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509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邓飞 微公益天使.docx

邓飞微公益天使

邓飞微公益天使

  《水浒传》有个邓飞,人称“火眼狻猊”,一生为人正直,搭救过多名梁山好汉。

生活中有个邓飞,爱憎分明,热衷公益,被他解救的人,比梁山邓飞现实得多。

  沅江,洞庭滨湖小城,山丘、平原与沼泽在这里汇集,典型的湖泊丘陵地貌让这片水土格外养人。

邓飞便出生在小城的乡村里。

他是个典型的农村孩子,外面世界的精彩让他刻苦攻读,指望考上大学能一飞冲天。

然而,高考的残酷让他至今心有余悸。

“我们班上除我全军覆没”。

邓飞终于如愿,考上湖南大学,与新闻结缘,但每想到年少时的学友与玩伴如今因为命运安排的不公,邓飞的脸上写着惋惜与不平。

  火火的“大男孩”

  忧郁的目光中透着深邃和坚韧,一口典型的湖南普通话,让与他接触的人们感受到一股霸气。

他的激情,果敢与智慧,让人感受到特有的光芒。

  “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三个男孩,一个因为不公,愤怒而悲伤;一个因为绝望,尖酸而刻薄;还有一个需要激活,他温暖而善良,可以改变社会?

”他始终以大男孩的形象出现,他的气质,也与新闻人有着天然的耦合,而新闻人,也需要有几分长不大的“争”与“执”。

  邓飞是新闻界的一把刀,他用一支笔,像庖丁解牛那样,剖析社会问题,割除社会弊病。

他的崛起,与移动互联网络的兴起不可分离。

从QQ群到微博和微信,他行走于“微江湖”之间,发力于现实社会。

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他写下约160余篇调查报道,涉及死刑犯取器官、三峡移民回流、男童贩卖、化隆制枪、沈阳蚂蚁梦、永兴法院爆炸等新闻,并带领一群调查记者蹲守湖南郴州,持续报道郴州市委书记、纪委书记等腐败窝案,推动郴州官场大整肃,其中纪委书记被判处死刑。

调查报道帮助邓飞积累了较多声名,拿到了两个新闻网站的“年度记者”,更被《东方早报》评为中国十年来四大记者之一。

每年,他都有震撼之作发表。

因为香港媒体的身份,他的文章经常不能在大陆转载,博客便成为他的阵地,在博客最火的那几年,邓飞是最火的博主之一。

他因此被一些官员称为“湖南四害”之一。

  《凤凰周刊》是调查记者的天堂,这里“尺度大,少约束,我们可以写出尽量想写的东西”。

邓飞的同事们也惊讶于他身上澎湃着的工作激情。

不过,他还是陷入一个普遍的困境:

中国太大,新闻太多,一些事件的匪夷所思超越人们的想象尺度,让好莱坞最优秀的编剧都望尘莫及。

他写不完,感觉自己孤独地置身于家乡的芦苇荡里,无边无际,看不到尽头,让人绝望。

  像美国记者一样奋斗的梦想渐渐迷惘。

19世纪末,美国社会因为盲目追逐发展问题丛生,一批调查记者挺身而出,揭露各种社会问题,掀起一场“扒粪运动”,联合中产阶层推动各项立法,终于建立新秩序,改变了整个国家。

而中国的中产阶层背负太重,大多数调查记者的成果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毙稿”,即便顺利发表,也多是未见波澜便石沉大海。

  “你抑郁了吗?

