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667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docx

最新宏观经济学第8章

 

宏观经济学第8章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本章知识脉络图

 

 

 

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

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局限于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如图1所示,其中W表示工资率,N表示劳动数量,NE表示充分就业的劳动数量)。

 

 

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着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定义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因此,自然失业率应等于某一时点上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在实际统计中,用长期的平均失业率来近似的表示自然失业率。

提示:

在宏观经济学中,在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这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因此,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总产量等概念通常被看作不同经济状态的分水岭,所以自然失业率对于理解潜在产量(充分就业的产量)有重要意义,在理解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总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过程。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多种不同角度的解释:

(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注意学派继承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二)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别从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进行解释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理论是总需求的过度增长所引起的,包括在为实现充分就业时的瓶颈式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可能来自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也可能由于货币政策的改变而引起;如图2所示,当需求曲线AD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供给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逐渐上升。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引起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即特定集团在经济中形式市场权利,一是工会要求得到较高工资导致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一是垄断和寡头企业谋取过高利润导致的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另外,在开放经济中,进出口所引起的成本增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如图3所示,当供给曲线AS上升的过程中,需求保持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

 

图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混合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作为动态过程,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物价上涨,随后工资与物价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螺旋上升,所以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应当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来解释。

(三)从经济结构的变动角度解释通货膨胀

首先,由于工资和价格在向上提高这个方向上具有充分伸缩性,而向下跌落则呈刚性或调整速度缓慢。

当在一个迅速变化的经济中,出现有一些部门需求扩大,而另一些部门需求衰弱,这时,需求扩大的产业部门,工资和物价将上升,这些部门的产品价格还可能作为其他部门的成本因素,带动物价一个部门接一个部门上升。

与此同时,需求下降的部门工资和物价并不因为需求减少而下跌,必然引起平均物价水平随社会经济的部门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呈现持续上升的长期趋势。

其次,由于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不同。

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但是,生产率增加较慢部门的工资“攀比”(CatchUp)行为将导致全社会工资增长是速度超过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四)预期与通货膨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还提出了有别于需求因素和成本因素的第三个对通货膨胀有重大影响的因素——预期,并建立了预期的通货膨胀模型。

通货膨胀并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似乎有一种惯性,而产生这种惯性的原因在于,如果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通货膨胀的继续,那么,这种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比如在工资调整时,工人根据自己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提出工资增加的幅度,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要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来调整贷款利率以确保一定的实际收益率,类似的很多名义变量的提高和经济决策者对价格上涨的预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同时还会导致实际经济中价格水平的提高。

这种由于预期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预期性通货膨胀,由于它表达了通货膨胀得以持续的原因,故有惯性通货膨胀之称。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当通货膨胀完全可预期时,包括各种资产在内的各种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按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债务合同也是如此,从而通货膨胀对实际收入与财产分配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那么通货膨胀就会对社会不同集团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有利于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2.通货膨胀不利于在全人,有利于债务人;

3.通货膨胀不利于按累进税率交纳所得税的社会公众,有利于政府。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是指通货膨胀对整个经济的产量与就业水平的影响,通货膨胀要能起到刺激生产的作用一定要具备以下条件:

1.社会上要有闲置资源,这里要注意即使经济中存在未利用资源,但在个别部门存在“瓶颈现象”,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时通货膨胀无法刺激生产;

2.通货膨胀是未被预期到的,这样实际工资下降利润增加,才能刺激生产;

3.通货膨胀必须是“温和”的,在加速甚至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经济体系受到严重破坏就谈不上刺激生产了;

4.通货膨胀在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时,短期中能够有刺激生产的作用。

从长期看,产量和就业增加取决与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等实际因素,通货膨胀在长期中不会有刺激生产的作用。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原始菲利普斯曲线:

新古典综合派对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改造后得到,在横轴表示失业率u,纵轴表示通货膨胀率π的坐标系中,向下倾斜的曲线表明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则通货膨胀率高。

u*代表自然失业率,参数衡量价格对于失业率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

π=

—ε(u—u*)

提示:

因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交替关系,决策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并利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调节。

(二)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在短期中,即通货膨胀的预期来不及调整时所存在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

π=

—ε(u—u*)

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性质:

1.当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时,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

2.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不等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换关系;

3.不同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有着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即预期通货膨胀的变化将引起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提示:

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三)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表示在通货膨胀率完全可以预期,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情况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因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以失业率为横坐标,通货膨胀率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直线。

图18—6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提示:

从长期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

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性失业2.摩擦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4.自然失业率

5.充分就业6.通货膨胀

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8.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9.惯性的通货膨胀10.菲利浦斯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

