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docx

第十一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第2课。

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已经涉及到了有关家庭领域的学习。

本册本单元的学习是低年段相关的学习目标的提升,在感受家人的爱、干点家务的基础上,增加了解父母,帮助父母改掉不良嗜好,学会用行动去爱父母等学习目标。

本单元共有第10、11、12三课。

本课正是承接前面第10课《父母多爱我》的学习,从理解父母的爱入手到学会用行动向父母表达我们的爱。

后面的12课《家庭的记忆》属于拓展部分,意在引导儿童积极了解自己家庭历史,增加对“家庭”这一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了解。

本课分为三个栏目,分别是:

我们都爱父母、我们了解父母吗?

爱父母,在行动。

这三个栏目之间是顺承的关系。

其中前两个栏目:

“我们都爱父母”和“我们了解父母吗?

”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爱父母的情感,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第二课时“爱父母在行动”把对父母的爱和感恩推及到行动层面,同时也引导孩子深入地认识“爱父母也要帮助父母改正不良嗜好”。

课标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和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丰富,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体会逐步加深。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怎样恰当表达对父母的爱。

课前,我在我们班做了一份小调查,从孩子们完成的情况看,100%的孩子都认为自己爱爸爸妈妈,但是对父母了解很少。

全班43名同学,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仅仅有19人,了解父母烦恼的同学仅有3人。

同时,我还班级孩子的父母做了一份小调查。

从调查结果中,我发现,我们班90%的孩子都是由父母共同抚养,并且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都较长。

也用少部分同学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但是至少一个月都能回家一次。

这为本节课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学习目标

1.运用电子相册回忆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唤醒学生内心关爱父母的情感。

2.通过生活实践交流,情境创设和绘本故事等多种形式,借助已有的经历和感受,意识到担心、心疼、思念都是爱父母的表现。

3、运用观看视频、小组探究等方式,总结概括和拓展了解父母的方式。

4、交流分享为父母写档案的发现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教学重点

难点

1、唤醒学生关爱父母的情感,让孩子明白担心、心疼、思念都是关爱父母的表现。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途径了解父母,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绘本故事《团圆》,考查了学生对父母爱的理解。

2.通过表格填一填、,检测学生对了解父母的方法的掌握。

教与学

方法设计

情境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家庭照片课前学生调查表家长调查表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了解父母的身体、工作、生活、兴趣爱好、烦恼等情况,填写父母档案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电子相册导入新课,唤醒爱的回忆

1.播放电子相册,回顾与父母生活的点滴

过渡语: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照片,它记录了你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边看边想,当时你和爸爸妈妈一起你干什么?

心情怎么样?

询问交流:

在干什么?

心情怎么样

过渡:

父母陪伴我们成长,他们也是我们最爱的人,我们永远把爸爸妈妈放在心中。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引入,让学生明白父母的陪伴以及父母对我们的爱,唤醒学生父母的爱,为关爱父母的奠定情感基础】

活动二、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爱

(一)、情境体验——体验担心和心疼

(出示课文中的两幅图,图一等爸爸回家吃饭,图二妈妈生病)

相信这种情况你也曾经遇到过,当我们最爱的人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1)小组讨论:

看着这两幅图,你会怎么想?

(2)同学交流,老师点评。

小男孩对爸爸的担心,小女孩对妈妈的心疼,都是他们对父母的爱呀!

(3)生活中,这样的感受你有吗?

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4)师总结:

对啊,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担心和心疼他们。

其实,担心与心疼就是我们对父母的爱。

(二)、观看绘本《团圆》——感受思念

我们多么渴望父母身体健健康康的,天天陪在我们身边。

可是,有这么一个小朋友……她的名字叫毛毛,她的的爸爸一年都在外面打工,赚钱养家。

春节到了,毛毛爸爸带着满满的礼物回来了,可是团聚的时间过得特别快,小春爸爸又需要离开去打工了,我们来看绘本《团圆》。

播放绘本故事《团圆》,请大家思考的下面几个问题:

(1)毛毛的爸爸常年不在家,他爱毛毛吗?

