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316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 》0.docx

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劳动技术9创意设计与制作玩具小车书包垃圾箱等》0

科技制作发明课

《发明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发明,发明是在发现的基础上的。

2、懂得发明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发明的某种方法。

3、通过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学科学的兴趣。

4、通过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探讨“发明三部曲”,懂得发明的一般过程。

2、学习“方块+方块”即是“事物名称+事物名称”的搭积木方法,初步掌握发明的一种方法。

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是学习科学的途径,动手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本课设计就是基于这些理念,通过实物、实例、课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好奇心和探求欲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在认知与探求、动脑与动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砖块、魔方积木、小方片纸、表格、课件、学生发明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启迪思维,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块普通的砖,提问:

这是什么?

它的通常用途是什么?

除了砌墙,你还知道它能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启发。

2、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出了砖还有那么多的作用,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与思考,都是一个个小发明家哦!

3、揭示课题:

那什么是发明呢?

那我们如何去发明创造呢?

(出示课件)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是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思考,创造了新方法、新事物,他一生共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

4、过渡:

其实发明并不神秘,也并不遥远,发明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老师就借这块砖来“抛砖引玉”。

(出示课题)

二、观察探究,交流研讨

1、案例引路:

(出示课件)这是一件普通的黑色T恤衫,你们发现了什么?

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发明者怎样从生活中发现、思考和设计出这样一件体血衫的呢?

2、启发、探究,学生讨论交流。

这上面的图案,它们代表什么意思?

(预设一组图案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图标?

它适合哪些人用?

3、小结归纳:

发明步骤就是这样,从发现中去思考,从思考中去设计的过程,形成一件发明的作品。

(出示:

发明三部曲)

三、体验过程,感受发明

(一)、认真发现,善于捕捉

1、发明从我们身边的哪些方面中去发现?

(学习、生活、社区、工作、信息)出示发明实例课件,指导观察,交流收获体会。

2、出示个例,启发学生发现,训练敏锐的观察力。

3、小结过渡:

在发现中,敢对世界的每件事物说“不”!

(二)、积极思考,碰出火花

1、出示图示课件,以教室内的设施为教学资源,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看看哪些地方不合理?

2、小组讨论探究,如何改进,想出创新点。

3、小组交流汇报:

你是否发现不合理的或不足的地方,思考如何改进。

4、拓展小结:

生活、生产中还有哪些发明改进?

(三)、大胆设计,完善作品

1、出示课件,提出发明作品的评价标准(三性原则):

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

(这方面知识需要科技辅导员掌握学习,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完善作品。

2、以学生发明作品为例,阐述发明的三性原则。

3、小结:

打破常规,大胆创新。

(课件出示居里夫人名言)

四、掌握方法,求异求新

1、过渡:

如果说“发明三部曲”是发明方舟的航线的话,那么“发明方法”就是这艘方舟的帆和桨,也是打开发明之门的金钥匙!

通往发明的捷径。

2、发明方法有很多,今天老师要送给你们的这把金钥匙就是这个积木魔方。

(出示积木魔方)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发明方法之一:

方块+方块=?

即“事物名称+事物名称”

3、(出示课件)指导观察思考:

发明的实例

4、(出示课件)引导练习(动脑动手):

方块+方块=?

你最喜欢哪种方块+方块的组合?

或多方块组合?

为什么?

怎样搭更好?

5、交流汇报分享。

6、(出示课件)整理归类:

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7、小结:

发明作品如果能从“关注弱势群体,关爱残疾人、关注环保问题”,抓住社会热点、焦点等问题入手,在比赛中就会得到评委认可。

实验小学科技创新成果就是从这些方面着手的,获得全国创新大赛骄人成绩。

五、拓展练习,魔力方块

1、你来玩玩看:

方块+方块=?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方片纸练习搭拼)(师巡视指导)(除了上面已有的,或者在已有的基础上再改进创新,看谁金点子最多、最能符合三性原则和焦点、热点问题)

2、时间允许就选取部分作品点评分析或课后分享

六、课外延伸,魅力无限

谈谈你的发明设计:

(出示表格)课后交流分享

七、总结升华,名言佐证

1、总结:

同学们,你们快乐吗?

收获了吗?

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什么是发明,懂得了发明三部曲,了解了发明方法,收获确实不少啊。

(随机板书)同学们,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学习之旅,最后,老师想把家乡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名言赠与你们,作为在今后的探索之路上追求科学的一种态度,那就是: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结束语:

创造,我能!

你能!

大家能!

创造的起点就在你的脚下。

创造吧!

