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160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docx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篇一:

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2008121701:

15:

25阅读175评论0字号:

大中小  【实验目的】  1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  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  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  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  2观察正常心跳频率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3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  4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  【实验结果】单位:

次/分  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  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并且心室的跳动频率会稍微比心室慢。

  【实验结论】起搏点的自律性最高,能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以及蛙心起搏实验  (2010011917:

24:

42)  转载  标签:

  机能学实验  杂谈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验证心肌兴奋性变化及其特点;通过实验验证蛙心起搏点静脉窦和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

方法动物在体实验结果和结论本次实验较好地验证了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及其特点,蛙心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关键词:

起搏点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心脏心电图收缩  学习和掌握在体蛙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施加额外刺激,观察蛙心在舒张期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验证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学习暴露蛙心脏的方法,观察蛙心脏的结构,通过结扎蛙静脉窦和窦房沟观察记录心房,心室及静脉窦跳动的情况,加深对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的理解。

  材料与方法  实验对象:

青蛙。

  实验器材:

蛙类手术器械1套,毁髓针,蛙心夹,丝线,张力传感器,铁支架,双凹夹,生物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刺激电极,蛙钉。

  药品:

任氏液。

  方法:

  结果:

略  图2蛙心起搏点观察表  讨论:

(在下面留言板)  参考文献:

  

(1)主编·生理学·第7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常全忠主编·机能学实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140)┊评论

(1)┊收藏(0)┊  已投稿排行榜  到:

圈子转载┊分享┊打印┊举报  前一篇:

小鼠乏氧性和血液性缺氧  后一篇: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评论重要提示:

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发评论]  ?

  守望幸福2010011917:

36:

32[举报]  讨论:

  1.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在此期间,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兴奋和收缩;此后为相对不应期,仅对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最后为超长期。

因此,在舒张中、晚期,给心脏施加较强的刺激,可在正常节律性和兴奋性到达心室之前,引起心室提前出现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1)如图1左侧所示,蛙心每收缩一次形成的波形含有两个波峰,一个较矮的峰上部钝圆,另一个峰较高上部略尖。

可知在实验条件与实验材料良好的条件下,蛙心搏动时应呈现出图1左边两个心动周期所示图形,则可推知在图1中所记录的第一个较低的波峰由心房收缩形成,观察图1所记录的图形还可发现,心室收缩所产生的波形幅度较大,分析知心室有具射血功能,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因而收缩力较强,收缩时所形成的波形幅度也较大。

  

(2)如图1所示,在第三个心动周期舒张中晚期给蛙心施加刺激,引起了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3)通过该实验我们掌握了在体蛙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达到了我们实验验证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及其特点的目的。

  2.正常情况下,由于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高,其冲动按一定顺序传播,促使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心房、心室肌除极,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所以窦房结是心脏的主导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虽有起搏能力,但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而并不表现自身的节律性,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异常情况下,如窦房结传导受阻,潜在起搏点也可起搏,形成异位起搏点。

  

(1)正常生理条件下(无任何结扎)静脉窦、心房、心室三者节律一致,跳动次数相同,如图2所示。

  

(2)斯氏第一结扎,静脉窦和房室结之间的传导被切断,故可观察到心房、心室虽仍  有节律的跳动,但速度明显慢于静脉窦,脉窦基本保持原有节律,从而验证了静脉窦的自律性高于心房、心室。

  (3)斯氏第二结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被切断,心室停止搏动,去除结扎后心室正常搏动,因此我们可知心房自律性高于心室,从而说明心脏搏动的传递次序应该是静脉窦——心房——心室。

  呵呵,这个不是这样的。

  当然最多见的是两类,比如通常的像房早多是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而室早多是完全性代偿间歇。

  所谓完全性代偿间歇就是联律间期加上代偿间歇正好等于2个基础心动周期。

,而不完全性则小于2个。

  这个主要是因为房早离开窦房结比较近,它可以引起窦房结的节律重整,那么下一次的发出就作了适当调整,所以就略短于2个基础心动周期,而室早因为离开窦房结比较远,那么  篇二:

