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3994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docx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

 

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

技术模式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

2017年10月

第一部分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1.1东北一熟区

1.1.1水稻秸秆全量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秋季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稻草粉碎还田(或双轴水田旋耕机进行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秋季耕翻→春季灌水泡田→耙地或埋茬起浆→机械插秧

——技术要点。

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或用双轴水田旋耕机于秋季水稻收获后适时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粉碎后秸秆均匀覆盖地表。

秸秆粉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残茬高度小于15厘米;采用水田型翻地犁进行耕翻作业,达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无立垡无回垡、不重耕不漏耕的要求;耕翻深度18~22厘米,秸秆残茬掩埋深度大于10厘米,埋茬起浆平地作业深度达到10厘米以上。

——机具配备。

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不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获机应配备双轴水田旋耕机、埋茬起浆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水稻主产区耕层较深厚、地块较大的连片区域,耕层浅薄“漏水”地块慎用。

1.1.2水稻秸秆半量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获机收获水稻→秸秆还田→秸秆清理→春季灌水泡田→埋茬起浆平地→机插秧

——技术要点。

秋季水稻收获后将稻草移除田间,移除量不小于60%;春季灌水泡田,灌水深度没过地表3-5厘米,泡田3-5天;埋茬起浆作业时控制水深在1-3厘米,埋茬起浆作业中控制残茬外露率小于15%;沉淀3-5天后即可进行机插秧作业。

——机具配备。

水稻联合收获机,埋茬起浆(平地)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全境水稻主产区,尤其适用于积温较高或平原水稻种植区。

1.2水旱轮作稻区

1.2.1水稻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机械播种油菜等作物

——技术要点。

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

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后续作物播种用免耕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灌排水方便、地下水位距地表大于0.5米的田块,且符合后续作物农艺要求,如:

油菜、紫云英。

1.2.2水稻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机械播种后续作物

——技术要点

(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

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旋耕埋草作业,在旋碎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要求:

秸秆覆盖率≥80%,碎土率≥50%,地表平整。

同时,施用基肥的田块,可在旋耕埋草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3)旋耕埋草播种联合作业,在旋碎土壤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的同时,进行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要求:

秸秆覆盖率≥80%。

注意:

施用基肥但不与播种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埋草播种联合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旋耕机或旋耕灭茬机;旋耕播种联合机或旋耕灭茬播种机或旋耕灭茬施肥播种联合机等;后续作物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后续作物植根较浅的情况,如:

油菜、紫云英、蔬菜。

1.2.3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翻耕→机械整地→机械播种后续作物

——技术要点

(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

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耕翻埋草作业,在翻耕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翻埋至土壤中,要求:

耕翻深度满足当地农艺和土壤条件要求,秸秆覆盖率≥90%,断条率≥2次/m,立垡回垡率≤5%。

(3)旋耕或耙耕碎土整地作业,将田块土垡旋或耙碎,碎土率≥50%,耕耙深度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地表平整。

注意:

施用基肥但不与播种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或耙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4)旋耕或耙耕播种联合作业,在旋耙碎土壤的同时,进行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

注意:

施用基肥但不与耕翻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播种联合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铧式犁或圆盘犁;旋耕机或整地耙或旋耙整地联合机;后续作物播种机或旋耙整地播种联合机等。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后续作物植根较深、土壤耕层较深的情况,如:

烟草。

1.3双季稻区

1.3.1水稻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整地→机械移栽

——技术要点

(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

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旋耕整地作业,在旋碎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旋入土壤中,要求:

秸秆覆盖率≥90%,地表平整,田面高差≤3厘米。

同时,施用基肥的田块,可在旋耕埋草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自走式旋耕机或旋耕灭茬机;水稻移栽机械。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南方温、光、水适宜的双季稻区。

1.3.2水稻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水稻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翻耕→机械整地→机械移栽。

——技术要点

(1)在收获水稻时,将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要求:

