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专项方案范本.docx
《测量放线专项方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专项方案范本.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测量放线专项方案范本
第一章工程概况1
第二章编制依据1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2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2
第五章测量准备3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3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6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5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6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18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19
第十二章安全管理及安全保护措施21
第一章工程概况
(注:
叙述工程基本信息情况(项目组成、建筑面积、标高、层高等)、五方责任主体、控制点坐标位置、详细信息等)
本工程位于**,由一栋高层酒店与两栋单层的贵宾楼组成,高层酒店设一层地下室,地下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17238.09㎡,地上部分由框架结构裙房和一栋框剪结构主楼组成,建筑面积约为49644.71㎡,裙房共三层,主楼的层数为20层,建筑高度78.3米;±0.000相当于85年黄海标高49.200米。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下室抗震等级主楼对应的相关周边外延2跨为三级,其余区域为四级,主楼及裙房为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本工程位于**市,本工程建设单位为**院,设计单位为**,监理单位为**,施工单位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进场时,与建设单位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已办理交接手续,共四个坐标和黄海高程控制点。
位于场地北侧的阏佰路旁,1#点(坐标:
X=803441.373、Y=512966.246;高程:
48.780m);2#点(坐标:
X=803441.199、Y=513088.886;高程:
48.710m);拟建神火大道旁(场地内),3#点(坐标:
X=803288.781、Y=513100.911;高程:
48.360m);场地内西面(原上海日化厂内),4#点(坐标:
X=803319.377、Y=512883.010;高程:
48.720m)。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16;
3.《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
4.其他国家、行业现行标准规范;
5.公司企业标准;
6.本工程施工图纸;
7.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施工组织及设备配置
(注:
列表描述测量人员配备、测量仪器配备)
3.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器具用途
1
电子经纬仪
LT2
1
墙、柱、梁定位放线
2
全站仪
FTS532N
1
定位放线
3
钢卷尺
5m/30m/50m
10/3/1
定位放线
4
水准仪
NAL232/DSZ3
各1
标高控制
5
垂直仪
DZJ300A
1
垂直投点
6
托线板
2000×150×12
40
砖墙面、楼地面垂直度控制
7
塞尺
10
墙面、楼地面垂直度控制
8
回弹仪
HT225S
1
混凝土强度测试
9
稠度仪
1
测试砂浆稠度
10
天平
200g
1
测试砂浆比重
11
无线对讲机
10
测量对讲
3.2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序号
岗位名称
姓名
技术职称
备注
1
测量负责
**
工程师
2
施工员
**
助理工程师
3
施工员
**
技术员
4
施工员
**
技术员
第四章测量放线基本准则
工程测量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踏勘,并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工程进行中,必须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
工程收尾时,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
对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工程测量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根据总平面图设计坐标,为确保控制网的正确,必须由道路上的城市坐标系统结合建筑物规划红线引入定位。
随着施工的进展,考虑到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经常对所有控制点作必要的检测。
第五章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控制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2.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及时解决。
3.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
4.复印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技术负责进行技术交底。
第六章平面控制点的布置与施测
6.1平面控制点布设原则及要求
根据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条件,选择适当地方按一次埋设、多种用途、长期使用的原则埋设控制点、组成一个完全能满足施工放样及沉降观测需要的永久性施工首级控制点,然后利用首级控制点,按照施工流水段在实地放出二级施工控制点,既可用于细部点的放样,同时又可用作对工程上的各个节点的复合检测。
控制点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控制点所处位置要保证今后不被占用且障碍较少、以使控制点进行使用和保护。
6.2测量依据(首级控制网)
(注:
明确各级控制网的坐标、标高、位置,并添加对应附图)
首级控制网由业主提供的K1、K2两个控制点组成,具体坐标参数详见下表。
首级控制网的控制点的坐标与标高
点号
X(m)
Y(m)
H(m)
K1
803441.373
512966.246
48.780
K2
803441.119
513088.886
48.710
控制点的位置详见下图。
6.3二级控制网的布设
业主提供的控制点K1、K2均在施工场地外,不便于现场的测量的工作,需要根据现场的需要和施工条件布设场地内的二级控制点H01、H02形成一个二级控制网。
二级控制点H01、H02的施工坐标如下表