实验六蛙心起搏点观察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实验七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目的】  学习在体蟾蜍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观察心脏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  变化。

  【原理】  心肌有效不应期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  刺激均不会产生兴奋。

在心室舒张中、晚期电刺激心室肌,则可在正常节律性收缩之前发生一次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并在其后往往有一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刺激电极,蛙心夹,张力换  能器,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1、标本制备  

(1)破坏脑脊髓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并将其仰位固定在蛙板上。

  

(2)暴露内脏用粗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的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3)打开心包用眼科镊夹起心包膜,用眼科剪沿纵轴方向剪开心包膜。

  2、仪器装置连接(如下图所示)  输入刺激  蛙心与记录仪、换能器的连接装置  

(1)打开主机张力换能器及刺激电极与主机相连接。

  

(2)在心脏舒张时用系有丝线的蛙心夹夹住心尖,心脏经蛙心夹和换能器连接。

将刺激电极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两极和心室紧密接触。

  (3)选择张力,调节适宜的放大倍数和刺激参数。

  3、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心搏曲线,辨认收缩期和舒张期。

  

(2)在收缩期和舒张早、中、晚期分别电刺激心肌,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注意事项】  1、蟾蜍毁髓要彻底,否则肢体扭动将影响心跳曲线的记录。

  2、刺激电极与心室肌接触要良好,一般将电极紧靠心底部一侧为宜。

  3、用蛙心夹夹心室肌时,应在心舒时夹住心尖,不可夹得过多戳破心脏而漏血或夹得过少而脱落。

  4、实验过程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表面保持湿润。

  5、刺激心脏前,先检查电刺激是否有效,强度是否适宜。

  【思考题】  1、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

心肌的较长不应期有何生理意义?

  2、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吗?

为什么?

  3、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

  篇三:

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2008121701:

15:

25阅读175评论0字号:

大中小  【实验目的】  1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  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  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  2观察正常心跳频率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3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  4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  【实验结果】单位:

次/分  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  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并且心室的跳动频率会稍微比心室慢。

  【实验结论】  起搏点的自律性最高,能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分享到新浪微博  阅读(140)┊评论

(1)┊收藏(0)┊  已投稿排行榜  到:

圈子转载┊分享┊打印┊举报前一篇:

小鼠乏氧性和血液性缺氧后一篇: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评论重要提示:

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

  守望幸福2010011917:

36:

32[举报]  讨论:

  1.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在此期间,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兴奋和收缩;此后为相对不应期,仅对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最后为超长期。

因此,在舒张中、晚期,给心脏施加较强的刺激,可在正常节律性和兴奋性到达心室之前,引起心室提前出现兴奋和收缩,分别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1)如图1左侧所示,蛙心每收缩一次形成的波形含有两个波峰,一个较矮的峰上部钝圆,另一个峰较高上部略尖。

可知在实验条件与实验材料良好的条件下,蛙心搏动时应呈现出图1左边两个心动周期所示图形,则可推知在图1中所记录的第一个较低的波峰由心房收缩形成,观察图1所记录的图形还可发现,心室收缩所产生的波形幅度较大,分析知心室有具射血功能,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因而收缩力较强,收缩时所形成的波形幅度也较大。

  

(2)如图1所示,在第三个心动周期舒张中晚期给蛙心施加刺激,引起了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3)通过该实验我们掌握了在体蛙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达到了我们实验验证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及其特点的目的。

  2.正常情况下,由于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高,其冲动按一定顺序传播,促使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和心房、心室肌除极,产生与窦房结一致的节律性活动,所以窦房结是心脏的主导起搏点,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虽有起搏能力,但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只起传导兴奋的作用而并不表现自身的节律性,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异常情况下,  如窦房结传导受阻,潜在起搏点也可起搏,形成异位起搏点。

  

