展轨道。

机房建设同网络发展一起成长。

90年代初的的有线机房,参照无线发射机房和播控机房,基本上就是静电地板+吊顶,有的机房甚至还采用木地板。

散热则采用普通空调,局部使用电扇,走线以(地板)下走线为主。

有的机房不采用UPS,甚至一个星期停播半天进行例行维护。

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安全优质不间断播出深入人心,开始使用专业UPS,-48v直流也应用起来。

机架内设备普遍使用后面排线,机架之间开始采用上走线方式(桥架);但空调仍然以普通空调为主,缺乏专业设计,缺少专业机房建筑,常常遇到层高、承重不够的情况。

现在,机房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目前,我们要建机房,涉及到很多相关标准,这些标准涉及了机房的方方面面:

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还有许多设备厂商的建议白皮书。

在许多机房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依据”会列出一大堆的这个那个标准,让人眼花缭乱。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全部阅读了解那么多的标准文件。

在这许多标准中,有三部应当仔细研读,即:

国家标准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广电标准GY5082-2010《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

如果要和国际接轨,还可以算上第三部:

美国的TIA-942-2005《数据中心通信基础设施标准》。

三、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听上去似乎有些空泛,但这是我们机房的工作方针,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机房功能日益复杂,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

广电总局提出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设施完善、适度超前”的机房指导思想。

由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

1、安全性:

谁也不会否认机房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机房安全无所不在,分布在机房的各个子系统中。

但在具体问题上如何设定安全等级,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绝非易事。

一般来说,安全风险有三个阶段:

无风险、风险隐患(轻度隐患、严重隐患)、风险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这些在机房安全设计和运行维护上都应予以充分考虑。

2、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增添设备、变换位置、扩容改建;这些活动经常在机房发生,甚至成为机房常态。

作为机房工作人员,应当调整观念,接受和适应这种态势。

因此,机房具有灵活的扩展能力,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是对现代机房的基本要求之一。

3、绿色环保:

机房设备众多,又是常年不间断播出,电能消耗费用支出非常可观。

因此,有效降低能耗,建设绿色机房成为业界共识;不仅为社会环保做贡献,同时节省费用。

许多公司都推出了节能降耗产品和解决方案。

衡量节能指标的PUE值成为机房的焦点之一。

4、可维护性:

也称可管理性,机房日常维护管理日益繁重,在提高人员素质要求同时,应当建立机房监测系统;实时了解机房的运行状况。

另外,也要考虑如果有外来人员参观、进入机房维护(如主机托管)等,有相应的通道和措施,以保障机房的安全运行。

四、总体规划

1、机房选址:

国家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对机房选址提出了要求,比如距离机场、铁路、核电站距离,远离粉尘、水患、泥石流、电磁干扰等。

对于许多有线网络而言,机房似乎没有多大选择余地;前端机房一般就在有线网络的办公大楼内。

而且一般处于较高的楼层。

此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大楼的电力是否足够:

办公大楼一般面向人员的办公需要,属于轻载荷的供电设计。

而数据中心的设备对电量的需求巨大。

供电负荷和电缆线径能否符合标准。

(2)是否有放置机房空调室外机的地方。

(3)机房的净层高是否足够,国标规定:

净高度不应小于米,行业标准规定:

新建机房不小于米,扩建不小于3米。

净层高应该大于米。

(4)楼层的承重能否满足。

国标规定了主机房载重≥8~10KN/m2,(电池房≥16KN/m2),广电行业标准中规定为m2,采用密集机架,承重≥12KN/m2。

建议机房承重一般按≥800kg/m2设计。

(5)还需特别考虑的因素:

对于卫星天线,为有较大的功率储备,卫星天线面积一般较大,在高层建筑必须有安全的放置地方,并保证大风时的安全。

另外,机房外界线路应有两个通道等等。

2、总体机房指标:

机房选址完成以后,面积和周围环境确定了,接下来要考虑的是:

机房要建成什么水平,或者说按照什么标准建设。

事实上,相关标准早就为我们考虑好了。

美国TIA-942-2005标准,将机房安全分为四个等级。

国家标准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将机房确立了A、B、C三个等级,其中A级等级最高,并明确把广播电台、电视台机房列为A级机房。

在广电行业标准GY5082-2010《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设计规范》中,把机房分为特级、甲级和乙级。

业主应当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参照、了解相关标准,为自己设定机房建设的相关指标。

当然,说到指标,可以列出长长一串,但在机房的规划阶段,涉及的指标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用性指标:

是衡量机房工作可靠性的指标,对于有线机房,特别是前端机房,目标应达到五个9,即%(年停机约5分钟)。

前面讲到,国家标准将机房设立了A(容错型)、B(冗余型)、C(基本型)三个等级,等级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机房可用性

机房等级

可用性指标

年停机时间

说明

A

%~%

~分钟

容错型。

至少两套系统同时工作。

B

%~%

~1319分钟

冗余型。

部分具有备份,平时使用一路,备路切换使用

C

%~%

1319~1729分钟

基本型。

无冗余或部件损坏时更换,

表1中指标数据,国家标准并未列出,是实际运行的经验值。

事实上,很多新建机房的设计建设标准已经超越了A级,朝更先进的目标迈进。

或许有人觉得不解,难道我们花巨资精力建造的高水准机房,每年还要停几分钟。

这似乎不符合我们的日常经验,因为即便是标准不高的机房,多少年都没有发生停播。

对此,做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如果一个人活了八十岁,但由于车祸或疾病瘫痪在床一年,那么这个人的可用性是79/80(%),即平均每年有4天是“不可用”的。

机房可用性是一个概率指标。

从故障发生概率来看,可用性符合“浴缸曲线”,即刚刚建成的一段时间、机房的寿命后期,容易发生各种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可用性”指标并不只和设备的硬件、软件以及机房环境有关,也与管理有关。

比如人员的误操作、老鼠进入等。

所以,对设备的系统可靠性的计算值,明显优于“可用性”数值。

不少机房在设计文件时并不列出“可用性”指标。

但作为机房的管理者,了解机房的可用性是非常必要的。

就像建设防洪大坝,一大堆技术文件,其实都是按“百年一遇”标准建设的。

当然,在实践中要使机房寿命期内都不出事故,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有实力的地方,可以考虑异地容灾备份机房。

即便不能全业务异地备份,也可考虑部分业务。

(2)PUE值:

PUE叫做电能使用效率(PowerUsageEffectiveness)。

2007年2月绿色网格组织(GREENGRID)提出PUE概念,并很快被业界接收和推广。

PUE计算公式为:

PUE=机房总能耗/IT设备能耗。

PUE是一个比率,基准是2,极限值是1,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越接近1表明机房内用于制冷、散热和其它环节的电力消耗越少。

全球的数据中心在2010年共耗电2亿度,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至%。

2011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约700亿千瓦时,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相当于2011年天津市全年的总用电量。

我国机房的PUE平均值,据测算约为;特别是中小规模的机房,PUE值更高,测量数值普遍在3左右。

PUE值的出现,使得建设机房的复杂性大为提高。

PUE值现在受到重点关注,因为电力消耗是机房日常运行的最大成本,一个中等城市的有线电视机房(含分前端),各类设备加在一起,耗电量将有数百千瓦。

如果PUE指标提高20%—30%,每年将省下几十万元的电费。

PUE值设计多少为好,是较为复杂的问题。

一般认为新的数据机房PUE应当小于2,在左右。

在北方地区可以更低,如中国电信在内蒙古的云计算中心,PUE低至。

服务器大户如谷歌等,将数据中心建在高寒甚至北极圈地区,其PUE值可达左右。

建设机房要关注新技术、新理念,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也要适可而止。

建议首先了解、测量现有的机房PUE值,然后向相关厂商咨询,设定一个值,比如设定PUE为2,然后计算出较低的PUE值可以每年节省多少资金。

用约10-15年左右可以省下的资金进行这方面投入。

可能有人认为十几年太长了,但是一方面机房本身就要跟上新技术发展,第二在机房投入使用后,设备还会大量增添,节能优势会不断体现。

可能要防止这样的一种倾向。

一方面在降低优化PUE上下大工夫,但却忽视了数据设备本身的节能降耗。

(3)电力功率规划:

电力规划是机房规划建设的基础,虽然简单,但却是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

有好几种方法进行计算。

有线电视机房和数据中心的电力规划有较大不同,本文只讨论下述两种:

a、逐项计算法:

首先确定机房总功率的组成,即:

机房用电总功率=信息设备功率(含UPS+电池)+照明功率+

+空调功率+其它(监控、消防等)

信息设备:

包含数字电视相关设备、有线电视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交换设备以及路由器、服务器等。

其中数字电视调制器复用器、光端机、省市骨干和城区数据网、数据接入设备等,可以确切知道功率,且功率基本不变。

服务器和路由器的情况较为复杂,生产厂商的产品手册会给出功耗值,但这个功耗值是在最坏情况下的最大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际运行功耗远小于最坏值;如果按照这样的累计功率配置供电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累计,往往会得出一个很大的功率值,将产生巨大的投资浪费。

厂商和一些标准组织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研究显示,大多数服务器、路由器设备的实际功耗,不大于标称值67%。

因此,可以将厂家的标称VA值,乘以以估计设备的实际功率。

UPS不间断电源:

UPS现在分为高频和工频两大阵营。

高频UPS工作能效高、重量轻,目前发展势头很猛,是UPS的发展方向;但工频UPS也有其过载能力强等优点,两者各有千秋,技术上也是见仁见智。

一般认为,能量工作效率高频UPS可达90%以上,工频UPS能效大致为85%(高频UPS输入功率因子能到,工频能到)。

在实际工作时能效还达不到这个值。

电池:

在充满时基本不耗电能,但在部分或者完全放电后(外部停电或者对电池例行放电维护),需要对电池充电,如果设电池后备时间为t小时,对电池充电时间为T小时,则电池充电功率大致为电池负载功率的(t/T)%(如后备时间1小时,充电按5小时,则充电功率为负载功率20%)。

机房照明:

相关标准有照度要求。

综合起来,可按照m2计算。

取20W/m2计算。

表2

序号

项目

数值

说明

1

信息设备

有线电视设备

实际功率

功率不随数据量变化

服务器、路由器

标称值×

功率会不断变化

2

预留发展

3

UPS功率损耗

(1+2)×工作效率

高频效率约90%,工频效率约85%

4

监控、消防

实际功率

5

制冷设备总功率

(1+2+3+环境热负荷)/能耗系数

能耗系数:

环境热负荷:

~KW

/m2×机房面积)

6

照明设施功率

×面积

7

电池充电

(1+2)×

电池后备时间1小时

机房电力总功率

(1+2+3+4+5+6+7×

是设计余量

空调制冷系统:

空调制冷方式有多种,如风冷、冷冻水、水冷、自然冷却等。

一般都采用DX(直接制冷)。

在计算时,制冷负荷功率等于设备功率(实际测试表明,电子设备的功耗的97%左右转化为热量)。

也有的公司手册把设备功率的60%~80%作为制冷值。

即:

制冷符合功率=信息设备功率×()

这个公式,对于服务器为主的数据中心是适合的。

服务器、路由器在业务量高峰和低谷期,其计算量变化很大,功耗也随之不断变化。

所以,的系数是指功率在不断变化(其意义和上述的类似)。

而有线电视设备,如QAM调制器。

光端机、EPON、数据传输等设备,其功率较为恒定,基本不随所传输的数据量变化而发生功耗变化。

因此,这些设备的耗电功率基本等于其制冷负荷,不再乘以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空调的制冷量(制冷负荷)和空调耗电量并不相同(空调本身并不制造冷或热,只是将冷热空气进行交换、转移)。

