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762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0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2.docx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2精品学案第3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Ⅱ2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解,概述测交实验的过程,说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

2.结合教材资料,简述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

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

(3)结论:

测交后代分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和a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

2.基因分离定律

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与表现型

(1)表现型:

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即表现型。

(2)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即基因型。

(3)二者的关系:

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4.纯合子与杂合子

(1)纯合子: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和aa。

(2)杂合子:

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Aa。

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其优点是:

(1)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保证杂交实验的准确性。

(2)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使获得的实验结果易于分析。

2.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判断正误

(1)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  )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  )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  )

(6)采用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

答案 

(1)√ 

(2)√ (3)× (4)√ (5)√ (6)√

填空: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

1.两个小罐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小球代表配子,红球代表含基因A的配子,绿球代表含基因a的配子。

两种颜色小球的数目相等,代表雌雄个体各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配子。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1)有性杂交的亲本,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发生分离。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成合子。

2.目的要求

(1)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基因的分离和随机结合与生物性状及其比例之间的关系。

(2)为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打下一定的基础。

3.方法步骤

(1)在1号、2号两个小罐中放入红色玻璃球和绿色玻璃球各50个。

(2)摇动两个小罐,使小罐中的玻璃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小罐中随机抓取—个小球放在一起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成的合子类型,记录小球的颜色;每次记录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罐重复50~100次,然后统计结果。

(4)将所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1.实验中,甲、乙两个小罐内的玻璃球数量都是5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答案 不符合。

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2.实验操作中,有哪些措施保证了抓到两种颜色小球的概率相等?

试举出两个。

答案 ①抓取小球前要摇匀;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来的小罐;③抓玻璃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最好闭眼,随机抓取。

1.某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每次分别从I、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在每次抓取小球前,要摇晃小桶,使小球充分混合

C.抓取过的小球不放回小桶、抓取次数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D.抓取小球时,最好能看到小球上的字母

【问题导析】

(1)该实验中的小桶代表生殖器官,其中的小球相当于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

抓取小球的过程类似于配子产生时基因彼此分离的过程,抓取的两个小球的组合过程类似于配子随机组合的过程。

(2)为了使得每次抓取时两种小球被抓的概率相同,所以抓取过的小球要放回小桶。

答案 D

【一题多变】

1.某同学抓取了100次,则含A和a的两种配子结合的概率是多少?

答案 

2.在不降低抓取次数的前提下,如果减少小桶内小球的数量,实验误差变大还是变小?

答案 变小。

二、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1)测交方法:

F1与隐性类型杂交(如Aa×aa)

(2)测交目的:

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推知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从而验证“解释”的正确与否。

(3)测交作用

(4)测交结果:

与预期的设想相符,证实了

2.分离定律细胞学基础

减数分裂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如图所示:

3.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

(1)实质:

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杂合子中等位基因的行为

①独立性

杂合子中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既不融合也不混杂,各自保持独立性。

②分离性

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因此杂合子可以产生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的配子。

③随机组合性

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等位基因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1.在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随机从F2中选出4株豌豆,是否一定是3株紫花植株和1株白花植株?

答案 不一定。

2.基因分离定律适用所有生物的遗传吗?

答案 基因分离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核遗传,即原核生物、无性生殖、细胞质遗传均不适用。

3.Aa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的数量比也是1∶1吗?

答案 不是。

在数量上雄配子应远远多于雌配子。

2.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问题导析】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2)析图:

图中表示等位基因的是D与d。

答案 C

【一题多变】

根据图示,回答关于基因分离定律的问题:

(1)基因分离定律中“基因”是指“等位基因”。

(2)分离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分离原因:

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4)图中显示A与a分离。

                   

1.有位同学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小桶内用球的大小代表显隐性,大球代表A,小球代表a

B.每次抓出的两个球统计后放在一边,全部抓完后再放回小桶重新开始

C.桶内两种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A、a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

