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715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docx

地质勘查工作细则

前言

为了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加强地质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实施,特编制《地质勘查工作细则》,作为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各班组务必组织认真学习,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

本工作细则如与国家和上级办法的技术规定有矛盾之处及未列入本工作细则的技术工作方法与要求,一律以上级规定为准。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工作细则

一、总则

(一)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根据工作中取得的各项原始地质编录、矿物、岩石鉴定研究成果、岩矿化验、物理性质测定和加工技术试验、抽水试验、动态观测、水质分析及物化探资料等,而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出各种必要的图表,用以研究、了解区域地质矿产生成分布规律,了解矿床产状、规模、生成地质条件、矿石类型、工业品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开采利用经济条件,以评价矿床并指导勘查工作;根据这些资料和研究的成果,编制地质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野外地质工作的继续,是地质工作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综合整理,才能把野外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工作区的地质、矿床情况及其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情况和新认识修改原有的工作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获取最佳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地质报告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应在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的领导下,根据分工(分组)规定由有关地质、水文、物探人员负责进行,重要的综合图件,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储量计算图等须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亲自参与编制,或经过他们的检查,以确保工作质量。

(四)进行资料综合整理的原始资料,必须按规定经过三级检查,确认合格,方能开始整理;在整理前,要编制统一图例。

(五)资料综合整理是项经常性工作,必须及时地、不间断地进行。

二、基本要求

(一)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包含内容。

图的方向:

平面图的上方为北方,剖面图的右侧为北或东。

图幅大小:

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

(二)相邻图幅接边处,图上各项内容的位置、方向、形状、大小、色调必须一致,保证能够拼接使用。

(三)各类图件必备内容:

图框、切图线、图名、比例尺、方位标、图签、接图表及图例。

1、切图线标在图框外的四角。

2、图名写在图的上方中央。

3、比例尺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比例尺,标在图名的正下方。

4、方位标:

平面图标在图的右上角,并用箭头表明;剖面图标在剖面线(地形线)以上的左右两侧,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度数方位。

5、图签一律附在图的右下角;图签大小应根据图幅大小确定,一般为10×7或者7×5cm。

6、接图表一律标在图的左上角图框外,其大小为4.5×1.5cm,分寸九等分,中间一格为本图的接图号,并划上阴影,接图表右边写上该套图的图名。

7、图例:

图件中所绘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彩色必须全部列入图例,说明他们所代表的意义。

地形图上某些惯用符号可不列出。

区域地质图、外围地质图、矿田地质图、矿区地形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一定要附图例;其他图件的图例则统一附,图例大小应根据图幅大小确定,一般为2×1cm。

(四)比例尺相同的同类图件,作图内容、编排方式、代号、数字大小、字体大小和纸张质量要统一。

(五)各种图件应整饰、字体要工整、线条清晰,着色的图件色调要协调、均匀,着完色再着墨,具体作法按绘图工作细则。

(六)综合图件:

厘米纸、磅纸图一律用2H~3H铅笔制作,聚酯薄膜一律用5H铅笔制作,要着色的图件一律用化学橡皮擦擦图。

(七)精度要求:

作图误差不得超过1mm。

(八)未经审定的原始资料,不能作为编制综合图件的依据;未经审定的图件,不能作为正式资料利用;未经审定批准的地质报告,不能正式复制和提交使用。

三、作图内容和方法

(一)1/千勘探线剖面图

1、坐标网及其数值、实测地形线。

2、各项探矿工程及其编号、采样位置及样品编号、钻孔孔深及孔口高程。

3、各项岩性分层位置及其花纹(槽探、钻孔和坑道工程分别按:

1:

100槽探图、1:

200钻孔柱状图和1:

200坑道素描图的分层描述位置上的岩性花纹);槽探、坑道(含斜井)上在底板线下;钻孔上在钻线的左侧,天井上在左壁以外;样品位置:

钻孔上在钻线的右侧,槽探、坑道上在底板线以上,天井上在右壁外,样槽宽一律为1.5mm。

4、断裂构造、岩脉及编号。

5、矿体、矿化带及其编号、厚度、品位、产状。

6、地质体按走向投影,工程按垂直投影;投影距离在四分之一勘探线间距以内者,上图。

7、凡上图的地质体的倾角,应根据其走向与剖面线的夹角大小真倾角,换算成假倾角后才能上图;钻孔揭露的地质体一律按轴夹角上图。

8、探矿工程平面位置图:

附在图的下部,宽10cm。

上图内容:

地表工程及编号、勘探线位置、剖面线位置和坐标网及其数值、钻线垂直水平投影线等。

(二)1/千中段地质图

作图方法与内容同1/千勘探线剖面图,区别是:

1、坑道样品位置:

沿脉上在坑壁两侧,穿脉上在坑壁左侧,靠壁的样号为靠近顶板的第1个样品号,由此向外依次类推。

2、增加中段高程地形等高线。

(三)1/千储量估算图

1、坐标网及其数值,勘探线及其端号。

2、各项探矿工程及其编号,矿体厚度,品位,钻孔还得附加矿心采取率。

3、断裂构造及其编号。

4、矿体边界线,矿块分界线,储量级别界线,矿块编号。

5、矿块储量估算,矿体储量统计表。

二、1/2千地质测量工作细则

一、目的任务

1、查清地表矿化带,矿(化)体的界线,分布规模,产状,形态及分布情况。

2、查清地表矿化带,矿(化)体上下盘围岩的岩性,产状及接触关系和蚀变特征。

3、查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接触关系及与成矿的关系。

4、研究各类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分布,延伸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5、查明矿产的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类型,有害有益元素含量,并作相应评价。

二、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

1、现有资料及成果进行消化、总结,并进行必要的研究,归纳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工作须解决的问题。

2、对测区进行现场踏勘,熟悉矿区地形,地貌和覆盖程度;掌握矿区有关的地质、构造、矿化特征等。

3、收集矿床特征有关资料及理论资料并组织学习,总结其特征性的标志及地质条件,研究即将开展的工作中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4、学习有关规程、规范,明确工作的技术要求。

统一认识、统一方法、统一工作精度、统一图式、图例。

5、进行实测剖面工作,在此基础上,统一岩石命名及对构造、岩石、变质作用的描述内容和方法。

6、根据覆盖程度不同,布设必要的工程揭露。

收集现有的各种工程原始图件,进行必要的研究,确定线距、点距及工程勘察间距要求。

7、编组分工,明确责职范围,制定作业计划,分配编号,包括:

样品号、地质观察点号,工程号等。

8、做好生产工具、材料上的物质准备。

(二)野外工作

1、矿区构造比较复杂、浮土较厚,填图方式为“揭露—填图—再揭露—再补充填图”。

2、野外工作方法及其选择

(1)野外填图工作是地质测量成果的关键,直接影响地质成果的质量。

填图的工作方法用穿越和追索相结合,以追索路线为主。

(2)野外工作手图及手薄一律在野外完成,不准事后凭回忆补注及补记。

每天工作完成之后,须在室内整理,并转绘成清图,清图不能带出野外,野外手图不可代替清图作底图。

(3)野外观测点、工程点均应由测量人员测定上图。

3、做好实测剖面工作,掌握测区地层、岩相和主要构造形态。

4、轻型山地工程施工指导和及时进行地质编录。

5、将野外获得的地质资料,及时清绘到实际材料图上。

(三)室内整理和综合研究

1、每天野外工作完毕后,应在当天将野外带回的样品、标本、各种原始记录和填图资料进行室内整理、登记、上墨、编号,并进行修改和妥善保管。

2、填图过程中必须将实际材料图上的全部地质界线和矿(化)体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逐一检查其推断和连接的合理性,正确确定其相互关系,如有错误和不合理现象,应到野外检查后进行修改。

3、将研究确定的地质体,如矿(化)体、断层等进行统一编号。

4、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实际材料图上的全部工程和地质体缩成1/2千平面图。

5、编制同比例尺的纵横剖面图及其它相关辅助图件。

三、实测剖面工作方法和内容要求

1、填图之前先实测2~3条完整的剖面,目的在于了解和确定地层分层、层序、接触关系,每一层位的真厚度及矿层位置;掌握矿体与围岩的产出关系;初步确定构造形态和矿产所处构造部位,这是地质测量之前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地质测量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2、实测剖面的比例尺选用1/千。

