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386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docx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年表  

  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史说为七七芦沟桥事变。

然日本对中国本土的侵略,实以九一八事变为肇端。

为全面说明这个过程,本大事年表亦始于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在高级参谋坂垣征四郎、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和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日本驻中国关东军于午后十时破坏南满铁路柳条沟段路轨,并诬指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及沈阳发起进攻。

当时东北军首脑张学良上将正养病北平,即电令沈阳守将王以哲中将不得抵抗,静候中央循外交途径解决。

国民政府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并向国际联盟提出控诉。

五日后,辽宁、吉林两省大部沦陷。

1931年9月28日 民众要求抗日

  南京中央大学学生要求政府抗日,赴外交部请愿。

迄十二月,外埠涌入南京请愿学生达七万之众。

全国民情鼎沸,要求政府收复东北。

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坚持“安内攘外”及尽力延迟对日战争的方针。

1935年11月24日 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 国共初步议和

  在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通电,随即由周恩来代表中共赴上海与政府代表张冲会商。

稍后应陈立夫之邀到南京谈判,条件大体谈妥,张冲陪周返延安复命。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全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将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在西安扣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随即通电全国,提出八项抗日主张。

16日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国军向西安采取包围攻势。

蒋夫人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先后飞赴西安,中共则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赴西安协助解决事变。

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飞洛阳,次日抵南京。

1937月2月15日 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中共致电国民党中央,表示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方针,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

随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十八集团军),南方中共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

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事变

  日军驻丰台一个中队在芦沟桥附近实施夜间演习,声称失踪士兵一名,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

国军驻宛平之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予以拒绝,日军即向其攻击,该团在团长吉星文上校指挥下,为自卫而开始抵抗。

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不求战必应战”的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 平津沦陷

  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向国军二十九军致最后通牒,限期撤退北平驻军,遭宋哲元上将严词拒绝。

28日军从多方向猛攻南苑,国军奋勇抵抗,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中将,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中将阵亡。

7月末,北平、天津陷落。

至此,日军完全占领华北。

1937年8月7日 国民政府决议抗战

  国民政府召开国防会议,全体一致决议“抗战到底”。

日军则开始沿平汉路、津浦路南下。

1937年8月13日 淞沪会战

  驻沪日军借日海军陆战队军官大山勇强闯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向国军挑衅,蒋介石下令国军向日租界发动进攻,开始为期四十余天的松沪会战。

1937年8月14日 中国空军首次对日作战

1937年9月 中苏合作

  为牵制日本,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翌年2月,中苏签订军事航空协定,苏联向中国提供飞机及志愿飞行员。

1937年9月2日 日军进攻山西

  日军自石家庄沿正太路向太原进攻。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上将指挥国军抵抗,尤以平型关、沂口、娘子关战斗最为惨烈,第九军军长郝梦麟中将、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中将于沂口战斗中阵亡。

11月8日,太原陷落。

1937年10月30日 国民政府迁都

  国民政府将首都从南京迁至重庆,并发表告国民书,重申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7年11月5日 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1日 南京沦陷

1938月1月 日军进攻山东

1938年3月15日 台儿庄战役

1938年4月20日 徐州会战

  为报复台儿庄之败,日华中派遣军制订徐州会战计划,欲分进合击,歼灭徐州附近国军主力。

5月上旬,日军发动攻势,国军向西后撤。

5月19日日军攻占徐州,其华北方面军两个师团向西追击国军,国军于中牟西方花园口掘开黄河南岸,造成面积广大的黄泛区,阻滞日军进攻。

1938年5月10日 厦门沦陷

1938年6月 武汉沦陷

1938年10月12日 广州沦陷

  日军两个师团在南海大亚湾登陆,攻占广州附近地区。

翌年2月至7月,日军分别攻占海南岛、汕头、潮安等地。

至此,国军海上补给线几被完全切断。

1939年3月17日 南昌沦陷

1939年5月1日 随枣会战

  日军以两个师团向鄂西北大洪山至襄河地区国军第五战区右集团军发起进攻,国军转为攻击日军侧翼。

日军旋转向枣阳方向国军左集团军进攻。

后因左集团军后撤泌阳,无法达至围歼目的,日军逐次撤回。

1939年9月14日 第一次长沙会战

  赣北方向日军两个师团首先发起攻击,18日湘北日本十一军主力亦发动进攻。

国军十五集团军利用三线预设阵地逐次后撤,同时第九战区预备队向长沙外围集结,准备与敌决战。

日军察觉,于10月1日开始撤退,至13日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

1940年3月30日 汪精卫另立“国民政府”

1940年5月1日 枣宜会战

  日军向赣西北发动进攻,枣宜会战开始。

日军三个师团先后击破国军第二、三十三、十一集团军后,于9日陷枣阳。

嗣后日军集中主力向襄河东岸国军三十三集团军发动猛攻,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亲率所部迎击。

经数日激战,国军伤亡极重,张自忠亦在宜城附近殉国。

日军于16日攻占宜城,6月12日占领宜昌。

当日军攻占宜昌时,南阳方面国军主力乘机收复枣阳、宜城等地。

1940年8月20日 百团大战

1940年9月17日 第二次长沙会战

  日军十一军强渡新墙河,向汩水突进。

20日渡过汩水击破国军三十七军及二十六军后,向长沙、株州突进。

29日,日军先头部队已进抵长沙附近。

10月9日国军第六战区部队开始为解长沙之急进攻宜昌,此时湘北日军自长沙附近开始撤退。

11日国军围攻宜昌之战亦告终止。

1940年12月8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正式全面爆发,美国加入对日作战。

9日,中国对日、德、意正式宣战。

25日日军占领香港。

1940年12月23日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日军十一军湘北方面主力发起攻击,27日攻抵汩水,与国军三十七军、九十九军激战,30日突破国军阵地后向长沙突进。

