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330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 三部分.docx

QC小组活动讲述提纲三部分

第三部分

QC小组活动授课题纲(第三部份)

QC小组活动中涉及的三项管理技术

□遵循PDCA循环

△概念

△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具体内容

△PDCA循环的特点:

1、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关键在总结阶段,它起到承上(巩固措施)启下(解决遗留问题)的作用;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证大坏;

3、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PDCA循环原理

PDCA是目标控制的基本方法。

1、计划P

“计划”可以理解为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计划”是指各相关主体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确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文件。

“计划”还需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审批执行。

2、实施D

实施包含两个环节:

即:

a、技术行动方案的交底;

b、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开展工程作业的技术活动。

计划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标准,从而规范行为,全面地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3、检查C

检查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各类检查都包含两大方面:

a、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行动方案,实施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不执行计划的原因;

b、检查计划执行结果,即产生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确认和评价。

4、处理A

对于质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质量形成的受控状态。

□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数据是统计技术的基础,过程授制和体系运行都离不开数据。

QC小组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要用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证据来说明。

为此,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

例如:

1、说明选题理由时,要把上级的要求(或客观的标准)是什么?

实际达到的程度怎样?

差距有多少?

必须用数据表达出来。

2、现状调查时,为了把握问题的现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必须认真收集和分析数据,做到用数据说话。

3、设定目标时,要从实际出发,用事实和数据作为设定目标的依据。

例如:

要说清楚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达到什么程度?

本企业过去历史上曾经达到什么水平?

差距是多少?

通过QC小组活动可能提高到多少?

4、进行效果检查时,主要是通过实际检验,验测得到的数据,来确认是否实现了课题目标。

效果检查,主要采用数据对比方法,如列出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表,绘制柱状图、折线图、排列图、直方图等。

△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数据的采集

△数据的特性

△计量值数据的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的图形

2、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

3、正态分布的重要结论

□应用统计技术

△概念

统计技术已被国际、国内确认为在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统计技术的应用。

运用统计技术观察、分析问题与用直观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它可以使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发现原因,帮助人们识别直观所不易发现的问题和趋势。

统计技术研究的对象是“变异”,而变异普遍存在于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和质量管理体系全过程,但客观存在的变异,大多都不能直接观测到,往往需要通过对反映这些特征值的数据分析才能得到。

因此,我们要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对变异规律性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进而控制或消除这些变异。

对组织而言,掌握统计技术是为了解决本组织的问题和作出决策,提高管理效率,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

△统计技术、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

△统计方法的用途

△老七种工具:

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新七种工具:

系统图、关联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亲和图、网络图。

关于“创新型”课题

△定义

△“创新型”课题与“问题解决型”课题QC小组的主要区别

△“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确定最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

△“创新型”QC小组成果的具体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QC小组概况

三、选题理由

四、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五、提出方案并确定量佳方案

(一)提出方案

(二)各种方案的对比和试验分析(技术特点、经济合理性、工期、对其他工作的影响)

(三)选定最佳方案

(四)方案实施中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六、制订对策

七、对策实施

八、效果检查

九、巩固措施

十、总结及今后打算

关于卓越绩效模式

△我国质量管理已进入“卓越绩效模式”新阶段

1、我国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

推行全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

·ISO9000标准贯标认证: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GB/T19580-2004的颁布与实施。

2、我国质量管理的第三次浪潮

随着两个标准的制定,即: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TB/Z19579-2004

2005年01月01日起实施

标志:

卓越绩效模式在我国进入了普及推广的新阶段。

我国的质量管理经过TQC、ISO9000,进入了一个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阶段。

△卓越绩效模式的内容

1、卓越绩效模式指:

由国际上著名的三大质量奖的评奖准则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经营管理方式。

这种模式因各国质量奖的推动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2、卓越绩效模式,借鉴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世界级企业成功实践的经验,代表和体现了当前国际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把以往局限于产品、服务的质量概念,拓展到追求经营质量、管理质量更广的屋面上,是大质量概念下的经营质量管理模式。