割茬高度≤15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0%,抛撒均匀度≥80%。

(2)耕翻埋草作业,在翻耕土壤的同时,将地表秸秆翻埋至土壤中,要求:

耕翻深度满足当地农艺和土壤条件要求,秸秆覆盖率≥90%,断条率≥2次/米,立垡回垡率≤5%。

注意:

施用基肥但不与整地及移栽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翻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3)旋耕或耙耕碎土整地作业,将田块土垡旋或耙碎,旋、耙深度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地表平整,田面高差≤3厘米。

注意:

施用基肥但不与耕翻及移栽作业同时进行的,可在旋耕或耙耕作业前,将基肥均匀撒施至地表。

——机具配备。

配装有秸秆粉碎装置的水稻联合收割机;铧式犁或圆盘犁;旋耕机或整地耙或旋耙整地联合机;自走式旋耕整地机械;水稻移栽机械。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南方温、光、水适宜的双季稻区。

第二部分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2.1东北一熟区

2.1.1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1)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

(2)机械收获玉米→高留根茬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

(3)机械收获玉米→秸秆整秆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

——技术要点

路线

(1):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秸秆粉碎长度在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宽窄行种植形式可用搂草机搂草归行,露出播种带),直接免耕播种。

路线

(2):

玉米收获时高留根茬30厘米,上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粉碎长度在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直接免耕播种。

路线(3):

玉米收获时移除或切断秸秆还田机,秸秆直接压倒,形成不规则、长短不一形式还田覆盖地表,无明显集堆现象;翌年春季不整地、不动土,直接免耕播种。

——机具配备。

配备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解决秸秆粉碎还田处理问题;秸秆覆盖播种作业需配备2行及以上牵引式重型玉米免耕播种机,同时配备相应深松机进行秋季深松作业。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一年一熟玉米主产区,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及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中、南部2500℃以上积温地区,对于土壤瘠薄、风沙干旱、降水不足地区,其作用效果十分明显。

2.1.2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翻→耙压起垄→精量播种

——技术要点。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在5-10厘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采用双向翻转犁深翻25-30厘米,要求扣垡严密,无重翻漏翻、无回垡立垡和明显垡条现象,翻后无堑沟,地表10米内高低差不超过10厘米,裸露残茬不超过10%;翻后及时耙压,耙深均匀(轻耙8-10厘米,重耙16-18厘米),达到秸秆、根茬耙碎、混拌均匀、不漏耙、不拖堆、地表平整、土壤细碎、达到起垄状态;耙后及时起垄,垄高达到17-22厘米,垄距均匀,直线度好,交接垄无明显宽窄不一现象,地头整齐;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于保墒。

——机具配备。

秸秆深翻处理需配备耕深30厘米以上的双向翻转犁、圆盘或缺口中(轻)耙及相应镇压器、起垄犁等。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内蒙古东部一年一熟耕层深厚的黑土地区,对于30厘米以下土壤层为黄土、砂石等耕层浅薄地区慎用。

2.1.3玉米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旋耕灭茬起垄镇压整地→精量播种

——技术要点。

玉米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粉碎长度在5-10厘米左右,覆盖均匀,无明显集堆现象;用秸秆打包机等将秸秆捡拾、移除田间,捡拾移除量不小于60%;翌年春季采用联合整地机进行灭茬、旋耕、起垄、浅松和施底肥联合作业,起垄后及时镇压,以利于保墒。

灭茬旋耕要求达到土壤细碎,作业耕深不少于12厘米,起垄要达到直线度好,垄距均匀一致,交接垄无明显宽窄不一现象,地头整齐,施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漏施现象。

——机具配备。

秸秆碎混还田处理需配备耕深12厘米以上的双轴(或三轴)灭茬、旋耕、起垄、施肥联合整地作业机,也可采用单一功能的大中型灭茬机、旋耕起垄施肥机,相应镇压器。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内蒙古东部一年一熟所有玉米产区。