点号
X(m)
Y(m)
H01
803317.098
513087.813
H02
803396.780
512972.159
H01、H02离基坑较近,受施工影响产生位移的可能较大;K1、K2都在施工现场外的范围,受施工影响产生位移的可能较小,故须以K1或K2作为复核其他控制点的依据。
6.4测量施工控制网(三级控制网)的布设
测量施工控制网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结合测量方法进行设置。
根据业主移交给我司的城市控制网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设计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坐标,±0.00m高程取值,换算后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由场外首级控制基准点直接引测至现场,测量控制网的定位桩设置在施工区域外不受施工影响处。
1.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无建筑物,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东北侧的混凝土地面上,西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北侧的混凝土地面上,东南侧设复核控制点。
2.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围墙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3.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4.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1-6)轴向(1-5)轴方向3383mm(1-4轴用于地下)、(1-10)轴和(1-11)轴中间、(1-15)轴向(1-16)方向3383mm(1-18轴用于地下),(1-G)轴向(1-H)轴321mm(1-H轴用于地下)、(1-P)轴向(1-N)轴3000mm(1-M轴用于地下)。
5.根据测绘院提供的阏佰路旁BM2(黄海高程48.710m)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工地现场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四面各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且埋于冻土层0.5m以下。
6.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7.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设三等水准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见下表:
等级
每千米高差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
型号
水准标尺
观测次数
附合闭合差
(mm)
三级
6
L〈50
NAL232
双面
往返二次
12L0.5
8.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第七章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放样
(注:
主要叙述各施工阶段测量放样控制要点,包括轴线、控制网的测设、分段施工时的控制线、标高的传递、闭合,测量复核检查等)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全站仪FTS532N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
7.1基础地下室测量
1.平面放线
1)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H01、H02为基准点,使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建立地下结构测量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2)验线
首先用全站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再实测四大控制轴线和七大圆心及其它轴线的相对位置,防止整个基础在基槽内移动错位。
同时验线时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地下各施工层的高程控制点,可利用基坑内预留高程点或采用钢尺悬吊法引测),保证基础埋深。
3)地下楼层施工阶段测量
从地下底板施工开始采用外控法进行施测。
在地下底板开始施工后每半月将控制点复测一次,以防土建施工过程中轴线控制点移位或碰动,避免外部因素影响测量的精度和正常施工。
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报监理单位复核认可,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2.地下楼层高程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引测所需的标高。
2)标高向下传递
采用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由四个水准点分别引测高程点,然后相互校核,校核后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
A
B
钢尺
HA
HB
hAB
a1
b1
b2
a2
①
②
3)基础地下室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水准仪引测将标高导入塔吊标准节上,且基坑四周东西向各二点、南北向各一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4)根据基坑开挖图撒出承台、基础梁、电梯井、筏板、集水井等开挖线,在开挖过程中首先投测出每次挖掘深度标高,以此标高为依据展开。
最后一次土的开挖必须随时检测基底标高,防止超挖,确保基底标高。
检查基槽截面,保证基槽截面符合规范要求。
5)在混凝土垫层浇注以前,对底板、筏板等部位按照不大于3m2测设一个混凝土浇注高度的控制桩,可采用小竹片做标高设计,确保混凝土底板面标高位置正确。
6)地下室柱、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后,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标测出混凝土面结构500mm控制线,并用红漆标注,作为支模预留预埋与浇灌混凝土的依据。
7)地下楼层顶板模板搭设之前,在墙柱竖向主筋上抄测结构1000mm线标高,作为顶板标高的依据。
7.2±0.000以上工程
1.平面控制点的布置
±0.000及裙房平面控制点
标准层圆弧梁平面控制点,利用弦长等分丈量原理
2.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方法
1)竖向轴线控制使用激光垂准仪采用内控法施测。
当楼面混凝土浇注后,应将控制点引测至建筑内部,投点误差限制在1.5mm以内。
内控点一般做法是:
在主轴控制线交点位置预先埋置100mm×100mm厚8~10mm的钢板并与底板钢筋焊接,底板施工完成点位经复测确定后在预埋钢板上用钢针刻划十字,线宽0.2mm,并在交点上打眼,以便长期保存钻孔(直径2mm)。
