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5871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关检测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轧场/倾轧圈养/圈点犄角/掎角之势涂脂抹粉/转弯抹角

B.丧气/沮丧殷实/殷切拙劣/茁壮成长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C.模样∕模型烙印∕炮烙裨将∕无裨于事倥侗∕戎马倥偬

D.徘徊/低徊粘液/粘贴果脯/惊魂甫定熏陶渐染/防微杜渐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按部就班通宵噩梦唉声叹气滑稽脸相

B.高朋满座无路请缨有所希冀相与枕藉

C.出类拔萃眉眼颦蹙凌风出尘文字洗练

D.呕心沥血衣衫褴褛振聋发聩以德抱怨

3、爱国歌曲《我爱你,中国》里有这样两句歌词: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仿照歌词,写出夏季和冬季的内容。

(4分)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石桥、板桥、“心桥”、“鹊桥”。

请以“桥”为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立意,写出两个富有哲理的句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每句不超过30字。

(5分)

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南山集序

方苞

壬午之冬,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南山集》。

其文多未归时所作,而以兹所居名焉,著其志世。

余自有知识,所见闻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仅得数人,而莫先于褐夫。

始相见京师,语余曰:

“吾非役役于是而求有得于时也。

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一无所累,而一其志于斯,未能诱而出之也。

”而自辛未迄今十余年,而莫遂其所求。

吾闻古之著书者,必以穷愁;然其所谓穷愁者,或肥遁不出仕宦,而中秩名尊身泰,一无所累其心,故得从容著书以自适也。

自科举之法行,年二十而不得与于诸生之列,则里正得而役之,乡里之吏,鞭笞行焉。

又非贵游素封之家,则所以养父母畜妻子者,常取足于佣书授经。

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

故土穷愁别必不能著书。

其事若与古异,而以理推之,则固然而无足怪也。

褐夫少以时文发名于远近,凡所作,贾人随购而刊之,故天下皆称褐夫之时文,而不知此非褐夫之文也。

其载笔墨以游四方,喜述旧闻,记山水之胜,而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故世复称其古文,是集所载是也。

而亦非褐夫之文也。

褐夫之文,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末得一出焉。

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

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

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其才,或艰其遇,而使皆不得以有成耶?

褐夫之年长矣,其胸中之书,继自今而不出,则时不赡矣。

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则果有其时耶?

故余序是集而为褐夫忧者倍切焉。

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

作品注释:

(1)南山集序:

该文写于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九年后,《南山集》案起,方苞因该文牵连入狱。

(2)褐夫:

清代著名文人戴名世。

是方苞的朋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其志世。

著:

记载B.而莫遂其所求遂:

满足

C.贾人随购而刊之刊:

印刷D.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亟:

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南山集》不是戴名世胸中之文的一组是()

①.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南山集》②.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

③.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④.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

⑤.而一其志于斯,未能诱而出之也⑥.迄今十余年,而莫遂其所求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名世隐居在桐城的南山,跟从游学的士人把他以前所写的文章编撰成册,根据他的居所命名为《南山集》。

方苞为其作序,表现了方苞对戴名世为人为文的赞赏,也表现了戴、方之间深挚的友情。

B.古人认为古代著书立说的人,一定因为穷窘愁苦;但是作者却认为穷窘愁苦的士人一定不能著书立说。

C.戴名世带着笔墨游历四方,喜欢记述以前的一些事情,描述山水美景,并对那些请求作传写序的人,也时时答应,作者对于这类文章都不是戴名世写的。

D.作者说明了戴名世的胸中之文没有写出来的原因是戴名世身心还有烦恼,同时希望戴名世时时警醒自己并尽快实现他的追求。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相见京师,语余曰:

“吾非役役于是而求有得于时也。

”(3分)

(2)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

(3分)

(3)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其才,或艰其遇,而使皆不得以有成耶?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你认为本诗的第三句“露湿秋香满池岸”中哪一个字用得妙?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2)这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

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

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孟子)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人被爱留住