2.2黄淮海两熟区

2.2.1玉米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小麦

——技术要点。

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进地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还田完成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满足免耕要求的土质应为沙土或壤土,要有足够的秸秆覆盖量、腐烂较快;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机具配备。

玉米联合收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玉米收获期间气候条件好、土壤含水量适中、机械配置条件较好,抢农时的黄淮海一年两熟区。

2.2.2玉米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旋耕还田2次→小麦播种机播种小麦

——技术要点。

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进地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还田完成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旋耕深度≥12厘米。

——机具配备。

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小麦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将秸秆粉碎后与土壤混合,适用于黄淮海一年两熟区秸秆量较大,地表不平整的地区。

2.2.3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铧式犁翻耕还田→小麦播种机播种小麦

——技术要点。

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还田机一次进地对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还田完成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要求割茬高度≤8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翻耕深度≥20厘米,耕深稳定性≥85%,破土率≥80%,覆盖率≥80%。

——机具配备。

玉米联合收割机;铧式犁;小麦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将秸秆粉碎后翻至土壤深处并掩埋,适用于黄淮海一年两熟区秸秆量过大,地表不平整的地区。

2.3西北一熟区

2.3.1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休闲→免耕施肥播种

——技术要点

(1)秸秆粉碎应在收获后立即进行。

(2)粉碎后的秸秆长度≤10厘米,秸秆粉碎率≥90%,抛撒均匀,根茬高度≤8厘米。

(3)机械收获的割茬高度、切碎长度、抛撒均匀度可适当增减,有利于发挥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

——机具配备。

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秸秆还田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西北一熟区玉米产量低,冬季休闲期风小的地区。

2.3.2整秆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摘穗收获→压倒秸秆还田→休闲→少免耕施肥播种

——技术要点

(1)玉米收获后应趁茎秆水分含量较高、韧度较好时进行压倒,保证压倒的秸秆不分段,减少被风刮走或集堆的可能性。

(2)尽量用机械压倒,如拖拉机悬挂旋耕机、粉碎机(工作部件不转)等,保证有较大的压倒力,防止压倒后反弹,影响覆盖效果。

(3)顺行压倒,并根据免耕播种机播种行数决定秸秆压倒方向,为下茬玉米播种创造良好的播种条件。

——机具配备。

免耕施肥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秸秆不易被风吹或集堆,作业成本低,适用于西北一熟区冬季风大,水土流失严重或机械化程度低的地区。

2.3.3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混埋→休闲→机械播种

——技术要点

(1)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使粉碎后的秸秆长度≤10厘米,秸秆粉碎率≥90%,粉碎后的秸秆应均匀抛撒覆盖地表,根茬高度≤8厘米。

(2)机械收获的割茬高度、切碎长度、抛撒均匀度可适当增减,有利于发挥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

(3)通过旋耕或耙地等作业将地表的秸秆与土壤混合,防止大风将粉碎后的秸秆吹走或集堆,秸秆混埋后田间秸秆覆盖率不低于50%。

——机具配备。

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秸秆混埋设备。

——适用范围。

本技术不仅将秸秆与土壤混合,而且有平整土壤的作用,适用于西北一熟区地表不平整,秸秆量大的地区。

2.3.4西北一熟区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翻埋→休闲→机械播种

——技术要点

(1)通过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使粉碎后的秸秆长度≤10厘米,秸秆粉碎率≥90%,粉碎后的秸秆应均匀抛撒覆盖地表,根茬高度≤8厘米。

(2)机械收获的割茬高度、切碎长度、抛撒均匀度可适当增减,有利于发挥收获机械的工作效率。

(3)秸秆翻埋还田时,翻埋深度达20-25厘米,通过翻、埋、压等措施消除土壤被秸秆架空的现象。

——机具配备。

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秸秆翻埋设备;玉米播种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将秸秆翻至土壤深层,利于秸秆腐烂,适用于西北一熟区秸秆量大、秋冬季风大的地区。

