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759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docx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大禹划分九州后,“根据九州土壤的性质,分为‘壤’、‘黄壤’、‘白壤’、‘赤植坟’、‘白坟’、‘黑坟’、‘坟垆’、‘涂泥’及‘青黎’等九种,依据各种土壤的肥力不同,分为三等九级。

根据肥力的等级,安排农业生产,制定适当的田赋。

”《中国历代帝王—夏禹》的记载说明当时(  )

A.农业生产非常落后                   B.已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农业生产重视精耕细作             D.田赋制度已经非常完善             

3.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

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图4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传说夏时“仪狄作酒”“少康秫酒”,反映了(  )

A.夏朝时人们就酗酒             B.夏朝农业生产有了发展             

 C.夏朝已有酿酒业               D.夏朝手工业发达             

5.xx年初,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发行“中国牛年”邮票,以此庆祝己丑年的到来。

中国“牛耕文化”最早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6.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

”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

  

 

   

A.筒车             B.桔槔             C.水排             D.翻车             

7.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比较下侧两图,其中图8

(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8.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均分布在黄河流域             

 C.珐琅彩瓷是清朝吸收外国技法制造的瓷器             

 D.瓷器在唐朝时大量输往国外,欧洲国家开始生产             

9.“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10.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  )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11.《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

清雍正十二年,苏州城内从事纺织业的机匠大规模“叫歇”(罢工),最后在机户改善机匠待遇的基础上,官吏行文“永禁”“叫歇”,罢工结束。

上述材料说明了(  )

A.工匠对官营手工业不满             B.工人阶级自觉联合斗争             

 C.自然经济格局遭到破坏             D.官府出面调解劳资矛盾             

12.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13.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14.明朝的商人可以捐官,其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  )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放松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D.科举考试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15.《晋书·食货志》载:

“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

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长期战乱社会动荡             B.金属货币职能萎缩             

 C.实物交换更加便利             D.政府鼓励农业生产             

16.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

“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

”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17.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由福建人开创的。

明清之际,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

这说明古代闽商(  )

A.具有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             

 B.专注于海外市场而没有开拓国内市场             

 C.控制了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             

 D.不堪忍受国内封建压迫而移民海外             

18.汉武帝实行筦盐铁(筦,即管),结果“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农具)啖(淡)食。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战乱不息,破坏社会经济             B.土地兼并,导致民生困苦             

 C.盐铁官营,影响社会民生             D.重农抑商,违背历史潮流             

19.明朝张瀚称:

“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0.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21.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

“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2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

“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23.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产生的影响是(  )

A.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结合日益密切             

 B.促进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冲破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束缚             

 D.使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4.“洋务派的军事企业不计算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管理是封建衙门式的,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仍然是一种进步事物”。

这样看问题的主要依据是它(  )

A.引进了西方近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             

 B.包含了资本主义因素             

 C.是官办企业,规模大,有利于发展生产             

 D.是在中国出现得最早的近代工业             

25.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

其中B、C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实业救国”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26.“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  )

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             B.吸纳民间资本             

 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             D.发展资本主义             

27.清末有舆论说:

“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2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1919年和1937年后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造成这两个时期下滑的共同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B.国共内战导致经济发展出现困难             

 C.外国侵略加剧打击了民族企业             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9.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不得不谕令: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鼓励官督商办企业与外国竞争             

 C.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D.彻底改变“重农抑商”的政策             

30.“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31.“惟吾国尚有特别情形,如各通商口岸外人设立之工厂,其数额不在少,……类皆利用吾国丰富之原料,低廉之佣工,其制出之品,又能深投习尚,视销路为转移,最为心腹之患。

”从材料看张謇兴办现代工业企业的直接目的是(  )

A.对抗设在中国的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B.保护民族工业,振兴民族经济             

 C.为了体现实业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D.为了减少帝国主义的经济控制             

32.近代后期在西北地区曾有民族企业家慷慨陈词:

“环视西北半壁,纱厂寥寥无几家。

无论前方将士,无论后方居民,均有赖吾等救济。

”“在这紧急时刻,多一份生产,就多一份国力”。

其可能出现在哪一时期(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3.图12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下列对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  )

 

 图12

 ①受官办近代企业的刺激产生

 ②“实业救国”思潮促进发展

 ③“短暂春天”时发展到顶峰

 ④新中国成立时变为国营企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晚清以来,我国的近代工业集中于东部地区。

抗战时期,部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克服重重险阻西迁至西南大后方。

这一举动产生的影响是 (  )

A.加快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程              B.保存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力量             

 C.粉碎了日本经济掠夺的企图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工业格局             

35.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             

 C.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             D.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织,“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6分)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22分)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通州,它们均与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的大多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减轻。

此后建立的天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请回答:

1、 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大生纱厂在20世纪初期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10分)

一、选择题

1.【答案】B2.【答案】C3.【答案】C4.【答案】B5.【答案】A6.【答案】A7.【答案】D8.【答案】C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A16.【答案】B17.【答案】A18.【答案】C19.【答案】C20.【答案】B21.【答案】D22.【答案】D23.【答案】B24.【答案】A25.【答案】B26.【答案】A27.【答案】B28.【答案】C29.【答案】C30.【答案】C31.【答案】A32.【答案】C33.【答案】A34.【答案】B35.【答案】C

二、材料题

36.

(1)【答案】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2)【答案】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3)【答案】自给自足。

 (4)【答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7、

(1).【答案】①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②实业家的实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

③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

④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

 

(2).【答案】状况:

迅速发展(2分)

原因: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③群众运动推动;④实业家的努力;⑤一战,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侵略;⑥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4点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