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48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6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胡必杰版护理 院感标准操作规程范文Word文件下载.docx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

临床科室制定部门:

赞皇县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执行时间:

2012年10月1日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

2012年10月1日一、置管时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

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

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4.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

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一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

2012年10月1日一、插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时1.使用0.05%~0.1%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

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

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三、插管后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

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5.ICU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持有部门:

ICU制定部门:

2012年10月1日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组织:

(1)普通ICU: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安装辅助通风设施。

(2)洁净ICU:

1)气流组织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2)当洁净ICU为正压时,压差梯度设计成病房>

洁净走廊(缓冲间)>

外界,病房大于走廊0.1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3)当洁净ICU为负压时,有两种气压设计:

①洁净走廊或缓冲间为负压设计,走廊大于病房0.1Pa以上,走廊小于外界8Pa以上;

②洁净走廊或缓冲间设计为正压时,走廊大于病房8Pa以上,走廊大于外界10Pa以上。

4.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的原则。

5.有合理的人员和物品流程。

6.医疗区域:

(1)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8~12张为宜。

(2)应设置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设置正压和负压单间病房各1个。

(3)每张病床使用面积≥15m2,床间距≥1m;

单间病房使用面积≥18rn2。

(4)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7.手卫生设施:

(1)洗手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流动水、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液、干手纸,尽量使用抗菌皂液。

(2)洗手设施,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3)每张病床均应配备卫生手消毒剂。

8.在人员流动通道上不应设空气吹淋室。

6.ICU的环境管理持有部门:

ICU制定部门:

2012年10月1日一.基本要求1.污染的环境,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洁,再消毒。

2.清洁工具应标识清楚、分区使用,使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

4.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二.空气

(一)普通ICU1.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2.不建议对空气进行常规消毒。

自然通风受限时,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

无人情况下可选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二)洁净ICU1.使用中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2次,方法:

在门缝处采用烟柱、飘带,观察其气流方向,吸人烟雾的房间为负压。

但精确的压差应采用仪器检测。

2.使用中应每日监测温度、湿度1~2次。

3.定期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监测,每月不少于1次。

三.地面和门窗定期使用清水湿式擦拭,保持清洁、干燥。

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四.物体表面应使用消毒剂对卫生间、污物处置间、洗手池等台面进行清洁消毒,每日至少1次。

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五.地面所有地面,包括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日至少2次。

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

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班不少于1次。

六.不适宜的做法1.在室内摆放干花和鲜花、盆栽植物。

2.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

3.在人口处放置喷洒消毒剂的踏脚垫。

4.在门把手上缠绕喷洒消毒剂的织物。

7.ICU的人员管理持有部门:

2012年10月1日一、医务人员1.应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医生人数和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达到0.8:

1和3:

1以上。

2.医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培训,工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等基本知识培训。

上岗后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

3.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患者。

4.上岗前应接种乙肝疫苗(HBV易感者),每年宜注射流感疫苗。

5.进入工作区应着清洁的工作服、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二、患者1.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安置。

2.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负压病室;

条件受限时,单间普通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缓冲间。

3.经飞沫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缓冲间;

条件受限时,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实际屏障。

4.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

条件受限时,宜收治在相对独立的区域,病床间距≥1.1m,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

三、探视人员1.应以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探视人员介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如手卫生、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2.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或为婴、幼儿童,以及在社区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应谢绝探视。

3.应指导探视人员探视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必要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指导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8.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

2012年10月1日1.基本原则:

(1)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

(3)各种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定期清洁消毒,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4)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处理。

(5)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2.呼吸机操作面板、监护仪面板、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等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

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不少于1次。

呼吸机外壳、监护仪外壳等非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不少于1次。

3.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罐、湿化瓶、咽喉镜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回收处理。

若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则应使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

4.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电筒、血管钳、剪刀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床一套,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1次。

5.经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

6.床栏杆、床旁桌、门把手等患者周围物品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每日至少2次;

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每班至少1次。

护理站台面、病历夹、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每日擦拭清洁消毒至少1次。

9.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

手术室制定部门:

2012年10月1日一、填写通知单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2.有条件的医院,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

三、患者转送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外科口罩。

2.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

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术前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动态空气净化器;

负压手术间应查看负压表负压值并记录,一般不得低于一5~一10Pa。

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3.若手术患者患有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4.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5.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

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口罩);

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

6.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二)术中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负压手术间应经常观察其负压维持情况,必要时联系工程人员协助处理。

(三)术后.1.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

3.普通手术间,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负压手术间,医务人员在缓冲间脱卸防护用品。

脱卸防护用品时应严格遵循《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环境清洁1.空气:

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

负压手术间负压循环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并使用相应有效浓度的消毒剂喷洒消毒回风口过滤网,消毒时间达到30min以后再拆卸清洗。

2.物体表面:

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先使用清水擦抹各种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

再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保留30min以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3.地面:

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使用消毒剂覆盖消毒,再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处理。

10.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持有部门:

2012年10月1日一、物品1.标本:

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运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

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

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入下水道(有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或者消毒后倒人下水道。

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立即置于整理箱内,通过污染走廊和通道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至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