第三部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3.1黄淮海两熟区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大豆、花生。

——技术要点。

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对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割茬高度≤15厘米;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机具配备。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应满足自带粉碎装置对动力的需求;免耕播种机的性能应满足当地农艺要求;免耕播种机作业时应配套适宜动力的拖拉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该区域小麦收获期间气候条件及土壤含水量适宜、机械配置条件具备的黄淮海一年两熟区。

3.2西北一熟区

3.2.1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旋耕还田→小麦播种机播种小麦。

——技术要点。

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对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割茬高度≤15厘米;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旋耕深度≥12厘米。

——机具配备。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应满足自带粉碎装置对动力的需求;小麦播种机的性能应满足当地农艺要求;旋耕机和小麦播种机作业时应配套适宜动力的拖拉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不仅将秸秆与土壤混合,而且有平整土壤的作用,适用于西北一熟区地表不平整,秸秆量大的地区。

3.2.2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铧式犁翻耕还田→小麦播种机播种小麦。

——技术要点。

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对秸秆直接切碎,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割茬高度≤15厘米;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翻耕深度≥20厘米,耕深稳定性≥85%,碎土率≥80%,覆盖率≥80%。

——机具配备。

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应满足自带粉碎装置对动力的需求;小麦播种机的性能应满足当地农艺要求;铧式犁和小麦播种机作业时应配套适宜动力的拖拉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将秸秆翻至土壤深层,利于秸秆腐烂,适用于西北一熟区秸秆量大、秋冬季风大的地区。

3.3西南两熟区

3.3.1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秸秆粉碎灭茬→浅水旋耕埋草→机械整地插秧。

——技术要点。

小麦机械收获后进行灭茬作业,并均匀抛洒覆盖于地表,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浅水旋耕埋草,水深以第一次打浆后不出现明水为宜,水深会导致秸秆漂浮,旋耕深度≥15厘米。

——机具配备。

秸秆灭茬作业、浅水旋耕作业时应配套适宜动力的拖拉机;插秧机的性能应满足当地农艺要求。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稻麦轮作区。

3.3.2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收获→部分秸秆捡拾打捆离田+其他秸秆翻埋还田→机械整地插秧。

——技术要点。

小麦机械收获后捡拾打捆收集60%秸秆离田,剩余秸秆翻埋还田,翻埋深度≥20厘米。

——机具配备。

秸秆翻埋作业时应配套适宜动力的拖拉机;插秧机的性能应满足当地农艺要求。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收获时天气好,秸秆含水率低的稻麦轮作区。

第四部分大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4.1东北一熟区大豆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械联合收获大豆→秸秆粉碎还田→联合整地起垄→机械精量播种

——技术要点。

机械收获大豆时秸秆全部粉碎还田,粉碎后秸秆均匀覆盖地表,无明显堆积现象;收获后及时进行机械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厘米以上,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翌年春季采用灭茬旋耕起垄施肥联合整地机,在秸秆粉碎与土壤混拌同时进行底肥施入与垄型制备,并镇压保墒,达到播状态;大垄双行或三行种植的,应使用专用起垄机进行起垄作业,垄距110厘米,垄高20厘米;起垄作业直线度要好,交接垄距要均匀,无明显宽窄不一现象,地头整齐。

——机具配备。

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偏柱(曲面铲)式深松机或翼铲式深松机;灭茬旋耕起垄施肥联合整地机,大垄专用整形起垄机。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大豆主产区,大垄双行(三行)种植法尤其适用于统种统收的连片地块。

4.2黄淮海两熟区大豆秸秆粉碎地表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1)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施肥播种或免耕播种

