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409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ocx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以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新课程标准下我们以“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为研究课题,开展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实践《数学课程标准》,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不同层面上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为什么以“实践活动”作为贯彻、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切入口?

我们通过“新标准”的学习,觉得“实践活动”这四个字的内涵和外延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第二段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这段话中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句,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实践与体验。

这是一。

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小学数学教改中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促使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

例如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实践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

学生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忆知识的过程,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实践、体验、感受的过程被轻视甚至无视。

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不适应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要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状况,就应该把《数学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基本理念,从根本上关注学生学习的环境、策略、方式和途径。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体验,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其三,从我校近几年来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成果看,从“实践活动”着手去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有较好的基础,我们在20XX年完成了国家级课题《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模式,促进学生个体素质和谐发展》,20XX年继续参加了省级课题《探索综合活动模式,促进学生个体素质和谐发展》,20XX年开展了全校性《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研究》学生写数学日记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对于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和方法获得了一些经验。

在此基础上从“实践活动教学”入手,去学习、贯彻、实施《数学课程标准》,达到更为系统、更为深入地领会“标准”精神,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努力去达成教学的总目标。

二、课题的总体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因此,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

2、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体验的过程,因此,我们提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

本课题研究就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一弊端。

设法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把学习过程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让学生经历自主性的实践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有用,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通过实践活动,尝试改变学习方式,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增强探索意识、研究意识。

能大胆地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以科学的精神积极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发展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策略水平,重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探索和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新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构建系列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间接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在生活中领略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2、引导学生搜集古今中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尤其是学习小时候的他们是如何从生活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数学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体验与研究意识。

3、通过对数学实践活动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引导学生建立问题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直接体验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愉悦感,通过实践式学习明确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能力,从而产生更高的数学学习热情,并且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诱导、合理启发,用数学思想方法全面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发现的技巧。

逐步形成一定性的数学体验式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5、开展学生数学应用研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体验数学的美感,并学会对数学成果的欣赏。

同时对“生活化——数学体验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行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学科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运用数学知识这个中心,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内容。

2、实践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课内的操作、观察、交流等自主探究上,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中进行考察、参观、访问、制作、公益劳动等的实践活动。

3、全员参与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4、应用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创新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加以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6、多样性原则:

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场地的多样性,活动方法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定期研讨、业务学习等形式经常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在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螺旋发展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研究,并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加以理性分析、归纳。

同时辅之以课堂观察法,文献法和调查法等实验研究方法,了解比较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1、行动研究法。

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低、中年级进行实验。

2、文献法。

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学习理论,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3、调查法。

在实验前期、后期采用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让教师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4、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实践活动学习的经验,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水平打下基础。

5、个案研究法。

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体验实践活动学习的研究方向及成效。

三、课题实施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这些教师的教学行为,首先要求“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探索,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我要学习数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教师要重视学习过程的教学。

不硬塞给学生结论性知识,而是让学生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和体会,领悟知识,从而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产生发现奥秘的极大的荣誉感和主动探索知识奥秘的信心。

(三)教师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和学生做朋友,不打断学生的回答,提供学生思考、想象、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发挥和锻炼自己的才能。

(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创设有意义的活动环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

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提供有价值的活动。

体验数学应该以活动为途径,以活动为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如观察、操作、游戏、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理解的数学现实,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找出规律,获得数学概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感悟和体验。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我们采用让同桌说一说,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体验到知识,在同伴的提醒中感悟知识。

四、课题研究过程(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月)

(一)组建研究团队。

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及科组教师的特长,我们首先物色了6位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师。

包括两名镇骨干教师,其中一名教师是参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多年,对实践活动开展有一定经验;一名教师是曾参与生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对活动教学有着深刻见解。

自20XX年11月开题以来,科组中以这6位实验教师为引领,大家团结一起,开展了系列的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反思、边改进。

(二)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结合我校的校本研究制度,我们实施“三个一”和“五个一”的科研要求,有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三个一”即:

每周实验教师围绕专题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每月与课题专家共同研讨一次,在专家的引领和跟踪指导下集体攻关、反思教学问题,探寻对策;每学期课题组对研究情况作一次全面总结和汇报。