春节到了,毛毛爸爸带着满满的礼物回来了。

在春节的三天里,小春爸爸陪他逛庙会,看花灯,包饺子,放鞭炮。

在爸爸的陪伴下毛毛可快乐啦!

(2)毛毛,为什么把“好运硬币”送给爸爸?

毛毛希望好运硬币能给爸爸带来好运,好运硬币包含着毛毛对爸爸的思念和爱。

问:

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你会思念爸爸妈妈?

生:

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小结:

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

同学们,这种担心、心疼、思念就是我们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和绘本故事,让学生直观感受担心、心疼、思念是关爱父母的表现。

而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这一追问,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的经历,体验对父母的爱。

活动三、小组合作,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父母最爱我们,对我们非常了解。

我们也爱他们,让我们一起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吧!

(一)观看视频——学习了解父母的方式

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看看视频中的四位小朋友是如何来了解自己的父母的。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

生:

交流了解父母的方式。

【设计意图:

让同学通过观看视频小组讨论,自己总结概括出了解父母的方法,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拓展了解父母的途径。

(二)分享爱的档案——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1、课前布置学生为父母填写档案(可以用课本上的表格也可以自己绘制表格)

2、小组交流,了解的方式,谈感受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课前调查,课上分享自己发现和感悟,引导学生加深对父母的了解,用心感受对父母的了解。

(三)出示了解父母的名言——感受爱的传统

小结:

老师发现大家对自己的父母都很了解哦,了解父母就是一种爱!

其实,从古到今,我们都很重视对父母的了解,在《论语》中就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

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活动四、总结升华——爱的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担心、心疼、思念,都是爱父母的表现。

我们还通过观察、询问、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等,多种途径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那爱父母我们爱要做什么?

对,勇敢地说出来,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老师给大家一张爱的行动表,请大家利用一周的时间认真完成。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爱的行动。

【设计意图:

爱的行动设计是要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把对爸爸妈妈的关爱延伸到生活中。

同时,也是对第二课时——“爱父母,在行动”的铺垫。

 

拓展作业设计

爱的行动表

班级姓名

什么时候

我会做

爸妈的反应

遇到爸爸妈妈烦心时

当爸爸妈妈生病时

妈妈做家务时

爸爸下班回来时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第2课。

在一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已经涉及到了有关家庭领域的学习。

本册本单元的学习是低年段相关的学习目标的提升,在低年段感受家人的爱、干点家务的基础上,增加了解父母,帮助父母改掉不良嗜好,学会用行动去爱父母等学习目标。

本单元共有第10、11、12三课。

11课正是承接前面第10课《父母多爱我》的学习,从理解父母的爱入手到学会向父母表达我们的爱。

后面的12课《家庭的记忆》属于拓展部分,意在引导儿童积极了解自己家庭历史,增加对“家庭”这一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了解。

本课分为三个栏目,分别是:

我们都爱父母、我们了解父母吗?

爱父母,在行动。

这三个栏目之间是顺承的关系。

其中前两个栏目:

“我们都爱父母”和“我们了解父母吗?

”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爱父母的情感,通过多种途径加深对父母的了解。

第二课时“爱父母在行动”把对父母的爱和感恩推及到行动层面,同时也引导孩子深入地认识“爱父母也要帮助父母改正不良嗜好”。

 

课标分析

本课编写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的家庭生活”第1条“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和第2条“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丰富,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体会逐步加深。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课前,我在我们班做了一份小调查,从孩子们完成的情况看,100%的孩子全都一致认为自己爱爸爸妈妈,但是对父母了解很少。

全班43名同学,知道父母生日的同学仅仅有9人,知道父母烦恼的同学仅有3人。

我还对班级孩子的父母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我们班90%的孩子都是由父母共同抚养,并且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都较长。

