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7977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学年川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世界古代史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导学案

课题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2)课时

第(1-2)课时

主备

教师

张继鸿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的名称、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氏族组织的基本状况,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神话故事,借助文学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的了解,认识劳动对人类的进化和原始社会组织形成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通过原始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一父系氏族一奴隶社会不断演进的轨迹的学习,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学生进行人类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历史发展观的教育。

任务

定位

教学重点

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教学难点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对“从野蛮走向文明”概念的科学理解。

板书

设计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一)早期人类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

一、导入新课

浮动的尘埃,稀薄的雾气,一个暗淡的蓝点,一颗自身不能发光的行星,它却是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

那么,谁是我们的祖先?

谁最先行走于地球上?

谁又是它们现在依然存活的近亲?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早期人类在经历野蛮生活时所受到的痛苦和恐惧,以及在享受自然时的喜悦和欢心。

二、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1.劳动是怎样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的?

2.现代人分哪几种?

各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原始人类使用哪些工具?

进行了哪些重要的生产活动?

4.氏族组织中原始人类怎样生活?

5.世界上哪些地区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其标志着什么?

三、指导学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

(一)、早期人类

1.人类的起源

(1)神话和传说:

人是由_____________创造出来的。

(2)科学证明:

人是从_____________进化而来的。

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2.人类的进化

(1)人类的进化过程

古猿――→完全形成的人(__人)――→___智人――→____智人

             ↓            ↓         ↓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    距今约25万年前后   距今5万年前后

(2)晚期智人的代表:

亚洲有中国的_____________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_____________人,欧洲有法国的_____________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_____________作用。

4.世界三大人种

人类按____特征可分为三大人种,即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人。

人种的形成主要受____________影响。

人种外表的差异并不影响人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发展,人种没有_____________之分。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1.氏族

(1)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_____________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_____________。

(2)母系氏族:

最初的氏族是____________氏族。

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家庭,____________,共同生活。

由于__________,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_________系计算。

那时人们主要用____________作为生产工具,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生。

获取的食物除了维持生命,没有剩余,生活极为艰苦。

妇女从事采集和家务劳动,在氏族生活中起着____________作用,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氏族的首领多由____________担任。

(3)父系氏族:

在公元前____________前后,随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业的出现,繁重而复杂的劳动主要由________承担,________取代了________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人们的婚姻关系也逐渐固定,________________家庭出现,血统以________计算,氏族首领改由________担任。

________开始处于社会支配地位,母系氏族逐渐演变成了________氏族。

2.氏族制度的瓦解

________氏族后期,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________社会进入________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3.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本课填充图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世界古代史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导学案

课题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总(4)课时

第(3-4)课时

主备

教师

张继鸿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理解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任务

定位

教学重点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板书

设计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一)神奇的金字塔

(二)汉谟拉比法典(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

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

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

二、指导学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

(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

1.地理环境

  埃及地处_________北部,滔滔不尽的_________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

2.金字塔

(1)用途:

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______________。

(2)数量与分布:

__________余座大小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__________一带。

(3)特点:

金字塔规模宏大,巍峨神奇。

__________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呈________形状,塔下建有保存法老“__________伊”的宫殿式墓室。

塔的四面正对__________方向,几乎没有误差。

(4)评价:

金字塔建筑的__________和高超的技术,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金字塔是古埃及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

1.地理环境:

古代西亚的两河(______________河和______________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2.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_________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

公元前_________世纪,第六代国王_________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

为维护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

(2)内容:

法典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分构成。

序言和结语宣扬______________,诅咒不服从_______的人。

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______________的社会面貌。

(3)地位: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三)、种姓制度-古代印度

1.地理环境:

  ________河和________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并表现出独有的历史特征。

2.种姓制度

(1)含义:

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________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

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_____个等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________________,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________,掌管________________;第三等级吠舍是__________,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3)规定:

种姓之间__________,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__________。

(4)影响: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埃及金字塔

2.西亚——两河流域的文明——《汉谟拉比法典》

3.南亚——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四种姓制度

我们发现不管是非洲还是亚洲,其文明的发源都在大河流域。

老师可以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古代文明大都发生在大河流域?

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2.本课填充图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世界古代史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导学案

课题

第3课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总(6)课时

第(5-6)课时

主备

教师

张继鸿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伊斯兰教创立者的名字,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伊斯兰教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和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兴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汉文与日文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接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汉字和日文两种文字共性的归纳,学习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伊斯兰教产生和阿拉伯国家兴起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学习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的成功,认识先进文化和国际交流对改变落后面貌、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的了解,认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任务

定位

教学重点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教学难点

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的政教合一关系。

板书

设计

第3课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一、日本大化改新

二、阿拉伯的兴起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

一、导入新课

节课我们学习了上古亚非文明,知道了产生于亚洲和非洲大河流域的几个神奇辉煌的古代文明,今天我们将和同学们一道,继续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两个古代国家,即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也就是封建时代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我们着重从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兴起三方面来了解这段历史,首先我们看日本的大化改新。

二、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1、日本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一次成功改革。

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改革有哪些具体内容?

改革收到了什么效果?