“五个一”是要求课题组每个阶段注意积累和提炼研究成果,包括:

一份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集、一份优秀课例及课件集、一份研究论文集、一份课题研究报告、一份学生成果等。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素养。

课题的实施开展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和较强的研究能力,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快速发展。

因此我们积极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通过请进走出、校内互动交流等方式,边实践边培训边提升。

(1)专家引领,转变观念。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引荐下,我们在课题开展期间,得到了有关数学专家的关怀与指导。

例如佛山市教研员周应斌老师、南海教育局卢慧仪老师等专家到校深入课堂,对我们工作的进行实时有效的指引。

使老师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更进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校外观摩,拓宽视野。

我们组织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一次参加校外的观摩课活动,到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区观摩名师课、优质课,取它山之石为我所用。

(3)校内互动,共同提升。

如果说专家的引领、校外的观摩是我们能力提升的动力,那么校内互动则是我们持续发展的能源。

我们坚持备课组每周一小结、课题组每月一研讨,每学期每人一节汇报课,在互动中分析问题、分享收获。

第二阶段:

探索和实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2月)

《标准》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时亲身经历数学概念、结论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习,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亲历的过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它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可操作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课本知识活动化:

即新课程教材中蕴含丰富实践活动因素的内容,梳理出来进行活动设计研究。

2、课外内容活动化:

即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实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认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实践活动应该贯穿于学生的课堂、生活、社会活动中,让学生多层面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通过学习后解决数学问题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一)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发现、获得、理解数学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以研究每册数学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突破口。

我们根据教材设置的单独的实践活动内容开设专门的课时进行教学,有《小小设计师》、《精美的年历》、《掷一掷》、《一亿有多大》、《我的时间,我做主》、《营养午餐》《打电话》、《量一量,找规律》等。

其中如《一亿有多大》,由于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大得很难让学生感受,但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很直接地感受出来。

一开始,教师就通过1亿粒大米有多重让学生进行猜想,一碗、10袋……。

通过计算之后,让学生大吃一惊,1亿粒米有2.2吨,相当于1辆小型卡车的载重量,10千克装一袋要220袋,4000碗左右等,数字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显示出一亿的大。

一亿粒大米,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可以吃多少天?

如果我国有13亿人,每人节约一粒米,给1人吃可以吃多少年?

两道问题,将一亿粒大米数量的感受转变为时间的感受。

第一题要15年;第二题要195年,都是让学生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的数字,同时也感受到节约的价值。

2、把实践活动渗透在教材的新授之中。

小学数学知识基本上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或表现方法,实验教师积极的将实践活动渗透在教材的教学中。

如教学“图形的周长”,课始以给卡片围上彩带引入,通过让学生围一围、剪一剪初步感知周长;紧接着让学生描一描、指一指;最后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整节课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推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相互碰撞,不仅探究到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体会到周长的概念,而且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把实践活动放在习题的练习之中。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注意力极不稳定。

一节课的前十五分钟,他们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当新授结束时,他们觉的有些疲倦,于是注意力开始分散。

如果这时候教师仍旧一道一道出现练习题,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

因而,尽量将习题的练习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出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创造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们留下余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时空的开放。

我们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分组站在东、南、西、北四个位置,引导学生在原地转一转,沿着四个方向跑一跑,然后说说对四个方向的认识。

学生充满智慧和个性的回答着实让我大吃一惊,有的说:

“我知道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有的说: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还有的说:

“当我面向东面,我的左边是北面,右边是南面”……多么聪明能干的孩子啊!

他们将一个个洋溢着激情和智慧的见解抛出来,把数学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干和能力。

(二)大胆挖掘校本资源,开展有学校特色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足球场研究《确定起跑线》,通过让学生去实地测量球场的各种数据、整理数据,最后总结出科学的计算方法,每相邻两道跑道相差=

×道宽×2(跑一圈)。

2、我校有进行春游(秋游)的传统惯例。

利用每年春秋游的机会开展跨学科大型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经验特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例如20XX年10月,四年级的活动是这样安排的:

①复习方位、角、米、千米等知识。

②要求学生记住行走路线,画出行走线路图。

③分组活动,统一开支,自己清算帐目。

④写出数学日记。

3、利用校园环境,开展专题实践活动。

长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1米=10分米,学生容易记住,但1米到底有多长,10米到底有多长,100米到底有多长?

