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058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docx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

教学内容

1.连通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连通器原理及应用”为内容的实验探索活动,提高学生对物

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能提高人们生产实践活

动水平的体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通过用连通器原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连通器的道理及应用方面的有关知

识。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解释应用实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

“实验三”课题的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指导看图,这里有两把茶壶,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

对了,壶的容积一样,B壶的壶嘴短了些,如果我们用来装水,装的水还一样多吗?

其中有什么道理呢?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认识连通器

①按书图组装连通器。

②在漏斗中注一些水。

实验观察:

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一样高吗?

③试着把玻璃管抬高或降低些。

实验观察:

漏斗和玻璃管中的水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面还一样高吗?

思考:

连通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连通器内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实验二,连通器的原理,

①教师出示连通器,向A容器里注水,水量达到A容器的四分之三时停止注水。

②当水流动时,观察A、B、C容器水面现象。

③打开连通器开关D,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思考:

①这是不是进一步证明了连通器内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②打开开关D后,为什么会喷出液体?

根据这个道理,请你解释山上泉水涌出的道理。

讨论: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本课开始的问题,两把壶装的水一样多吗?

试着说说它的道理。

实验3:

实验设计。

①设计题目:

一条水渠与一条公路交叉,不架桥且能使车辆正常行驶,怎样让水流过去呢?

请画出设计图。

②提示:

运用连通器的原理进行设计。

(三)探索发现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原理,连通器内同一种液体的液面总是一样高。

(四)探索延伸

在房屋装修安装护墙板时,人们为了让室内护墙板同样高,装修工人往往用一根装上水的透明塑料管来完成测定工作。

你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走进三维空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用长方体纸盒进行三维空间的研究,了解三维空间的知识。

2.初步训练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拿出纸盒:

纸盒平放在桌上占桌面多大面积?

我们只要知道纸盒底部的长和宽就行了。

如果想要知道纸盒占了多大空间?

我们就必须计算出它的体积。

(二)学习新课:

1.观察与实验。

①平方纸盒,观察长方体的六个面,由于我们的视线的局限性,只看到有三个面。

②在思考时,我们必须要想到看不见的三个面,这就是空进想象。

2.空间想象训练

教师用教具正方体,提出以下问题:

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2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1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块?

思考建议:

①想一想,大正方体一共有多少小正方体组成?

②看到三面,是不是还有三面?

③利用空间想象,把视线看不到的三种方块也考虑到。

说一说:

结果

8+12+6+1=27(块)

3.练一练空间想象力

学生看书7页,

①图3中的1、2、3、4、按虚线向一个方向折叠后,是A、B、C、D哪个图?

②找出图4中A、B、C三个立方体相应的平面展开图。

③翻动立方体。

④填数字练习。

(三)探索发现

生活中许多物品是立体图形,了解和掌握这些图形,需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训练,人的空进想象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四)探索延伸

完成课本8页作业1题、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3.有趣的离心现象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玻璃球在盆壁的旋转和水的旋转的实验,了解离心现象。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叫离心现象。

教学难点

会动手做好三个实验,并从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离心现象。

教学准备

1.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教材所需的器具与资料,并对教材中的三个实验

要亲自动手做1-2次,发现学生动手实验中容易发生问题,以保证实

验结果正确。

2.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演员舞水瓶吗?

在一根绳子的两端,各拴有一个装有水的小水桶,杂技演员手抓绳子中间,用力甩动水桶,使水桶在空中转圈,并不断的加快速度。

两桶中的水在空中甩来甩去,水却乖乖留在桶里,竟然没有洒出一滴水!

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飞球走壁

①把一个玻璃球放在塑料盆里。

②手端盆边轻轻的晃动,使小球在盆内作圆周运动,逐渐加快晃动速度,使小球恰好在盆壁上飞快的转动。

③当晃动速度减慢时,小球由盆壁高处慢慢的转到盆底。

④当晃动塑料盆过快时,小球会从盆壁飞出落地。

思考问题:

是什么原因使小球上升到盆壁运动,而不是在盆底运动?

如何解释小球从盆壁飞出落地现象?

实验二,旋转的水。

1.把碗放入塑料盆中。

2.向碗里倒入约二分之一的水。

3.把勺伸到碗的水中,由慢到快的搅动碗中的水,使水旋转。

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快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升起来,随着转动速度加快,一部分的水甩到水盆壁上。

当水旋转速度越来越慢时,碗里的水会沿着碗壁回到碗底。

4.把盒内粘硬币的一侧放在桌上,向外移动,此时,你发现牙膏盒平稳的停在桌边保持了平衡。

思考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碗中的水会向外运动?

2.碗里旋转地水与实验一中旋转地玻璃球有相同的道理吗?

