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683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数字化校园.docx

浅析数字化校园

浅析数字化校园

浅析数字化校园

  『教改动态』  『加入时间』:

2005/4/720:

22:

37  『访问量』:

1795 相关新闻

 

胡德勇张芬

(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湖南长沙410128)

摘要:

本文阐述了数字化校园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数字化校园的实现模式,探讨了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特性,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倡导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资源科研教学管理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技术充满无穷魅力和无限活力的时代。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

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愈加突出,同时21世纪的教育也正面临着教育思想观念、教学及管理手段改革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破除传统观念、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大趋势,是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1]。

全国高等院校信息化研究会理事长沈培华研究员认为: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商、交流等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信息技术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信息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和生存环境。

高校信息化建设现在已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从战略的角度把握数字校园建设,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生存环境中,为高校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数字化校园的起源和发展

1.1数字化校园的起源

自从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第一个CAI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时代。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就提出了e-campus(即数字化校园)的计划并付诸实施;90年代,加利福利亚洲用110亿美元为全州所有的公共学校配备计算机,并建立校园网;关于数字化校园这一概念最早是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构建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数字化校园"旨在用层次化、整体性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更好地组织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的需求信息,并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同时也可以让管理人员科学、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快捷地发布出去。

"数字化校园"以网络为基础,在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后,通过应用系统的紧密联结实现校园的信息传递和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数字校园就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的目的。

图一、校园“数字化”拓展示意图

(摘自02年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大会报告)

2.2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人才培养环境。

其内涵可作如下具体解释: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设施的建设是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

数字化包括教学科研资源数字化、管理方式数字化、社区服务数字化和沟通传播方式数字化等环节;

数字化将渗透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以及学校社区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整个工作围绕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环境而展开,目的就是要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全新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以扩展的数字化的虚拟大学。

其深层意义在于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高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办公与教学资源到办公与教学活动全部实现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

2.3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特点

中山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教授在2002年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上提出数字化校园的特征突出体现在“集成化为本质,应用为重点,服务为核心,个性化为主体,信息到(用户)桌面”五个方面。

他对数字化校园从建设到使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湖南女子大学石良武认为数字化校园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它们将成为继PC、基础网络后数字化发展的又一个全新阶段,势必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

网络化:

网络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前期大规模的基础网络建设在学校信息化过程中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有的工作、学习、生活都将被赋予鲜明的网络特色。

智能化:

智能化是数字化的初衷,是我们追求的直接目的;从技术角度讲,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就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设备或者系统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替人进行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从而让人类拥有更多的时间来探索科学顶峰的奥秘。

个性化:

个性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将自己的需求发布出去,也可以通过其网站和定制系统获得所有具有相同需求的资料。

可以说,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为伟大的成就之一,数字化校园为个性化教学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4]

3、数字化校园的实现模式

校园数字化的过程首先是人、财、物的数字化过程,它要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中展开,然后是数字化资源的管理、计算和信息发布,当然还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等。

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学校各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提高各项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

  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的目标是:

通过校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带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促进全校各部处、院系的信息化进展,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含硬件、软件环境)、资源建设(含教育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制度建设三个部分,可形象的概括为“修路”、“买车”、“运货”、“培训驾驶员”[4]这四个工程。

“修路”就是建设校园网的网络系统,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服务器和终端机、内外连接设备、系统软件平台选择和建设以及多媒体教室和网络中心的组建等。

“买车”就是选择运行在校园网网络系统上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办公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和通信信息服务系统等。

“运货”就是建立应用系统上的数据库,它包含数字图书馆,管理用基础数据库(含学籍成绩库、师资信息库、科研成果库、设备财产库、财务数据库、办公文件库、地理信息库等)和教学资源库。

关于教学资源库,国家已经制订了初步的标准,确定为含多媒体素材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等若干个教学常用的数据库。

“培训驾驶员”就是培训校园网的使用人员,这些人员可分为四类:

学校领导、系统维护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和应用系统使用人员。

要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人员的素质是最重要的。

他们不仅要懂得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而且要精通教育教学要用到的多媒体应用、网络操作等信息技术。

当然要保证校园信息的畅通仅仅具备了环境、资源条件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制订一套完善的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而且必须在“驾驶员”操作过程中得以贯彻落实。

概括起来就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以“路”带“车”,以“车”促“路”,做到“路”、“车”、“货”并重,同时要建立一定的“交通规则”,这样才能促进数字化校园的持续建设与发展,才能保证数字化校园的正规有序运行。

4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特性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资源整合提高利用效率,实现数据共享和精简机构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然要求;是高校适应未来数字化竞争和生存的必然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功能特性具体地说,应该服务于如下四类应用目的:

科研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学生数字化生活体验[3]。

4.1科研信息化

科研信息化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应用之一,科研工作用到最多的是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对网络数据库的高速检索能力和互联网络的高速通信能力。

高速计算能力解决仿真实验、实验数据分析问题;高速检索能力解决占科研工作30%工作量的资料调研问题,它不但搜索本地图书馆的情报资料库,还通过网络搜索异地乃至全球的情报资料库;使科研工作一下子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避免了低水平重复;高速通信能力则很好地解决了异地乃至全球化科研协作问题,提高了科研水平和效率[3]。

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网络促进科研资源和设备的共享,加快科研信息传播,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并且利用网络促进最新科研成果向教学领域的转化,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大大提高科研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力[5]。

4.2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校园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应用,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5]。

最终达到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目的,构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等教育教学新模式。

4.3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使学校的管理规范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

管理信息化面对学校工作人员的操作层、管理控制层和决策层三个层次[3],包括了“综合教务管理、科研与学生管理、设备与财产管理、财务与人事管理,校内信息流转与办公自动化等各个方面。

从而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4.4学生数字化生活体验

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之一,是数字化校园的直接服务对象。

他们毕业出去就处在信息时代的竞争环境中,如果不尽早适应数字化环境的生活,不懂得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和设施,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要提供给学生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就应该能足够方便地使用电脑和使用互联网,网上有足够的供学习用的资源和学生感兴趣的网上“学生社区”,他们可以在这里学习、交流和展示才能[3]。

结语

教育要做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就必须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发展的要求,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用卓越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手段来培育优异的人才是未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战略的高度把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生存环境中,必将为高校的发展谋求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资料:

〔1〕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思路探讨系研究思路探讨——“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3年学术年会汇报[R],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2003-10,上海

〔2〕肖红艳.试论数字化校园对传统大学的影响及其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3,10

〔3〕黄云森张凡.数字校园建设任务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大会报告[R],中山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2002-5,珠海

〔4〕石良武.营造数字化校园[J].教育技术通讯.2000.5

〔5〕建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规划方案——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研讨会大会报告[R],中山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2002-5,珠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