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7021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docx

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文综试题word版

甘肃省2013年第一次高考诊断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

“……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是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25.《史记·货殖列传》:

“由是观之,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

岂所谓‘素封’者邪?

非也?

”该材料反映出

A.战国到西汉前期商品经济活跃B.巨商地位很高,超过了王侯

C.司马迁具有重农抑商思想D.西汉政府据此实行了盐铁专卖

26.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

”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

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

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27.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

“言,我之言也。

名,我所称之名也。

今人作述,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其猥而悖也,”他一生“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

”材料可以看出他主张

A.冲破八股取士对人们思想的禁锢B.提倡人权和言论自由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28.《顾维钧回忆录》: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

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

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由此可见

A.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

B.国民党政权迫于国内压力拒签合约

C.国内民众的抗议活动对政府的外交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D.在拒签合约问题上中国上下认识一致

29.图5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和火苗:

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产品

B.破扇子:

中国政府保护和发展实业的政策

C.狂风骤雨: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

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艰难发展

30.下列由国家牵头制定的“计划”中,与我国发展高科技直接相关的是

A.“863”计划和“星火计划”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C.“希望工程”计划D.“211工程”计划

31.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这句话反映的核心思想或精神是

A.宽容精神B.理性精神C.和谐思想D.民主精神

32.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及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C.说明了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可取之处

33.康拉德·阿登纳(图6):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

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

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表明欧洲

初步走向联合的动因之一是

A.联合美国对苏联和东欧实行冷战

B.在两极格局中寻求欧洲的生存和发展

C.加强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发展

D.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

34.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下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创立B.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

C.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D.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35.在1949-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

这表明

A.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B.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

C.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D.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十分深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一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一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

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

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

根据1920年劳埃德。

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动者和非手劳动者。

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

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

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

在1919—939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10分)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

“(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梯子”的内涵以及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

(5分)

 

材料三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

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

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巴士底狱”。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摘自《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19世纪英国等欧美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弊端。

(4分)

材料五在整个西方国家中,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立法历史最久,实施最早。

由于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肆虐,直到本世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才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形成“福利国家”。

概括起来,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分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大类。

在社会保险方面包括:

(1)养老保险,

(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工伤保险,(5)失业救济……在生老病死、伤残孤寡、教育就业失业各个领域,均有促进、鼓励、保险、赔偿、补贴及救济等各项配套立法。

它以社会承担为主,三分之二的开支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种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其他三分之一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负责。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保障制度的演变》

(4)根据材料五概括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6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民主义的三种思想背景对孙中山政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显著的区别。

20年代之前,在孙中山的政治实践中,英、美民主主义占较大的比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对比较微弱。

但随着1917年后孙中山政治上的不断受挫折,他对英、美民主主义虽继续抱有强烈希望,但同时开始重视中国文化传统,1921年后,孙中山回归中国传统的痕迹越益明显。

孙氏深感单纯追求英、美政治模式,忽略中国传统是其革命不断遭挫的重要原因。

孙氏开始相信,只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底,从而“规抚”外来思想才能为其政治活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孙中山向中国文化传统倾斜的同时,孙中山把目光又转向新生的苏俄,经过审慎的研究和思考,对苏俄革命经验作出了选择。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答,则按答题位置最前面的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56年,中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作为党政机关的附属物,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命令。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二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

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用风扇和鼓风机,但是,即使采取这样简陋的措施,企业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

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一个图章盖完,夏天也已经过去了。

——高尚全《编入课本的“改革语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6年国有国营企业制度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当时的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编辑工作开始之前,狄德罗就坚决主张不让政府部门参与此项工作。

他发出这样的宣言:

“汇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种知识,向现时同我们一起活着的人们阐述它们的普遍体系,并将此书之于我们的后人……让我们的子弟因为更有知识,从而更有道德,也更幸福,使我们与世长辞时无愧于人的称号……”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两点,狄德罗关在上了三道锁的房内,对任何人都不开门,他像个苦役犯那样编写《百科全书》。

——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

材料二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于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编撰方式各是什么。

(6分)

 

(2)《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历史上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6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

 

47.(15分)29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联合国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

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

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

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

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

——《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比较研究》

(1)据材料,简要评述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与国际联盟相比,联合国运行机制的特点。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教训。

(7分)

 

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38年,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写了一封《给后代的信》:

“我们的时代出现了不少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本来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

我们早已利用机器横渡海洋,也用了有可能使人类最终摆脱所有体力苦力的机械力量。

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在世界各个角落毫不费力互通讯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还完全是无组织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事业遭受悲惨的贫困,并且不同国家的人还不时互相残杀,这种悲惨景象使所有想到将来的人都感到恐怖和难受。

材料二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感情上并不是中立的,但作为人类,我们必须记住,决不可用战争去解决这些争端……如果我们这样做出抉择,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幸福、知识和智慧的不断增进。

难道我们由于忘不了我们的争吵,竟然要舍此而要选择死亡吗,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

牢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

回答: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给后代的信》以及《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