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571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docx

江苏省盐城市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已纠错

江苏盐城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  ▲   ,皆为杰出人物;又是   ▲   ,各有所长。

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世   ▲   与家庭教育。

A.并提  春花秋月  渊源   B.并称  春兰秋菊  渊源

C.并提  春兰秋菊  源远   D.并称  春花秋月  源远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3.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秋高鹰隼傍霄抟         B.九流争赴水萦蟠

C.几处溪山存旧物         D.江汉回波散翠澜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  。

  ▲  ;  ▲  ;  ▲  ;  ▲  ;  ▲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

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

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

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

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

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

A.⑥②⑤①④③     B.③①④②⑤⑥

C.⑥①④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⑥③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①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

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

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②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

蒙临行,辞元振。

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

“弟之孤子,未有名宦。

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

”蒙诺之。

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③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

“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

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④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

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

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

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

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

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

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

“永固无恙。

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

深入贼庭,果逢挠败。

吾今在厄,力屈计穷。

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

愿足下早报吾伯父。

宜以时到,得赎吾还。

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

”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

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⑤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

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

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

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

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

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

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

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师讨焉         帅:

率领

B.俾其薄俸也       俾:

使,让

C.蛮覆而败之       覆:

遮盖  

D.殆非人也         殆:

几乎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侄:

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

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

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鞭弭:

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4分)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

(4分)

9.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

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10.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

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

(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风霜高洁,    ▲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寄蜉蝣于天地,    ▲    。

(苏轼《赤壁赋》)

(4)    ▲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5)顺风而呼,    ▲    ,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

(孔子《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    ▲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草根画家

张虎生

①初见虹先生作画,是在南艺后山坡的香樟树下。

午后的春阳,温煦可人。

香樟树高大丰茂,嫩绿的新叶,层层叠叠伸展开来,翡翠般灿烂。

周围围着不少人,几个石墩,一块大石板,权作画案,中央端坐着的,便是久闻大名的虹先生。

看客总是抑制不住兴奋,又正值各种植物传递春信的当口,尤其头顶这棵香樟,招摇的香气,靡靡洒洒,迷人到醉。

虹先生却入了禅定,唯见一支画笔,游走在一柄阔不盈尺的宫扇上,细细沙沙,旁若无人。

虹先生的笔端,蘸上了一点点的红,非灯笼的艳,也非辣椒的火,而是红里晕着些微藤黄,似有似无,有点日出时那份辉煌。

朱砂啊!

有人低声道。

话音刚落,老干虬枝,嫩蕊点点,一枝雪里红梅,亭亭玉立,于空渺的洁白处,盎然地妙曼地生长出来。

自然又是一阵惊呼。

有数人同时请教:

此画可卖?

虹先生没搭话,持着扇柄,反反复复地揣摩,这才落款、钤印,印不大,仅一个字:

虹。

②“舒服了!

”画家自言自语道。

③自此,看虹先生作画,就成了我期待的享受。

虹先生五十开外,素朴少言,随身一只极普通的塑料袋,盛着他心爱的文房四宝。

衣香鬓影的大街上,薄裳轻履,提着塑料袋的虹先生,是如此不合时尚,一副三四十年前小厂会计的模样。

的确,不但衣着,连内心,虹先生都秉持着逝去甚远的老旧格调,譬如远离烟酒,甚至连茶都不碰,再隆重的场合,也永远是清水一杯。

无疑,幼时父辈们遭遇的冲击,成年后供职单位的散落,铸成了一道坎。

然而,正是诸种不幸,将少年的朦胧憧憬,孕育成长达三十多年的水墨浸染。

虹先生一路拜得诸派名师,积下满腹画稿,才有了今日出手便得的古雅和磅礴。

④前几日,我随众人去东郊虹先生的一间大房子,那里,桌子大,纸笔大,自然气势也大。

上午,旭日东升,满室堂皇,铺纸濡墨后,虹先生案前立定,手握毫管,目视远方,那凝思运筹的架势,如同一位出征将军,即将跃马万重关山。

众人屏息,只见虹先生指尖一抖,再一沉,三下两下,画面右下处,一块巨石悄然出世。

下面将发生什么,还是个大大的悬念,但以石垫底,这画,就有了足够的底气,有了坚实的依傍。

果然,说有河,就有了流觞曲水,说有山,就有了叠翠峰峦,然后,光也来了。

光明,一个古今向往的词,在虹先生的笔下,在远山的峰巅,隐隐绰绰的,露出一个不大的半圆。

毫尖墨本就不多,虹先生再伸进笔洗里轻濯一番,澹淡的水墨,化作云漪,渐次晕散开来,连绵不绝如缕,而先前留着的辐条状三两束空白,陡然的,就直射下来,分明是佛光乍现。

众人掌声响起,都眼巴巴地望着虹先生,盼着他继续演绎眼前的天地塑造。

虹先生沉默不语,双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检验作品的姿态,真如古板顶真的会计,熟悉他的人都在等待那一句“舒服了”。

⑤千百年来,山水写意,云闲人淡,貌似玩物怡情,实则是心神运化:

点染勾勒间,现实的种种块垒顷刻消融,若化作林中月石上泉,便更成就了无眠梦中的壮阔波澜。

⑥虹先生签着几家画廊,还是几家画院的艺术总监,但于他,唯有画画,才实实在在得要紧。

画廊的画卖了,虹先生得随时提供作品,他戏称四处赶活为“补墙”。

有人为他抱屈:

人家画廊老板几年工夫,就有房有车了。

他答道:

人家老板也难的。

朋友约请,社区相邀,他一律慷慨应允,非但分文不取,而且及时周到……这样干净的人,我生怕带给他哪怕一丝的烦扰。

每次看虹先生作画,我都默不作声;每次同行,我都故意落后几步。

望着人流中他清朗的背影,不知怎的,想起罗大佑的一句歌词:

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1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虹先生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4分)

(1)“舒服了!