随楼层的施工,在施工层楼板与底层平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内控点竖向位置留置100mm×100mm孔洞,预留洞四周宜设50mm高的阻水圈,以防施工用水溅落至仪器上以及浸泡测量标识。
投测时转动激光铅直仪照准部,在接收靶上取激光斑点轨迹圆的圆心作为传递上来的内控点位。
利用计算机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左右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精度的人为误差。
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的传递步骤如下列组图所示:
2)垂直度控制
主楼屋面建筑高度78.3m,垂直度控制采用激光铅直仪进行控制,考虑到高度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少激光铅直仪的测量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采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处理动态数据,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测量基准层按投测高度超过10层时,即37.6m时进行测量平台转换来设置,首层的测量控制网基准控制点由平面测量控制网引测,测量控制网的基准层传递采用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激光铅直仪进行。
3)在±0.000板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测放出结构外廓轴线控制线并告知建设单位,经建设单位上报规划部门验建筑物位置线。
并将主轴控制线投测至结构外框柱并用墨线弹出,作为竖向轴线传递、结构大角监测、结构外装修使用。
4)±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它细部轴线。
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轴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5)门窗洞口控制:
(1)控制点校核以后,根据计算和施工图纸,用50米钢尺依次在同一方向画出墙柱轴线、边皮线、模板控制线及门窗洞口线位置,纵横方向先后进行,最后用弹出墨线,可供长期使用。
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拉钢尺必须平行控制线。
(2)门窗洞口的标高控制。
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在门窗洞口边暗柱主筋上投测出建筑+500mm线,作为门窗洞口标高基准线。
6)电梯井的控制采用横竖控制法
(1)横控:
保证电梯井四边尺寸,用全站仪根据轴线放出电梯井尺寸,并放出墙体控制线,以便下一层校对及墙体控制。
(2)竖控:
在底层留出一周内控制线,使用吊线坠法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线中间没有障碍,线下端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
7)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等级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0
1/15000
由观测成果做经典自由网平差,根据平差结果与理论值相比较,若边长较差△S≤±2.0mm,角度较差△β≤±12″,则说明4点精度达标,则记录不作归化;若边长较差±2.0≤△S≤±3.0mm,角度较差±12″≤△β≤±24″,则说明4点精度不够,必须归化;若边长较差△S≥±3.1mm,△β>±24″,则说明投点精度太差,必须重新投点,直至满足精度要求。
3.高程的传递
室内地坪以上结构的标高测法:
用钢尺沿外墙或电梯井向上竖直丈量。
各楼引测点详见具体引测步骤如下:
1)先用水准仪根据已校核的水准点,将标高建筑0.50m标高控制线引测至结构外墙,并以墨线连接形成闭合图形,作为标高向上传递的基准线。
2)始标高线设置完毕后,用钢尺(传递高程所用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施工层建筑0.50m标高水平线,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采用悬吊钢尺法。
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底层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不得按楼层传递。
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测出“结构+0.50m标高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
3)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校测由下面各水准点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应在±3mm以内。
如误差过大须重新测设,在各层抄平时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在墙柱浇注砼之前,在主筋上测设出标高点,并用红油漆做标记,作为浇注砼高度依据。
7.3装饰阶段的放线
装饰阶段主要控制的是结构填充墙、围护墙、预留洞口位置及控制线、楼梯踏步位置及控制线、以及楼层建筑0.50m标高线的控制。
1.结构填充墙、围护墙、预留洞口位置及控制线利用结构施工中的控制线、轴线控制线、墙柱位置控制线等控制线进行细部放线,放线之前,必须对控制线进行复核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2.楼层建筑0.50m线的控制利用底层红三角形油漆标识的水准控制点,用钢尺(传递高程所用钢尺应尺身铅直,并应按检定值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施工层建筑0.50m标高水平线。
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底层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不得按楼层传递。
当施工高度超过尺段长时应设计出高程传递接力层,在该层精测出“结构+50标高线”,作为下一步向上高程传递的基准线。
3.梯踏步位置及控制线应控制好楼层、休息平台的建筑标高,掌握好建筑做法的厚度尺寸,正确弹出踏步起止位置,然后按踏步宽度弹出建筑面位置线和控制线。
4.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0.5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
5.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贴砖控制校核。
6.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
第八章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8.1基础工程
8.2地下结构工程
8.3地上结构施工