(2)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旋耕→机械播种

(3)机械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深翻→整地→机械播种

——技术要点

(1)选择具有秸秆粉碎功能的大豆收割机,在收割大豆的同时粉碎秸秆并均匀抛撒覆盖地表。

(2)秸秆粉碎后进行氮肥增施,按照每100公斤秸秆基肥增施1公斤尿素的比例增施氮肥,将增施的氮肥与基肥一起均匀施于秸秆粉碎后的田间。

(3)在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旋耕埋茬时,耕深不小于15厘米,使秸秆与土层混合,并应用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小于5厘米;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时,耕深不小于18厘米,耕后耙透、镇实、整平。

由于大豆秸秆量较小,秸秆粉碎后也可直接应用旋耕施肥播种机、免耕播种机播种。

(4)大豆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不丢枝为标准,一般≤10厘米,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切碎长度合格率90%以上,抛散不均匀率≤20%,收获损失≤3%,破碎率≤3%,泥花脸≤5%。

——机具配备。

大豆收获及秸秆粉碎联合作业需要配备具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大豆收割机,深松机配备以打破犁底层为标准,选用松土系数高的全方位、曲面铲、震动式深松机及相应配套动力,深翻作业的铧式犁及缺口耙,旋耕作业的正、反转旋耕机,及旋耕施肥播种机、免耕播种机、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等。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该区域大豆收获期间气候条件及土壤含水量适宜、机械配置条件具备的黄淮海一年两熟区。

第五部分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5.1春油菜区

5.1.1春油菜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1)机收油菜→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整地→免耕播种

(2)油菜机收留茬覆盖地表→翌年灭茬整地(深松旋耕联合整地)→免耕播种

——技术要点

路线

(1):

采用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性完成油菜切割、脱粒、清选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留茬高度小于2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在小于10厘米,覆盖均匀,无集堆现象;翌年春季机械深松整地后免耕播种。

路线

(2):

油菜机收时后残茬覆盖地表,白菜型油菜留茬高度小于15厘米,甘蓝型油菜留茬高度小于30厘米,秸秆覆盖地表;翌年春季采用机械深松旋耕联合整地(深松深度大于25厘米,旋耕深度小于15厘米)后免耕播种(播种深度小于3厘米)。

——机具配备。

配备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自走式油菜联合收获机,油菜割晒机,油菜捡拾收获,免耕播种机,同时配备相应深松机进行深松作业。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一年一熟春油菜主产区,青海、甘肃、新疆等土壤干旱、降水不足地区。

5.1.2春油菜粉碎翻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机收油菜→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翻→机械播种

——技术要点。

油菜收获时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覆盖均匀,秋季或冬季深翻;翻耕深度≥20厘米,耕深稳定性≥85%,碎土率≥80%,覆盖率≥80%。

——机具配备。

配备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自走式油菜联合收获机,油菜免耕播种机,秸秆深翻处理需配备双向翻转犁等。

——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一年一熟春油菜主产区,青海、甘肃、新疆等土壤干旱、降水不足地区。

5.2冬油菜区

5.2.1冬油菜秸秆粉碎混埋还田技术模式

——技术路线

(1)机收油菜不留茬(或油菜捡拾分段收获)→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灌水泡田→旋耕机作业→打桨平地→水稻机插秧或机直播。

(2)机收油菜留高茬→秸秆粉碎机粉碎灭茬作业→灌水泡田→旋耕机作业→打桨平地→水稻机插秧或机直播。

——技术要点

路线

(1):

油菜机收同时秸秆粉碎均匀抛撒于田里,留茬高度小于10厘米,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泡田1-2天(水深1-3厘米),旋耕作业秸秆混埋还田,旋耕深度大于15厘米;

路线

(2):

机收油菜留高茬,留茬高度10-30厘米,使用秸秆粉碎灭茬机将油菜秸秆粉碎,泡田1-2天(水深1-3厘米),再旋耕作业秸秆混埋还田;或使用双轴灭茬旋耕机复合作业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