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5345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21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pptx

3中国金融中介体系,许文彬(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1,提要,中国金融中介体系现状中国金融中介体系演变概述中国金融中介体系演变的逻辑分析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两个悖论,2,一、中国金融中介体系现状,3,概况,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工农中建四大行,其他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及其他融资类中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各类保障机构,中央金融工委,证交所,投资咨询公司、证券结算公司、及其他投资类中介,各类保险公司,国务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4,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

在中国大陆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银行,同时履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1983年9月,中国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

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四大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后,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问世。

199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撤销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九家分行。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被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人民银行各地监管办事处同时撤销。

形成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该框架延续至今。

5,中央金融工委,中央金融工委(即“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是中共中央的派出机关,于1998年6月22日成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担任中央金融工委书记。

中央金融工委职责是领导、保证、管理、监督、协调。

领导,就是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工作。

主要是讨论决定金融系统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联系金融系统的实际,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金融工委坚持党要管党和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不领导金融业务。

6,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1992年前,由于金融机构体系中银行业一元独大,证券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实行的是实质上的混业经营、混业管理体制。

199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房地产热和证券投资热的涌现,导致银行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进入证券市场,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金融秩序混乱。

1993年11月,国务院开始对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1995年商业银行法出台,标志着金融分业经营体制正式确立。

2003年,银监会问世,并接手了原先归由人民银行承担的银行业监管职责,“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正式成型。

2006年,中国平安集团持有深圳市商业银行89.36%的股份,成为该行最大股东;2009年1月,深圳平安银行经批准更名为平安银行。

随着平安集团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变,中国大陆的分业经营体制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

7,2010年世界银行排行榜,1JPMorganChase&Co摩根大通公司USJPM2BankofAmericaCorp美国银行USBAC3Citigroup花旗集团USC4RoyalBankofScotland苏格兰皇家银行UKRBS5HSBCHoldings汇丰集团UKHBC6WellsFargo&Co美国富国银行USWFC7MitsubishiUFJFinancialGroup三菱日联金融集团JapanMTU8ICBC中国工商银行China9CreditAgricoleGroup法国农业信贷银行France10SantanderCentralHispano西班牙国际银行SpainSTD11BankofChina中国银行China12ChinaConstructionBankCorp中国建设银行China,8,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构成(2010.6),9,其他商业银行,1986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立交通银行。

此后,又先后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12个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突破了四大专业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

1988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进入资本市场。

199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在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试点。

股份制商业银行抓住改革机遇,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如采取全员合同聘任制、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个人收益与银行绩效挂钩等管理方式。

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由非国有企业为主出资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3年,亚洲银行家评选的年度亚洲300强商业银行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排名压过了四大国有银行,其中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位列第15,居入榜的中国银行业之首。

2005年后,随着四大行股份制改革的先后完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称呼不再适用,因此我们改称其为“其他商业银行”。

10,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开业,归属中国证监会直接管理。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后,5月21日,上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部放开。

21日至23日,股票价格一飞冲天,3天内暴涨570%,这一天被称为中国股市真正诞生的第一天。

上证所市场交易采用电子竞价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证券的买卖均须通过电脑主机进行公开申报竞价,由主机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自动撮合成交。

截至2009年年底,上交所拥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证券数1351个,股票市价总值184655.23亿元。

11,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

深交所以建设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使命,全力支持中国中小企业发展:

2004年5月,中小企业板正式推出;2006年1月,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开始试点;2009年10月,创业板正式启动,深交所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非上市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架构基本确立。

截至2010年6月30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012家,其中主板485家,中小企业板437家,创业板90家,市价总值56073亿元。

此外,69家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进入股份报价转让系统。

2010年上半年,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总筹资额1543亿元,总成交金额97297亿元。

12,证券公司,中国的证券公司大体分为三类:

证券经纪商,即证券经纪公司,是代理买卖证券的证券机构,接受投资人委托、代为买卖证券,并收取一定手续费即佣金,如江海证券经纪公司。

证券自营商,即综合型证券公司,除了证券经纪公司的权限外,还可以自行买卖证券的证券机构,它们资金雄厚,可直接进入交易所为自己买卖股票。

如国泰君安证券。

证券承销商,以包销或代销形式帮助发行人发售证券的机构。

实际上,目前多数证券公司是兼营这3种业务的。

基本特点:

大多为国有控股企业;大部分为非上市公司,股份流通受限制。

13,中国证券公司一览表,A-G安信证券长城证券东兴证券国通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国元证券东莞证券北京证券渤海证券财达证券财富证券国都证券国海证券国联证券国盛证券东方证券长财证券北方证券长江证券长沙证券广东证券广发证券广州证券光大证券东北证券成都证券诚浩证券川财证券大鹏证券东海证券东吴证券方正证券富成证券第一证券大同证券大通证券德邦证券德恒证券H-J海通证券恒泰证券恒信证券恒远证券金新证券巨田证券汉唐证券航空证券河北证券河南证券宏源证券华安证券华创证券久联证券金元证券华西证券华夏证券华鑫证券红塔证券华弘证券华林证券华泰证券华龙证券江南证券江信证券金通证券金信证券华福证券健桥证券K-S开封证券世纪证券申银万国首创证券上海证券平安证券科技证券昆仑证券联合证券联讯证券齐鲁证券汕头证券山西证券民生证券民族证券理想证券洛阳证券闽发证券南方证券南京证券辽宁证券T-Z泰阳证券中富证券中关村证券中山证券中信证券中银国际天同证券天一证券天元证券万联证券一德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浙信证券中原证券万通证券蔚深证券西北证券西部证券信泰证券兴安证券兴业证券亚洲证券新疆证券西南证券湘财证券厦门证券,14,封闭式基金,1991年7月,发行规模6930万元的珠信基金(原名一号珠信物托)成立,它是国内发行时间最早的基金。

1992年,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异常迅猛,当年有各级人行批准的37家投资基金出台,规模共计22亿美元。

6月,我国第一家公司型封闭式投资基金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

10月8日,国内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

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以此为标志,我国基金进入了公开上市交易的阶段。

1993年5月19日,人民银行总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制止不规范发行投资基金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

通知下达后,各级人民银行认真执行,未再批设任何基金。

1999年3月,证监会开始进行投资基金的清理规范工作,在经过一系列的基金合并、资产重组后,原先老基金的不良资产全部置换为流通性较强的上市公司股票、国债或现金资产,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金的扩募和续期,最终实现了新老基金的历史过渡。

2002年9月后至今,没有一只封闭式基金在投资基金市场发行。

随着开放式基金(mutualfund)的问世,具有中国特色的封闭式基金逐步走向了终结。

15,开放式基金,2000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是我国第一部认可并规范开放式基金的法规。

在此法规颁布以前,中国基金市场中的证券投资基金全部为封闭式契约型基金。

2001年9月,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了第一支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是我国首支开放式基金。

2002年,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出现了超常规式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02年底,开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只。

2003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的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基金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基金总数约有700多支;2010年四季度共有582只基金活跃于证券市场,合计持有股份约400亿股。

16,保险公司(以中国人保为例),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得以全面恢复,同时,迅速建立起了各级机构。

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办理人身保险(寿险)业务。

1996年7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

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发文撤销中保集团,三家子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

1999年1月18日,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继承人保品牌,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00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同时发起设立了中国大陆最大的非寿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6月26日,中国人保控股公司正式复名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

2009年9月24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标志着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诞生。

17,二、中国金融体系演变概述,18,1、1978年以前:

计划时期,总体特征:

处于高度金融抑制状态和非国际化的封闭状态。

1978年以前,商业信用被取消,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单一银行制度,中国人民银行集货币发行和工商信贷业务于一身,并通过综合信贷计划和现金发行计划集中管理全国的信贷活动;信贷计划严格控制着信贷总规模和贷款在行业、地区直至企业之间的分配。

在全社会的金融活动中,财政在储蓄和投资两方面都占有主导地位,银行处于附属地位,仅仅是财政的“簿记”。

这种高度金融抑制状态是借助于金融管制工具实行的:

信贷配给(包括规模和投向)、利率管制(存贷款利率均由政府定价)和金融业的进入壁垒。

19,2、1978-1984:

初创阶段,从1978开始,政府逐步恢复原来停业的金融机构,并根据需要设立了一些新的金融机构。

原先集中在人民银行的金融业务逐渐被分离出来,交由新设立的专业银行承担。

1978年设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后改名中国建设银行),负责固定资产贷款的有关业务。

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农业职能部门、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的国际业务部门分别独立出来。

1981年,为承担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IMF)的中长期资金转贷业务,中国投资银行作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附属机构成立。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作为中央银行开始运作,并将一直承担的工商企业贷款业务交由新设立的中国工商银行承担。

1984年成为中国金融体制变迁的分水岭,在该年正式确立了中国的二级银行体制,其基本框架界定了20年的发展方向,还将继续影响未来的发展。

20,3、1985-1993:

机构创立阶段,在这一阶段,金融机构大批涌现。

1986年设立了中国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

同年,全国第一家城市信用社(即后来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在武汉诞生。

1987年第一家由企业集团发起设立的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出现;第一家由地方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的区域性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其他一批主要受到地方政府支持而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同期纷纷出现,包括广东发展银行(1988)、招商银行(1986)、福建兴业银行(1988)等。

城市信用社在1987-1991年间业取得了巨大进展,继武汉之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纷纷出现类似金融机构,进而这一金融机构组建模式被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各地,至1991年,城市信用社已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1992年,各地城市信用社联社成立,标志着城市信用社已初步形成体系,开始成为影响全国金融资源配置的一个因素。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也标志着我国投资类金融中介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1992-1993年间,为适应新颁布的公司法的要求,原先附属于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证券部改制为专业证券公司,构成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起点。

21,4、1994-1998:

市场化改革初期,主要特点:

各项基本法规基本上都已出台,各类金融中介的发展模式得到界定。

1994年,正式提出“将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

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开始推进政策性金融业务与商业性金融业务的分离。

1994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城市合作银行;到1996年末,首批正式营业的城市合作银行达到18家。

1998年3月中旬,根据城市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与银行性质,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工商局联合发文将“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对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进行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公布,明确了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法律地位,确定了商业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也在同一年公布。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贷款通则,成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标尺。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公布。

至1998年,各相关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初步建立了规范我国金融领域各类经济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

22,5、1998-2004:

市场化改革中期,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的管理,不再实行指令性计划。

这标志着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实现了从直接控制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的重要标志。

199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组织机构改革,取消了按省级行政区划设立分行的传统做法,改按大区设立9家分行和2家直属营业部。

1999年,为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政府出资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MC),通过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和向中央银行再贷款的方式筹措资金,收购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共1.4万亿元不良债权。

1999年开始,券商增资扩股成为浪潮,以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为标志,我国的证券公司开始走向规模扩张和集团化道路。

2004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前期准备。

23,6、2004-2010:

市场化改革后期,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以现代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制度建设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10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及第一次股东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6年后,中(06.7)、工(06.10)、建(07.9)、农(10.7)四大行先后IPO上市,标志着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市场化建设进入后期阶段。

2006年12月22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10月银监会宣布试点从6个省扩大到31个地区,村镇银行在全国铺开。

2008年,人民银行、银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又一项金融机构创新开始从水底浮上水面。

2010年1月6日,分别由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作为发起人的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将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

这是我国首类以消费金融为主营业务的金融机构。

24,7、2010年后,2010年5月13号,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五款(第18条)是关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

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

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

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

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

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

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以此为起点,我国金融体系将可能进入国退民进的新阶段,一批“体制外”金融机构可能会开始涌现。

25,三、中国金融中介体系演变的逻辑分析,26,金融发展过程服从于经济改革逻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渐进式、增量改革拉动、长期双轨并存、准帕累托式。

金融部门成为渐进改革的重要支撑:

改革前期,国家通过有约束的价格双轨、金融补贴以及强有力的金融控制,保证了国有经济产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相对比重的缓慢下降,与此同时,集体经济以来其特殊的产权结构和地方政府的金融支持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从而有力地弥补了国有经济产出下降的影响。

改革后期,在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集体经济在1990年代出现了停滞的趋势后,民营经济的崛起迅速弥补了由此带来的增长缺口。

但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改革没有能够很好地体现渐进和边际的原则,新增的金融资源仍然被国有部门垄断和占有,有益的金融抑制越来越成为有害的金融压抑。

在此背景下,金融的市场化改革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基本过程:

支持经济增长经营策略调整金融产权改革,27,第一阶段:

从财政补贴到金融补贴(19781993),28,金融补贴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财政收入急剧下降。

1978年财政收入占GNP的34.8%,到1991年同比下降为18.5%;这直接影响了对国有经济财政补贴的力度:

1985年财政补贴占GDP的7.5%,1994年这一比率下降为2.2%。

金融补贴的介入:

随着国家财政实力的下降与国有企业稳步发展所需资本数量的增加,资本供求产生越来越大的缺口,由国有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金融补贴于是成为填补这一缺口的主要渠道。

随着国家把资金的分配渠道由财政转向银行,金融部门的重要性开始显现。

29,金融补贴和国有银行坏账,由于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存在,银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并没有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

在保证“体制内产出”的责任下,我国金融部门继续承担起了国有企业资金供给者的角色。

这样,制度变迁的成本开始向金融部门转移:

到了1990年代中期,银行部门开始积累起大量的坏账。

据国家计委财政金融司,1994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额占全部贷款的20.5%,达5300亿元。

据中国人民银行对8700多家县级以上金融机构清产核资的结果,银行不良贷款的比例是31.4%。

并且一些基层银行由于不愿意过多地暴露自身的信贷风险,往往通过借旧还新、更换借据等贷款多次展期的手段将逾期贷款转为正常贷款,因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实际状况要比官方公布的更为严重。

30,金融补贴与股票市场创生,银行部门坏账风险的积累使国家开始考虑为国有企业的金融需求寻找其他的路径。

1990年代初在我国萌芽的资本市场为政府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使得大量的金融剩余又一次成为了经济的救命稻草,不过这次的主角不再是商业银行,而是股票市场的投资者。

我国股票市场创立之初的功能定位就是为国有企业融资,所以许多知名的缺陷,如股权分置、公司治理不完善、监管缺失等等是一开始就要注定出现的。

思考:

为什么要进行股权分置?

为什么超过2/3的股权不能流通?

在此制度设计下,为什么仅有1/3股权流通的股票市场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民间资本?

31,总结,32,第二阶段:

从“借差”到“存差”(19942003),33,背景,在这个阶段,由于国有银行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开始显现;国家开始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994年提出正式提出“将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专业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

许多新型金融机构也开始筹建,其共同的目的指向是政金分离。

参见PP22。

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尤其是韩国危机)使金融决策者充分意识到高比率的金融不良债权将可能给经济带来的巨大危害,因此政金分离的步伐加快了:

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以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承接国有银行高达14000亿元的不良债权,同年,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从欠发达地区撤出效益不佳的机构。

34,惜贷和存差的出现,1992到1993年间,银行贷款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把资产价格推向一个泡沫般的高峰之后引发了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同时也把金融部门的坏账集中地暴露出来。

从1993年宏观紧缩开始,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其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对信贷资产安全性的保证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硬约束,随之而来的惜贷也就成为一种合乎逻辑结果。

虽然对于主要依靠存贷款利差生存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限制贷款并不是上策,但在经历的长期的贷款和坏账造成的恶性循环以后,对贷款的谨慎发放至少是明智之举,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策略处于转型期的体现。

从1994年开始的惜贷行为加上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逐渐剥离,我国的国有银行开始积累大量的信贷存差。

在1998年以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信贷借差,1998年首次出现信贷存差143.26亿元,而后信贷存差逐年扩大,到2004年到达了37505亿元的水平。

35,从借差到存差,36,一种解释,张杰(2003)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差产生和演进的逻辑进行了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