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4884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docx

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精选教学文档

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苏教版高三生物教学计划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学生基本情况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本学年度我任教高三理(9)(12)两个班,两个班的学生共110人,分别为:

理(9)班68人,理(12)班42人,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基本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但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时期,可说是半成熟、半幼稚,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易接受新事物,也易染上不良习性。

理(9)班的学生生物学习的程度较好,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态度比较积极,但在个别同学的学习习惯不够严谨,生物学习的积极性还不高,还需要老师不断的督促。

理(12)班学生活泼好动,上课积极,下课喜欢与老师探讨题目,但接受知识的速度不是很快。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高三的主旋律是全面复习、巩固加强重、难考点。

绝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都会感到或多或少的紧迫感,这有利于复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部分学生容易将第一轮的全面复习视作高一、高二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仍是孤立的、零散的,缺乏整体感、系统性。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注意各章节、各教材间的联系,适当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在复习的同时,学生将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和考试检测,此时将出现部分学生盲目做题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做题的时候粗心大意,对于错题没有及时分析原因,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精题,做真题,要求学生使用错题本,并强调经常性翻阅错题本的重要性。

另外,学生在复习阶段容易忽略课本而只注重复习资料,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对于类似的题目不能举一反三。

因此教师应强调课本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分析错题时要回归到课本的知识点。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最后由于高三的学习紧凑而枯燥,学生容易感到焦虑烦躁,所以学校教师应给予适当适时的心理辅导,还应鼓励学生多运动,以健康的身心来迎接高考。

教材分析

必考内容及要求

必修一

知识内容要求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2)多种多样的细胞Ⅱ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1-3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Ⅱ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

(6)细胞呼吸Ⅱ

1-4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Ⅱ

(2)细胞的全能性Ⅱ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必修二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Ⅱ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4)伴性遗传Ⅱ

2-4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Ⅱ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Ⅰ

2-5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2-6生物的进化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教学目标

根据第一轮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应力求使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事实、方法和原理。

(2)用各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3)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比较、解释。

(4)正确地解释生物个体、环境和社会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同时还能够用相关的理化知识解释相关问题,即用自然科学的知识,解释生物个体、环境、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5)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对实验进行解释和分析。

(6)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自学、实验操作等科学素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能力。

重难点以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及措施

生物的新陈代谢是高考中考点也是难点:

一、影响光合作用速度的曲线分析及应用

因素图像关键点的含义在生产上的应用

单因子影响光照强度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到B点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光照强度应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

C点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例:

轮作)

(3)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4)若要降低光合作用则用有色玻璃。

如用红色玻璃,则透红光吸收其他波长的光,光合能力较白光弱。

但较其他单色光强。

光合面积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

OB段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强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而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OC段呼吸量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

积累量不断降低如BC段。

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不能超过C点,若超过C点,植物将入不敷出,无法生活下去。

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陡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温室栽培植物时,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氧化碳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CO2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大,但到A点时,即CO2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温室栽培植物时适当提高室内CO2的浓度,如释放一定量的干冰或多施有机肥,使根部吸收的CO2增多。

大田生产“正其行,通其风”,即为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

温度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40℃~50℃光合作用几乎完全停止

(1)适时播种

(2)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3)植物“午休”现象的原因之一

叶龄OA段为幼叶,随幼叶的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

AB段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和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

BC段为老叶,随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及茎叶蔬菜及时换新叶,都是根据其原理。

又可降低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时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少N,就影响蛋白质(酶)的合成;缺少P就会影响ATP的合成;缺少Mg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多因子影响图像

含义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子,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的其他因子

应用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也可同时适当充加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

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照强度,调节或增加CO2浓度来充分提高光合效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二、影响植物呼吸速率的因素及相关曲线

1.内部因素

(1)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如旱生植物小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小于阳生植物。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如幼苗在开花期呼吸速率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下降。

(3)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如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环境因素

(1)温度呼吸作用在最适温度(25℃~35℃)时最强;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呼吸受抑制。

(2)O2的浓度O2浓度直接影响呼吸作用的性质。

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3)CO2浓度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

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德育渗透措施

生物课程在德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教材内容归纳如下:

生命的物质性,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各种生命

现象之间、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和普遍联系,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科学的成就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生物工程的兴起和克隆技术的出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提出新的挑战。

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能够帮助学丰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第一轮:

全面基础复习。

以教材为主,以《优化方案》教辅材料为辅,按资料编排的章节顺序,复习和强化基础知识。

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后进生单独辅导及集中辅导的强度;在关注尖子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复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针对全体学生,复习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以教师讲述、讲解、归纳、总结为主,在复习和练习内容上,要控制质和量,该删的删,该减的减,力争使学生始终对生物学科充满兴趣,对基础知识全面掌握。

在该轮复习中,做好常规教学各环节,即读、讲、练、测、评、补。

(1)读:

预习课本,发现问题。

(2)讲:

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学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

(3)练:

精选习题供学生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

进行单元测试及阶段考试,定时练习,查漏补缺。

(5)评:

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

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

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及错题再测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第二轮:

分专题复习。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强化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实验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生物学术语。

复习时要突出主干、重点,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知识的综合。

第三轮:

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解答理综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另外,重点辅导中下层次的学生,力求高考达到本一或本二线。

该轮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

2看纠错本。

检视自己曾经出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体题步骤的疏漏。

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加强记忆。

一定要记牢教材中一些重要结论。

4选做真题。

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查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达到最后的复习巩固。

5加强对探究性实验试题解题方法的训练。

6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

这样可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保证考场上良好的精神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