3、实测剖面工作用规定的表格进行,详细填制各类数据及岩石、地层、矿体特征,并注明各类标本、样品的编号及数量。

在此基础上进行换算和制图,并计算每层的真厚度,为编制综合柱状图提供依据。

4、剖面的地形及重要地质观察点,均要进行测量。

厚度在2m以上,具独立意义的岩层,及错距2m以上的断层均应划分与表示;小于2m的矿体、矿化现象、围岩蚀变等应夸大表示。

四、山地工程布置原则和施工指导

1、山地工程包括槽探、硐探、井探等。

2、地表矿(化)体、矿化带用50~100m间距的槽探进行系统揭露;矿体用50m间距的槽探进行控制。

3、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和成矿条件的研究,掌握矿产延伸规律,使用坑探揭露矿体深部,以便作出确切评价。

4、主要控矿构造和矿化或连接矿体有主要关系的构造线(如露头)不清时,应用工程控制。

5、地表工程必须揭露到新鲜基岩面。

五、观察线、观察点得布置原则和要求

1、布置原则:

进行系统地质观察的过程既是地质填图的过程,地质测量一般以露头圈定和走向追索为主、路线穿越为辅。

对矿体、接触带、主要地质构造线和地质界线应以追索为主,在浮土覆盖剧烈地区需要大量工程剥露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横过矿体走向的穿越法为主,结合走向追索和圈定露头。

2、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查清矿体、矿化、构造和各种地质界线为主,在矿体和矿化范围内点距不大于30m;控制含矿地层及上下盘的界线,点距不大于40m,矿化范围内地质观察点每平方千米不少于500个点;矿化范围以外的一般地质界线,点距可以比矿化范围内放大1~2倍,以穿越法为主时,观察点距离不得大于50m。

3、观察点主要描述内容

(1)沉积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物质成份、野外名称、次生变化,及上下接触关系、产状等。

(2)火成岩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产状、野外名称、与围岩接触情况,变质及蚀变现象,接触带的矿体及其它地质特征。

(3)构造线的产状、褶曲、断裂、节理的特征和接触情况,断层岩的主要特征、宽度、断裂面性质、擦痕方向、断裂性质等。

(4)矿(化)体产状、规模、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成份、结构、构造、相互关系、围岩蚀变种类、宽度和矿石目测品位。

(5)各种次生或表生作用对原生地质现象的改造情况,改造后的物理化学性质。

(6)本观察点与相邻观察点的相互关系及地质上的联系情况。

(7)所有地质点都必须按顺序统一编号,记录在野外记录本上,同时标明在野外实际材料图上,现场必须用红油漆标记,主要地质现象直接描述在实际材料图上;文字、放大素描和示意剖面等表示在野外记录本上。

(8)采集的各种标本应在现场登记,其编号必须和观察点一致。

(9)野外观察必须深入细致,记录清洁、完整、语句简洁明了。

(10)有轻型山地工程揭露的地段,可不重复地质观察路线,而在槽探之间必须进行路线追索。

(11)地质测点的野外记录,可以根据地质、岩石、矿石等不同内容有所侧重。

(12)地质点应记录出具体位置。

六、实际材料图的编制和表示内容

1、实际材料图是编制矿床地形地质图的基本图件,它综合反映全部实际地质资料和工作程度,比例尺用1:

1000.

2、制作方法:

测量人员将所有工程位置、观察点位置、观察点置于图上,然后地质人员将地质现象用统一的花纹和线条作于图上,部分地质现象在野外不可能全部追索清楚,可根据地质规律、作一定的推断解释,根据规范规定进行推断连接。

3、实际材料图上表示的内容:

(1)坐标网及坐标数值

(2)所有地质观察点位置及编号

(3)各种山地工程位置及编号

(4)地质界线、矿体和矿化带界线、产状

(5)岩层层理线及产状,各种地质花纹、线条、符号

(6)断层、破碎带、片理等

(7)矿体编号及取样点的编号、厚度和品位

(8)各工程的取样位置、编号和厚度、品位表

(9)全部剖面线、勘探线,注明方向和编号

(10)勘探线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东侧为双号、西侧为单号,北侧为双号、南侧为单号。