(1)正常生理条件下(无任何结扎)静脉窦、心房、心室三者节律一致,跳动次数相同,如图2所示。

  

(2)斯氏第一结扎,静脉窦和房室结之间的传导被切断,故可观察到心房、心室虽仍  有节律的跳动,但速度明显慢于静脉窦,脉窦基本保持原有节律,从而验证了静脉窦的自律性高于心房、心室。

  (3)斯氏第二结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通路被切断,心室停止搏动,去除结扎后心室正常搏动,因此我们可知心房自律性高于心室,从而说明心脏搏动的传递次序应该是静脉窦——心房——心室。

  呵呵,这个不是这样的。

  当然最多见的是两类,比如通常的像房早多是不完全性代偿间歇,而室早多是完全性代偿间歇。

  所谓完全性代偿间歇就是联律间期加上代偿间歇正好等于2个基础心动周期。

,而不完全性则小于2个。

  这个主要是因为房早离开窦房结比较近,它可以引起窦房结的节律重整,那么下一次的发出就作了适当调整,所以就略短于2个基础心动周期,而室早因为离开窦房结比较远,那么不太容易影响到窦房结,那么窦房结一般不会重整,所以你测量起来就一般应该等于2个心动周期。

窦房结还是按原来的发出节律呀。

  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间位性早搏就没有代偿周期,还有有的可以有超代偿周期的,实际还有各种情况的。

  你一般先要测定一个基本心动周期,然后早搏前一个P到下一次窦性P出现正好2个就是完全性代偿了。

  这个心电图上必须知道的,否则这个都搞不懂那么就麻烦了  如果心率过快,快到本身的节律就已经使心肌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程度,心肌本身就没有充分地舒张。

这时候额外的刺激或者落在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早期(有效不应期),不产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如果心率太慢,如果在舒张中后期给额外刺激,可以产生期前收缩。

但是心率慢到后一次窦性节律落在了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以后(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甚至已经完全恢复到静息期),这时候代偿间歇就没有了。

  心肌自律性和不应期的机制及生理意义  2008122413:

1【大中小】【我要纠错】  【考点】心肌的自律性原理。

  【解析】1)自动节律性  将动物的心脏摘出体外,保持于适当环境中,心脏一定时间内仍然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进行跳动。

心脏在离体和脱离神经支配的情况下,仍然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脏的自律性来源于心脏内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约为每分钟100次)。

房室交界次之(约为每分钟50次),心室内传导组织最低(每分钟约20~40次)。

正常心脏的节律活动是受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所控制。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的  正常部位为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2)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心室肌细胞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可分为以下几个时  期:

  

(1)有效不应期:

从心肌细胞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3期膜内电位约55毫伏的期间内,不论给予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膜再次去极化或局部去极化,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在复极化从55毫伏到达60毫伏的这段时间内,心肌细胞兴奋性开始恢复,对特别强大的刺激可产生局部去极化(局部兴奋),但仍不能产生扩布性兴奋,这段时间称为局部反应期。

绝对不应期和局部反应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即由0期开始到复极化3期60毫伏为止的这  段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2)相对不应期:

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电位60毫伏到80毫伏的期间,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扩布性兴奋)。

这一段时间称为相对不应期。

此期心肌兴奋性逐渐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

  (3)超常期:

在复极化完毕前,从膜内电位由约80毫伏到90毫伏这一时间内,膜电位的水平较接近阈电位,引起兴奋所需的刺激较小,即兴奋性较高,因此将这段时期称为超  常期。

  最后,膜复极化完毕到达静息电位(或舒张电位)时,兴奋性恢复正常。

  每次兴奋后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是所有神经和肌肉组织的共性,但心肌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长到心肌机械收缩的舒张开始以后。

也就是说,在整个心脏收缩期内,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产生扩布性兴奋。

心肌的这一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它使心肌不能产生象骨骼肌那样的强直收缩,始终保持着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样  心脏的充盈和射血才可能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