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801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docx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

东北区域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

现场评价查评表

评价项目:

评价机构:

沈阳万益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评价内容:

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

评价人员:

企业配合人员:

(签字)

查评时间:

(签字)

 

发电机组并网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危险因素辨识结构汇总表

发电机组编号

总评价

项数

无关

项数

实评

项数

危险因素或潜在的事故隐患辨识结果

符合项

基本符合项

不符合项

其中权重

其中权重

其中权重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发电机组并网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及基本条件评价项目无关项确定说明

序号

项目序号

评价项目、内容原文

情况说明

发电机组并网电气二次设备必备条件评价项目现场检查表

项目编号

评价项目内容

应查评内容及方式

现场实际查评内容

查评结果

1.7

100MW及以上发电机组应具备进相运行能力,进相试验结果应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确认

查阅进相试验报告

A

1.8

励磁系统模型和参数(包括励磁机或励磁变、功率整流柜、自动励磁调节器)及各环节参数(包括发电机、励磁机或励磁变参数、调节器各功能环节单元的整定参数)应进行实测验证,并书面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

查阅励磁系统产品说明书(包括励磁系统主要设备参数表,励磁系统模型和推荐参数,励磁系统使用、原理、维护等项)

A

查阅励磁系统参数测试报告,电网调度机构回执文件

1.9

电网要求配置和已具备电力系统稳定器(PSS装置)或具有同类功能的其他装置的机组,应进行PSS装置的静态检查及动态投入试验,达到满足电网运行需要,试验报告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

查阅《并网调度协议》

A

查阅PSS装置试验报告

1.10

发电机组应装设连续式自动电压调节器(AVR),并网和正常运行时,必须投入运行。

查阅励磁系统说明书和相关文档资料、励磁系统试验报告

A

查阅现场运行规程、值班运行记录

现场实际检查

1.11

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故障录波器及故障信息子站系统的配置选型应当与所在电网调度机构技术要求相一致,并正常投入运行;200MW及以上容量发电机或发电机变压器组应配置专用故障录波器

查阅《并网调度协议》

A

查阅图纸资料、设备资料

现场检查

1.12

机组的无功调差定值、低励磁限制、V/Hz(过磁通)限制、过励磁限制、过励磁保护定值,应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备案

检查机组的无功调差定值、低励磁限制、V/Hz(过磁通)限制、过励磁限制、过励磁保护定值是否满足电网运行的要求

A

检查上述保护的定值已报所在省网调度机构备案

1.13

安全自动装置,包括低频、低电压、解列、联切设备等的设置,应符合电网调度机构的要求;安全自动装置应与一次设备同步投运

查阅《并网调度协议》

A

查阅相关设计图纸、设备文档资料、检测、检验、试验报告等

现场实际核对检查

1.14

在机组正式并网前,远动终端系统(如RTU)、电能量采集计量系统(TMR)、电网实时动态检测系统(WAMS)、水电厂调度自动化系统、调度数据专网完成调试工作,并与一次设备同步投入运行;远动通道应具备调度数据网络通道

查阅《并网调度协议》

A

查阅远动信息表

查阅相关设计图纸、设备说明书、设备验收报告等

现场检查自动化设备投入运行情况

1.15

200MW(新建100MW)及以上火电和燃气机组,40MW及以上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应具备AGC功能;应完成于相关电网调度机构AGC功能的闭环自动发电控制的调试与试验,性能和参数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按调度要求参与电网闭环自动发电控制;机组需具备执行AVC功能的能力,应与电网调度机构完成AVC联合调试;根据电网调度机构要求协调控制机组的无功功率

查阅《并网调度协议》

A

查阅AGC、AVC机组联调试验和运行记录,AGC、AVC运行情况记录

查阅调度下发的相关规定

1.16

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应能满足电网稳定运行的要求;并网发电机组根据电网调度要求应参与一次调频,机组的一次调频基本性能应满足有关规定要求,并经试验测试,试验报告报所在电网调度机构

查阅《并网调度协议》,查看一次调频相关要求

A

查阅一次调频试验报告

1.17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应当坚持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

查阅《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设施方案》

A

查阅《电力二次系统拓扑图》

现场检查

1.18

并网通信设备的技术制式应与所并入电力通信网采用的技术制式相一致,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技术标准,并通过电网通信主管部门组织的测试验收

