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301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docx

外科临床路径汇总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患者。

一、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股肿(TCD编码:

BWC22)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编码:

180.20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发病4周以内。

(2)慢性期:

发病4周至3个月。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气滞血瘀证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肿(TCD编码:

BWC22)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ICD-10编码:

180.205)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动脉栓塞、原发性盆腔肿瘤、淋巴性水肿、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凝血功能+D-二聚体。

(5)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6)心电图。

(7)胸部X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腹部超声、CT

MRI等检查,肿瘤标志物,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外治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4.其他疗法。

5.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肢体红热、肿胀、疼痛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患肢静脉循环有明显改善。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疾病者,需要治疗原发病,退出本路径。

3.病情加重或出现肺栓塞者,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TCD编码:

BWC220ICD—10编码:

180.205)疾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_月_日住院日期:

年_月_日出院日期:

年_月_日

标准住院日:

w28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常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交代病情

□完成入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

□上级医帅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上级医帅查房

□病情和疗效评估

□中医辨证

□中药方调整

□配合溶栓抗凝药物剂量的调整

□完成当日病程和查房记录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普食□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静脉点滴

或皮下注射

临时医嘱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凝血功能+D-二聚体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心电图

□胸部X线检查

□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其他检查项目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临时医嘱

□复查凝血功能+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入院评估

□健康宣教

□指导进行相关检查

□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完成相关检查□生活及心理护理□指导陪护工作□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完成相关检查□生活及心理护理□指导陪护工作□定时巡视病房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日

(第8〜21天)

年月日

—(第22〜27天)

年月日

(第28天)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

□治疗效果评估、诊疗方案调整和补充

□辨证调整中药方剂

□停用溶栓药物

□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确定出院时间

□辨证调整中药方剂

□完成病程记录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普食

□中药汤剂

□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

□静脉点滴

□溶栓抗凝药物,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

临时医嘱:

□监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长期医嘱□外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普食□中药汤剂□中成药

□中药外敷患肢□静脉点滴

临时医嘱:

□监测凝血功能+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复查异常检查项目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指导陪护工作

□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完成相关检查□生活及心理护理□饮食指导

□指导陪护工作□定时巡视病房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未溃期患者。

一、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脱疽病(TCD编码:

BWC20O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ICD-10编码:

170.20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2-94)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制订的诊断标准

2.疾病分期

(1)未溃期:

下肢无明显破溃

(2)已溃期:

下肢已出现破溃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未溃期诊疗方案”。

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临床常见证候:

寒凝血瘀证

血脉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未溃期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脱疽病(TCD编码:

BWC200和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ICD-10编码:

170.204)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未溃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由糖尿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自身免疫病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免疫四项(艾滋、梅毒、甲肝、乙肝)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腹部超声

(7)下肢动脉检测(双下肢动脉彩超、双下肢Doppler超声血流测定、踝肱指数-ABI测定)

(8)相应血管功能评价(双髂动脉彩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管影像学检查(下肢CTA或MR)

经皮氧分压检测、颈部超声、超声心动、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下肢动脉DSA

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

温经通脉

(2)血脉瘀阻证:

活血祛瘀

(3)气血亏虚证:

补益气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中医外治法(包括熏洗、敷贴、膏药等方法):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应用。

4.针灸治疗:

对于疼痛明显病人可选用。

5.其他疗法。

6.内科基础治疗:

高血压、高血脂的常规治疗,合并内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治疗。

7.肢体功能锻炼:

根据病人不同特点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8.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患肢疼痛减轻或明显好转;发凉、麻木减轻。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血液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TCD编码:

门诊号:

BWC2O0ICD-10编码:

170.204

住院号:

疾病分期为未溃期

年龄:

患者姓名:

性别:

发病时间:

年月日节气:

住院日期:

年月

日出院日期:

年月曰

标准住院日W

28天

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曰

年月曰

(第1天)

(第2-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血管狭窄闭塞程度及功能评估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入院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完善入院检查

重占八、、医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免疫四项

□凝血功能□心电图

□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

□血管功能评价(双下肢动脉功能检测、双下肢动脉彩超、ABI)

□相应血管功能评价(双髂动脉彩超)

□其他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中药熏洗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内科基础治疗

□肢体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各项检查前注意事项□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配合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

年月曰

年月曰

(第8-27天)

(第28天)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中医辨证施治

□防治并发症

□治疗效果、危险性和预后评估

□强调健康宣教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八、、医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分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中药足浴

□针灸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评价血管功能(复查ABI)□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

□配合治疗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

□配合健康宣教

□介绍康复计划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下肢溃疡的患者。

一、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臁疮(TCD编码:

BWC18)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下肢溃疡(ICD-10编码:

L97.X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ZY/T001.2-94)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现代创伤修复学》(付小兵、王德文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臁疮(下肢溃疡)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毒蕴证

湿热瘀阻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臁疮(下肢溃疡)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臁疮(下肢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臁疮(TCD编码:

BWC18)和下肢溃疡(L97.X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电解质。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7)疮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8)双下肢静脉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病变部位X

线片、双下肢动脉超声、双下肢血管造影、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血沉、抗结核抗

体、过敏原筛查、肌电图检查、经皮氧分压测定、多普勒血流仪测定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毒蕴证: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2)湿热瘀阻证:

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3)气虚血瘀证:

益气化瘀,托毒生肌。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

4.外治法:

可根据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祛腐化瘀补虚活血生肌外治法。

5.其他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浸渍疗法、缠缚疗法、艾灸、穴位注射、植皮术、微波治疗、半导体激光、高压氧舱等。

6.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溃疡疮面面积缩小,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或合并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或伴有其他疾病,需要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伴有影响本病治疗疗效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经治疗后疮面无变化或进一步扩大,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臁疮(下肢溃疡)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臁疮(下肢溃疡)(TCD编码:

BWC180ICD-10编码:

L97.X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_年_月_日住院日期:

_年_月_日出院日期:

_年_月_日

标准住院日:

厂28丟—戈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年月日

(第16〜27天)

年月曰

(第2〜15天)

(出院日第28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万案

□完善辅助检查□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交代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诊断□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生查房: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及治疗方案,交代注意事项

□中医辨证施治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生查房: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或补充诊疗方案,确定出院时间

□中医辨证施治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重占八、、医嘱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电解质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其他疗法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定期复查疮面分泌物培养+细菌药敏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外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定期复查疮面分泌物培养+细菌药敏

□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入院检查有异常者。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疮面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双下肢血管(静脉)超声

□其他

主要护理工作

□做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生活及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出院指导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

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的成脓期患者。

一、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乳痈(TCD编码:

BWRO2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急性乳腺炎(ICD-10编码:

N6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现代中医乳房病学》(林毅、唐汉钧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吴孟超、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克氏外科学》(中文版第15版)(DavidC.Sabiston主编,王德炳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疾病分期

郁滞期

成脓期

溃后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方

乳痈(急性乳腺炎)成脓期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炽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乳痈(急性乳腺炎)诊疗万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痈(TCD编码:

BWR02C和急性乳腺炎(ICD-10编码:

N61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成脓期。

3.不伴有败血症,不伴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其他疾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D—二聚体

(4)感染性疾病筛查

(5)乳腺彩色超声+脓肿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药敏、病理学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等。

(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