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3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项复习Word格式.docx

袁绍派遣大将军颜良到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关羽策马驰入千军万马之中刺杀颜良,袁绍的众多将领没有人能够抵挡他,于是解了白马之围。

当初,曹操佩服关羽的为人,而观察他的心情神态并无久留之意,对张辽说:

“你凭私人感情去试着问问他。

”不久张辽询问关羽,关羽感叹地说:

“我非常清楚曹公待我情义深厚,但是我受刘将军的深恩,发誓与他同生死,不能背弃他。

我终将不能留下,我必当立功来报答曹公后才离开。

”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

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走,便重加赏赐。

关羽全部封存曹操给他的赏赐,呈书告辞。

曹操左右的人想要追赶关羽,曹操说:

“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主人,不必追了。

次非杀蛟

荆①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②。

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谓舟人曰:

“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船人曰:

“未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③,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弃剑以全己,余奚④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荆:

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

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北。

③攘臂祛衣:

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

④“奚”是个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还反涉江()

(2)次非谓舟人曰()

(3)弃剑以全己()

(4)杀之而复上船()

2.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得宝剑于干遂(在)

B.未之见也(代词,代蛟)

C.弃剑以全己(来)

D.杀之而复上船(连词,表承接)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次非能拯救全船人性命,依靠的是什么?

1.

(1)同“返”,返回;

(2)告诉,对……说;

(3)保全;

(4)又,再。

2.B(代“两蛟绕船能活”。

3.你曾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能活下来的吗?

4.强烈的自信,敢于斗争的勇气,自我牺牲的精神。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

他在干(há

n)遂买到一把宝剑。

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

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

次非问摇船人:

“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

”摇船人回答;

“没有看见过。

”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

“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

”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后又回到了船上。

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情同朱张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

“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

“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

“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注】①晖:

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

名声,名望。

③太学:

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

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

救济,周济。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2)尝于太学见晖()

(3)举手未敢对()

(4)子孙窃怪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接以友道B.晖以堪先达

C.吾以信于心也D.欲以妻子托朱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1.

(1)一向,平素;

(2)曾经;

(3)答复,回答;

(4)感到奇怪。

2.B(B项为动词,其他三项为介词。

3.于是亲自去问候看望,并救济他们很多东西。

4.朱晖是个重信义(情义)的人,文中朱晖虽然口头没有答应张堪的嘱托,却铭记在心,在张堪死后,还是帮助他的家人。

【参考译文】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胳膊说:

“准备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

”(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之后(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持。

(朱)晖的小儿子领很不理解,问道:

“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生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

(朱)晖说:

“(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

陆九渊

陆九渊①,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②无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及总角③,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谓人曰:

“闻人诵伊川④语,自觉若伤我⑤者。

”又曰:

“伊川之言,奚为⑥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

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

”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注】①陆九渊:

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

②何所:

为什么。

③总角:

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借指童年。

④伊川: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别称。

⑤伤我:

不合我口味。

⑥奚为:

1.选出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

A.他日读/古书

B.往古来今/曰宙

C.自觉若伤/我者

D.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及总角()

(2)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

(3)忽大省曰()

3.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4.短文中的哪些事例可以说明陆九渊自幼好学?

请你概述。

1.B(A项“他日/读古书”;

C项“自觉/若伤我者”;

D项“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

2.

(1)等到,到了;

(2)相同,类同;

(3)明白,醒悟.

3.

(1)(陆九渊)长到三四岁时,就向他的父亲发问天地为什么无边无际,他的父亲只是笑着并不回答。

(2)(陆九渊)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

4.四个事例:

①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无穷际”;

②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至有矛盾之处;

③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之言表示怀疑;

④读古书到宇宙二字,看见解者的解说.忽然大有省悟。

【参考译文】陆九渊,表字子静,长到三四岁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为什么无边无际,父亲笑着不回答他,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

到了他十三四岁时,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他对别人说:

“听人诵读伊川的语录,自我感觉伊川之学不合口味。

”他又说:

“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为什么与孔子、孟子的言论不相类似,最近我发现他学说里有很多不对的地方。

”初读《论语》,就怀疑他们的言论有些矛盾;

一天他读到古书,有对“宇宙”二字解释,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忽然醒悟说:

“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

公而忘私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

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

“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

”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

“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

”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注】①郭子仪、李光弼:

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

②牙将:

副将。

③不相能:

互相看不起。

④贷:

宽怒。

⑤节度使:

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

1.对下面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B.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C.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D.子仪趋/堂下,握其/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俱为安思顺牙将()

(2)非公不能定()

(3)光弼恐见诛()

(4)子仪趋堂下()

4.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5.郭子仪面对李光弼的跪请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说明他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1.A(前一句是主谓结构,主语后停顿;

后一句是动宾结构,动词后面停顿。

2.