也用少部分同学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但是至少一个月都能回家一次。

这为本节课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唤起同学们关爱父母的情感,加深了对父母的了解,为本节课爱父母在行动,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精彩时刻回忆,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爱父母的行动和表现。

2.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明白爱父母不仅需要有心,更需要能力。

3.通过平时观察,思考父母的不良习惯,并想办法帮助父母改掉不良习惯。

明白纠正父母的错误也是对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

难点

1.意识到爱父母不仅需要有心,更需要能力。

掌握爱父母的本领。

2.反思父母的不良习惯,思考如何帮助父母改掉不良习惯。

意识到帮助父母改掉不良习惯,也是对父母的爱。

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填写调查表、听音频等活动达成目标1。

2.通过观看视频以及互动交流等活动,达成目标2.3。

教与学

方法设计

创设情境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师:

《我想这样爱爸妈》的行动表、课件

学生:

课前填写《爱的行动表》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课本剧,导入新课

1.学生表演:

《我和爸爸去买菜》

提问:

为什么爸爸说,我的宝贝长大了?

预设:

因为他把爸爸的喜好记在心里。

追问:

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菜吗?

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对父母的爱好很了解。

其实,像同学们这样把父母的爱好熟记在心中,这也是爱父母的一种方式。

设计意图:

运用课本剧《我和爸爸去买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菜吗?

调到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爱父母在行动做好铺垫。

2.小组合作,分享爱的行动

(一)、播放音频《杨敏的日记》

思考:

杨敏是如何关心父母?

你为父母做过什么?

(二)、小组分享《爱的行动表》

要求:

(1)小组内分享爱的行动表

(2)全班交流我为父母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

学习《杨敏的日记》,引导学生学习杨敏同学是如何关心父母的,《爱的行动表》,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自己爱父母的行动和表现。

3.爱父母,我能行

(一)、播放音频《爱的味道》

小组讨论:

奇奇关爱父母有哪些表现?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

你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向奇奇学习?

(二)、我想这样爱爸妈

爱父母不仅仅要有心,更需要有本领。

1、结合自己家的情况,我们自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请把自己的想法填在“我想这样爱爸妈”表格中。

再思考自己好的想法有能力实现吗?

用什么方法更容易实现?

(三)小组交流后填表

(三)全班交流。

活动二、学习爱的榜样——奥运冠军全红禅

1.分享奥运冠军全红禅的事迹。

2.学生谈观后感。

过渡:

她跳水的目的是赚钱给妈妈治病,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增加自己爱父母的能力。

3.小结:

爱父母的浓浓之情体现在平淡之中,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爱父母,既要有心,还要有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增加自己爱父母的本领。

设计意图:

通过《爱的味道》,引导学生学习奇奇同学是如何关心父母的,《我想这样爱父母》,引导学生思考关爱父母,自己还需要怎么做。

在奥运冠军全红禅的故事给同学们树立了爱父母的榜样。

这三个活动是层层递进的。

活动三、爱他,我就帮帮他

爱父母,并不是对父母的百依百顺,这种爱还体验在对父母的不良嗜好的批评上。

1、小组谈论“爸爸妈妈的不良嗜好”

2、探讨如何帮助父母改掉不良的嗜好

3.推荐优秀小组演一演

小结: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

对于父母的不良行为我们不但要进行批评,更应该尽己所能帮助父母改掉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爱父母并不是说要对父母百依百顺,这种爱也表现在对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评上。

但是批评的语气要柔和,态度要诚恳。

出示:

弟子规中有这么一段话(请学生朗读):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

——《弟子规》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

劝说时的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对于父母的不良行为不但要进行批评,更应该尽己所能帮助他们改正过来,这也是爱父母的表现。

活动四、爱的延伸

回家后,请把自己的方法,告诉自己的父母,和父母一起父母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拥抱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下节课交流。

拓展作业设计

回家后,请把自己的方法,告诉自己的父母,和父母一起父母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拥抱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