1.失业率的计算是用()。

A.失业工人的数量除以工人的数量

B.劳动力总量除以失业工人的数量

C.失业工人的数量除以劳动力总量

D.就业工人的数量除以失业工人的数量

2.自然失业率()。

A.恒为零B.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C.恒定不变D.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的失业率

3.()不属于失业者。

A.工假在家休养者

B.调动工作时间的间歇在家修养者

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者

D.刚进入劳动队伍未找到工作者

4.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自然失业率是经济周期自然产生的失业

B.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C.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D.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经济效率关系密切

5.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永久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结构性失业

6.某人由于钢铁行业的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7.()会增加失业。

A.退休工人的数量增加B.退休劳动力队伍的人数的增加

C.离开学校找工作的人数增加D.离开工作上学的人数增加

8.以下对通货膨胀的描述正确的是()。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是通货膨胀

B.房屋价格的不断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C.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偶然上涨

D.货币发行量过多导致的股票价格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9.如果经济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没有物价的上涨,则此时经济()。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抑制的通货膨胀

C.存在恶性的通货膨胀D.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10.某一经济在3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8%,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3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

1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影响是指()。

A.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债权人收入上升D.使收入普遍下降

12.()两种情况不会同时产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B.结构性失业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3.假定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实际的国民收入为950亿美元,增加20亿美元的投资

,经济将发生()。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B.达到充分就业情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4.假定上题中实际的国民收入为900亿美元,

,增加20亿美元的投资,经济又将发生().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B.达到充分就业情况

C.需求不足的失业D.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5.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由过度需求引起

B.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C.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现正相关

D.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呈现负相关

1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

C.世界型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17.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的状态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持续下去

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会影响产量

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

18.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长期中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在长期仍然有效

C.在预期通货膨胀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不变,所以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1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20.根据()的观点,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所阐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是不存在的。

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

C.供给学派D.理性预期学派

21.理性预期是指()。

A.理性人的预期

B.经济学家的预期

C.在充分利用一切信息后对经济变量作的符合经济模型推断的预期

D.在充分利用一切信息后进行的预期,但也会犯系统的错误

2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不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价格上升B.劳动生产率不变但工资提高

C.进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23.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

A.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

B.总需求曲线永久右移

C.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永久性右移

D.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连续几个时期后,新的均衡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水平上

24.最初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是,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长期可能导致()。

A.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低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低的产量水平上

D.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而产量不变

三、问答题

1.失业,就业和不在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2.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收缩(disinflation)、通货紧缩(deflation)、滞涨(stagflation),这几个概念有何不同?

3.如果你的房东说:

“工资,公共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你的房租。

”这属于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如果某店主说:

“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呢”这又是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对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有何区别?

5.假定某一政府拥有巨额的预算赤字,并准备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来弥补(这意味着政府要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債劵)。

当它把借来的钱花出去时,价格水平上升了。

解释其中原因。

6.如果现在经济处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上通货膨胀率为3%的地方,当然此时预期物价上涨率也是3%,如果政府减少货币供给的增长率,经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将如何变动?

四、计算题

1.若某国价格水平在2001年为107.9,2002年为111.5,2003年为114.5,试问2002年和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

如果人们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作为对第三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则2004年的预期通货膨胀应该为多少?

如果2004年利率为5%,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2.如果失业率与GDP之间满足奥肯迪定律

其中u是失业率,

是自然失业率,y是GDP,

是潜在GDP。

又假定2001、2002、2003、2004的失业率分别是8%、4%、5%、6%。

求:

(1)当自然失业率为6%时,2001-2004年各年失业率所对应的GDP缺口。

(2)比较四年中实际GDP和潜在的关系。

(3)若2003年的实际GDP为2500万亿元,计算当年的潜在GDP水平。

3.假设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

价格调整曲线为

已知政府支出

货币供给

=0

求:

经济从

开始,GDP达到与潜在GDP相差4%的发展路径。

4.若上题中通货膨胀预期

,则经济达到与潜在GDP相差4%的路径。

5.已知劳动需求函数

劳动供给函数

,寻找工作的人数供给

试求:

(1)均衡的实际工资。

(2)均衡的就业水平。

(3)寻找工作人数。

(4)失业人数。

(5)劳动力总人数。

6.设经济中有菲利普斯曲线如

,问:

经济中自然失业率为多少?

为使通货膨胀减少5个百分点,必须有多少周期性失业?

7.假设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量(国民收入)分别为5和1000晚美元不变,在货币供给从4000万美元减到3000万美元时,试计算价格水平的变化?