”这是一个时代的症候,更是新闻行业的真实写照。

看着一个个同行身陷身心泥潭,邓飞侥幸逃脱。

他想做事,因为他是一位组织者,不会为了报道而写文章,文章背后,故事更精彩。

  微博兴起,邓飞抓住了机遇。

一场场微博公益行动,在他的推动下波澜壮阔的展开。

免费午餐,是邓飞利用移动互联成就最大的公益活动,因为这个活动,邓飞名动江湖,“微公益天使”对他来说,亦是名至实归。

  从记录到行动

  “光说不做,永远没用”,从记录者到行动者,从观察者到执行者,邓飞走了一条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道路。

长期的记者生涯在他的脸上写下了“沧桑”,敢怒敢骂的性格更决定了他的不甘寂寞,他的行动,似乎是命定的。

  2011年2月25日夜,南海上,一艘油轮安静游弋。

庞大邮轮上的小剧场内,天涯社区年度颁奖晚会热火朝天,邓飞荣膺“天涯社区2010年度记者”奖。

2010年,邓飞用微博展现江西宜黄一个钟姓家族遭遇强拆的故事,将宜黄一群官员拉下马来。

除夕,邓飞的微博网友在江苏的一个乡村,找到了他们寻找了3年的男孩。

  与邓飞比邻而坐的,是一个曾在贵州做小学支教的女青年,她被天涯网友评选为“中国最美支教教师”,是“铅笔芯”微公益活动发起人。

女孩叫蔡加芹。

她看见邓飞的名字,表情惊讶,她说,自己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听课时,常听到邓飞的名字。

既然是熟人,于是和她低声交谈。

  交谈时,蔡加芹表情黯然,支教的经历,让她回城后放不下乡村的孩子们。

邓飞问,是什么让你忘不了?

她说,是他们眼巴巴的眼神,太可怜。

记者的职业习惯让邓飞心中一紧,他追问:

“可怜,可怜什么?

”蔡加芹回答,每一次教师小食堂开饭,她端起饭盒,孩子们闻到香味,总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她只能把饭盒端回宿舍,关起门偷偷吃完。

  小学没有食堂,邓飞能理解,但是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回家吃午饭?

邓飞惊讶并警觉起来。

他依稀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在老家村子里读小学,午饭都能回家吃。

虽然吃得不怎么样,但还不至于饿肚子。

  蔡加芹看见邓飞一脸惊讶和茫然,解释说,现在山区撤点并校,孩子们都被集中在一个学校,上学路途太远,不能回家。

“他们早上六点多就要起床上学,下午四点半放学回家,到了家,已经天黑,才能吃上一顿像样的晚饭。

  “那孩子们怎么能熬过中午的饥饿?

”蔡加芹说,他们一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

实在顶不住,就去找水龙头喝口凉水。

  2011年5月26日,湖南怀化,新晃县田家小学,记者问一个小女孩:

中午不吃饭你饿不饿?

小女孩:

“饿,”记者:

那你会怎么办?

小女孩:

“唱歌,”记者:

唱什么歌?

小女孩:

“祖国祖国我爱你?

”这样的场景,在中国乡村小学,非常普遍。

这令另一位邻座的《南方周末》评论员鄢烈山极为震惊。

他一脸伤感,叹息说,三十年前他在湖北的乡村里忍饥挨饿,酸楚求学,怎么发展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

  一股热血冲上头。

邓飞对鄢烈山建议,这样,我们去蔡老师的那个学校,给孩子们建个食堂,让他们中午有饭吃。

有食堂,没钱做饭怎么办?

邓飞建议:

我们几个人一起筹钱,每年筹两三万元,给孩子们吃饭。

晚会继续欢乐,没有人注意这三个人短暂的交头接耳,也不会知道这三只“蝴蝶”扇动翅膀,竟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

  2011年下半年,好消息从多方传来。

7月在云南,《春城晚报》首席摄影记者黄兴能带着志愿者走进学校。

黄兴能是邓飞的好友,曾陪同邓飞调查云南迈扎央赌场、阳宗海污染等重大事件。

看见邓飞召集“免费午餐”后,他立即加入,承担云南项目的整体执行。

  湖南的伙伴、湖南公共频道首席记者陈旭,带着两个志愿者在新晃,为41个村小建立微博,筹备统一开餐。

  在贵州,7月10日,《黔中早报》联合民盟贵州省委、华中科技大学和贵州省青基会做了一场活动。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贵州省委主委顾久在演讲中对邓飞等人表示衷心感谢,并呼吁台下的省委统战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等领导支持“免费午餐”在贵州的活动,现场筹款11万余元。