查阅通信系统图纸、说明书等资料

A

电网通信部门验收资料

现场检查通信设备情况

1.19

电厂至电网调度端之间应具备两个及以上可用的独立路由的通信通道;在暂不能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殊情况下,并网双方应协商解决;通信系统应能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电话等业务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查阅《并网调度协议》

A

查阅通信图纸、通道网络结构图、通信系统运行方式等资料

1.20

蓄电池组和充电、浮充电装置的配置应符合技术要求;电厂升压站直流系统与机组直流系统应相对独立;蓄电池组定期做容量核对性充、放电试验,放电容量应符合技术要求。

检查直流系统设计图纸和相关设备说明书等,现场检查

A

检查蓄电池组核对充放电试验报告,检查容量核对性试验应达到额定容量值

 

发电机组并网电气二次设备基本条件评价项目现场检查表

项目编号

评价项目内容

应查评内容及方式

现场实际查评内容

查评结果

权重

3.1

励磁系统

3.1.1

新投入或大修后的励磁系统应按国家及行业标准做零起升压、阶跃、甩无功负荷和灭磁等试验,动态特性应符合标准。

查阅励磁系统试验报告,报告中录波图,空载阶跃试验阶跃量为5%~10%,超调量、振荡次数、调整时间、电压上升时间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A

发电机100%零起升压及甩额定符合时,端点电压调量均不大于15%额定值

检查发电机灭磁功能正常、可靠

3.1.2

调节器中的低励限制、V/Hz限制、过励磁限制、过励磁保护等功能单元的整定参数经现场试验证实。

查阅励磁试验报告中低励限制、V/Hz限制、过励磁限制、过励磁保护等试验项目内容

B

3.1.3

励磁系统的强励能力(强励电流倍数、强励电压倍数、强励持续时间等)应满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若电力系统稳定有要求时,应按电网调度机构提出的数值设定

查阅发电机和励磁系统技术说明书等资料,检查强励限制设定值,励磁变过流保护的动作电流应能躲过可能的最大负荷电流、且不应限制机组强励功能

A

查阅励磁试验报告

3.1.4

调节器在正常方式运行时应稳定、可靠;静差率、调节范围应满足要求;通道之间和运行方式之间的切换过程中应无扰动。

查阅励磁调节报告,检查试验数据、参数设置

C

检查静差率测试结果满足要求

通过试验录波图,检查调节器自动/手动及通道之间的切换是否平稳

无功电流补偿或称调差范围应不小于±15%

现场检查发电机电压应调整平稳

3.1.5

发电机转子过电压保护装置应简单可靠,动作电压值设置合理;灭磁开关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时应可靠合闸,在30%~65%之间应能可靠分闸。

检查灭磁计算书和技术资料

C

转子过电压保护动作值应高于强励后灭磁和异步运行时的过电压值,同时应低于转子绕组出厂工频耐压试验幅值的70%

灭磁开关在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时应能可靠分闸,低于30%时应不动作

3.1.6

功率整流柜应具有冗余或足够的备用;功率整流装置的均流系数一般不小于0.85,均压系数一般不小于0.9。

查阅功率整流柜技术资料,运行、试验记录

C

检查功率整流装置的均流系数一般不小于0.85,均压系数一般不小于0.9

现场检查功率整流柜运行正常,无过热、报警等现象

3.1.7

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监督规程、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要求;应有完善的励磁系统技术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技术监督网络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开展本单位技术监督工作。

查阅有关资料,上级颁发的有关技术监督规程、制度、标准是否齐全,并检查执行情况

D

查阅是否建立、制定有关制度,技术监督网络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

是否进行了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是否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技术监督工作经验,通报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下阶段技术监督工作任务

3.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3.2.1

应认真执行定值通知单制度,定值单应履行审批手续;发电厂管辖范围内的继电保护应有完整的整定计算方案,并应有完备的审批手续;应根据电网结构变化等情况及时重新核算继电保护定值。

查阅整定计算方案和继电保护定值单

B

查阅定值管理制度,检查定值情况

3.2.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应按有关继电保护部门提供的定值通知单进行整定及试验

查阅试验报告,检查整定试验是否按定值通知单上的定值进行

B

查阅试验报告,检查试验项目是否齐全,试验方法是否争取饿,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3.2.3

