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6554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docx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打法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

(1)

目标要求:

1.简介安塞腰鼓的特点。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重点,难点

1.简介安塞腰鼓的特点。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简介: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

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

之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

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1日那天安塞腰鼓

参加了国庆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游行演出。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编成冀教版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中第二十九课和苏教版语文6上语文书中第十四

课《安塞腰鼓》。

二.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

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

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

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现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

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

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在中

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

豪迈粗

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

悍勇威猛的个性与性格。

安塞腰鼓可由上千人一同表演。

早在1986年,安

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

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2009年国庆典礼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

赴日本、德国等地进行表演。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

(2)

目标要求:

1.简介安塞腰鼓的起源。

2.了解安塞腰鼓的发展。

重点,难点

1.简介安塞腰鼓的起源。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

一.安塞腰鼓

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1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

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

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和“中国第一鼓”。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

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这不仅是黄土高原的代表,也是中国的代表,世界的代表!

  安塞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

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而以安塞的西河口乡与真武洞两地最有特色。

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特别在表演中,又有机地揉合了民间武术和秧歌舞动作,有弛有张、活而不乱,进退有序、气势磅礴、浑厚有力。

群众赞之为“式子慷慨码子硬”。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3)

目标要求:

1.简介安塞腰鼓的成绩。

2.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

重点,难点

1.简介安塞腰鼓的起源。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

一.安塞腰鼓的成绩

1984年,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担任摄影的电影《黄土地》剧组走进了仍然比较封闭的安塞。

他们要在这里寻找一种与黄土地相契合的、充溢着生命原动力的民间舞蹈。

他们选中了腰鼓。

拍摄那天,在朗朗晴空下,150名身穿一色黑袄裤、头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红布带的精壮的陕北汉子,脚踏厚厚的黄土,在牛皮大鼓的助威下,齐齐地舞了起来。

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展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

摄制组的人们震惊了,陶醉了。

当拍摄到最后一个镜头:

鼓手们从山坡后面涌上来时,只见黄尘滚滚,人影恍惚,震天的鼓声和150条汉子的吼声交织在一起,犹如黄河咆哮、万马奔腾,在场的人热烈鼓掌,激动得快要疯了。

从此以后,安塞腰鼓一发不可收拾地打出了黄土地:

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上夺得最高奖项;1989年,

(2)2台湾电影人凌峰将恣意豪放的安塞腰鼓收入他的专题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并作为片头镜头;1990年,安塞腰鼓敲进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大放异彩。

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50、60周年庆典以及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活动周等重大活动。

目前,安塞全县有腰鼓协会140个,骨干腰鼓手达到了19115人。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4)

目标要求:

1.简介安塞腰鼓的文化。

2.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

重点,难点

1.简介安塞腰鼓的文化。

2.了解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

教学内容

一.安塞腰鼓的文化

  如果说悠扬高亢的信天游是黄土高原的忧郁的诗情,那么安塞腰鼓就是这片土地的顽强生命的呐喊和奔突。

这是一种民间的舞蹈,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有浓厚的当地人民生活的气息。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

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

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

“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

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

“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

”群众也都坐不住了。

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

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

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

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

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

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

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

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

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

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

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

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5)

目标要求:

2.简介安塞腰鼓的表扬。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重点,难点

1.简介安塞腰鼓的表扬。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教学内容

3.安塞腰鼓的表演

安塞腰鼓的演奏非常壮观。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安塞先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陕北腰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一些主要流传地区,几乎是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

而且世代传承,经久不衰。

正由于它流传的时间长、范围广,参加的人数多,所以,舞蹈的基本形式和动律虽然大致相同,但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演风格和习俗。

安塞腰鼓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安塞腰鼓由来已久,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这里是用来表达胜利的欢呼和丰收的喜悦。

颇密的击鼓声,强悍的步伐,变幻的阵势,雄壮的呐喊,尽现男子阳刚之美,在国际上极富盛名。

  

安塞腰鼓多采用集体表演形式,鼓手(称“挎鼓子”或“踢鼓子”)少则数十人,多时可达百余人。

队伍包括拉花女角、伞头、蛮婆、蛮汉等角色,和“跑驴’、“水船”,等各种小场节目组成浩浩荡荡的民间舞队。

在表演上强调整体效果,要求动作的整齐统一和队形变化的规范性,主要通过鼓手们豪迈粗犷的舞姿和刚劲有力的击鼓技巧,充分展现生息在黄土高原上的男子汉们的阳刚之美。

 