D.连续抓取了3次AA组合,应舍去2次,只统计1次

答案 C

解析 选择的小球大小、质地要统一。

每次抓出的两个小球统计后必须各自放回各自的小桶,以保证概率的准确。

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即标记A、a的小球数目必须为1∶1。

实验中会出现连续几次基因组成相同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抓取次数的增多,就会越接近理论值。

2.紫花豌豆(Aa)能产生含有哪些基因的配子(  )

A.只有含A的配子

B.有含A的配子,也有含a的配子

C.只有含a的配子

D.只有含A的配子,或只有含a的配子

答案 B

解析 A与a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

3.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离定律是孟德尔针对豌豆一对相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

B.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是单独存在的,不会相互融合

C.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单独存在的基因要发生分离,所以称分离定律

D.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后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可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 D

解析 孟德尔归纳总结出分离定律的科学实验程序是:

杂交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实验现象解释的验证→分离定律,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可知: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这些基因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故B选项错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C选项错误,而D选项正确。

4.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答案 C

解析 选项A、B、D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选项C不能说明成功的原因。

因为无目的、无意义的大量实验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5.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在爬行鸡的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

(基因用A或a表示)

①爬行鸡×爬行鸡→2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②爬行鸡×正常鸡→1676只爬行鸡和1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第①组两个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正常鸡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2)第②组后代中爬行鸡互相交配,在F2中共得小鸡6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__只,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___只。

答案 

(1)Aa×Aa AA、Aa aa 

(2)1500 1500

解析 由杂交组合①可知:

爬行鸡的短腿性状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组成为Aa,正常鸡的基因组成为aa。

第②组后代爬行鸡的基因组成为Aa,Aa与Aa交配,正常鸡即aa占后代的

,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即AA占后代的

                   

【基础巩固】

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若A代表紫花基因,a代表白花基因,那么从两个小罐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能表示紫花的概率是多少(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2.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

答案 C

3.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B.25%C.50%D.75%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F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则测交实验表示为:

Aa×aa→Aa、aa,可见后代中杂合子占50%。

4.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C.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

答案 A

解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F1为杂合子,F1产生的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配子比例为1∶1,因此,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2∶1,性状分离比为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5.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后代中只表现出显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D.杂合子的后代不能稳定遗传

答案 C

解析 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隐性性状在隐性基因纯合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杂合子后代中的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但杂合子后代中的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6.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做了三个实验,他在发现问题阶段做的实验和在验证假说阶段做的实验分别是(  )

A.自交、杂交 测交B.测交、自交 杂交

C.杂交、自交 测交D.杂交、测交 自交

答案 C

解析 发现问题的阶段进行了杂交(得F1)和自交(得F2)实验,经过假设后,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7.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答案 B

【巩固提升】

8.下列关于基因与相对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个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②当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转化作用 ③当一对基因均为显性时,生物个体只表现显性性状 ④当一对基因均为隐性时,生物个体仍表现出显性性状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有抑制作用,它们在一个体细胞中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性状,所以隐性基因要表现出来,必须是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体细胞中,即纯合子状态。

9.豌豆的种子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子代结黄色种子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  )

A.1∶1B.1∶0C.3∶1D.2∶1

答案 C

解析 假设黄色用A代表,绿色用a代表,由“结黄色种子与结绿色种子的豌豆杂交,子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种子∶绿色种子=1∶1”知,亲代的基因型为Aa×aa,子代中结黄色种子的个体基因型为Aa,其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黄色种子∶绿色种子=3∶1。

10.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仔足够多且全为黑色。

那么亲本a、b、c中为纯合子的是(  )

A.b和cB.a和cC.a和bD.只有a

答案 B

解析 据黄色公鼠a×黑色母鼠c→后代全为黑色可知,黄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黄色公鼠为隐性纯合子,黑色母鼠c为显性纯合子。

又据黑色母鼠b与黄色公鼠a交配,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可知b为杂合子。

11.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相关基因用R、r表示)。

据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组合________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合________中的两亲本肯定都是纯合子。