曹艳春

①亲爱的外婆,昨夜我又梦见您了,骨瘦如柴的您含着旱烟锅子,满头的银丝在脑后挽成髻,正笑眯眯地叫着我的乳名。

梦里我牵着您的手去赶集,我又蹿上树给您摘桃子……醒来竟是辗转反侧,您的音容笑貌再也无法从脑海挥去。

②外婆,您年轻守寡,外公辞世时您刚三十出头,怀着还未出生的小舅舅,独自抚养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女。

我无法诠释您苦难的人生,更无法诠释那漫长的岁月带给你的煎熬,我只知道贫困、饥饿像洪水猛兽般侵蚀了您的中青年时期,而您留给我的最初记忆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③您终生没有再嫁,挑河、插秧、拾粪,含辛茹苦将四个孩子拉扯成人。

眼看着大儿子参军入伍,经过不懈努力当上了军官。

您实指望可以跟着享福了,未曾想到那个貌美如仙的舅母,却看不起乡下人,嫌穷嫌脏嫌卑微,可怜我那顶天立地的舅舅,却无法逾越舅母而将您赡养。

外婆,我可以想象,面对如此逆子,您是何等地心灰意冷!

④可是这一切,并没有磨灭您的爱心,您非常喜欢我们姐妹,尤其偏爱我,每次赶集,您总是为我带回油条烧饼。

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午饭只能就萝卜干的时代,油条烧饼对于小孩来说是很奢侈的。

所以我常常巴望着逢集,巴望着您拎着装了小鸡蛋的篮子去换钱,给我买回油条烧饼。

每次在屋后长长的小路上望到您挽着篮子赶集返回的身影,我便雀跃不已。

⑤您爱吃桃子,我家正好长了两棵不错的桃树。

每年初夏满树桃子成熟之时,我便日日监视着两个妹妹,不准她们偷摘桃子,一定要将桃子留下来孝敬您。

当您挎着篮子赶完集来到我家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蹿到桃树上,猴儿一般敏捷地给您摘上满满一篮又大又红的桃子,那时候,您就在桃树下仰着脸望着我笑,布满皱纹的脸就像炒熟了裂开嘴的核桃,闪烁着异样的沧桑和慈祥。

外婆,我知道那时候,您一定忘了早逝的外公,忘了不孝的大舅舅,忘了一切苦难。

⑥您已经是那样的老了,仍只抽五分钱一袋的旱烟,只穿补了又补的蓝对襟粗布小褂。

可每年暑假,您却都要拿从牙缝里省下的钱,给我扯上一件夏衣,作为对我被评为三好生的奖励。

我上小学六年级那年,小舅舅由于遭受感情变故而导致精神分裂,整日胡言乱语,精神癫狂。

外婆和妈妈带着年轻的小舅到处求医问药,费经周折,但在那个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年代,小舅终未能痊愈。

那一年,您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憔悴,一直硬朗的身板竟然悄悄地驼了。

我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在放暑假的第三天,您变魔术似的给我送来了一块白底上缀满粉红太阳花的衬衫布料。

那件撒满太阳花的衬衫,是我记忆中穿过的最美的衣裳。

外婆,没有文化的您也许是无意的,但满满一身的太阳花,却深深根植在我的心里了。

外婆,您就是我的太阳花,永远开在我的心里,我也愿意成为太阳花,永远把爱的温暖留在人世间。

⑦外婆,那时候我常傻傻地想,等我将来长大了,一定给外婆买绸缎的衣裳,一定给外婆买上好的卷烟,一定要请您将您的烟斗交给我珍藏。

可是外婆,您为什么不等外孙女长大呢?

您为什么不能停下匆忙的脚步呢?

在我十六岁那年,您撒手人寰,临终前嘴里还念叨着我的名字。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从学校赶到您家的,我只记得当在渡船上遇到那不孝的大舅舅时,我恨不得将他推进河里,只是模糊了视线的泪水让我只剩伤心的份了。

看着您静静地躺在堂屋的搁板上,摸着您冰凉的双手和面孔,我的思维停滞了,我第一次意识到死亡的恐怖和可怕,第一次意识到世上一个深爱我的人已经离我而远行!