安塞腰鼓有完整的表演程式和活动习俗。

过去,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是集中的活动时间。

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

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

“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

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

“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

”群众也都坐不住了。

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

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

这可能是古“乡人傩”的习俗遗风。

有时两队腰鼓在途中相遇,一般都由伞头互唱秧歌,共贺新年,让道而行,但有时也会出现互不让道的情况,此刻就要竞技赛艺,争个高低。

两队锣鼓大作,唢呐声、腰鼓声,好似春雷滚动。

鼓手们尽情击打、跳跃,如疯似狂,打至高潮,鼓乐暂息,由双方伞头出场对歌,这也是竞赛技艺的一个方面。

直至有一队阵角先乱,动作不齐,鼓点、队形也都统一不到一块或对歌对答不上时,就算输了,于是主动让道,让胜者先走。

  

“沿门子”结束后,邻村之间的腰鼓队还要互相拜年,彼此互访,进行交流演出,这和陕北秧歌一样,称之为“搭彩门”。

正月十五时,各村腰鼓队云集广场,开始了互比互赛活动。

各路鼓手各显身手,互比高低,成为一年里腰鼓表演的高潮。

这不仅活跃了农村春节文娱活动,还通过彼此观摩、切磋技艺、推动了腰鼓的普及和提高。

当晚还要举行“转灯”(也称“转九曲”),几乎是人人争游,阖家同转。

届时鼓乐齐鸣,灯光闪烁,腰鼓队在前引导,众人随后,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腰鼓队的活动常延续到正月十七、十八,祭罢土地神后方告结束。

此后,老乡们就安心去准备春耕生产了。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6)

目标要求:

1.简介安塞腰鼓的表演。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重点,难点

1.简介安塞腰鼓的表演。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教学内容

一.安塞腰鼓的表演

腰鼓的表演形式可大致分为“路鼓”和“场地鼓”。

  

“路鼓”是腰鼓队在行进中边走边舞的一种表演形式,前由两名伞头领队,后随由挎鼓子和拉花组成的舞队乙-伞头身后紧随的一位挎鼓子,称“头路鼓子”,他必然是技艺精湛的击鼓能手,全队的动作变换和节奏急缓,统由他来指挥。

队伍的后部,是扮成蛮婆、蛮汉的丑角,也有的扮成孙悟空、猪八戒等唐僧取经中的人物,随意扭动,逗笑取乐,以增添节庆的欢乐气氛。

“路鼓”由于在行进中表演,一般动作简单,幅度较小,多做“十字步”、“走路步”、“马步缠腰”等动作。

常用的队形有“单过街”、“双过街”、“单龙摆尾”、“双龙摆尾”等。

  

“场地鼓”是指腰鼓队到达表演地点,打开场子后的表演形式。

开始时由伞头挥伞号令,顿时鼓乐齐鸣,众舞者随伞头翩翩起舞。

这一段叫“踩大场”,表演节奏缓慢,目的是打开场地,拉开队伍,稳住观众情绪。

第二段载歌载舞,表演节奏渐快,动作幅度较大,队形变化繁多。

常用的队形有“神楼”、“古庙”、“神前挂金牌”、“富贵不断头”、“和尚游门”等。

到引出“太阳弧”图案后,伞头站到场中央领唱秧歌,唱词视场合和对象而定,“谒庙”时,有拜庙祭文,一般演出有向观众拜年问好的,也有喜庆丰收和祝愿吉祥等内容。

伞头唱时,众舞者在场边慢步转圈,并重复接唱每段的最后一句,俗称“接后音”。

唱完后,伞头退出场地,由挎鼓子和拉花入场表演,走出各种复杂多变的队形。

此刻不受时间的限制,舞者尽情表现各自的技艺绝招,情绪热烈,起伏跌宕,使表演达到高潮。

  

近年来安塞腰鼓为了突出挎鼓子的技巧,表演“场地鼓”时由挎鼓子在场内单独表演。

众鼓手在头路鼓子的指挥下,精神振奋,击鼓狂舞,此时只见鼓槌挥舞,彩绸翻飞,鼓声如雷,震撼大地,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

 

 这一段结束后,再穿插表演其它形式的小场节目,如“跑驴”、“水船”、“高跷”、“二鬼打架”、“大头和尚”等。

节目形式的多少,视各村的人才和条件而定。

小场节目结束后,再接着表演一段大场腰鼓。

此刻锣鼓敲得快,唢呐吹得紧,击鼓更激烈,情绪更欢快,使整场表演在强烈的气氛和高昂的情绪中结束。

 

少年宫活动——安塞腰鼓(7)

目标要求:

1.简介安塞腰鼓的打法表演。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重点,难点

1.简介安塞腰鼓的打法表演。

2.学习安塞腰鼓的打法。

教学内容

一.安塞腰鼓的表演

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为场地鼓,大致可分为九段九个动作 :

每个动作中间穿插过门。

入场式:

猛虎下山

1.过裆:

四遍

2.马步缠腰:

四遍

3.凤凰三点头:

四遍

4.欢庆鼓:

四遍

5.路鼓:

四遍

6.弹跳转身:

四遍

7.交叉过档:

四遍

8.过档:

四遍

9.顶天立地:

四遍

在队形变换中穿插“十一”的队形,在广播中配以解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