(3)组合________的杂交方法称为测交。

(4)写出A组合中两亲本的可能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圆粒 

(2)B (3)D (4)RR×Rr或RR×RR

解析 

(1)C组合中,圆粒×圆粒的后代出现了皱粒,即发生了性状分离,则亲代的圆粒个体为杂合子,圆粒为显性性状。

(2)B组合:

皱粒×皱粒,都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

(3)D组合中,圆粒与皱粒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接近1∶1,则为测交。

(4)A组合中两亲本均为圆粒,子代也为圆粒,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或RR×RR。

12.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关于这种现象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显性∶隐性=3∶1

B.该遗传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

由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一对相对性状在遗传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分离定律中“显性∶隐性=3∶1”的得出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而非一次遗传现象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比。

13.一头黑色母牛A与一头黑色公牛B交配,生出一头棕色的雌牛C(黑色与棕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性状遗传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棕色牛C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要想确定某头黑牛的基因型,遗传育种上常用________法。

(3)若A与B牛再交配繁殖,生出一头黑牛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黑色 bb 

(2)测交 (3)

解析 

(1)依题意,黑色母牛A与黑色公牛B交配生出棕色雌牛C,如果棕色是显性,则其双亲(A和B)都是隐性,A和B的后代不可能出现棕色,所以黑色是显性,棕色是隐性。

(2)遗传学上确定某个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法,若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则被检测个体一定是杂合子。

(3)A牛、B牛均为杂合子,则Bb×Bb→3黑∶1棕,即生出黑牛的概率为

【走进高考】

14.(2013·上海卷,26)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

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是随机组合的。

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A和a会发生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中,代表A配子和a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而A、B、C错误,D正确。

15.(2013·新课标卷,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答案 A

解析 A项,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可以采取测交或杂交,所以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对实验结论影响最小;B项,如果所选的性状为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则结果容易统计,如果相对性状不易区分,则结果无法统计计算,对实验结论影响大;C项,孟德尔分离定律研究的是一对基因的分离,多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对实验结论影响较大,无法证明;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才有说服力,D对实验结论影响大。

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RNA是遗传物质D.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 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是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有关实验,下列选项所列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基中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  )

A.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B.S型菌的多糖+R型菌

C.S型菌的DNA+R型菌

D.S型菌的多糖+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答案 C

解析 表面光滑的是S型菌落,表面粗糙的是R型菌落。

在A、B、D中所利用的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菌落中只有R型菌落,C项中加入了S型菌的DNA,所以可以使R型菌进行转化,出现S型菌落。

3.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答案 A

解析 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不能繁殖,故将其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被35S标记,该物质没有进入被侵染的细菌中,故子代噬菌体中无35S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4.某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中,腺嘌呤为200个,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几次(是第几代)(  )

A.三次(第四代)B.四次(第五代)

C.五次(第六代)D.六次(第七代)

答案 B

解析 依题意,一个DNA分子中A=200个,设复制n次,消耗A3000个,则(2n-1)×200=3000,所以n=4。

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下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

A.①④B.②④C.①⑤D.③⑤

答案 A

解析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实际上是标记了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和氨基酸中的R基。

6.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能转运氨基酸 ③能与核糖体结合

④能转录产生RNA ⑤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⑥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携带遗传信息、能转录、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所以①④⑥正确;②能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③能与核糖体结合的是mRNA,⑤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

7.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设该单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1、T1、G1、C1,其互补链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2、T2、C2、G2,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含量分别为A、T、G、C。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C)/(T+G)=1,A曲线应为水平,A项错误;(A2+C2)/(T2+G2)=(T1+G1)/(A1+C1),B曲线应为双曲线的一支,B项错误;(A+T)/(G+C)=(A1+A2+T1+T2)/(G1+G2+C1+C2)=(A1+T1)/(G1+C1),C项正确;(A1+T1)/(G1+C1)=(T2+A1)/(C2+G2),D项错误。

8.对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细胞壁

所含核酸种类

DNA

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其中最可能表示肺炎双球菌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D

解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有成分为肽聚糖的细胞壁,且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