七、矿区地形地质图

1、地形地质图式用来表示矿区的矿(化)体、矿化带、岩层产状、分布、大小、构造特征及相互关系,不光有实际材料及标志。

2、图纸以1/2千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内容有:

(1)地形等高线、水系、坐标线

(2)各种实测及推断的地质界线(包括断层、褶皱、地层、侵入体、矿体、矿化带、含矿层的界线等),及其有代表性的产状要素

(3)所有地貌、地物、各种地理标记

(4)主要探矿工程及剖面线的位置

(5)关键的地质剖面及地层柱状图

八、精度要求(衡量地质填图的质量标准)

1、地质观测点的平均密度,每平方千米不少于500个。

2、对矿(化)体、矿化带的控制程度:

矿化带用100~200m间距的槽探系统控制;矿(化)体用50~100m间距的槽探控制;地质填图上不能遗漏工业矿体。

3、地质构造特征的查明程度:

需查明构造的产状及其对矿体的控制与破坏程度,构造观察点的间距在图上应小于5cm。

4、地质体位置标定的精确程度:

地质点在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过图上距离0.6mm。

5、图件整饰完美程度:

应使地质界线线条明显、匀称,字体工整,图面清洁美观,内容齐全、紧凑、花纹、色例搭配调和。

九、地质填图成果

1、地质平面图(附地层综合柱状图、实测剖面图)

2、实际材料图

3、构造纲要图(视情况确定是否要)

4、地质观察点记录本

5、各种样品、岩矿鉴定标本的采样、测试结果表

6、地质填图工作报告或说明书(可在地质报告中反应)

三、槽探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1、槽探地质编录,一般编一壁一底(南北槽作东壁,东西槽作北壁,北东向作北西壁,北西向作北东壁);地质情况复杂可画二壁一底展开;槽壁形态采用坡度展开法按实际丈量作图;槽底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槽探宽通常按1m作图,不按实际宽度作图。

2、槽探编录在同一矿区应编同一壁,丈量方向一定要与勘探线剖面图的方向一致。

基线皮尺以0m为宜,导线要靠近槽底。

槽形和地质体位置的测定方法,常用铅垂法;当槽子坡度很大时,用垂直导线法。

3、基线方向和倾斜应从两端测量取平均值。

4、当地形坡度大,槽探延伸较长时,如按坡度展开,则图面上槽探末端的槽壁与槽底分离太远,即费纸又不美观。

遇到这种情况应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槽壁分段错开素描为好,槽壁分段错开后,应使各分段之间的地质现象及槽壁轮廓扣合。

5、槽探拐弯时应标明方向,如拐弯方位角差值小于15度时,槽壁连续素描,槽底内侧裂开表示。

6、地质编录时应丈量岩体、矿体、破碎带或断层界线、地形、残、坡积层(如有矿石或矿化蚀变岩石的转石,应示意表示)、巨大的转石至控制其位置;对地质体要测量产状;对标本、样品采集地点的位置要记录清楚。

一般测点间距为2m,若地质现象简单或没有地质现象时。

测点间距不得大于4m。

7、地质、岩脉、矿体产状和地质界线在槽壁上据实测成果按实际情况描绘;槽底地质体产状则可按走向绘制。

8、槽探素描图的作图步骤

(1)参加编录的人员,首先一起对槽探内的地质现象作总体了解,对主要地质现象细心观察,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分工,着手编录。

(2)编录时将皮尺从探槽的一端拉到另一端,用木桩加以固定,并用红油漆在木桩上写明槽探编号或拐点后;然后用罗盘测量皮尺的方位角、坡度角。

皮尺的起始端(即0m处)要与槽探的起点相吻合,必须将皮尺拉直。

当槽壁较长时,皮尺中间要加若干支撑点,以保持皮尺平直。

(3)测量者用钢卷尺,沿着皮尺所示的距离,丈量特征点,将读结果逐一报告记录者或作图者。

当地质体、槽探形态比较简单时,控制测量的次数可以减少;相反应加密控制。

(4)作图者根据测量者的读数,在厘米纸上按比例定出特征点,连接成图。

①测量地质产状,并将产状要素标注在槽壁相应位置的下方。

②槽底的素描可采用以壁投底的方法。

即将槽壁底界的地质界线点垂直投影到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然后根据地质体走向与槽探方位之间的关系,绘出槽底素描图。