此时国军各增援部队对日军形成包围态势,1月1日发起进攻。

日军于4日向长沙猛攻,为守军所挫,乃乘夜突围退却,在退却中为国军截击,损失甚重。

至16日恢复原态势。

1941年1月5日 皖南事变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将称中共领导下的新四军叛变,令将其缴械,军长叶挺被捕。

17日,国军统帅部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

但中共任命陈毅继任军长,继续江南抗战。

1941年2月16日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日军进攻仰光,英军请求国军迅速入缅。

国军远征军第五、第六、六十六军遂入缅作战,但因两国军队无统一指挥、作战条件不利而陷于极端困难境地,二百师师长戴安澜中将在战斗中负重伤,于返国途中殉职。

至9月中旬远征军大部撤回国境怒江东岸。

另一部撤至印度,后整编为中国驻印远征军。

中国主要境内外交通线中印公路被日军切断。

1941年3月15日 上高会战

  日军以两个师团一个旅团分三路向奉新、高安发起攻击,企图歼灭赣西方面以七十四军为主之国军,上高会战开始。

七十四军节节抵抗。

22日,日军会合后向上高方向七十四军阵地猛攻,仍不能突破。

此时国军援军已至,对日军形成包围态势。

25日,日军突围而退。

1941年8月1日 美军援华“飞虎队”成立

  美志愿援华飞行队(飞虎队)成立,以陈纳德上校任指挥官,下辖三个中队百架P-40战机,参加对日作战。

1942年1月1日 盟军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

  中、美、英、苏领衔发表不单独与敌媾和的二十六国联合声明。

3日,盟国宣布蒋介石任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史迪威将军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

1942年4月18日 美军轰炸东京

1942年5月1日 反扫荡作战

  日军对十八集团军的华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政策。

25日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作战中牺牲。

“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等多种抗日战争的游击战故事均出于此。

1942年5月15日 浙赣会战

  为阻止美空军继续利用中国浙江空军基地,日军十一军以五个师团自余杭、绍兴、奉化同时向浙江浙赣路地区进攻。

28日攻占金华,6月7日陷衢州,主力继续西进,连陷广丰、上饶等地。

在破坏当地机场后,因不断受国军袭击,除确保金华外,其余部队返回。

1943年5月5日 鄂西会战

  日军以六个师团渡江向鄂西进攻。

24日,宜昌西岸日军全线猛攻,但国军仍能固守石牌防线。

至30日第六战区发动反击,31日日军后撤,6月8日恢复原态势。

1943年11月1日 常德会战

  日十一军以五个师团全面发起攻击,击破国军第十、二十九集团军后向常德猛攻。

国军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固守常德十余日,迫使日军追加一师团以两师团围攻。

30日日军攻陷常德,五十七师几乎全部牺牲。

此时国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展开反击。

日军于12月9日开始后撤,翌年1月5日恢复会战前态势。

1943年12月21日 滇西缅北会战

  中国驻印远征军对缅甸北部日军发动攻势,苦战六个月,连克孟关、孟拱等城,歼灭日军十八师团主力。

44年5月11日滇西远征军为策应驻印远征军作战,强渡怒江向腾冲方向进攻。

45年1月27日两军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1944年4月 豫中会战

  日军自黄河南岸北犯,20日占领郑州,控制平汉路后于3月26日占领洛阳。

1944年5月26日 长衡会战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上交通线受到盟军严重威胁。

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线,日本中国派遣军发动长衡会战。

在击破湘北守军后,6月19日占领长沙。

随之击破长、衡间守军,23日开始以三个师团围攻衡阳。

国军第十军五个师坚守衡阳四十余日。

8月8日,日军攻克衡阳,第十军几全部牺牲。

1944年10月28日 桂柳会战

  日军两个师团进攻桂林,国军以四个师坚守桂林。

经约十日激战,11日桂林陷落,守军几全部牺牲,同日柳州亦落入日军之手。

日军继续向贵州进攻,但遭国军阻击,形成对峙状态。

至45年2月日军全线打通南北交通线。

1945年3月 豫西鄂北会战

  为消除盟军飞机轰炸威胁,日军十二军向地处豫鄂交界的老河口发动攻势,经八日激战,占领老河口机场。

1945年4月9日 湘西会战

  日军五个师团分三路向芷江进攻,进至新化一线,为国军第四方面军主力所阻。

此后国军九十四军、七十四军夹击日军侧背,第四方面军亦发动全面反攻,至27日将日军大部歼灭。

6月7日恢复战前态势。

至此,日军再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

1945年5月27日 日军后撤

  日军因太平洋美军日益迫近其本土,开始收缩华中、华南防区。

国军第三、第四方面军发现日军撤退征候,立即发起攻势,收复南宁。

八月上旬日军撤至全州附近,为确保撤退安全,以两个师团向国军反击,双方伤亡均重。

日军继续后撤。

1945年8月6日 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

  美军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

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攻入东北。

9日,美军在长崎投掷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