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624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9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贵州省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

A.2LCO和2LCO2B.9gH2O和标准状况下11.2LCO2

C.标准状况下1molO2和22.4LH2OD.0.2molNH3和4.48LHCl气体

2.已知某强氧化剂

中的R元素被Na2SO3还原到较低价态。

如果还原2.4×10-3mol

至较低价态,需要60mL0.1mol·L-1的Na2SO3溶液。

那么,R元素被还原成的价态是

A.-1B.0C.+1D.+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和漂白粉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都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作用,它们都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色再褪色

D.盐酸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所以盐酸也有漂白性

4.将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液体中,能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是

A.冷的自来水B.加热至沸的蒸馏水

C.氢氧化钠溶液D.浓氨水

5.下列关于过滤和蒸发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滤是从液体中分离出难溶物质的实验方法

B.蒸发是减少溶剂,让溶质析出的实验方法

C.过滤和蒸发实验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D.加热蒸发可以使溶液浓缩或溶质结晶析出

6.t℃时CuSO4的溶解度是Sg,其饱和溶液密度为d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

向足量饱和溶液中加入mg无水CuSO4或蒸发掉ng水后恢复t℃,均能获得Wg胆矾晶体,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

mol·L-1B.S=

g

C.m=

gD.W=

g

7.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的实验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定容时加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溶液至刻度线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没有洗涤溶解NaCl固体的烧杯和玻璃棒

D.称量NaCl固体时砝码上有杂质

8.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横行元素性质基本相同

B.同一横行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C.同一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递增

9.A、B、C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原子序数之和为37。

下列关于A、B、C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B和C位于第四周期B.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7

C.元素B最外层有5个电子D.元素C位于第三周期ⅤA族

10.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把贝壳制成生石灰;

②在海水中加入生石灰,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

④在氯化氢热气流中加热晶体;

⑤电解上述所得盐(熔融条件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可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

B.上述变化过程中包括了分解、化合、复分解三种反应类型

C.步骤⑤也可以采用电解该盐水溶液的方法

D.为节省原料、减少污染,在提取镁的工业流程中使用了物质循环的过程

11.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以下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A.三种转化关系中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B.三种转化关系中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C.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D.三种物质都能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12.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电极A极反应式为:

2NH3-6e-=N2+6H+

D.当有4.48LNO2(标准状况)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8mol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石油分馏都是物理变化

B.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C.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D.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14.下列各糖能发生水解,且属于还原性糖的是

A.葡萄糖B.蔗糖C.麦芽糖D.纤维素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光谱是所有元素的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之一

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

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

D.原子中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

16.下列各组微粒,没有按照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A.Cl、Na、F、KB.F、Cl、Na、K

C.Ca2+、K+、Cl-、S2-D.Na+、K+、Cl-、Br-

17.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①SiO2和SO3 ②晶体硼和HCl ③CO2和SO2 ④晶体硅和金刚石 ⑤晶体氖和晶体氮⑥硫黄和碘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18.下列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

A.3d94s2B.3d44s2C.3d104s0D.3d84s2

19.在BrCH=CHBr分子中,C—Br键采用的成键轨道是

A.sp—pB.sp2—sC.sp2—pD.sp3—p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键

B.在含有阳离子的化合物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阴离子

C.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D.金属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都是A3或A1型最密堆积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是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晶体

B.氯化钠与氯化铯的晶体结构完全相同

C.金刚石、硅、锗的熔点和硬度依次降低

D.NaF、MgF2、AlF3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逐渐减小

22.如图是CaF2晶胞的结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CaF2晶胞中含有8个Ca2+

B.一个CaF2晶胞中含有8个F-

C.在CaF2晶胞中Ca2+的配位数为4

D.在CaF2晶胞中F-的配位数为8

23.下列固态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

A.KBrB.NaOHC.HClD.I2

24.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

A.易导电B.易导热C.易腐蚀D.有延展性

25.下列关于苯分子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苯分子呈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键角皆为120°

B.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6个碳原子中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以“肩与肩”形式形成一个大π键

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键

D.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

二、有机推断题

26.已知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三种粒子:

甲a(单核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乙I(四核不带电荷)、丙e(双核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它们都有10个电子。

物质A由甲、丙构成,B、C、D、K都是单质,反应①~⑤都是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各有关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

(2)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E(溶液)→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I溶于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已知和碳元素同主族的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长周期,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3,它们形成化合物的分子式是XY4。

试回答:

(1)X元素的原子基态时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____________。

(2)若X、Y两元素电负性分别为2.1和2.85,试判断XY4中X与Y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填“共价键”或“离子键”)。