⑧外婆,如今您的小燕子已有能力孝敬您了。

可您却抽不到我为您买的卷烟,穿不着我为您买的衣裳。

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在每年的桃子成熟的季节,摘一篮最新鲜的蜜桃送到您的坟前。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2期)

11.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4分)

12.简析“我知道那时候,您一定忘了早逝的外公,忘了不孝的大舅舅,忘了一切苦难”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3.综观全文,分析外婆的形象特点。

(6分)

1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请探究本文标题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温暖的情怀

李炳银

似乎已经有些年月了,人们一直在说文学被社会生活边缘化的现实。

有些人将这一现象的原因归为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丰富多样,有些将其看成是读者需要面对的诱惑太多的原因。

但文学似乎不太认真的从自身寻找原因。

我是一个近乎专业的文学读者,每年阅读的文学作品也不少。

在我的阅读中,一个突出的感觉是,如今的作家在写作时已经不太注意读者的需求和感受了,只是由着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喜好在写,将文学简单地看成了一种主观的表达、形式的玩耍、情趣的记录。

文学是作家写的,但我想文学是否就完全表达作家的一种自我情绪和见识,就是只要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就可以了呢!

文学本身是一种社会精神情感需要的产物,任何表达都需要接触和沟通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群。

不联系社会和读者,你就不必去写。

所以,文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联系,只有通过这样的纽带和联系,才能够将双方联系起来。

你作家总是在那里自说自话,故弄玄虚,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开写生活药方,而不顾及读者的感受,自然读者就疏离你,躲开你。

在作家都将自己看成高人的时候,自己就必然的孤立了。

因此,文学被边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作家,是文学本身的问题。

我们的一些作家作品,在写到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时,要么只看见愚昧和丑陋,而看不见这其中还有无奈和奋发的内容,所以,一味地抱怨和指责,甚至嘲笑与把玩这些内容。

像一些拿穷人的忠厚木讷行为逗乐开心,拿一些底层人们的生活行为当趣谈的现象,就是很不应该的行为。

鲁迅先生对阿Q是采取了批评的态度,但他在内心深处却是一种同情。

可现在的作品,很多是只有讥笑而没有悲悯同情的。

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也写到很多的不公,艰难和苦难,但他给予人物的是积极的引导和战胜这些的力量。

文学不管是批评还是褒奖,都需要一种真诚温情的抚慰,都需要一种理解和悲悯的情怀。

是需要人坚强和明晰起来,而不是将人导入更深的迷惘。

不管你是私密的感叹,是跨越时空的穿越,是复杂故事的缠绕,是青春人生的体验等等。

没有了这个最根本的基础,文学变成了商品,变成了献媚,变成了表演,变成了搞怪等,那文学还会有真诚的力量吗!

现在是,看见官场小说走红,就都写官场;看见谍战作品叫响,就一窝蜂的跟上;看见政治需要配合,就想法贴上去等现象,就在根本上抽掉了文学的筋骨,难以很好的站立。

其实,人们对于文学的要求并不是很多,你能给读者公正的理解,给读者平等的态度,给读者真实的内容,给读者温暖的抚慰,给读者积极的引导等,就很好了。

不要将读者看成训诫的对象,看成没有经验的幼稚小孩,看成逗乐耍笑的材料,看成完全需要作家解救的犬儒等。

底层的智慧在很多时候,不见得就比自以为智慧的人物差。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说:

“一句真话的分量比地球还重。

”文学需要真诚的时候已经很久了。

15.简要概述文章的行文思路。

(6分)

16.第3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列举鲁迅和路遥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6分)

17.试举例某位作家的作品,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6分)

七、作文(70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

灌云县陡沟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答题纸

1.()

2.()

3.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7()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始相见京师,语余曰:

“吾非役役于是而求有得于时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其才,或艰其遇,而使皆不得以有成耶?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1)你认为本诗的第三句“露湿秋香满池岸”中哪一个字用得妙?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

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采用了哪些手法?

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

(《诗经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孟子)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

11.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第①段有哪些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析“我知道那时候,您一定忘了早逝的外公,忘了不孝的大舅舅,忘了一切苦难”这句话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综观全文,分析外婆的形象特点。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请探究本文标题的意蕴。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简要概述文章的行文思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3节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列举鲁迅和路遥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试举例某位作家的作品,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

微笑,似蓓蕾初绽。

真诚和善良,在微笑中洋溢着感人肺腑的芳香。

微笑的风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它是一种激发想象力和启迪智慧的力量。

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

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