在深圳的小斯说服了她的单位招商局,支持“免费午餐”项目。

这是“免费午餐”的第一个央企伙伴,邓飞飞到深圳和他们讨论大规模合作。

不久,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带领团队,走进贵州威宁的山区小学。

  在江西,《九江晨报》记者也告诉邓飞,几所贫困小学考察完毕,其中修水县船舱小学符合“免费午餐”的条件,可以开餐。

一个叫殷漫珈的上海网友愿意提供这个学校的餐费。

9月8日,邓飞带着南昌的十余家媒体来到这个距离县城48公里的山区小学开餐。

这个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贫困县海拔高,耕地少,谷物一年一季,收入来源以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

1927年,毛泽东在该县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翻开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数万修水人民曾献出生命。

  在四川,9月5日,第一所“免费午餐”学校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则约乡前进小学开餐。

之前,《天府早报》、《华西都市报》和四川新闻网的伙伴深入凉山,记录了当地彝族孩子的生存困境,贫困、落后令人难以置信,邓飞带着团队在凉山州喜德、普格、金阳、西昌等地一口气连续在5所乡村小学开餐。

  湖北也开始行动起来。

武汉常青花园社区志愿者协会6名志愿者和《长江商报》2名记者进入恩施,写下大山深处土家族孩子的诸多困境。

其中,一个用竹筐制作的篮球架令人动容。

此后,邓飞根据志愿者初步审议结果,确定4所学校作为湖北省首批开餐学校。

  9月20日,深圳花园城购物中心。

“免费午餐”第一次走进社区,8天筹集善款62489.2元,开创公开清点善款并当天公布数据的模式,为其他城市开展线下募款建立可复制模式。

  9月23日上午,汉口常青花园社区常青花园武商量贩店。

“免费午餐”行动小组展示数十幅山区学生午餐的图片,不少市民流着泪走向捐款箱。

现场,湖北团队还进行义卖爱心T恤和一对一帮扶登记。

精博常青幼儿园的17个小朋友送来衣物捐给山区小伙伴,常青花园三社区环保志愿者服务队的12位老人也赶来捐款。

这场活动,共计募得善款95,675.1元,定向支持湖北孩子。

  过去几年,邓飞所发起的“免费午餐”被公认为是互联网上最具影响力的公益运动、新媒体赋权的标志性公共事件,邓飞和他的团队获得殊荣无数。

  把生命交给公益

  提起邓飞,公益便是他的注脚。

什么样的人能将公益写入生命?

正是这样的“公益王”,直到去年,才得到一间办公室,那是郭广昌送给他的,原是复星国际中心的储藏间。

  证严法师说,使命感就是一个人使用生命的感觉。

这几年,邓飞如此使用了他的生命―2011年1月,发起“微博打拐”,帮助孩子免于拐卖;2011年4月,发起“免费午餐”,帮助孩子免于饥饿。

2012年7月,启动“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帮助孩子病有所医;2012年9月,发起“暖流计划”,给孩子们送去衣服鞋帽和文具物品,让他们上学不那么心酸。

2012年12月,在去江西庐山的路上,邓飞在微博上看到一张照片―一个农民跳着一担鸟去卖,左边是野鸭,右边是天鹅,配文是“湖南杀戮候鸟”,其中一个村子一晚上杀鸟上万公斤,令邓飞气结。

2013年1月8日,邓飞与《新京报》等38家全国都市报联合发起“让候鸟飞”。

  2013年春节,邓飞看见网友说山东潍坊一些工厂将化工污水通过深井打入地下,发起“中国水安全计划”,帮助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获得干净的水。