应将同一被保护设备的所有保护装置连在一起带实际断路器进行整组试验,以校验各装置在故障及重合闸过程中的动作情况和保护回路设计正确性及其调试质量

查阅试验报告,检查试验项目是否齐全,试验方法是否正确,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B

3.2.4

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变化、容量、准确级、互感器各次绕组的连接方式及其级性关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电流互感器回路负担应符合互感器误差的要求

查阅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出厂合格证书和试验报告

B

查阅电流互感器误差校核试验记录

3.2.5

新安装或经更改的电流、电压回路,应直接利用工作电压和一次符合电流检查电压、电流二次回路,并确认互感器极性、变化及其回路的正确性,以及确认方向、差动、距离等保护装置有关元件及接线的正确性;所有星形接线的保护在投入运行前,还必须测量各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以保证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查阅试验报告,用一次符合检查试验记录,检查互感器极性、变化及其回路是否正确

B

检查保护向量测试数据是否完整、正确

差动保护的差流是否满足要求,带方向的保护动作区是否正确

检查星形接线的保护各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记录

3.2.6

按双重化原则配置的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传送信息的通道应互相独立,且通道及设备的电源也应互相独立;同一条线路上的两套继电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信号一般采用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传送或实现相互独立。

查阅保护盒安全自动装置设计资料和说明书等技术文档,查阅通信设计资料等技术文档,现场检查实际情况

C

同一条线路上的两套继电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当只采用管线通信方式时,应考虑两条不同路由的光纤通道;当只有一条光缆路由时,应安排在不同的纤芯上;当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时,应分别安排在不同相的导线上

3.2.7

静态保护盒控制装置应采取电磁干扰的减缓措施;装设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地面应敷设规范的等电位接地网;保护设备的室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及设备外壳均应连接于等电位接地网;保护设备的室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及设备外壳均应连接于等电位接地网;装设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屏柜下部接地铜排已可靠连接于等电位接地网;等电位接地网与厂、站主接地网紧密连接。

装设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的屏柜地面下用截面不小于100mm2接地铜排直接连接构成等电位接地母线,接地母线应首末可靠连接成环网,并用截面不小于50mm2,不少于4根铜排于厂、站接地网直接连接

C

开关站至保护室安装了100mm2铜排(缆)并与保护室内的灯电位接地网相连接

检查室内的所有金属结构及设备外壳以及装置屏柜下部接地铜排已可靠连接于等电位地网

静态保护和控制装置屏柜下部应设有截面积不小于100mm2的接地铜排,屏柜上装置的接地端子应用截面积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和接地铜排相连,接地铜排应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的铜排于地面下的等电位接地母线相连

3.2.8

应根据当地电网具体情况并结合一次设备的检修合理地安排保护装置定检计划;应按《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的要求进行定期校验,校验项目齐全,校验报告完整。

查阅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定检计划,是否符合相关规程的规定

D

查阅检验报告,检查校验项目齐全,校验报告规范、完整

3.2.9

应具备电网调度机构颁发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编写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现场运行规程或规定,内容应规范、齐全,并符合实际,具可操作性;相关描述应采用规范术语及调度命名。

检查是否具备电网调度机构颁发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B

查阅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规程,检查规程内容齐全、规范,并符合实际;检查相关描述是否采用规范术语及调度命名

3.2.10

应针对各类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情况,制定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

查阅有关文件,制度应满足有关法规、电力行业标准、电网企业反事故措施规定及有关继电保护技术监督的规定

C

3.2.11

应有完善的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开展本单位技术监督工作

查阅是否建立、制定有关制度,技术监督网络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

C

是否进行了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是否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下阶段技术监督工作任务

3.2.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技术文件和运行资料应由专人管理,并保持齐全、准确。