(3)该化合物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____形,中心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分子为______________(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4)该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液体,该液体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

(5)该化合物的沸点与SiCl4比较:

________(填化学式)的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28.如图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作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甲醛分子中碳氧键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单键 ②双键 ③σ键 ④π键 ⑤σ键和π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________(填“=”、“>”或“<”)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9.海洋植物如海带和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下图所示操作。

已知过程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提取过程①、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在灼烧过程中,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泥三角外)。

(3)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_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

(4)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原理综合题

30.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

某兴趣小组采用10.0g废易拉罐(含90%的Al,还含有少量的Fe、Mg等杂质)制备明矾的实验方案如图1:

(1)试剂①应选用________(填代号)。

a.盐酸b.H2SO4溶液

c.氨水d.NaOH溶液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B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从溶液C中得到明矾的实验操作步骤为蒸发浓缩、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干燥。

如图2所示,蒸发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18.5g明矾,则明矾的回收率为________。

(已知:

明矾的摩尔质量为474g·mol-1)

31.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

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烧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画出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所加试剂为____________,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

ANa2S溶液BNa2SO3溶液CNa2SO4溶液

(4)已知:

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③S2-比Cl-易被氧化;④HCl比H2S稳定;⑤铜与盐酸不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反应;⑥铁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氯化铁,铁与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⑦硫原子与氯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氯的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

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全部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⑦

(5)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目地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写出该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没有指出在相同条件下,无法比较2LCO和2LCO2的物质的量大小,故A错误;

B. 9g H2O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标准状况下11.2LCO2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根据N=nNA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数相等,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物质的量大于1mol,二者含有的分子数不相等,故C错误;

D.没有指出标准状况下,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

故选:

B。

【点睛】

注意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时,研究对象必须为气体,且必须指出相同条件下或标准状况下,据此进行解答。

2.B

【详解】

中的R的化合价从+5还原(降低)至+x价,亚硫酸钠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从+4升高到+6,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守恒、化合价升降相同的原理,有2.4×10-3(5-x)=6

10-3(6-4),解得x=0,故答案B正确;

本题答案为B。

【点睛】

氧化还原中,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和还原剂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所以氧化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和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相等。

3.B

【解析】

【分析】

A、二氧化硫与溴水、KMnO4溶液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Na2O2具有强氧化性;

C.两种气体同时通入生成硫酸和盐酸;

D.盐酸不具有漂白性。

【详解】

A项、二氧化硫与溴水、KMnO4溶液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体现其还原性,只有使品红褪色体现其漂白性,故A错误;

B项、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准确;

C项、氯气不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但不会褪色,故C错误;

D项、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中性、酸性条件下酚酞为无色,盐酸不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漂白性,把握漂白原理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4.B

【解析】

【详解】

A.因FeCl3在冷水中水解程度较小,不能形成胶体,故A错误;

B.因FeCl3溶液与沸水发生水解反应,水电离出来的OH-离子与Fe3+结合形成氢氧化铁胶体粒子,故B正确;

C.因FeCl3溶液与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故C错误;

D.因FeCl3溶液与NaOH浓氨水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5.C

【解析】

【详解】

A.过滤是用过滤器,把难溶的物质从液体中分离出来实验方法,故A正确;

B.蒸发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过程,故B正确;

C.在过滤和蒸发的实验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C错误;

D.加热蒸发溶剂,可以使溶液浓缩或溶质结晶析出,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C。

6.C

【详解】

A.考查c、d、S的代数关系.t℃时CuSO4的溶解度是Sg,设100g水与SgCuSO4可形成饱和溶液,则所得饱和溶液质量=(100+S)g,溶质硫酸铜物质的量=

mol,而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

×10-3L,故物质的量浓度C=

=

mol/L,故A错误;

B.考查S、W、n的代数关系.饱和溶液蒸发掉ng水恢复到t℃时,获得WgCuSO4•5H2O晶体,逆向思维即再加入(蒸发掉的)ng水时,Wg胆矾晶体就可恰好溶解恢复到原饱和溶液,即ng水与WgCuSO4•5H2O可形成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W×

g,溶液的质量=(n+W)g,此时硫酸铜的溶解度S=

100g=

g;故B错误;

C.考查S、m、n的代数关系.加入mg无水CuSO4或蒸发掉ng水后恢复到t℃,均能获得Wg胆矾晶体,说明ng水中溶解mg无水CuSO4恰好成饱和溶液,此时硫酸铜溶解度S=

g,则m=

g;故C正确;