学生很难把握。

我们是这样探索的:

把学生带到操场上,用卷尺和石灰,画出1米、10米、50米,让学生实际看一看,走一走,亲身去感受,用眼去目测100米,200米,猜一猜从家到学校有多少米,再用步测去验证。

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后,是绝对不会闹出一栋高楼27千米的笑话的。

(三)在现实中运用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要在教学中加强数学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仅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1、教学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们让学生计算:

要给一个长15米,宽10米,高2米的长方体游泳池粉刷,要刷多少平方米?

2、学习了“年、月、日”以后,让学生设计一张本年度的年历表。

学习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后,请学生思考,要给一个长6米,宽4米的房间铺地毯,现有宽1米,宽2米,宽4米的三个规格的地毯,你选择哪一种?

需要多长?

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字的优越性,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在学生探究出解题方法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对《生活中的数》的学习学生能体验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每个人节约一张纸,我们中国13亿人节约下来的纸就是很高很高一堆纸。

无论是很小一点东西,我们都不能浪费。

4、通过对利息的学习,学生也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知道了不仅有利于国家建设,还安全保险,还能够获得利息,很多学生能根据本金,利率,时间求出利息。

5、让学生写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并进行解答。

下面是一些学生的记录:

(1)、今天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

买了8瓶牛奶,每瓶2元;2条毛巾,每条4元;1瓶花生油68元。

一共用了多少元?

(2)、星期六我去市场买鱼,鱼每斤6元,共3斤。

我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3)、星期日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新房子。

量出客厅长8米,宽4米;房间一长7米,宽3米;房间二长5米,宽3米;房间三长4米,宽3米;厨房的边长3米;两个卫生间都是长3米,宽2米。

爸爸要我算出新房的面积有多大?

6、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房间设计铺地砖,如:

房间长5米,宽4米,如果用边长是4分米的地砖要用多少块?

【(50×40)÷(4×4)】=125(块)。

如果用边长是8分米的地砖需要多少块?

【(50×40)÷(8×8)】=31.25(块)≈32(块)

7、在学习了购物策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到购物行列里来,自己选择商品。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第三阶段:

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2月-20XX年2月)

课题组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完善的操作模式。

在课题组的引领和示范下,我校数学教师都已经能独立地、自觉地开展数学实践课教学,且教学效果良好。

课题研究结出的种子已在我校开花、结果。

在今学年我校对外教学开放日,冯显念和梁玉婵两位老师分别上了一节实践活动课《量一量,找规律》和《确定起跑线》,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获取了如下成绩:

1、通过研究、实践初步构建起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实践活动课教学一般模式为:

课前调查(或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结果显示: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数学教学生活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生活世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整合。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在研究中我们认为:

一要走进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各种资源,这是用好新教材的基础;二要跳出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作为教材的补充,这是用活教材的体现。

如何在一个课时、一个主题的教学中恰当地重组教材的各种实践活动资源呢?

我们作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五年级《可能性》第一课时中,我们没有按照教材预设的练习完成教学,而是对原有的练习题进行合理的整合及拓展,把4个练习题变成了三个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数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既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把学生生活实践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又如在计算类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中,五年级实验教师在完成小数乘除法专题教学后分别设计了实践活动课《理财小天地》、《节约能源》。

四年级在学习多位数乘除法及估算基础上设计课例《节约用纸,保护环境》,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

在活动中,学生各类的计算知识得到综合运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得到提高。

3.建构有效的“互动探究式”实践活动策略。

开展实践活动比单纯的知识教学更注重课内外的联系与延伸,更关注学生活动过程的互动合作。

在开展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活动策略的运用,总结有以下几点较突出的经验:

一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

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

在开展《节约能源》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家了解家里一月的水、电、气等基本生活能源的各项使用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

你家一月在能源使用方面共需开支多少钱?

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是加强课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动。

例如上课伊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