2、阿拉伯的兴起

谈到阿拉伯,我们会想到很多与之有关的事情,如:

世界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大食国、伊斯兰教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列举,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学习兴趣),而跟阿拉伯国家兴起关系密切的应是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三、指导学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

1.背景

__________中叶,日本__________朝廷的统治出现危机。

2.时间、特点

_________年(大化二年),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效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

废除________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_______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_________________”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4.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由________________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

(二)、阿拉伯的兴起

1.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

公元_____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___________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半岛不断遭到__________,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

(2)创立:

____世纪初,____________创立了伊斯兰教。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_________年,穆罕默德在___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____的国家。

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年,穆罕默德率麦地那武装兵临_______城下,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

穆罕默德便把_________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麦加城中的_______神庙改为伊斯兰教_______寺。

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阿拉伯各部落迅速走向统一。

到________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四、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古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完成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阿拉伯在也在向外扩张过程中实现了向封建社会的转化。

大家重点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时间、组织者、内容和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时间、地点、创立者)和阿拉伯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时间、地点、建立者)。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本课填充图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世界古代史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导学案

课题

第4课古代希腊

总(8)课时

第(7-8)课时

主备

教师

张继鸿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掌握雅典著名的改革家梭伦、伯里克利及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城邦繁荣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插图,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认识奴隶制民主的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了解希腊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史实,理解古希腊文明是奴隶制文明;通过雅典民主政治从形成到繁荣过程中的梭伦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对学生进行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的教育。

任务

定位

教学重点

雅典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繁荣。

教学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板书

设计

第4课古代希腊

一、古希腊的繁荣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㈠古希腊繁荣时期城邦政的基本情况

㈡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

㈢伯里克利改革——民主政治的顶峰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

一、导入新课

由奥运会的来历导入或提问:

你知道28届奥运会是在哪儿举办的吗?

是在希腊的雅典。

开幕式上的节目精彩纷呈,希腊演员以如诗如梦般的表演展示了爱琴海的浪漫和古代希腊的文明。

恩格斯说过: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不会有近代欧洲。

”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而古代希腊更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古希腊社会有什么特色?

它的奴隶制文明有哪些表现?

他对欧洲有哪些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希腊。

(板书课题)

二、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根”,它在地中海地区孕育发展,丰富多彩。

勤劳勇敢的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古希腊早期的历史如何?

后期历史的发展怎样?

它的灿烂的文明有哪些表现?

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哪儿?

2.古代希腊与今天的希腊国家一样吗?

它的地理范围怎样?

它以什么海洋为中心?

3.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

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4.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

5.爱琴文明情况怎样?

6.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

7.什么是城邦呢?

8.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

9.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进入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0.古希腊的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1.民主政治建立于什么时候?

在什么时候达到顶峰?

如何体现民主?

12.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有何作用呢?

三、指导学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

(一)、古希腊的繁荣

1.地理位置

  古代希腊包括______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西部海岸和___________南部地区。

2.爱琴文明

公元前________年左右,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出现了奴隶制的国家。

公元前________年左右,希腊半岛的迈锡尼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________和________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________________的发源地。

3.奴隶制城邦的繁荣

(1)著名的城邦: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________和________最为著名。

(2)雅典城邦:

公元前________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________的时期,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来。

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都普遍使用________,________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

奴隶的劳动带来了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雅典___________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建立――梭伦改革。

雅典在___________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2.高峰――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在_________执政时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

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______产生。

由全体公民组成的____________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3.局限性:

这种民主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___基础之上的,______和_____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本课填充图及练习册

教学反思

 

世界古代史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导学案

课题

第5课古代罗马

总(10)课时

第(9-10)课时

主备

教师

张继鸿

使用教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罗马共和国建立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记住恺撒、屋大维及其相关的史实;知道布匿战争;了解罗马奴隶制发达的状况和斯巴达克起义;理解古代罗马国家的奴隶制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让学生概述斯巴达克起义的过程和起义奴隶的英勇斗争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罗马社会经济繁荣的史实,认识广大奴隶为社会经济繁荣所作的贡献;通过学习斯巴达克起义,使学生认识到奴隶起义具有正义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古代罗马社会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之上的。

任务

定位

教学重点

罗马国家的演变过程、罗马奴隶制。

教学难点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

板书

设计

第5课古代罗马

一、罗马共和国 ㈠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公元前510年)㈡罗马共和国的征服与扩张

㈢罗马的共和制度㈣罗马奴隶制的高度发展㈤罗马共和国的衰亡

二、罗马帝国(板书)㈠罗马帝国的建立㈡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教学过程设计

个性修改

课堂即时生成与对策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形势地图,教师设问,让学生说出意大利半岛的名称以及半岛上现在的国家)

二、提出本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拟出阅读提纲。

1.罗马共和国是怎样的建立?

2.罗马共和国进行怎样的征服与扩张?

3.在罗马共和国中,谁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呢

4.罗马共和国是怎样衰亡的?

5.什么是元首制呢?

6.版图扩张与帝国前期的繁荣?

7.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8.古罗马经历了哪两个重要阶段?

三、指导学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

(一)、罗马共和国

1.地理位置

古罗马国家由位于_________台伯河畔的__________发展而来。

2.罗马共和国的兴起

____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______。

接着,罗马向海外扩张,与控制地中海西部的北非强国_______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霸战争,史称______,罗马最终击败了______。

罗马还不断向地中海东部发动征服战争,公元前_____,罗马取得_______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罗马的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________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__________的权利。

国家没有___________,最重要的机构是__________,最高的官职是____________。

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____________手中。

4.罗马的奴隶制

罗马共和国时期___________盛行。

________、_______和家庭都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甚至一些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