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222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批25课《河中石兽》练习题含答案

《河中石兽》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河中石兽》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2.下列对《河中石兽》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只是)当涉猎,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

B.尝(曾经)射于家圃。

(欧阳修《卖油翁》)

C.香远益(好处)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D.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一起)沉焉。

(纪昀《河中石兽》)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阅,看。

(纪昀《河中石兽》)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这里指德行美好。

(刘禹锡《陋室铭》)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更加。

(周敦颐《爱莲说》)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释,放下。

欧阳修《卖油翁》)

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往事:

过去发生的事。

(《孙权劝学》)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形:

形体、躯体。

(《陋室铭》刘禹锡)

C.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市:

买。

(《木兰诗》)

D.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求:

寻找。

(《河中石兽》纪昀)

6.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河中石兽》的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然后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是苏轼,字永叔,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7.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伟大的悲剧》一文讲述了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的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

最后,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灭。

因此,他们彻底失败了。

B.《太空一日》具体叙述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以及看到的太空奇景和所遇的神秘的敲击声等故事,表现了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定的意志、献身的精神和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感念之情。

C.《带上她的眼睛》是一部科幻小说,用轻快又略带哀伤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动人故事。

D.《河中石兽》选自清代大学士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文章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河中石兽》的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然后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

他的著名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至恰达耶夫》等。

D.《太空一日》选自《天地九重》,作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9.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

A.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纪昀)

翻译:

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颐)

翻译:

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刘禹锡)

翻译: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D.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欧阳修)

翻译:

老翁说:

“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不过是手法技艺比你熟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放下)担而立。

(《卖油翁》)

B.但当涉猎,见往事(经过的事)耳。

(《孙权劝学》)

C.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门)织。

(《木兰诗》)

D.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埋没)于沙上。

(《河中石兽》)

11.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现代——《朝花夕拾》

B.《孙权劝学》——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C.《伟大的悲剧》——茨威格——瑞典——《夺取南极的斗争》

D.《河中石兽》——纪昀——清代——《阅微草堂笔记》

1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肃忿(fèn)然曰(《卖油翁》欧阳修)

B.著(zhuó)我旧时裳(《木兰诗》)

C.宜(yì)乎众矣(《爱莲说》周敦颐)

D.棹(zhào)数小舟(《河中石兽》纪昀)

二、课外阅读

归田录(卷二)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

“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该为此又可以属思④尔。

(注释):

①钱思公:

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

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

②西洛:

西京洛阳。

③小辞:

指短小的诗词。

④属思:

思考,构思。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琅然闻于远近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B.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C.必挟书以往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坐则读经史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14.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B.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C.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D.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6.选文讲了三个人物的读书故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文言文《雁奴后说》选段,完成小题

雁奴后说

宋祁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

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

于是先视陂藪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

日未入,人各持束縕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

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

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

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注释)①眼,通“眠”。

②陂藪(bēisou),陂,堤岸、湖边。

藪,湖泽通称。

③繼,乱麻绳。

④唼(shào),水鸟吞食声,这里指鸣叫。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以中雁奴之欲高化数科足政

(2)阴布大网

1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后乡人/益巧设/诡计B.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C.盖/石性/坚重D.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9.用现代汉语翻译: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

20.本文与《河中石兽》都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

本文通过雁奴报警及其结局,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致以怨报德的现象:

《河中石兽》则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___________”的道理。

21.文中雁奴报警及其结局,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狼来了》,前者是“好心没好报”,后者是“骗人没好报”。

请结合故事寓意,就《雁奴后说》和《狼来了》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哂之,曰:

“甚矣,农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

”农夫曰:

“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

“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农夫曰:

“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

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之处事亦然然:

(2)行者见而哂之哂:

2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B.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C.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D.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2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25.《河中石兽》和本文都采用了借事说理的写法,《河中石兽》所写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而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26.文中除了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外,你还得到什么启示?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

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人有劝公曰:

“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

”公曰:

“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

”竟不受。

公面䵩①黑,门人忧之,以问医。

医曰:

“此垢污,非疾也。

”进澡豆②令公颒③面。

公曰:

“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减)

(注释)①䵩(lí):

黑。

②澡豆:

古代用来供洗涤用的粉剂。

③颒(huì):

洗脸。

2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不可得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