制冷量/耗电量是空调的能耗系数,这个比值一般在~之间。

环境热负荷:

主要指围护装置如墙壁、隔断等,这些装置本身会吸热和放出热量。

计算方法为~KW/m2×机房面积

其它热负荷:

如人体、室外侵入、电缆热负荷等,但热负荷较小。

b、功率密度算法:

上述计算较为繁琐,在规划初期可用更为简便方法。

第一步,确定机柜数量:

机柜数量=机房面积/F

(F:

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取值范围~台/m2)。

大机房取大数字,小机房取小数字。

第二步,确定机柜功率密度:

一般新建机房的机柜功率密度大致在m2。

第三步,确定机房信息设备用电量。

用电量=机柜×机柜功率密度

这种算法更为简便,可在机房规划初期进行框算。

五、规划设计的几个问题:

1、机房布局:

机房布局看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复杂和纠结。

因为有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

虽然有不少设计单位可以咨询,但这些设计单位的经验局限于电信业务,往往最后选定的方案让人不满意。

在机房布局上,必须充分考虑有线电视的业务特点。

目前有线电视的业务,主要是数字(模拟)电视、数据专线和互联网业务。

因此,有线电视机房,必须将主业务的数字或模拟电视设备,主要是卫星接收机、DVB编码器复用器、QAM调制器等放置在同一个区域,以便于主业务的独立安全运行。

对于有线电视的光纤设备,如下行光发射机、上行光接收机、CMTS头端、EPON等设备,则设立专用有线电视接入机房。

数据专线业务,如果业务量较大,应当设立专门机房。

以便于专线业务独立运行。

即便业务量不大,也应有设立专用区域。

其中传输交换设备如MSTP等,也在数据专线机房内。

对于互联网业务的服务器、主干路由器等,应当也设立专用机房。

但是对于边缘交换机、路由器可以放置在其它机房。

对于骨干传输设备如国家、省市干线设备,可放置在同一机房。

上述的机房分区,是一个原则,实际操作中允许交叉放置设备。

但特别注意是,不同业务的设备机柜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比如间隔两个机柜。

是否要有专门的光纤配线分区,鉴于有线电视光纤使用量越来越大,光节点覆盖用户只有几十户。

一个机房将有好几十根光缆和数千芯光纤。

因此,以设立专门的接入机房为宜。

这样可以和有源设备机房进行隔离。

如果没有专门分区,光缆就会分散在各个机房,光纤尾纤来回穿梭,管理起来较为麻烦。

在光纤接入中,应一次到位。

即机房的ODF(光纤分配架)出纤后,直接到相关设备,不宜在中间再有转接环节。

有些机房为方便使用,在接入设备前再加装一个小型ODF,进行二次光纤分配,这样会明显增加故障概率(但对于同轴电缆和双绞线,可视情况设立几次跳接)。

配电区域经常放在较为靠边的地方,这是值得商榷的。

靠边可能是为了机柜的统一安排,或者是机房美观。

但带来的问题是,远端设备的线路压降增大,特别是直流-48V更为显着,只好一再加大铜排尺寸。

因此,在机房布局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尤其是面积较大、或者长度较长的房间,配电室应当设在离负载较近、机房较为中间的位置。

2、机柜:

