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777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docx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七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五节泄泻

—、选择题

[A1型题】

1.最早记载泄泻病名的是下列哪一部医著()

A.《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丹溪心法》

E.《医宗必读》

2.泄泻是由于哪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A.肺

B.肝

C.脾

D.肾

E.心

3.下列哪项不是泄泻病的病因()

A.感受外邪

B.饮食所伤

C.情志失调

D.体虚久病

E.房劳过度

4.因稍有饮食不慎或稍进油腻食物引起的泄泻,是下列哪种()

A.寒湿泄泻

B.湿热泄泻

C.食滞胃肠

D.脾胃虚弱

E.腎阳虚衰

5.下列哪能项是泄泻与肝关系密切的表现()

A.平素多见胸胁胀闷,暧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即泻

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泄泻的治疗原则(

A.消食导滞

B.清热利湿

C.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D.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E.清热解毒利湿,调气行血导滞

7.下列哪一项不是泄泻的证型()

A.寒湿泄泻

B.湿热泄泻

C.食滞胃肠

D.脾胃虚弱

E.胃阳不足

8.因湿热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9.因食滞胃肠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10.因脾胃虚寒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11.因脾胃虚弱引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12.因肾阳虚衰起泄泻的主要表现是()

A.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B.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C.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D.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稍进油腻食物则发

E.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

[A2型题】

13.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纳呆皖闷,腹痛肠鸣,兼恶寒,发热,头痛,肢体废痛,舌苔

白或白腻,脉濡缓。

其主要病机为()

A.外感寒湿,侵袭肠胃

B.泄泻日久,肾阳虚衰

C.脾胃虚弱,运化无权

D.饮食不节,宿食内停

E.湿热阻遏,传化失常

14.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其治法是()

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C.消食导滞

D.清热利湿

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15.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皖腹胀满,暧吞腐酸,厌食,舌苔垢浊或厚

腻,脉滑。

其治疗首选取方为()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16.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院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

増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主要病机是()

A.气机不利,肝失条达

B.泄泻日久,腎阳虚衰

C.脾胃虚弱,运化无权

D.饮食不节,宿食内停

E.湿热阻遏,传化失常

仃.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脐下疼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暧,常伴形寒肢冷,腰膝废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其首选取方为()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A3型题】

某患者,久泻日久,泄泻多在黎明前后,脐下疼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腹部喜暧,常伴形寒肢冷,腰膝废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18.该病人的证候属于()

A.湿热

B.食滞

C.寒湿

D.腎阳虚衰

E.脾胃虚弱

19.其治法是()

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C.消食导滞

D.清热利湿

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20.其治疗首选方是()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某患者,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院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1.该病人的证候属于()

A・湿热

B.食滞

C.寒湿

D.肾阳虚衰

E.脾胃虚弱

22.其治法是()

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C.消食导滞

D.清热利湿

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23.其治疗首选方是()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B型题】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24.湿热泄泻,治疗宜首选()

25.寒湿泄泻,治疗宜首选()

26.食滞泄泻,治疗宜首选()

27.脾胃虚弱泄泻,治疗宜首选()

[X1型题】

28.泄泻证候类型有()

A.湿热

B.食滞

C.寒湿

D.肾阳虚衰

E.脾胃虚弱

29.泄泻的治法有()

A.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B.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C.消食导滞

D.清热利湿

E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30.泄泻的治疗方剂有()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X2型题】

31.患者刘某,女,干部,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皖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

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増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应选下列何方()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32.患者张某,男,35岁。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院腹胀满,暧吞腐酸,

厌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疗应选下列何方()

A.四神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参苓白术散加减

D.葛根苓连汤加减

E.霍香正气散加减

二、名词术证解释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澹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三、填空题

1.泄泻的病因,有,及—等,主要病机是,、失司。

2.是导致泄泻的基本病机,外邪之中以湿邪为重要,湿为_,易困导

致,,而成泄泻。

3.泄泻的主要病位在_、,和_关系密切。

4.如急性泄泻因失治或误治,可迁延_,由_转_,转为_o久泻若复受_、_所伤,亦可_发作,表现为病候。

另外,泄泻_,可由_及_,导致等。

四、是非判断题

1.泄泻的辨证应以虚实为纲()

2.泄泻的病因主要是外因()

3.泄泻的虚实相互间不易转化()

4.泄泻之疾病无里急后重这症状()

5.泄泻和痢疾是一种疾病()

五、简答题

1.如何辨别泄泻与痢疾?