”画家自言自语道。

(2)虹先生沉默不语,双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

14.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虹先生作画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4分)

15.请简析文中“我”对虹先生这一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

(6分)

16.请探究虹先生这一形象的深刻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

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

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

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

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

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

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

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

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

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

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

“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6分)

18.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

(6分)

19.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

(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

毕竟,人生漫长,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交加。

 

 

 

 

语文参考答案

1、B(并称:

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

并提:

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春兰秋菊:

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花秋月:

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景物。

渊源:

比喻事情的本原。

源远:

源头很远,常说“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2、A(句中的“像”仅表示例举;B项“困难的边缘”喻为“悬崖”;C项“浪花”喻为“白玉”;D项“尘土”喻为“旗号”)

3、D(A项“秋高”为主谓结构,与之对应的“楼台”则是名词;B项“争赴”为动词,与之对应的“遗迹”为名词;D项“几处”不能与名词“楼台”对应)

4、C(根据前文的四个词语,紧承的应是⑥句,①④②⑤四句依

次对应,③与后文对应,所以选C)

5、D(漫画题要看画中的组件和细节、神态等。

画中明月高悬,人凭桥看溪水东流;D项今夕对明月;A项不是柳树;B项没有鸟,也不是山涧;C项写的是梅花,所以只能选D项)

6、C(覆:

翻转)

7、C(乡曲,即乡里)

8、

(1)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干用”“为”“委之军事”句式各1分,文句通顺1分。

    评分建议:

“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首先看翻译的文句是否通顺,其次看实词和句式的翻译准确程度。

(2)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庐”“行服”“德”各1分,“亲庐其侧”句式1分)

评分建议:

“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

9、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

(每点2分)

10、①柳初凋、寒竹、秋雁;(3分)

②渲染分别时的凄清氛围;        烘托分别时的悲凉心境;

表达惜别情感;                烘托友人别后的孤单。

(3分,答出3点即可)

评分建议:

“表明季节的词语”如果答成“柳、竹、雁”,不给分;“作用”中如果结合“柳”“留”谐音答出“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借“秋雁”的南归答出“表达了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也算对。

11、寓情于景,(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势利,潜心著述,(1分)与白云青山为伴,(1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1分)

评分建议:

答成“联想想象”或“借景抒情”也算对;“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答为“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也算对。

12、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水落而石出者  (3)渺沧海之一粟  (4)汩余若将不及兮

(5)声非加疾也     (6)赢得仓皇北顾(7)切问而近思(8)岂因祸福避趋之(每空1分)

13、

(1)完成画作后的愉悦和沉醉。

评分建议:

如果所答不是精神状态,不得分。

 

(2)绘画时的投入、专注。

评分建议:

答出“投入”或“专注”都可得分。

14、①句式整散结合;   ②运用联想想象;

③细节生动传神;   ④运用比拟手法;⑤语言富有韵味。

评分建议:

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答“运用衬托手法”或“运用动作描写”亦算对。

15、①“我”两次观看虹先生作画的感受,映衬了虹先生绘画技艺精湛;

②“我”对山水画的感悟映衬了虹先生高妙的艺术境界;

③“我”“默不作声”“落后几步”的举动映衬了虹先生令人敬佩的品质。

评分建议:

每概括一点得2分。

16、①虹先生素朴少言,薄裳轻履,远离烟酒茶,秉持老旧格调:

表现了一种不慕时尚,坚守艺术的精神;

②虹先生绘画技艺高超:

揭示了广博学习,专注投入,严谨细致,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③作者塑造虹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既是对虹先生品质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社会的反思。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只概括虹先生形象,没揭示意蕴的不得分。

17、首先,明确世间有两种快乐;

接着,阐述无知的快乐;

最后,阐述彻悟的快乐。

评分建议:

每点2分。

18、①能获取智慧;            ②能带来顿悟的生活快乐;

③能了解别人的思想;      ④能培养气质,收获思想。

评分建议: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第②点中只答“快乐”者,不得分;第③点答“可以找到生命的共鸣”或“可以消除孤独”得1分;第④点中只答“培养气质”得1分;只答“收获思想”得1分。

19、①要全身心投入地读书;

②让阅读陪伴终生;

③要珍惜有限的读书时光。

评分建议:

每点2分;所写观点跟“读书”无关不得分;第②点答“读书要有持久的态度”亦可;第③点答“书页本无意义,阅读才有意义”亦可。

【审题】

“阳光下像个孩子”,指的是生活顺心时,会跟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清澈而明媚的童心,不世故,不做作,更不迎合。

“风雨中像个大人”,指的是生活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需要像个大人一样,收敛起你的孩子气,拿出你的勇气和担当。

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风雨,看似矛盾,却是统一,也因此构成了美好的岁月。

可以侧重“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其中一方面,也可以二者结合。

可以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抒发情感,或阐述对此问题的看法。

抛开“孩子”“大人”的寓意,只谈“智慧”“坚持”“诚信”等,视为偏题。

【参考立意】

1.用童真的心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2.面对困境要有勇气和担当

3.既要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又要能战胜生活的困境

 

译文:

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

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

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

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

李蒙出发前向郭元振辞行。

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

“(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子,还没有功名。

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

”李蒙答应了。

郭仲翔很有才干,(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

(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

“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

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功立业。

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

(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们。

(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

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

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

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没能回去。

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

“永固你近来还好吧。

不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

我们长驱直入敌阵,结果遭逢溃败。

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

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虏),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

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

最好按时过来,能够赎我回去。

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

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

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

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

(这时)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

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

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亲接到蔚州。

郭仲翔到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

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二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

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