质量内涵的拓展

产品、服务质量→过程/工作质量→体系质量和经营质量

3、质量奖的评价标准命名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表明全面质量管理发生了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即质量和绩效、质量管理和质量经营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整合的目的,在于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

△卓越绩效模式的来源(诞生)

1、卓越绩效模式来源于质量奖;是大质量概念下的经营质量模式;是世界顶尖级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事实上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国际标准。

2、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质量奖是: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87年设立);

日本戴明奖(1951年设立);

欧洲质量奖(1991年设立)。

△质量概念的演变

1、符合性质量——生产者主导,致力于符合技术标准。

适用性质量——消费者主导,致力于顾客满意、属综合性质量。

竞争性质量——顾客至上,致力于有竞争优势的质量,追求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

战略性质量——顾客和利益相关方主导,致力于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

2、而今,质量不再只是表示狭义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且也不再仅仅包含工作质量,质量已经成为“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的代名词,成为组织追求效力最大化的一种系统运营的“全面质量”。

△卓越绩效模式的两大作用

1、管理框架的作用:

构建并整合组织的管理体系。

2、诊断测量仪的作用:

通过诊断式的测量评价和“学习”循环,提高组织管理的成熟度。

这里指的“学习”是:

学习——评价、改进、创新、分享、与时俱进。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标准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绩效卓越的评奖标准是任何组织都可以采用的一组框架,评奖标准由七大项组成:

1、领导——检查高级管理层如何领导组织,及该组织如何定位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使组织首先成为一个好公民。

2、战略策划——检查组织如何建立其战略方向,如何决策关键行动计划。

3、客户和市场关注——检查组织如何定义客户和市场的期望及要求,如何建立与客户的关系,如何获取、满足客户和维持客户。

4、测量、分析及信息管理——检查组织如何管理、有效利用、分析和改进数据和信息,以致力于支持关键的组织流程和组织绩效的管理体系。

5、人力资源关注——检查组织如何促进其成员充分拓展其潜能,并激励他们调整到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轨道上。

6、流程管理——检查组织的生产/发送和支持等各个关键流程是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的。

7、业务结果——检查组织的各关键业务领域的绩效和改进;客户满意,财务和市场表现、人力资源、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表现、生产动作表现、公共和社会责任。

△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标准中有关财务绩效的内容

评奖标准中包含了许多对财务绩效有贡献的因素。

例如:

包含了实现出色市场业绩的业务决策和战略、市场份额的增长、客户回顾率和满意率、组织应促进财务信息的利用。

此外,还包括盈利趋势,总体绩效、水平改进的分析和报告,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卓越绩效模式与TQM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是继承性发展,是更加有效推行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

△卓越绩效模式与ISO9000的关系

1、ISO9000标准是全面质量管理以标准形式出现的产物,从规范化、标准化的角度,规范了组织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

2、ISO9000认证属于管理是否合格的符合性评定,类似于体育达标、电影审查合格;而卓越绩效评价属于管理是否卓越的成熟性评价,类似于运动会拿奖牌、电影得奖。

3、不是说只有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才能走向卓越,如果是追求卓越,如果是有了ISO9000的基础,成功会更快些。

4、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的差别

项目

ISO9000标准

卓越绩效标准

宗旨

范围

要求

方式

顾客满意

质量管理体系

符合性

强制性审核

所有相关方都满意

经营管理体系

成熟性

发现优势与偏差,寻找改进的机会

结果

义务

关注产品、服务结果

不要求

5项关键结果均衡

交流、分享

标准

改进

基本不变

1987/1994/2000

每年调整

评审

合格性认证

先进性评定

△卓越绩效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1、我国于2001年重新起动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时,引入了卓越绩效模式(主要借鉴美国波奖标准);

2、2004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卓越绩效模式在进入普及推广的新阶段。

3、同时还颁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04,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