2.如何判断泄泻的寒热虚实?

3.泄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脾胃虚弱型泄泻的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

5.泄泻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六、病案分析题

1.秦某,男,50岁,干部,2001年7月28日就诊。

主诉:

今日下午泄泻5次。

病史:

由于上午天气炎热,吃冷饮后出现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查体: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求:

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2.高某,男,75岁,干部,2001年"月3日就诊。

主诉:

泄泻反复发作3年余,近日加重。

病史:

3年前无明显诱因而发本病。

3年来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院腹胀闷个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查体:

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要求:

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X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_参考答案_

—、选择题

1.A2.C3.E4.D5.A6.E7.E8B9.C10.D11.D12.E13.A14.D15B16.C17.A18.D19.A20.A21.E22.B23.C24.D25.E26.B27.C28.ABCDE29.ABCDE30.ABCDE31C32.B

二、名词术证解释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増多,粪质稀澹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三、填空题

1.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禀赋不足体虚久病脾胃运化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

2.脾虚湿盛湿邪阴邪脾土脾运失职升降失常水谷清浊相混。

3.脾胃大小肠肝肾。

4.日久实虚久泻湿食急性虚中夹实日久脾肾脾肾阳虚。

四、是非判断题

1.√2.×3.×4.√5.×

五、简答题

1.答:

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澹,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夹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腹痛与肠鸣腹胀同时出现,便后痛减;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症,腹痛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便后痛不减。

2.答:

粪质量清晰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证;粪便黃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凡病势急骤,院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证。

3.答:

泄泻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湿盛,故其治疗的基本原则为健脾化湿。

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

夹有表邪者,佐以疏解;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

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运脾气为要。

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

因腎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

中气下陷者,宜升提。

久泄不止者,宜固涩。

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

若病情处于虚实寒热兼夹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

《医宗必读》提出治泄九法:

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借鉴。

4.答:

(1)证候:

大便时澹时泻,迁廷反复,食少,食后院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3)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中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恚坟仁。

5.答:

(1)临床特征:

以大便粪质稀澹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质清稀,甚则如水样,大便次数増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次以上。

常兼有腹胀、腹痛、肠鸣、纳呆等症状。

(2)病史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

迁廷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及情志等因素诱发。

(3)辅助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或粪便培养,必要时对慢性久泻可做结肠镜和小肠镜检查,结肠领剂灌肠及全消化道领餐检查,腹部B超或CT检查有助于诊断。

此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等也可引起腹泻,可进行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六、病案分析题

1.

(1)诊断:

泄泻(湿热泄泻)

(2)辨证分析:

夏令过食冷饮伤及肠胃,传化失常,暴注下迫,故泻下急迫;阻遏气机,则腹痛;湿热下注,故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象。

(3)治法:

清热利湿。

(4)方药:

葛根苓连汤加减。

煨葛根15g黄苓15g黄连IOg甘草5go

2.

(1)诊断:

泄泻(脾胃虚弱)

(2)辨证分析:

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漓泄。

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食后皖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气血来源不足,故面色萎黄无华,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胃虚弱之象。

(3)治法: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4)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人参IOg白术15g茯苓150砂仁8g桔梗Iog扁豆IOg山药IOg莲子肉IOg蕙坟仁IOg甘草5o

