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321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docx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2015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参考试题

一、填空: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

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0、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1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6、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7、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18、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9、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20、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

21、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22、课程标准的10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3、《标准》将“统计观念”更名为“数据分析观念”,点明了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24、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5、良好的科学态度有许多内涵,例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周密、实事求是等)

26、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概括为(认真勤奋、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反思质疑。

27、数学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生成性资源。

28、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

29、《标准》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

(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30、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

3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2、数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

33、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34、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5、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36、“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37、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38、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4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41、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2、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43、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

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44、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45、找规律4,22,90,268,(640)并说出计算方法

二、选择题(1-14单项选择,15-18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B、过程与方法C、解决问题

3、《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C)的过程。

A组织者合作者B组织者引导者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6、推理一般包括(C)。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C、合情推理和演绎

7、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

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年级开始设置。

(C)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

9、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C)。

A概括性问题性相对性;B概括性特殊性相似性;C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

10、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观察、(B)、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

A、技能B、试验C、操作D、交流

11、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C),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学习状况D学习效

12、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他能反应出学生(A)的历程。

A、发展与进步B、分析与应用C、成长与提高D、探索与创新

13、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材应反应各部分内在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C)。

A、整体提高B、整体进步C、整体认识D、整体发展

14、评价结果的呈现采用(A)的方式。

A、定性描述B、语言描述C、不定性描述D、开放性描述

1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6、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C、兴趣

17、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B、图形与几何C、统计与概率D、综合与实践

18、数学基本能力分为(ABC)

A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

三、判断:

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

4、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6、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7、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

8、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9、《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10、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

11、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12、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13、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14、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Ⅹ)

一切为了老师和学生的发展。

15、《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1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17、数学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生成性资源。

)(Ⅹ)

还有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

18、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

20、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只有(导向)、(评价)的功能。

(Ⅹ)

还有(激励)的功能

21、评价的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学段的评价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Ⅹ)

应该是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名词解释:

1、数感:

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运算能力:

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4、空间观念: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等。

5、几何直观:

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6、了解:

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同类词有:

认识,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7、理解:

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同类词:

认识,会。

8、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同类词:

能。

9、运用:

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类词:

证明。

10、经历: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同类词:

感受,尝试。

11、体验: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同类词:

体会。

12、探索: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五、简答题:

1、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

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2、数学学习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

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②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开放性。

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3、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哪些?

答: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

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4、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5、小学第一学段学习目标中,知识目标是什么?

答: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

(2)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6、小学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

答: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8、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

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9、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10、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

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11、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答: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这指明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属性。

13、数学课程在学生发展上的功能是什么?

答: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14、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答: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5、数学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答: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6、“双基”为什么发展为“四基”?

答:

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迁过数学学学习不仅要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思想。

同时,新增加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第一,因为“双基”仅仅涉及上述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

新增加的两条则还涉及三维目标中的另外两个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因为某些教师片面地理解“双基”,往往在实施中“以本为本”,见物不见人;而教学必须以人为本,人的因素第一,新增加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就直接与人相关,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第三,因为仅有“双基”还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双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基础,但创新型人才不能仅靠熟练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培养,思维训练和积累经验等也十分重要,所以新增加了两条。

六、论述题:

1、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为教师实施教学提出的总体建议是什么?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2、如何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应用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离不开自己的实践;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

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做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就起到了主导作用。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应当注意哪些?

①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

没有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

此外,适当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质。

②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能力,提高探索活动的实效。

③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空间。

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④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

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示范阶段12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

⑤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4、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是什么?

结合课堂教学说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请结合课堂教学谈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结合教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怎样丰富学生的数感经验?

7、请结合课堂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8、运算能力有哪些特征?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9、在课堂教学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