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建筑+0.5m水平控制线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筑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
8.4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第九章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注:
主要叙述精度控制误差范围及测量仪器的复检相关内容)
1.工程测量复核方案
1)测量精度的控制及误差范围
测角:
采用三测回,测角中误差在±5″以内,总误差在±5mm以内;
测距:
采用往返测法,取平均值;
量距:
用鉴定过的钢尺进行并且进行温度修正。
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在±1mm以内,层高垂直偏差在±2mm以内,塔楼总高度垂直偏差在±3cm以内。
2)垂直度的误差控制与复核
由于激光铅直仪自身系统误差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为操作误差,激光铅直仪在投测过程中会产生偏心现象,即激光投测点与基准点不在同一铅垂线上。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采用四相定心法达到在投测时及时有效地控制误差,即当铅直仪一次投测到接收靶并在接收靶上做好标记后,旋转仪器90°,再检查对中、精平情况后进行二次投测得到第二个投测点,之后继续沿着同一时针方向旋转到180°、270°,得到第三和第四个投测点。
四点取对角线交点即为施工层轴线控制点。
两两对角线点间距控制在H/10000以内(≤5mm),在基准点转站点上则控制在H/20000以内,超限要重新投测。
如产生较大偏差时要对仪器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与维修。
2.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工程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1/7000(相对误差);
≤20m±3对于轴线小于±3mm。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3)标高小于±5mm。
4)垂直度层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3.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
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4.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第十章竣工测量与变形观测
10.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1.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观测单位要有专业资质。
沉降观测的目的:
①检查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影响;②检查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③为有关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
沉降观测的基本内容:
①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②地基回弹观测;③地基分层与邻近地面的沉降观测;④建筑物本身的沉降观测。
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如下表: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表
等级
高程中
误差(mm)
相邻点高差
中误差(mm)
观测方法
往返较差、附和
或环线闭合差(mm)
二级
±0.5
±0.3
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d.30
(n为测站数)
3.沉降观测点设置:
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在地下室底板面和室外地面以上0.300m标高处的墙或柱及地下室顶板面处,具体位置由设计定位。
4.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平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
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时观测点移至该底扳上埋没,并及时进行观测。
6.直到±0.000时按设计地下室顶板平面布置位置埋没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以后每年至少观测三次,直至沉降稳定。
7.沉降观测操作要点、工程竣工后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的操作要求,是“三固定”:
a仪器固定,包括三脚架、水准尺;b人员固定,尤其是主要观测人员;c观测的线路固定,包括镜位、观测次序。
8.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成果。
10.2基坑护坡的位移观测
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护坡边上布设变形观测点(变形点间隔25m左右),并在护坡桩基坑一侧1.0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点线(即一点为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别其变形位移量。
2.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设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应深埋于冻土层下0.5m。
3.变形点观测频率为每天至少一次,雨雪后增加观测频率,直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
4.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
第十一章质量控制
施工测量是建筑安装工程的重要环节,建立施工测量质量控制体系来确保施工测量精度,做到标准化、规格化、程序化,更好地工程建设服务。
根据本工程工种多,交叉作业频繁,应组建项目测量管理小组,全面负责工程测量监控和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和方法如下:
1.建立测量放线管理制度
1)建立岗位责任制
2)测量成果和资料管理制度
3)资料报验及验线制度
4)交接桩及护桩制度
5)仪器定期检校及保养制度
2.对测量放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格,符合规范要求,严格审查测量原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制度。
定期组织测量工作会议,及时解决施工测量问题。
对外业测量均应采用附合、闭合、往返或重复观测等方法进行校核。
3.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