图纸等设计资料、说明书等技术文件、验收报告、定值通知单、专用检验规程或调试大纲

D

运行资料如缺陷记录、检验报告、装置改进资料等

图纸、资料是否完整、齐全,是否与实际设备相符

3.2.13

应配置必要的继电保护试验设备和专用工具,准确级及技术特性应符合要求,并应定期校验。

检查设备台账并进行实际检查,了解仪器仪表的配置情况

D

查阅检测报告,是否定期进行检验,是否经过检验合格

定值检验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的准确级不应低于0.5级

3.2.14

保护盘柜及柜上的继电器、压板、试验端子、熔断器、端子排等应符合安全要求,名称、标志应齐全、清晰

现场检查保护盘柜上的压板、熔断器的标志、名称清晰,端子排的接线符合安全要求

D

3.2.15

室外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标志、名称清晰

现场检查室外端子箱安装牢固,封闭良好并有防潮防尘措施

D

端子箱正面及背面标志、名称清晰

3.3

调度自动化

3.3.1

调度自动化设备上传的信息参数应按电网调度机构下发的信息表执行

查阅自动化设备技术资料是否完整

B

检查远动信息参数表

3.3.2

调度自动化系统遥测量和遥调量的总准确度不应低于1.0级,遥控量和遥信量正确动作率应为100%;远动系统的遥测精度应为0.2级,遥测变送器、智能采集单元的精度宜为0.2级

查阅远动系统说明书等技术资料

D

查阅自动化设备检定与测试报告

3.3.3

应检查与一次设备相关的子站设备相应的测量回路和测量准确度,遥信和遥控的联动试验的正确性

查阅检验技术报告及有关图纸资料,现场自动化设备遥信传动试验记录

C

3.3.4

发电厂的调度自动化数据传输通道,应具备两个及以上独立路由的通信通道,其质量和可靠性应符合国家、电力及有关行业相关标准,定期测试通道的比特差错率不超出极限值

查阅相关图纸、设计资料

C

现场检查自动化设备上传所在电网调度机构信息传输通道配置情况

检查测试通道的比特差错率不超出极限值

3.3.5

调度自动化设备应安装牢固,底部应密封,远动系统与通信设备的接口应设置通道防雷保护器;远动系统与遥测变送器和通信设备之间的电缆应采用多芯双绞屏蔽电缆或光缆;远动系统和遥测变送器屏应可靠接地

现场检查远动系统与通信设备的接口处设置通道防雷保护器

C

远动系统与遥测变送器和通信设备之间的电缆应采用多芯双绞屏蔽电缆

远动系统和遥测变送器屏可靠接地

3.3.6

远动系统应配备两路独立电源,配备的不间断电源时间不小于1h

现场检查远动系统供电电源系统配置情况

C

3.3.7

参加AGC运行的机组控制方式、控制参数应按照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的规定运行;AGC机组调整上/下限值、调节速率、响应时间等运行参数性能和指标应满足《电网运行准则》和电网调度规定的要求;未经调度许可不得将投入AGC运行的机组擅自退出运行或修改参数

现场检查参加AGC运行的机组控制方式、控制参数应按照所在电网调度机构的规定运行

C

现场查阅AGC运行参数,调试报告,AGC机组调整上/下限值、调节速率、响应时间等运行参数性能和指标应满足《电网运行准则》和电网调度规定的要求

现场查阅AGC运行记录,无AGC运行的机组擅自退出运行或修改参数情况

3.3.8

电厂应有自动化设备的设备台账、竣工图纸、工厂验收报告、现场验收报告等技术资料;图纸资料应与实际运行设备相符,建立规范的图纸、资料技术档案。

检查自动化设备台账、技术资料等

E

3.3.9

远动设备的检修(包括故障检修),应经电网调度机构同意后方可进行,紧急情况时,可先行处理,并尽快将故障处理结果报告电网调度机构

查阅检修记录,调度下发的调度自动化运行月报,现场远动设备检修和缺陷处理制度

D

3.4

电力系统通信

3.4.1

应配置通信专用电源系统,通信专用电源系统应由两路输入电源、整流器和蓄电池组组成;当交流电源中断时,由通信专用蓄电池组单独供电时间应不小于1h。

查阅通信电源设计资料和说明书等技术文档

B

现场检查通信专用电源系统配置、工作状况

3.4.2

蓄电池组应按要求定期做容量核对性充、放电试验,放电容量应符合技术要求。

查阅蓄电池充、放电试验记录

D

3.4.3

蓄电池组的端电压值,浮充电流值,每只蓄电池的电压值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直流母线的对地电阻值和绝缘状态应良好。

检查蓄电池外观,查阅巡视和试验记录

D

现场检查直流母线的绝缘状态应良好

3.4.4

通信电缆进入机房要首先接入保安配线架(箱),配线架应装有抑制电缆线对横向、纵向过电压的限幅装置;通信机房配电屏或整流器入端三相对地应装有防雷装置;专用通信直流电源“正极”在电源设备侧和通信设备侧应良好接地;“负极”在电源机房侧和通信机房侧应接有压敏电阻。