(1)都;

(2)平定;

(3)担心或害怕;

(4)快走。

3.

(1)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女。

(2)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

4.恐见诛。

5.做出“子仪趋堂下,握其手”“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的反应,表现了他胸怀博大、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

【参考译文】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

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当上将军后,李光弼担心被诛杀,于是(对郭子仪)下跪请罪说:

“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女。

”郭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

“如今国家动乱,主人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郭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

”于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之后)两人一起攻破乱贼,再没有丝毫猜忌了。

东坡画扇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负②绫绢二万不偿者。

公呼至询之,云:

“某③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

”会熟视久之,曰: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④也。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⑤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即以付之曰:

“出外速偿所负也。

”其人抱扇泣谢而出。

始踰⑥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

遂尽偿所逋⑦。

【注】①先生职临钱塘日:

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

状告。

负:

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③某:

我。

④发市:

开张。

⑤判笔,判案用的笔。

⑥踰:

走出。

⑦逋(bū):

拖欠。

(1)公熟视久之()

(2)非故负之也()

(3)适父死()

(4)至懊恨不胜而去()

2.下列句中的“而”与“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的“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而又自今春已来

B.顷刻而尽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

D.至懊恨不胜而去

4.下列对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写苏东坡用画扇的义举扶贫济困的故事,表现其高尚的品格。

B.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适父死”和“所制不售”。

C.东坡只“取白团夹绢二十扇”题诗作画,表现出其作为文人的清高。

D.“争以千钱取一扇”、“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从侧面写出苏东坡在书画艺术上的造诣之精深。

1.

(1)仔细地;

(2)故意;

(3)恰好,正赶上;

(4)离开。

2.A(A项为表转折,其他三项为表顺承。

3.(他)刚走出府门,就有欣赏、喜欢苏东坡的人(好事的人)争着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所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

4.C(东坡估计画二十把夹绢扇面,卖的钱够那人偿还债务。

【参考译文】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有人告状说有个人欠购绫绢的两万钱不还,苏东坡把那人招来询问,他说:

“我家以制扇为生,我父亲刚刚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来,连着下雨,天气又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钱。

”东坡凝视他许久,说:

“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张起来。

”片刻扇送到,东坡取空白的夹绢扇面二十把,顺手拿起判案笔书写行书、草书,并画上枯木竹石,一挥而就。

交给那人说:

“快去外面卖了还钱。

”那人流着泪拿起扇边答谢苏东坡边往外走用!

过府门,就有好事的人争相用千钱购扇,手里拿的马上卖完了,而后来的想买,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离开。

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

孙期传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注】①豕(shǐ):

猪。

②里落:

村庄。

③方正:

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

持有,携带。

⑤辟:

召,征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2)期驱豕入草不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人草”分别有什么目的?

4.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

请结合选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

1.①持;

或“拿”;

或“握”;

②回头;

或“回头看气或“转过头看”;

或“看”。

2.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3.“牧豕于大泽”目的围绕“奉养母亲”回答;

“驱豕入草”目的围绕“拒绝做官”回答。

4.围绕“勤学;

孝顺;

能吃苦;

仁让;

淡泊名利;

鄙弃功名”回答。

【参考译文】孙期,字仲彧,济水南部成武人。

少年时为读书人,勤奋学习典籍。

家里贫困,服侍母亲非常孝顺,在大沼泽中养猪,来奉养他的母亲。

有从远方来跟他学经义的人,都拿着经文在田埂上追着他请教。

附近村庄都被他的仁爱、谦让所感化。

黄巾军起义后,盗贼四起,他们经过孙期的家乡,相互约定不侵扰孙期的家。

郡太守因为孙期为人方正,举荐他做官,派遣手下送来羊酒,请他定时间出发,孙期驱赶着猪进入草丛里,头也不回。

司徒黄琬,特地征辟他出山为官,他不出门应辟,最后死在家中。

乐工罗程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宣宗初亦召供奉。

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

“汝辈何为也?