8.假定某人1996年的年收入达3万元。

从1994年开始,新的累进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为:

月收入800—2000元(含2000元)的税率为5%,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税率为10%。

若1994年的物价指数为100,1996年的物价指数为125。

试求:

(6)此人1996年的实际缴税额。

(7)此人实际收入的应缴税额。

(8)通货膨胀引起的政府税收增加额。

同步练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性失业:

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2.摩擦性失业:

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

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有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的下降而导致的。

4.自然失业率:

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5.充分就业: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如果经济中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局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6.通货膨胀:

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过程。

7.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8.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9.惯性的通货膨胀:

当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通货膨胀的继续,那么,这种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

比如在工资调整时,工人根据自己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提出工资增加的幅度,银行在提供贷款时要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来调整贷款的利率以确保一定的实际收益率,类似的很多名义变量的提高和经济决策者对价格上涨的预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同时还会导致实际经济中价格水平的提高。

这种由于预期引起的通货膨胀成为预期性通货膨胀,由于它表达了通货膨胀得以持续的原因,故有惯性通货膨胀之称。

10.菲利普斯曲线:

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它表明了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新古典综合派将这一曲线进行改造后它就表示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越高,则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

二、单项选择

1.C。

失业率被定义为已经失业但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2.D。

根据定义,自然失业率时经济中的产出就是充分就业的产出,也是潜在产出水平。

3.A。

A工假在家休养,是有工作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不属于失业;B调动工作间歇在家休养者工作未定时即是属于失业;C正在等待某项工作,说明他也在寻找而还未找到工作,属于失业者;D刚进入劳动队伍还未找到工作的人属于摩擦性失业。

4.B。

根据定义,自然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

5.C。

6.B。

7.C。

西方经济学中将已将工作和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称为劳动力。

其中不包括家庭主妇、医院病人、退休人员和不急于找工作的人。

失业人员是指正在积极寻找但还未找到工作的人。

8.A。

9.B。

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但是由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限制而使得价格保持不变,这是计划经济下可能出现的状况,价格不能由市场自由决定而受到政府管制,因此是抑制型通货膨胀。

10.B。

根据

,因为,

.可知价格将下降。

11.A。

通货膨胀会对不同的集团的人产生不同影响:

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有利于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通货膨胀不利于债权人,有得债务人;通货膨胀不利于按累进税率交纳所得税的社会公众,有利于政府。

可见,通货膨胀将造成收入结构的变化。

12.D。

13.D。

根据乘数效应,当投资增加20亿,收入会增加

,加上实际国民收入950亿后为1050亿,超过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经济中将产生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14.C。

根据乘数效应,当投资增加20亿,收入会增加

,加上实际国民收入900亿后为980亿,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经济中将会产生需求不足的失业。

15.D。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定义可得。

16.C。

银行贷款扩张,政府预算赤字可能引起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而投资率的下降,将使得需求的减少,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世界性商品价格上涨,最有可能引起进口商品或原材料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因此上涨而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7.C。

降低政府支出会使得总需求减少,不会使通货膨胀持续,同时还可能使总产量减少;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即采取紧缩货币政策,LM曲线向左移动,总产出水平会因此减少,收入减少也会带来总需求的减少,因而会降低通货膨胀率。

18.A。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垂直线,说明长期不存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19.A。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垂直线,说明长期不存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

同时说明政府的需求政策在长期内失效,政府不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

20.D。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在更改预算的情况下存在的经济现象。

21.C。

22.B。

进口价格上升、易引起通货膨胀;出口减少说明国内总需求减少,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劳动生产率不变而工资提高将导致总需求增加,易产生通货膨胀;政府支出不变但是税收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总需求增加,因而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23.A。

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总需求增加引起价格上涨,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相对于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在国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进而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会返回初始水平。

24.D。

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上升,长期中将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另外价格上涨,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左移,最后导致物价上涨而产量保持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不变。

三、问答题

1.答:

在统计失业人口时,必须是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却找不到工作。

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而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记入失业范围。

例如,退休人员,在校学校的学生、家庭主妇、病残者等,这些人并不在寻找工作。

由于疾病、休假、劳资纠纷或天气恶劣而暂时脱离工作的人不能当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记入不在工作的人中。

2.答: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上的持续明显的上涨。

通货收缩指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的过程。

通货紧缩指价格水平在一定的时期内的持续下降。

当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并存时,经济即陷入滞胀。

3.答:

理论上,把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归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而把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归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这样问题中前一问题应该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后一问则属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4.答:

名义利率是指因贷款所产生的以货币支付来衡量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指以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贷款的报酬或成本。

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之间存在一种正向关系,它们一起上升,这种关系被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