现场检查通信配线架、配电屏、专用通信直流电源等设备

D

3.4.5

通信站必须有良好的防雷接地措施,通信机房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所有的金属外壳和其他金属构件应以最短距离与环形接地母线连接;每年雷雨季节前应对接地系统、防雷元器件进行检查和维护。

现场检查通信机房建筑应有防直击雷的接地保护措施

C

通信机房内,应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简称环母线)环形接地母线一般应采用截面不小于90mm2的铜排或120mm2的镀锌扁钢

机房内各种电缆的金属外皮、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框架、进风道、水管等不带电金属部分、门窗等建筑物金属结构以及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等,应以最短距离与环形接地母线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的部位可用含银环氧树脂导电胶粘合

现场检车接地连接是否紧固、接触是否良好、接地引下线有无锈蚀、接地体附近地面有无异常

查阅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测试报告,检查接地电阻是否合格和测量方法是否符合规范

3.4.6

通信电路应配备通信监测系统,并能将设备运行工况、告警信号等传送至运行管理部门或有人值班的地方

现场检查告警信号接入情况,抽查告警装置及监测系统

D

3.4.7

通信机房(含电源机房和蓄电池室)应有良好的环境保护控制设施,防止灰尘和不良气体侵入;保持室内温度在15~30℃;保证室内工作照明及事故照明

现场检查通信机房环境良好,有防止灰尘和不良气体侵入措施,无杂物堆放

E

现场检查通信机房室内温度保持在15~30℃

现场检查通信机房工作照明良好,有事故照明或应急灯

3.4.8

应及时消除通信电路和设备的故障及缺陷,保证电路畅通和安全运行

查阅通信设备消缺记录本

D

现场检查通信设备状态

3.5

直流系统

3.5.1

直流母线电压应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现场检查,检查直流母线电压值符合要求

B

3.5.2

充电、浮充电装置运行稳定,电压、电流稳定度、纹波系数符合要求,直流系统对地绝缘应良好

现场检查,查阅试验记录、出厂试验报告和参数测试报告

D

现场检查运行中的直流母线对地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MΩ

3.5.3

直流绝缘检测装置运行状态良好,应定期进行模拟试验;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电阻低于整定值时,直流绝缘检测装置应准确报警

检查绝缘监察及信号报警试验报告或记录,额定电压为220V,用25kΩ电阻;额定电压为110V,用7kΩ电阻;额定电压为48V,用1.7kΩ电阻,分别使直流正负极接地,声光报警应正确。

C

3.5.4

蓄电池不应存在连接片松动和腐蚀现象,壳体无渗漏和变形,极柱与安全阀周围无酸雾溢出,绝缘电阻不应下降,蓄电池温度不应过高等

现场检查蓄电池状况良好

B

3.5.5

应定期测试蓄电池组的端电压、每只蓄电池的电压值,记录齐全

现场检查

D

查阅蓄电池组的现场记录

3.5.6

直流系统各级熔断器、空气小开关的配合应满足选择性要求,并进行核对

查阅直流系统设计图纸,级差配合核对统计资料

C

现场抽查已运行开关的铭牌、参数,所用开关是否采用交流开关替代直流专用开关使用

3.5.7

蓄电池室照明、通风、保温、防火、防爆措施应完善

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室内照明应为防爆型,室内不装设开关盒插座

蓄电池室应避免阳光直射,门应向外开启

室内温度宜为5℃~35℃,其中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组的室内温度宜为15℃~35℃

3.5.8

应有现场直流系统运行与维护规程,规程满足现场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

查阅有关运行与维护规程

C

3.5.9

直流屏(柜)上的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继电器、表计等元件的标志应齐全、规范、清晰、准确

现场检查各元件的标志应齐全、规范、清晰、准确

D

3.6

静止变频器(SFC)

3.6.1

SFC的拖动成功率应大于95%;SFC的异常退备次数每年应小于3次

查阅SFC运行记录

C

3.6.2

SFC冷却系统各控制、保护系统正确可靠;管道、阀门及连接部分无渗漏;水温、水压、流量等指示正常。

SFC冷却水泵自动控制、保护回路动作正确可靠,水泵运行正常,水压和流量满足要求

C

采用水内冷的SFC一次次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