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532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 江西卷 1.docx

备战中考语文冲刺押题卷江西卷1

备战中考2020冲刺押题试卷

语文

(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一)古诗文背诵。

(10分)

1.名句默写。

(选填10处即可)(10分)

(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注意以下易错字的写法:

涯、邻,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天涯若比邻

(2)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不舍昼夜

(3)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白露为霜

(4)阡陌交通,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鸡犬相闻

(5)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造化钟神秀

(6)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注意以下易错字的写法:

塞,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塞下秋来风景异

(7)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醉翁之意不在酒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舍生取义”的思想,抒发浩然正气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注意以下易错字的写法:

汗,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诗人刘禹锡虽遭贬谪,却仍积极乐观。

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常被后人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解析:

根据括号中作品的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注意以下易错字的写法:

畔,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0)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置。

注意以下易错字的写法:

仞、孤、圆,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的,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答案: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语言运用。

(7分)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①九宝澜黄金沙滩位于湄洲岛西南突出部,状如一钩新月,悬挂在zhànlán()的大海上。

②它面对浩瀚无垠的碧海,背依千亩葱笼的防护林,滩头奇峰挺秀,怪石嶙峋。

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___________(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分)

zhànlán()

解析:

首先要读准拼音,再结合语境判断。

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

湛蓝

(2)找出文段第②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分)

“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解析:

错别字主要是因为音同或形似而错。

要结合词义字义辨析。

答案:

笼-茏

(3)根据释义写出成语。

(1分)

赞叹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________

解析:

注意释义中“赞叹”和“极点”两词,根据词语积累判断。

答案:

叹为观止

3.请选用以下至少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要求句意连贯,表意完整,词语顺序不拘,字数60字左右。

(4分)

烦琐迷惘尴尬油然而生潸然泪下

解析:

首先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判断它们使用的对象和范围,然后设定一个能包涵三个以上词语的语境。

答案:

略。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

(17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

“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

“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

“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

”公复止。

或曰: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

修建。

②颠踬:

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

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

停止。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____

(3)无地置土置:

___(4)公遂止遂:

___

解析:

先了解大致的文意,弄清楚加点字词所在句子的含义,再根据句意和上下文来判断字词义。

答案:

(1)用箕畚(装土石)

(2)没有(或:

通“无”)

(3)安放(或:

放置)(4)于是(或:

就)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分)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分)

解析:

本题翻译句子的关键字词是“易、反、始、发、残、曾、毛”,注意要把第二句的“如……何”的反问语气翻译出来。

答案:

(1)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6.理解填空。

(3分)

甲文中①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_________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解析:

本题是有关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题。

注意抓住文中几个人物的言行表现。

答案:

①愚公②愚公妻子③(孀妻)遗男(或:

邻人;小孩)

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4分)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表现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来分析概括。

甲文是学习过的课文,根据所学概括愚公的形象特点;根据乙文中的鲁公的言行表现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案:

愚公抱负远大(或:

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二)阅读下文,完成8-9题。

(8分)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

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

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

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

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

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

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

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

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

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有删改)

8.“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的原因是什么?

(4分)

解析:

阅读第二段文字,从“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中可以概括出答案。

答案:

①中文的“恶性西化”。

②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

9.治疗“语言癌”可采取哪些措施?

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概括。

(4分)

解析:

根据两个“比如”举例的内容和“更重要的是”提示语,分析有关内容,从青少年用语、教育教学等方面来概括。

答案:

①从青少年抓起(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或:

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引导教学,提升学生语文表达能力;通过考试及课纲的修订引导教学。

)②推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

(或:

倡导说话做到精准、生动、雅致。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20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

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

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

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

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

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

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

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

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

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

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

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

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

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

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

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

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

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

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

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

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⑾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

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⑿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

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⒀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

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

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⒁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

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⒂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

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

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

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

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改)

10.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

(4分)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解析:

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已知的三个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另外两个情节。

答案:

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

11.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

(4分)

解析:

通读全文,了解一家人在“母亲节”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抓住最后一段中“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一句来概括母亲流泪的原因。

答案:

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

12.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3分)

解析:

概括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表现,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来分析。

本题可根据文章中具体的事例和母亲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其形象特点。

答案:

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

13.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5分)

解析:

“出人意料之处”指的是不符合情节的常情常态,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

通读全文,注意前后铺垫的内容,从情节的生动性和阅读者的感受来分析评价这一情节的效果。

答案:

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

(或:

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

)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

突出了文章主题)。

14.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

(4分)

解析:

首先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母亲感到幸福的原因,即为亲人服务表达了自己的爱,从这个意义来理解“幸福”并不只是享受,为亲人付出也是幸福的。

答案:

示例:

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

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四)名著阅读。

(10分)

15.填空。

(4分)

(1)“那阳谷县人民,听得说一个壮士打死了景阳冈上大虫,迎喝将来,尽皆出来看,哄动了那个县治。

”语段中的那位“壮士”是________。

(人物)

解析:

抓住文字信息如“景阳冈上大虫”即可判断人物。

答案:

武松

(2)“收生婆来到,告诉她还不到时候,并且说了些要临盆时的征象。

她忍了两天,就又闹腾起来。

把收生婆又请了来,还是不到时候。

她哭着喊着要去寻死,不能再受这个折磨。

”语段中的“她”是________。

(人物)

解析:

根据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她忍了两天,就又闹腾起来”来判断人物。

答案:

虎妞

(3)“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语段中,“我”的名字是________,“你”的名字是_______。

(人物)

解析:

根据人物语言表现出的个性来判断作品,找出有关的人物。

答案:

简·爱罗切斯特

16.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6分)

(1)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

……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

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何处?

果子敲落后为何找寻无踪影?

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的?

解析:

根据文段中的“人参果”和题目中提到的“师徒一行西行”即可得出作品为《西游记》,回顾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答案:

五庄观(或:

万寿山。

);这果子遇土而入;借助观音的净瓶水(或:

甘露水。

(2)我造的第一只独木舟是相当大的,因为我想用它渡到小岛对面的那块大陆上去,其间的距离约有四十海里。

可是,现在新造的这艘船就太小了,不可能乘它渡过那么宽的海域,因而不符合我原先造船的意图。

这样,我只好打消我原定的计划,不再去想它了。

选段中的“我”是谁?

“我”放弃原定计划后,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我”又是如何把新造的船放入海里?

解析:

根据人物语言中的“想用它渡到小岛对面的那块大陆上去”可判断作品为《鲁滨孙漂流记》,根据相关内容概括即可。

答案:

鲁滨孙;坐小船绕岛航行一圈;通过挖运河引海水把船放入海里。

(或:

挖运河;挖水道;引海水。

三、综合性学习(8分)

今年三月份,国务院首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

学校决定开展以“尚阅读·扬正气”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7.班级举行“全民阅读”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分)

材料一:

近几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民间阅览室、图书馆建成,阅读推广公益组织成长起来了,自动借书机、流动借书车、流动图书角和24小时书店在各地出现了……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

材料二:

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3112个,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0.55册,这和国际标准相比,存在显著差距。

“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

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阅读材料,抓住两段文字最后总结评述性的文字如“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潮依旧蔓延,一些书店生存艰难”即可概括出答案。

答案:

全民阅读的进展令人欣喜(或:

我国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开始持续上升),但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或:

但全民阅读仍处于起步阶段。

18.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上要悬挂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请你补写出下联,使之与上联构成对偶。

(2分)

上联:

学习成就人生路

下联:

阅读______________

解析:

了解对联的特点:

字数相等,机构相同,意义关联。

本题要抓住上联中“学习”这一意义,可以从学习的意义或目的为内容来你写下联。

答案:

示例:

助推中国梦(或:

铸造正气魂……)

19.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

(要求:

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字数60字左右。

)(4分)

某同学的帖子:

读书可以养气。

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读诗书,则有豪放之气。

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你的帖子:

读书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属于仿写题,根据示例,先仿写“读书可以养气”,然后再根据后面的事例,仿写两个事例,注意表达的句式要相同。

答案:

示例:

读书可以益智。

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深刻。

郑樵读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四、作文(70分)

20.请以“我终于说了公道话”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文体符合要求;

(2)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抄袭或套作;(4)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析:

所谓“公道话”就是指公正有道理的话,“我”说明是要写自己的经历,可以写自己的见闻,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终于”可以理解为自己说公道话的不容易,或者可以理解为“我”努力弄清楚了一个问题,纠正了很多人的错误认识。

写作时可以先摆出“不公道”的现象和认识,然后叙述事例或分析原因,最后表达自己“终于说出公道话的结果或心情。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