B.公之疾飞此药不可治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C.药不足辞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D.天生黑于予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

28.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B.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C.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D.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

2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0.通过选文能看出王荆公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

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①尽于衣裘②,材木尽于棺椁③。

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

“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管仲对曰: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乃下令曰:

“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夫戮④死,无名;罪当丧者,无利。

人何故为之也,未几厚葬之风休矣。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①布帛:

泛指织物。

②衣裘:

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③椁(guǒ)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④戮:

侮辱

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布帛尽则无以为蔽/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B.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有龙则灵(《陋室铭》)

C.于是乃下令曰/斯是陋室《室》

D.人何故为之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3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桓公患之

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3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34.简要概括桓公的形象特点,说说短文给你的启示。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jù):

立刻,急忙,马上。

②契(qì):

用刀刻。

3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________

(2)楚人有涉江者者:

__________

36.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7.“楚人”与《河中石兽》中的讲学家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②以百数。

有戴嵩③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身随。

一日曝④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⑤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⑥入两股间今乃掉⑦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诗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释)①杜处士:

姓杜的读书人。

②宝:

这里是动词,珍藏。

③戴嵩:

唐代画家。

④曝:

晒。

⑤拊:

拍。

⑥搐:

此处指“夹”。

⑦掉:

摆动。

3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文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水陆草木之花(《爱蓬说》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D.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3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B.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C.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D.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1.文中第②段有什么作用?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丙)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

(丁)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4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甚:

很)B.亭亭净植(植:

直立)

C.可以调素琴(调:

调弄)D.如其言(如:

如果)

4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无丝竹之乱耳

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沿河求之(《河中石兽》)

4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而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蒙辞以军中多务/以我酌油知之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D.是非木杮/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45.下列句子中,与“何陋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C.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

D.棹数小舟,曳铁钯(《河中石兽》)

4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一佐领①曰: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

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④。

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⑤。

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注释)①[佐领]地方官员。

②[修绠(gěng)]长长的绳子。

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

④[谬]荒谬,错误。

⑤[格物]推究事理。

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草木不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但知其一\但微颔之(《卖油翁》)

C.如是再啮\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蒸远能举其名\有仙则名(《陋室铭》)

48.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然则天下之事

A.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D.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4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50.(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

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1.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决眦____________

(2)棹数小舟____________

5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阅十余岁阅人无数

B.竟不可得有志竟成

C.如是再啮是非不分

D.求之下流,固颠固若金汤

5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4.请根据《望岳》《河中石兽》的内容将对联补充完整。

杜甫____抒凌云志____寻石兽悟____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河中石兽》,人民教育出版社)

(乙文)

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入地数十尺。

土下得竹笋一林,凡①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

适②有中人③过,亦取数茎去,云欲进呈。

延郡素④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

无乃⑤旷古以前,地卑⑥气湿而宜竹邪?

婺州金华山有松石,又如桃核、芦根、鱼、蟹之类皆有成石者,然皆其地本有之物,不足深怪。

此深地中所无,又非本土所有之物,特可异耳。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凡:

总共。

②适:

恰好。

③中人:

宦官。

④素:

向来。

⑤无乃:

莫非,恐怕

是。

⑥卑:

地势低。

5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阅十余岁________

(2)是非木杮________

(2)近岁延州永宁关大河岸崩________

(4)亦取数茎去________

56.用“/”划分句子停顿,限画两处。

凡数百茎根干相连悉化为石

57.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延郡素无竹,此入在数十尺土下,不知其何代物。

58.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甲文中老河兵根据实际经验,在寻求河中石兽的过程中,综合考虑了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得出让人叹服的推断:

“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乙文中沈括根据竹笋化石推测出延州远古时代的地貌及气候特征:

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句子填空)。

这两篇文章均启发我们:

我们探究事务的道理、规律时,应当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二)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⑥。

(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浮梁:

浮桥。

②维:

系,连结。

③治平:

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

指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

秤锤秤杆。

⑥紫衣:

唐以后,朝廷以赐僧人紫色袈裟表示荣宠。

5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并:

一起

B.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曳:

拖,拉

C.湮于沙上湮:

埋没

D.但知其一但:

但是

60.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61.语段

(一)中两次写到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分别刻画出人物怎样的特点或心理?

62.为什么老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