  2013年8月,媒体报道各地女童接连遭遇性侵害。

邓飞召集“免费午餐”500发起人中的女记者们,发起女童保护,通过组织各地女记者入校宣讲引导女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并联动妇联、公安等部门建立简便举报模式威慑乡村不轨者,保护她们免于侵害。

  邓飞将这7个公益项目编成两个集团,一个是水鸟联盟,整合“让候鸟飞”和“水安全计划”,建立数据库,关切河流、湖泊、湿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

一个是中国乡村儿童联合公益。

邓飞设想建立一个网络社区,联合微博打拐、免费午餐、大病医保、暖流计划和女童保护,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聚集人财物资源,全面服务6100万留守儿童。

  “照顾这些孩子,我们要为中国的未来做一笔巨大投资。

若干年后,我们掉过头来,再发起一个养老项目,呼吁数以千万计的孩子来照顾当年照顾和帮助过他们的人。

如此循环,以善养善,令爱生爱,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公益的亚马逊热带雨林,生生不息。

”邓飞的脑子里,宏大的计划始终总能从大脑跃出。

  邓飞正在开创一场伟大的微公益,继续探寻如何提供条件把普通的人聚合在一起,发生巨大的变革。

他将其称为“合聚变”。

“这些条件中,有爱、使命和价值观,有集群式的社会动员,还要有一整套的专门组织治理,发现、激活和科学发掘每一个人的内心力量,我们就获得一个澎湃的能量场”。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公益或慈善的认知往往是“达则兼济天下”。

它们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变成一种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

但“微公益”改变了局面。

“我们倡导一顿午餐3元钱,降低行动门槛,令人人可为,让公益从此变得轻松温暖和非牺牲。

  没有借鉴,邓飞一开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他没有畏惧。

他深信,遵循常识,恪守透明,把自己打开摊开,交给社会―“做得好,我们就可以被鼓励,继续坚持;做得不好,马上就会有人批评或者责骂我们,逼迫我们迅速纠错。

”  源于微博,在互联网上实现远程协作,全程展示行动和成果,并用集群的组织方式来推动一场庞大的公益行动,邓飞走在了前面。

在媒体潮水一般的报道中,他被普遍评价是“微公益”的开创者―2011年12月,“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一篇文章里写道,邓飞代表的是“微公益”的兴起。

这个“微”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微博的公益传播,二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人可参与的公益模式。

新媒体与微公益共生,为慈善回归民间、保障公民自由选择参与公益活动并行使监督的权利创造了可能性。

新媒体的伟大力量,令人看到了中国公益新时代的曙光。

  柔软地转身

  从资深调查记者转为“公益事业拓荒者”,邓飞开拓了一片片处女地。

对孩子的爱,对候鸟的悯,让人们从钢铁硬汉身上看到了侠骨柔情。

  从调查记者到公益人的转型,邓飞笑言自己比以前更帅了。

他看了一下自己的脸。

过去皱着眉头写稿,让他的脸看上去绷得很紧,甚至能看到横肉,做公益以后的邓飞很快乐,他说自己的五官张开了,头发也掉了很多,额头露出来显得脸更长,“我还是蛮认可做公益以后的人会更帅。

  作为调查记者,邓飞曾经更多是从批评者的角度站在山顶上对山下的人指手画脚,作为一个微公益的行动者,邓飞发现自己以前的判断和评论不够严谨。

他承认,自己只看到了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或是一个阶段。

这足以让邓飞反思过去的批评报道是否客观精准。

不过,邓飞并不否认自己过去十年的努力和成果。

他的报道,把很多人送进监狱,回想这一经历,邓飞感觉调查记者的生涯对自己的训练和支持是巨大的,让他更加了解评论的慎重和世事的多元与复杂。

  “我们以前迷信杀杀杀,送贪官到监狱,后来发现送不完。

如果不能改变土壤的话永远收获的都是烂苹果。

现在想,一个人生病是因为有邪气,那么我们就增加正气,让它慢慢占领身体,逼出邪气。

  邓飞已成名人,从评论别人,到成为别人评论的对象,有时候会莫名其妙地受到别人的攻击和质疑,这些攻击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

有人质问他为什么坐飞机,不用机票钱帮助更多的孩子;在四川藏区,邓飞饥肠辘辘地看到路边饭馆随手拍了别人的卤肉发微博,有人就问:

“你怎么吃得比孩子好?