”进曰:

“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

”卒不赦程。

【注】①审:

明白,清楚。

②眦睚:

怒目相视的样子。

借指小的怨恨。

③高祖: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

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能变易新声()

(2)乐工等罗列上前()

(3)以是为恨()(4)卒不赦程()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得幸于武宗不得永奉陛下

B.必为奇巧声动上置琵琶于其上

C.由是得幸会幸苑中

D.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以是为恨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用文中语句填空。

罗程“果以毗睦杀人”的原因是“”,乐工为罗程求情的原因是“”,宣宗不赦免罗程的原因是“重”高祖、太宗之法。

5.你从文中的故事得到哪些启示?

(每点启示用一句话概述,标上序号)(4分)

1.

(1)变换;

(2)排列,排成行列;

(3)遗憾;

(4)终于。

2D(A项分别是“得到”/“能够”;

B项分别是“皇上”/“上面”;

C项分别是“宠幸”/“皇帝到某地去”;

D项都是“因为”。

3.你们这些人惋惜的只不过是罗程的技艺,我看重的是高祖、太宗传下来的法律。

4.恃恩自恣惜程艺天下第一(或:

以程艺天下无双)

5.示例:

①英明的统治者会以国法为重,不会因偏爱和人情而废法。

②恃恩自恣终会酿成大错。

③人才虽难得,但法律是无情的,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应是平等的。

【参考译文】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

他在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还骄横放肆。

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官廷演奏。

罗程知道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

皇上时常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缤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

一天,罗程竟然因小事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将他驱逐,押给京城地方长官处理。

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技艺天下无人能比,想要以此打动皇上的心意。

适逢皇上到花园中去,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安设了一个空座,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

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环绕在皇上跟前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

皇上说:

“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

”众乐工上前来说道:

“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

但是我们这些臣民们都怜惜罗程天下无双的技艺,(他)不能永远侍奉皇上,这件事成为内心的遗憾。

”皇上说:

“你们这些人,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

”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

徙薪曲突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旁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②然不应。

居无几何,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③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赏,‘曲突徙薪’无恩泽,焦面烂额为上客耶”主人寤而请之。

【注】①突:

烟囱。

②嘿:

同“默”,不说话。

③灼烂者:

(因救火)被火烧伤的人。

④录:

邀请。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远徙其薪()

(2)主人乃寤而请之()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邻里共救之主人乃寤而请之

B.见其灶直突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C.今论功而请赏而不录言曲突者

D.更为曲突焦面烂额为上客耶

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1.

(1)搬走;

(2)明白。

2.B(A项分别是“代火”/“代客”;

B项都是“他的”;

C项分别是“表并列”/“表转折”;

D项分别是“造”/“作为”。

3.当初如果你能听取那个人的建议,就不需要这样摆酒请客,也就不会发生火灾。

4.①不重视别人的忠告和批评,往往会有后患(要掌会认真考虑别人给你的建议)。

②不要忘记和感谢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

③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参考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

“重新造一个弯曲的烟囱,将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就会有发生火灾的忧患。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后,家中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

“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

”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项籍不肯竟学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

学剑,又不成。

项梁③怒之④。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①项籍:

项羽,名籍,字羽。

②去:

去掉,(指放弃学书)。

③项梁:

项羽的叔父。

④怒之:

意动用法(以之为怒)。

⑤略:

大概。

⑥竟:

完毕。

1.解释加点词语。

(1)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2)学书不成,去()

(3)足以记名姓而已()(4)不足学()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1.

(1)于是,就;

(2)放弃(学书);

(3)够;

(4)值得。

2.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3.项羽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参考译文】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

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很生气。

项籍却说:

“认字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

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得过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后来,刘邦和项籍打仗,刘邦智斗,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游高梁桥记

[明]袁宏道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鬛说皆见。

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

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

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

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为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

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筵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

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精蓝棋置()

(2)朝夕设色以娱游人()

(3)城中士女云集()

(4)时柳梢新翠()

(1)

(2)

4.“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娱游人”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有何表达作用?

5.通过文中的景物描写,试揣测袁宏道当时的情感世界。

1.见三人/枯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