那里无限美妙;创造吧!

就从现在开始!

板书:

发现思考设计

处处天天人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堂学习。

适合学生的学习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三个基本需要,即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

围绕这一活动主题,各授课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践行课标理念、遵循教材意图、解读课题内容上下功夫,在研究学生、分析学情、了解现实上下功夫,在选择素材、设计教学、讲求技术上下功夫,在精心组织、优化互动、关注细节上下功夫,较好地收到了目标定位明确、方式变革恰当、满足学生需要的预期效果。

根据这样的主题本人选择了科技发明课《发明就在我们身边》走进了农村学校的课堂。

纵观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选课意图明确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面对突飞猛进的科技时代,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不仅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

“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科学家?

”钱学森之问,告诉我们:

时代呼唤科技创新人才!

基础教育是科技创新教育的起步阶段。

小发明、小创造必须从小学生抓起。

针对农村小学生生活体验较丰富的特点,我选择了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发明就在我们身边》作为课题,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深入浅出地进行授课,希望能播下科技创新的金种子,并期待着在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三维目标凸显

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确立如下四个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发明,发明是在发现的基础上的。

2、懂得发明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发明的一种方法。

3、通过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学科学的兴趣。

4、通过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渗透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这四个教学目标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整合在一起,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有机体。

同时,又要突显两个核心部分,即教学重难点:

1、探讨“发明三部曲”,懂得发明的一般过程。

2、学习“方块+方块”的发明方法,初步掌握发明的一种方法。

三、设计理念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动手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本课设计就是基于这些理念,通过实物、实例、课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利用好奇心和探究欲作为学习的内驱力;在认知与探求、动脑与动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本课设计没有现成的教材,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大胆尝试,也体现了科学课程的开放性。

我们实验小学这几年来一直坚持做这方面的工作。

四、教学思路清晰

本课设计由七大环节组成,以引导发明为主线,注意起承转合,前后呼应。

第一环节“启迪思维,激趣导入”。

以砖块的不同作用,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训练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观察探究,交流研讨”。

用案例引路,通过学生观察探究、讨论交流和教师的点拨启发,揭示“发明的三部曲”。

第三环节“体验过程,感受发明”。

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体验发明的过程,感受发明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

第四环节“掌握方法,求异求新”。

利用形象直观的魔方,让学生明白“方块+方块”的发明方法,又以身边的发明实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动脑动手,合作探究,感受发明的乐趣。

第五环节“拓展练习,魔力方块”。

通过拓展练习,巩固方法,强化能力。

第六环节“课外延伸,魅力无限”。

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发明设计,是本课教学的巩固,也是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这一表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绘画能力、制作能力,这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新理念。

第七环节“总结升华,名言佐证”。

总结本课教学的两个重点,用家乡名人的话语激励学生养成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不断探求科学、勇于创造的信心。

五、教学策略恰当

1、注重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教学策略。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同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作为校本课程的科技创新教育是科学课程的补充,当然也离不开“探究”这一核心。

本课教学中,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从普通砖块的作用探究到黑色T恤衫图标的探究,再到学生发明作品和身边事物的观察研究,以及方块+方块的奇思妙想,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环节觉得难度不大就自己独立进行,有难度的可以与同伴合作探究,给学生宽松自由的空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2、注重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也是参与者。

因此,在放手让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做好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的预设,师生共同参与,在探究活动中生成的问题,给予及时评价和引导。

比如,“方块+方块”的练习中,学生既有怪异的想法,也有创新的点子,教师都要给予尊重、引导和鼓励。

3、注重适时引导与及时评价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引导是在学生科学探究中“不愤”与“不悱”fei的时候,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为此,我总是将“引导”和“评价”伴随于教学的全过程。

比如

4、注重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教学策略。

发明就在身边,就意味着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可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资源,比如,借用普通的砖块、教室里的设施、学生的发明作品等等。

同时,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提供更多的信息。

这样的结合,增加了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诚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

虽然这节课的许多成功之处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但也难免有不足和缺失,注定了在课堂有待可改进、可探索、可完善的空间。

如果能改善自己上课语速偏快、语言不够简洁的不足之处使之更适合学生的仔细听讲与有时间思考;如果能够根据课题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适度调整课堂容量,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使之更贴切学生的学习规律;如果在教学问题的引导和释疑解难的指导中,再加一把火候,如把建立的案例解读清晰了,并给足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时空,使之更满足于学生的需要;如果教师的多样化策略或激励机制再优化一点,使之更利于学生的自我表现,这些如果假如做好了,课堂将会更出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