第六节便秘

—、选择题

【A1型题】

1.将便秘分为阴结与阳结的是下列哪一部医

A.《圣济总录》

B.《伤寒论》

C.《内经》

D.《诸病源候论》

E.《难经》

2•便秘的基本病机是

A.腑气郁滞通降失调

B.气血^r7虚传导无力

C.肠胃积热肠道失润

D.肠传导功能失常

E.阴寒内生胃肠凝滞

3•下列哪项不是便秘的主要病因

A.体虚年高

B.饮食不洁

C.情志失调

D.饮食所伤

E.感受外邪

4.便秘的病位主要在以下哪个脏腑

A.大肠

B.脾

C.胃

D.肺

E.肝

5•治疗阳虚便秘的主方是

A.黄艮汤

B.增液汤

C.济川煎

D.润肠丸

E.六磨汤

6•气虚便秘的特征是

A.大便干结,腹中冷痛

B.大便干结,形体消瘦

C.虽有便意,努挣乏力

D.大便干结,面色无华

E.大便干结,腹胀腹痛

7.大便干结,口干口臭,腹胀,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此属

A.气秘

B.虚秘

C.热秘

D.实秘

E.冷秘

8.积聚与便秘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下列哪项不是便秘之征

A.包块在左下腹

B.为条索状

C.排便后包块不消失

D.与肠形一致

E.排便后即消失或减少

9.下列哪项有关便秘病机转化的说法是错误

A.热邪久延可伤阴,由实秘转为虚秘

B.气郁日久可化热,导致气滞与热结并存

C.寒积日久可伤阳,形成阳气虚衰因实致虚证

D.气虚阳虚之人,常致阴寒内生而成冷秘转为实证

E.阴血不足常易化热而形成热结便秘

10.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爽,伴腹胀肠鸣矢气,辨证多为

A.气虚

B.阴寒凝滞

C.气滞

D.燥热内结

E.血虚

笛.热祕可选用

A.更衣丸

B.麻子仁丸

C.当归龙荟丸

D.黄艮汤

E.青麟丸

12•血虚便秘的审证要点是

A.便秘干结和阴虚火旺之象共见

B.排便困难,伴脾肾阳虚见症

C.大便干结和肠热腑实见症’

D.便秘和血虚证并见

E.粪质并不干硬,便难排出和气虚证并见

13.热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选用

A.大承气汤

B.青麟丸

C.更衣丸

D.当归龙荟丸

E.三物备急丸

14•阴虚便秘的特点是

A.便干兼腹胀□臭

B.便千面唇无华

C.便而不爽兼矢气

D.便不干努挣乏力

E.大便干结如羊屎状

【A2型题】

15.王某,大便干结或兼腹胀腹痛、面红身

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

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其主要病机为

A.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司

B•肠胃积热,津伤肠燥

C.阴寒凝滞,传导失职

D.肺脾气虚,传导无力

E.阴液亏虚,肠失濡润

16•患者大便干或不干,排出艰涩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淡白或时作眩晕,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其治法为

A.温阳通便

B.滋阴通便

C.养血润燥

D.顺气导滞

E.补气润肠

仃•谢某,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痛拒按,喜热恶寒,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

脉弦紧。

其治疗首选方为

A.济川煎

B.润肠丸

C.黄艮汤

D.六磨汤

E.大黄附子汤

18•患者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颜红赤,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治疗首选方为

A.黄蔑汤

B.润肠丸

C.增液汤

D.济川煎

E.麻子仁丸

【A2型题】

某患者,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暖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49.该患者证候属于

A.热秘

B.冷秘

C.阳虚便秘

D.气秘

E.阴虚便秘

20•其治法是

A.补气润肠

B.温阳通便

C.泻热通便

D.滋阴通便

EJ帧气导滞

21.其治疗首选方是

A.六磨汤

B.麻子仁丸

C.大黄附子汤气

D.黄艮汤

E.增液汤

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口唇色淡。

舌淡苔白,

患者大便于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

脉细涩

A.血虚便秘

B.阳虚便秘

C.气虚便秘

D.阴虚便秘

E.以上均否

22.其治法是

A.滋阴通便

B.养血润燥

C.温阳通便

D.顺气导滞

F.散寒通便

23•其治疗首选方是

A.增液汤

B六磨汤

C.润肠丸

D.黄艮汤

E.麻子仁丸

【B型题】

A.便秘干结和阴虚火旺之象共见

B.排便困难,伴脾腎阳虚见症

C.便秘与寒滞胃肠并见

D.大便干结和肠热腑实见症

E.便秘和血虚证并见

24.冷秘的审证要点是

25•阴虚便秘的审证要点是

26.热秘的审证要点是

A.舌淡苔白

B.舌红少苔

C.舌苔白腻

D.舌苔薄腻

E.舌红苔黄燥

27.热秘的舌象是

28.阴虚便秘的舌象是

【X4型题】

29.下列哪些是诊断便秘的常规检查

A潜血试验

B.大便常规

C.领剂灌肠

D.直肠指检

E.乙状直肠镜

30.下列属实秘的证型有

A.气虚便秘

B.气秘

C.热秘

D.阳虚便秘

E.血虚便秘

31.下列属虚秘的证型有

A.阴虚便秘

B.气虚便秘

C.冷秘

D.血虚便秘

E.阳虚便秘

32.便秘的预防调护应注意

A.保持心情舒畅

B.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C.适当摄入油脂

D.积极治疗肛门直肠疾病

E.按时登厕

【X2型题】

33.刘某,男,70岁,诉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十年,伴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