”邓飞从内心理解质疑者,因为他们不能正常理解公益人,“难道我做志愿者就要放弃我的生活,我要把我的苹果手机卖掉变成捐款么?

  后来,他想明白了:

第一,你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喜欢你,如来佛都做不到;第二,你没必要让所有人喜欢你,每个人见解立场不一样;第三,你要问自己,我们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让大家喜欢自己么?

“我们初心是给孩子做饭,让孩子免于饥饿,如果我们是争取大家对我们的喜欢,要去迎合这么多人,就死定了。

我们要轻易得到大家喜欢,就要忍受大家对我们的不喜欢,宇宙能量是守恒的。

”对于不同的声音,邓飞很释然:

“总有人骂我骂得很难听,但这样的东西也传播不了多久,因为我没有做,我不担心。

  从传媒人转身做公益,邓飞承认自己曾经有过一些傲慢、疏于交流从而导致的误解,现在他要保持谦卑的态度跟大家交流互动。

“我们跟大家展示我们的方法,并且抱着不是说服大家的念头,诚实展现自己。

因为没有利益纠葛,我们会透明公开,接受社会新的力量、新的技术。

我们是在野地里吃五谷杂粮长出来的孩子,所以接地气、结实、灵活,还能非常勤奋。

  从记录者到公益人,从批评者到建设者,邓飞“柔软”地转身,与政府的合作,也让他面对曾经的同行和公众的怀疑。

一些民间人士担心,邓飞会“叛变”。

对朋友们的担心,邓飞显得十分大度,他从没考虑过要选边站,形容自己就是个做饭的人,正因如此,才得到各种界别的认可和支持。

“我不存在叛变,政府和民间就是敌对关系吗?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和政府联合就是笨蛋。

”在邓飞眼里,政府掌握财税和大部分资源,应该拿出来改善民生,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利,“我不找他拿钱,找纳税人讨要捐款,我不傻吗?

  采访临末,邓飞再一次提到了使命感:

我们的使命感本来就是要抛砖引玉,做好模型牵引公共政策改变。

“政府是一个野战军,它很笨重,但很有力量;我们是一个小而美的侦察连,没有政绩压力,没做好,我能纠错,不在乎自己得失,我就是小白鼠,做好实验,政府就能切进去。

  站在历史角度上,公益是未来的力量,是大势所趋。

“一个国家的转型需要给予时间和耐心,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

能让你迅速膨大的东西是春药,伤身体的,我们需要的是调养。

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政府造成的,我们呼吁大家各自要担负责任,为国家挑担子。

  邓飞就是一个敢于挑担子的人,也是敢于做事的人。

与邓飞同为微博打拐发起人的于建嵘是邓飞好友,他形容这位搭档就一句话:

他是一个敢于做事的人,有强大行动能力的人。

徐永光曾经评价,没有人能打败邓飞,除非他自己。

不错,邓飞的名字已为朝野所知,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将受到各方的关注,等待他的,是更远的路。

这条路上,是坦途一片还是布满蒺藜,只有走过才知道。

不过,从邓飞坚毅的目光和果敢的语气来看,他会走得更远。

  邓飞“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发起人。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邓飞应友人之邀注册了新浪微博账号。

连他自己本人都不知道,他将在这个新兴的互联网产品上引发起波澜壮阔的公益运动。

邓飞是平媒的旗帜人物之一,如今,将自己的事业定位为“微公益”,“公益王”更是业界对他的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