③采集标本,应在图上标注其位置及编号。

④如需采样,应将样品位置、样号用红油漆在实地画出并标注在图上。

槽探中刻槽样品,可视具体情况将样沟布置在槽壁或槽底;采样沿槽探编录方向,连续刻取。

⑤擦去素描图上的皮尺线,添绘岩石花纹及有关标记。

9、野外编录文字描述顺序及描述内容:

(1)文字描述顺序:

腐植层残坡积层性质、地层(岩石)、岩浆岩、构造、矿(化)体、围岩蚀变和其它。

(2)描述内容

岩石描述内容及其顺序:

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层厚、矿化成分及其特征,风化程度等。

矿石描述内容:

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份金属与非金属矿物描述),矿体形态、产状、规模、蚀变特征、风化程度,估计矿石金属品位。

围岩蚀变描述内容:

蚀变名称、蚀变矿物、蚀变宽度及其与矿体的关系。

(3)野外观察应特别注意宽体的穿插关系及生成顺序,矿体形态、围岩蚀变、金属矿物分布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围岩、构造互相之间的关系等。

10、在野外现场应完成表格记录、文字描述和素描图。

图上应有工程编号、比例尺(包括高程尺、水平尺)、方位角、展开图上应有基点及基线位置、地质界线、标本、样品采样位置及编号、地质体产状等。

11、室内整饰要文字通顺、扼要、数据清楚。

如文图不符,应到野外查对,不得室内修改。

12、野外采集标本,应涂漆编号,并登记好,送鉴定者需填写送样单一式二份,自留一份;标本送样鉴定一块,自留一份。

13、图件整饰和检查的基本要求:

(1)野外成图在室内要在图下面画上直线比例尺,在图左侧画上垂直比例尺。

使槽探水平长度与测量水平长度吻合,直线比例尺0点与终点必须和测量点一致。

(2)地质罗盘所测的方位角,在消除磁场偏角后,与测量成果方位角,不得误差1度;皮尺丈量的槽探长度与测量长度,水平长度不得超过1m,不符者要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3)样品品位一律列表上图。

(4)查对图件内容是否齐全无误,核对好后,即可上花纹;如果测量成果、化验品位未到,水平比例尺暂不作终点,化验品先画好表格,后填数据。

四、岩心钻探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时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的重要原始资料之一,对保证地质报告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地质人员必须与钻探施工部门紧密配合,共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地质设计施工,切实保证钻孔施工和地质编录的质量。

一、开孔前的准备工作

1、钻孔的布置:

在设计钻孔工程,遵循先施工勘探区后施工详查区的顺序,然后按勘查工程布置的一般原则,由浅到深、由已知到未知,由稀到密布置钻孔。

为提高地质勘查报告的质量,如无特殊情况,钻孔均要严格布置在设计孔位上,不允许任意移动。

2、孔位测定:

地质人员根据矿区设计确定钻孔施工顺序,并根据钻孔施工进度提出准备孔位。

测量组根据钻孔设计坐标,经矿区项目负责人批准及有关人员签署后,地质人员会同测量组、钻探工程人员对钻孔进行初测定位、实地标记,并签署下达“钻孔地盘施工通知书”,即可组织地盘施工。

钻孔地盘平整后,由钻探工程人员会同地质人员、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并重新标记孔位,作为机台安装开孔依据。

然后,地质、测量、钻探的工程人员、安全员及勘查负责人共同部署“钻孔地盘竣工验收书”。

孔位复测坐标作为施工图纸的孔位依据。

钻孔竣工后进行孔位定测,定测成果作为编制综合图件的依据。

3、施工钻探的单体设计:

钻探的工程人员、地质人员根据上级批准的工作量,编制钻孔施工单体设计(视具体情况,可与矿区勘查设计一并编制)。

(1)编制施工剖面图:

地质人员根据设计地质图件资料,编制钻孔预想剖面图指导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添加实际资料,便于掌握施工进度,及时修改钻孔设计。

(2)编制钻孔技术书中的地质部分:

包括钻孔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如钻孔所穿过的地层、见矿部位,对钻孔弯曲度测量、岩矿心采取率、开(终)孔倾角、开(终)孔孔径、封孔、岩心保管、简易水文观测等的要求。

(3)钻孔偏斜严重,施工单位可提出纠斜、防斜方案,与地质人员商定实施。

4、钻孔开孔的规定

(1)开孔之前,地质人员应根据钻孔单体设计向机台人员介绍该孔的地质情况、设计目的、质量与技术要求,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开孔前,地质人员要会同钻探工程人员等共同检查钻机安装、现场岩心管理、简易水文观测等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各项经检查符合要求后,相关人员在“钻探工程开孔通知书”上签字,交付机台开孔。

二、钻孔施工过程中对其质量、技术要求的检查、验收工作

(一)钻孔工程的质量、技术要求

1、钻孔孔口位置:

孔位应严格按设计坐标测量放点,如因地面条件等需要变动时,要求地质人员会同施工人员现场作适当的孔位移动,经复测安装钻机;如需作更大距离的孔位移动,则需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施工。

2、岩矿心采取与现场岩矿心管理

(1)采取率要求:

全孔岩心平均采取率大于75%;矿体汲取顶底板3~5m的围岩采取率大于80%;矿心采取率大于85%;近矿围岩及矿体中钻进提升间距不大于3m;矿体顶板围岩采取率低于75%时,应限制回次进尺或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岩矿心采取率;残留岩心一般不大于0.30m,残留岩心要实测。

(2)现场岩矿心管理:

钻孔现场要有足够的场地,供堆放岩矿心地质编录用。

岩矿心要依其自然顺序排放,不得颠倒;沾有泥浆或其他物质时,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碎块、粉状矿心要用塑料袋装好;回次岩心之间要填写放置“回次岩心牌”,用2H铅笔填写清楚;长度大于5厘米的岩心均用红油漆以“代分数”格式进行编号,其中分式的整数表示回次岩心总块数,如实填写。

班报表与岩心牌有关数据填写一致,字迹清晰,整洁。

岩心箱外侧应写上矿区名称(特别是第一箱和最后一箱)、钻孔编号、起止孔深、起止回次编号、岩心箱顺序号,最后一箱还要写“终孔”二字。

3、钻孔弯曲度:

钻孔弯曲度(方位角及倾角)每50m测定一次,倾角允许每百米上漂(下沉)※度,测斜结果记入“钻孔弯曲度测量结果表”中,当偏斜超过设计指标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做好简易水文观测。

5、孔深校正:

一般每钻进100m校正孔深一次,测斜和井深验证遇见主矿体和其它特殊情况时加密测定;终孔校正井深,误差不大于1%;校正结果记入“钻孔孔深校正结果表”,地质编录人员应参加终孔测斜与孔深校正工作。

6、机台原始记录报表:

误差大于1m时应重新丈量,找出原因,合理平差。

7、封孔:

封孔由地质人员(水文)下达“钻孔封孔记录表”,并随“钻孔终孔通知书“一同下达。

除水文长期观测孔外,钻孔均要设立孔口标志,注明孔号、开孔日期,以便查找。

(二)钻孔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

1、钻孔工程质量检查

钻孔工程质量检查贯穿钻孔施工的全过程,即自孔位的测定、平地盘、钻机安装、施工准备、钻进过程、钻孔的竣工与质量验收,由地质人员在完成钻探地质编录的同时一并完成。

地质人员在编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钻孔工程六项指标,对施工钻孔及时进行质量检验,如孔位、校正井深、测斜、岩矿心采取率、简易水文观测、封孔等。

若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及时进行某项工作,过后将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随时进行质量检验,及时掌握钻孔工程各项质量指标,是地质编录人员要牢记的“准则”。

2、钻孔竣工及质量验收

(1)设计的变更:

在钻进中,地质编录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及时编录,根据所取得的实际资料随时对设计剖面进行修改,并根据新的资料推断未钻进孔深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