D.考查W、S、m的代数关系,加入mg的无水CuSO4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反应而使饱和溶液因水减少而析出晶体,Wg硫酸铜晶体中所含结晶水质量=Wg×

、所含硫酸铜的质量=Wg×

,而其中(W×

×100%-m)g硫酸铜完全溶解于Wg×

水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

=

,则析出晶体质量W=

g;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7.D

【详解】

A.定容时加水加多了,溶液体积偏大,导致浓度偏低,虽用滴管吸出溶液至刻度线,浓度也和原来一样,故A错误;

B.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故B错误;

C.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溶质的质量减少,浓度偏低,故C错误;

D.称量NaCl固体时砝码上有杂质,导致称量氯化钠偏多,浓度偏大,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D。

【点睛】

根据c=n/V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或对溶液的体积的影响,判断对所配溶液浓度的影响。

8.A

【解析】

【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元素的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递增,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A。

9.B

【分析】

若位于短周期或元素周期表的左侧时,设A的原子序数为x,结合位置可知,B的原子序数为x+7,C的原子序数为x+9,A、B、C原子序数之和为37,则x+x+7+x+9=37,解得x=7,则A为N,B为Si,C为S;若位于长周期时,设A的原子序数为x,结合位置可知,B的原子序数为x+17,C的原子序数为x+19,A、B、C原子序数之和为37,则x+x+17+x+19=37,解得x=1/3不符合题意。

故A为N,B为Si,C为S。

【详解】

A、元素B为Si,C为S,位于第三周期,故A错误;B、元素A为N,原子序数为7,故B正确;C、元素B为Si,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C错误;D、元素C为S,位于第三周期ⅥA族,故D错误;故选B。

10.C

【详解】

A、如果沉淀没有洗涤干净,沾附溶液中含Ca2+,滴加Na2CO3溶液可进行检验,正确;

B、由贝壳制成生石灰为分解反应,CaO与H2O的反应为化合反应,Ca(OH)2与MgCl2、Mg(OH)2与HCl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正确;

C、电解MgCl2溶液生成Mg(OH)2、Cl2、H2,无法得到金属Mg,错误;

D、提取镁的工业流程中Cl2循环使用,可节省原料、减少污染,正确。

11.D

【解析】

分析:

①C→CO2属于碳在氧气中燃烧或者与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CH4→CO2属于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常温下水为液态;

③CO→CO2属于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或者与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详解:

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不是化合反应,A错误;

B.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常温下水为液态,B错误;

C.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能够生成二氧化碳,C错误;

D.碳、一氧化碳、甲烷都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正确;

答案选D。

12.C

【分析】

在反应6NO2+8NH3═7N2+12H2O中NO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所以A为负极,B为正极,NH3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N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A.B为正极,A为负极,电子由负极经过负载流向正极,由于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所以电流从右侧的正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负极,A正确;

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防止二氧化氮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导致原电池不能正常工作,B正确;

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则负极电极方程式为2NH3-6e-+6OH-=N2+3H2O,C错误;

D.当有4.48LNO2(标准状况)即0.2mol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0.2mol×(4-0)=0.8mol,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C。

13.A

【解析】

【详解】

A.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都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故B正确;

C.石油分馏得到的各种馏分是沸点在一定范围内的混合物,汽油是一种馏分,也是混合物,故C正确;

D.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A。

【点睛】

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发生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干馏是属于化学变化。

石油分馏是指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4.C

【详解】

A.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是单糖,不水解,A错误;

B.蔗糖是二糖能发生水解,但不是还原性糖,B错误;

C.麦芽糖是二糖能发生水解,属于还原性糖,C正确;

D.纤维素是多糖,能水解,但不是还原性糖,D错误。

答案选C。

15.B

【详解】

A.元素是按波长区分,光谱是一个系统,没有氮光谱、碳光谱等,故选项A错误;

B.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用波粒二象性和概率波处理微观问题就是量子化,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量子化特点,故选项B正确;

C.波尔理论具有局限性,只是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多电子原子的光谱不能解释,故选项C错误;

D.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电子在一定范围内高速运动,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的多少,故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6.A

【解析】

F位于第二周期,Cl、Na位于第三周期且Na排在Cl的前面,K位于第四周期,故四者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F

17.C

【分析】

根据晶体的类型和所含化学键的类型分析,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含有共价键。

【详解】

①SiO2和SO3,固体SO3是分子晶体,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二氧化硅、二氧化碳都只含共价键,故①错误;

②晶体硼和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