机柜的角色在工程人员的心目中,就是一个放置设备的“架子”,只要比较结实就行了。

但是仔细想想,机柜才是设备的地方。

机柜在未来机房中的地位会显得越来越突出,有人提出了“机柜即机房”、“IT微环境”和“模块机房”的理念。

现代数据设备向高密度发展,一个机架内热密度越来越大。

一般来讲,热密度≤3KW/m2为低密度,3~6KW/m2为中密度,6~15KW/m2为高密度级别,15KW/m2以上为超高密度。

如IBM公司机柜热密度达到了30KW/m2。

在狭小的机柜空间,要通过机房集中空调来制冷,浪费能源且收效甚微。

机柜的发展方向是机架定位单元(RLU),在机柜中集成电源、制冷、监控等功能,每个机柜就像一个微机房。

这样,我们不必事先配置许多空的机柜放在机房,当需要时,给出机柜设备的相应参数,再向厂家订货。

这样,做到机柜定制,减少浪费,真正做到“点对点应答”。

这样,机柜可以理解为被“模块化的机房”。

当然,目前广电有线机房,热密度和业务发展水平,还远没有到需要RLU机柜的程度。

而在目前,选择机柜时,宜采用较高较大的机柜,有利于机柜的布线、散热、并可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建议在机房净高运行情况下,机柜高度尽量高一些,起码不小于米,深度1米至米甚至更深机柜。

这样尺寸既可提高面积利用率,利于机柜内布线和安装作业,又不至太高而增加操作难度。

3、精密空调还是普通空调:

在目前许多有线机房中,还采用了不少普通空调,这些空调运行多年,为机房的正常运行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在建设新机房时,总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妨考虑普通空调。

精密空调当然好,优点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温度控制精度高、可靠性高和送风量大。

另外精密空调还有一个不大为人注意的优点,就是显热比高,高的显热比可以在制冷的同时,不至于过度除湿,使机房的湿度保持在适度水平,也有利于节能。

机房湿度人们不大重视,国际标准要求50%左右。

A级和B级机房的温度范围要求是23℃±1℃,普通空调难以达到这个水平。

但是,即便是较大的温度范围,如C级机房要求是18℃~28℃,也能保证设备运转。

精密空调可靠性高,MTBF可以达到15年,而一般空调仅为2-3年;但机房中普通空调数量较多,坏一个对影响机房运转影响甚小。

至于精密空调送风量大的优点,可以使设备热量散出快,特别是在热密度较高时,使机柜内的热量较为均匀。

普通空调能够降低整个机房温度,但局部如CPU处温度有可能依然很高,从而影响设备工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机房热密度不高,机房面积也不大,使用普通空调未尝不可。

但对于中心机房,服务器、交换机多的地方,应当使用精密空调。

4、线缆布放:

应当在光缆刚进入建筑物时,设置光缆接入机房,外部光缆在接入机房和机房ODF架(光纤分配架)的光缆进行熔接;而不宜将光缆直接接入设备机房。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避免光缆中的金属部分将雷击、电力等引入机房,另一方面也便于ODF架的光纤分配安装。

建筑物中,光缆一般都是直接上下穿放,进入机房时如果转弯半径过小,就会使光缆中光纤弯曲过小,同时,光纤还受到自身重量的拉力,这样对于光纤的寿命和衰减是很不利的。

建议此类光纤采用标准,能有效提高光纤的耐弯曲能力。

不要忽视光缆中的油膏,油膏可以使光纤处于相对自由状态,减少光纤随温度伸缩、以及束管中光纤之间相互纠缠的影响;否则会影响光纤衰减和寿命。

油膏在垂直状态下应当不易流失;如果机房建在高层建筑中(如高于50米),要对光缆厂商提出要求,采用较好的油膏。

5、分前端机房:

上述内容主要是前端中心机房,广电网络还建设了大量的分前端机房。

相对而言,分前端建设规模、管理要求比中心机房要低不少,基本是按照C级机房标准建设。

分前端机房虽然要求低一些,但分前端机房的选址范围大,有时会选在办公楼、居民楼等地方。

此时在实际规划建设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由于民居的承重不够,一般机架还能承受,但蓄电池密度大,承重大大超过楼板设计值,处理不当,可能会使建筑受损。

二是要对楼板做好隔热处理,否则在使用空调时,会在下层楼板形成冷凝水,引起纠纷。

结束语:

机房建设在广电网络方兴未艾,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

机房工作者应当根据自身需求,了解机房技术的发展,掌握各种标准的适用环境。

既不可规划不足,也不可过度规划;不仅要重视建设成本,更要重视整个机房寿命期的运行成本。

这应当是机房的又一个重要命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讨实践。

 

2013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