两颤红赤,.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其诊断、治疗正确的是

A.方药选用润肠丸加减

B其证型为阴虚便秘

C.其证型为血虚便秘

D.方药选用增液汤加减

E.治法为滋阴通便

二、名词解释

便秘

三、填空题

1.若便秘日久,可引起、等。

2.便秘有实秘、虚秘之分。

实秘为虚秘为、。

3.便秘当分虚实辨证论治。

实者以为主,为治本之法;虚者

以为先为治本之法。

4.便秘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以多发,性多见。

5.便秘的病位在,但常与等脏腑功能

失调有关。

6.虚秘临床常见、、四种证型。

四、是非判断题

1.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通降受阻。

2•便秘一般治疗得当,大多可痊愈。

3.不论何种便秘,其治疗均可采用通下法。

4.便秘寒热虚实之间不可相互兼夹和转化。

5.《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

五、简答题

1.便秘有哪些临床表现?

2.热秘的主证、治法、方药是什么?

3•感受外邪导致便秘的病机是什么?

六、病案分析题,

1.王某女,45岁,工人。

2002年3月20日就诊。

主诉:

大便干结十余天。

病史:

近有十余天未解大便,平素大便干结难解,常三、五日一行。

一直好食辛辣之物。

现腹胀满,矢气频。

口臭且口腔有多处溃疡,口渴喜冷饮,面赤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要求:

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2.张某,女,56岁,干部。

2001年8月15日初诊。

主诉:

反复排便困难五月余。

病史:

患者半年前因“胆结石”行手术治疗,术后身体较虚弱,渐感排便困难,每3~5天才一行,甚至7天排便一次,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

现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开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要求:

写出本案诊断(病名证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含用量用法)。

_参考答案_

—、选择题

1.B2.D3.B4.A5.C6.C7.C8.C9.D10.C11.B12.D13.A14.E15.B16.A17.E

18.C19.D20.E.21.A22.B23.C24.C25.A26.D27.E28B29ABD30.BC31ABCE32.ABCDE33.BDE

二、名词解释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大便干结难解,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而排出不畅的病证

三填空题

1.肛裂痔疮

2.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肠失温润推动无力

3.泻热温散通导养正滋阴养血益气温阳

4.中老年女

5•大肠脾胃肺肝肾

6.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阴虚便秘阳虚便秘

四、是非判断题

1.×2.√3.×4.×5.√

五、简答题

1.排便时间或周期延长,次数减少;或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2•主证:

大便干结或兼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或口舌生疮。

舌红、舌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

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杏仁、大黄、枳实、厚朴、芍药。

3.外感燥热之邪伤肺,或感受它邪从热化燥,燥热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大肠传导失司,亦可导致便秘。

六、病案分析题

1.

(1)诊断:

便秘(热秘)

(2)辨证分析:

患者嗜食辛辣,致肠胃积热,灼伤津液,肠腑失于滋润,故大便干结难解,数日一行;积热上蒸,腑浊不降,故口臭且有溃疡,渴而多饮;热积肠胃,腑气不通,糟粕不下,气机壅滞,故腹胀满而矢气频;热邪移于膀胱,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乃肠胃积热、伤津化燥之征。

(3)治法:

清热润肠。

(4)方药:

麻子仁丸加减。

麻子仁30g(打碎)枳实12g大MlOg(后下))厚朴12g芒SSlOg(冲服)北沙参15g杏仁Iog麦冬15g白蜜IOg(冲服)。

每日一剂,水煎服。

2.

(1)诊断:

便秘(气虚便秘)

(2)辨证分析: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故虽有便意,临厕须蝎力努挣,而大便并不干硬;肺卫不固,腹理疏松,故挣则汗出短气;脾虚则健运无权,化源不足,故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虚弱,便后疲乏,肢倦懒言均属气虚之象。

(3)治法:

补气润肠。

(4)方药:

黄茯汤加减。

黄艮30g、火麻仁15g(打)、白蜜IOg(冲服)、陈皮8g.党参20g,白术20g每日一剂。

水煎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