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582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docx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教材第48页探索

1.杜能提出农业区位论的条件:

①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②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③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④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⑤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⑥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形成机制: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P—C—Kt)Q

式中:

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

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接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

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

因农产品的生产择最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结论是:

在孤立国内,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同心圆状的6个农业圈。

第一圈:

园艺和乳畜农业带,距市场最近,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如鲜奶、蔬菜等。

第二圈:

林业带,为城市供应木材和燃料等。

第三圈:

作物轮作带,该带内作物6年轮作一次。

6年中有2年种稞麦,分别用1年种土豆、大麦、苜蓿和野豌豆。

这样,中间就不需要有休闲地。

第四圈:

谷草轮作带,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7年轮作一回。

第五圈:

三圃轮作带,每年分别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燕麦、稞麦和休闲,3年轮回一次。

第六圈:

粗放畜牧带,生产牧草,实行粗放经营。

在该带以外就是未耕的荒野。

2.“杜能环”毕竟是理想状况下的模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的符合这一理论,有的不符合,因为毕竟有很多因素诸如交通条件等不尽相同,所以有些并不一定呈典型的环状。

二、教材第57页复习题

1.与杜能的区位模式相比,现代农业生产的区位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区位分布。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大城市的城市用地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用地形成激烈竞争。

城市用地通常比农业用地获得的利润高。

因此,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在期待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后随时抛售的心理作用下,不愿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务,使得农业经营趋于粗放。

2.在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中,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原始迁移农业中,人们几乎完全靠自然环境的投入获得农产品,环境条件是影响其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中,人们投入大量劳动力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并采用各种办法恢复土壤肥力,如采用灌溉技术弥补天然降水的不足以提高农业产量,使得环境条件的影响趋弱。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越来越弱,市场、资金、交通、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

3.人类通过农业活动,一方面以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使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农田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人们乱砍森林、滥垦草原,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等严重的环境问题。

(也可举农业技术的改革,如灌溉技术、化肥、农药的使用等例子,分析对环境造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

三、教材第57页思考

1.欧洲的农业模型呈同心环状分布,其农业饱和程度,以英国首都、比利时、荷兰、丹麦为中心向外围逐渐下降。

这说明市场距离对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影响。

2.西北欧是农业高度饱和区,是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欧洲的核心市场,以此为中心,农业集约程度向四周逐渐降低,这种分布符合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课堂小结]

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

读图,回答1~3题。

1.安徽省冬季使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改变的是农业生产的(  )

A.地形条件     B.降水条件

C.热量条件D.土壤条件

2.2000—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农业劳动力增加 ④科技支撑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B.市场

C.土壤D.机械化

解析:

第1题,温室大棚充分利用光照,有效地控制热量散失,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

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耕地面积与播种面积的不同。

由图可知,耕地面积到2009年有所减少,而粮食产量增加,说明受种粮补贴政策的影响,播种面积有所增加,故可排除含有①的选项A、C。

劳动力的增加不会直接增加粮食产量,而科技的投入能够增加粮食单产,进而增加粮食产量。

故选D。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蔬菜瓜类作物市场扩大,使播种面积扩大。

答案:

1.C 2.D 3.B

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4~5题。

4.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畜牧业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

5.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解析:

该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各占一定比例,为混合农业。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灵活性强等。

答案:

4.C 5.B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

A.水源B.土壤

C.地形D.热量

7.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A.灌草种植B.畜牧业

C.小麦农场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解析:

第6题,图中信息反映该地位于干旱地区,绿洲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所以影响该地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因素为水源。

第7题,过渡带分布在荒漠边缘,不适合大规模的耕作业,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

答案:

6.A 7.C

8.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解析:

本题通过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产基地的建设,考查了农场的分布、影响长绒棉生长的有利条件、限制性因素。

(1)题,结合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区为塔里木盆地。

干旱是本区突出的特点,从而推知农场应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盆地周围绿洲地带。

该区域为我国优质长绒棉基地,分析其有利条件时首先要结合当地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和人文条件考虑,然后找出与其“优质”有关的因素。

(2)题,农产品的销售要从产品本身、市场需求、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商品棉花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要从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中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

注意要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如文字中提到的棉花收获季节,大量外地民工前来采摘,说明当地劳动力不足。

答案: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9.下列地区与所列特色农业相匹配的是(  )

A.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

B.海南岛——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

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苹果园

解析:

海南岛可利用其纬度低、热量充足的优势,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

答案:

B

读我国新疆棉花分布示意图(图甲)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图乙),回答10~11题。

甲      乙

10.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光热充足B.水热组合好

C.有丰沛的降水D.无寒潮影响

11.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市场狭小B.劳动力价格低

C.政策扶持力度小D.科技水平低

解析: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地均光热充足。

第11题,澳大利亚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与澳大利亚相比,新疆的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

10.A 11.D

图甲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乙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若图乙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a     B.bC.c     D.d

13.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解析:

图乙中所示为面向市场的混合农业,对应b。

m、n两地的葡萄种植都属于地中海式农业,m地位于西班牙,比法国所处的纬度低,低温冷害少,鲜果上市早,且劳动力费用相对较低;n地位于法国,种植葡萄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离欧洲消费市场近。

答案:

12.B 13.C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甲       乙

(1)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2)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

解析:

(1)题,根据该地区东西地形和水源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解答即可。

(2)题,从银川平原的气候、农产品品质、市场竞争力、土地资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答出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