试着说一说。

实验三制作一台简易离心仪

1.在透明大塑料瓶中装满水,把5枚1分硬币和5个小塑料圆片放进瓶中,拧紧瓶口,轻轻摇动瓶子,是硬币和塑料片在水中分布均匀。

2.用一根绳子缠绕在瓶子中间并系紧,提起绳子使水平保持平衡,用胶带固定好线绳。

3.手提绳子,提起瓶子,用手拨动瓶子,使瓶子旋转起来。

当瓶子慢慢停下来时,注意观察。

4.认真观察,硬币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

小塑料片都停留在瓶子什么地方?

三、探索发现

1.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叫水流星,由于小桶和水在空中快速旋转,桶中的水会产生离心现象。

2.飞球走壁实验中,小球在旋转时产生了离心现象,使小球在盆壁上快速旋转,不会掉到盆底。

四、探索延伸

想一想,生活中使用的洗衣机,其中的甩干机是利用什么道理把湿衣服中的水甩出去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4.生活中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酸碱性测试小实验,认识生活中常见液体的酸性和碱性。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健康的密切联系,感悟研究事物最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

初步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推导出科学结论是较为困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PH试纸、塑料吸管、白醋、橘汁、牛奶、汽水、肥皂水、洗发液、护发素。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大家对酸性物质肯定不陌生,食醋和一些水果含有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对大家来说可能不如酸性物质那样熟悉,其实大家在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如肥皂和清洁剂都含有碱性物质。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二)学习新课:

1.实验过程一:

学习PH试纸的使用

①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边观察边记忆实验的方法。

②实验程序是:

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③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白醋,将白醋滴到PH试纸上。

④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白醋的酸碱性。

观察思考:

白醋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

总结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二:

①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

②用一支塑料吸管吸取少量待测液体,把它滴到PH试纸上。

③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到被测液体的酸碱性。

④重复上面各项操作。

分小组进行测试各种液体。

将测定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PH酸性或碱性PH酸性或碱性

橘汁牛奶

汽水肥皂水

护发素洗发液

思考问题:

试着说一说,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3.分组讨论:

①人的胃里含有适量的胃酸,他可以帮助消化。

如果饮食过量,胃就会分泌出大量的胃酸,造成胃部不良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建议这个人少食用哪些食物?

②大家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蚊虫叮咬后,叮咬处会红肿。

这是蚊虫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出一种酸性物质,使皮肤痛痒。

此时,人们涂抹一些花露水来止痒。

如果涂抹一些肥皂水是不是也可以减轻痛痒呢?

③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酸性,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液时,会引起头皮干燥,头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开叉等现象。

我们如何正确选择洗发液及护发素呢?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酸碱性,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液体的酸碱性。

2.明白了认识物质的酸碱性,对正确使用生活中的物品有帮助。

(四)探索延伸

洗鱼时不小心把鱼胆弄破了,利用厨房内的哪种物质清洗,可以除去鱼胆苦味?

(苦味的来源是鱼胆中含有的一种中酸性物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不敲自鸣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共鸣现象及应用。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共鸣现象的认识,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教学准备

小组配备:

音叉、收音机、空盒子、玻璃杯、竹筷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音乐会上,优美动听的乐器演奏令人陶醉,有人说,这是很好的利用了声音共鸣的结果。

共鸣,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我们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活动一,教师讲故事(被磬声吓病的和尚)我们做一个实验研究一下。

①按课本中的图摆好两个相同的音叉。

②用橡皮锤敲击音叉A,使其振动发声,然后用手握住音叉使它停止振动。

③实验观察:

听另一个音叉B是否发声。

思考问题:

我们并没有敲击音叉B而他发出了声音,这是为什么?

2.活动二,观察共鸣现象

①打开收音机播放歌曲,放在地面上听一听。

②再把收音机放在空盒子上听一听。

实验观察:

收音机放在地面上和放在空盒子上,其声音有变化吗?

思考问题:

收音机放在空盒子上,声音比放在地面上响亮。

这是不是说明了收音机的音乐声引起空盒子里的空气振动使声音加强了,盒子成了收音机的共鸣箱?

3.活动三,共鸣箱

①用自己的饮水器具作为实验器材。

②用耳朵贴在茶杯口细听声音。

③实验观察:

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④思考问题:

听到的声音,有的是嗡嗡声,有的是鸣鸣声,有的是沙沙声,这说明我们周围有许多微弱的声音,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

茶杯、瓶子等容器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三)探索发现

1.通过三个实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共鸣现象。

2.共鸣现象与共振现象是一个道理。

(四)探索延伸

很多乐器都有共鸣箱,说说下面这些乐器的共鸣箱在哪里?

马头琴、二胡、柳琴、低音号、月琴、鼓、扬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有趣的回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研究回声的产生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对回声原理应用的理解。

教学准备

镜子、纸筒、手表、雨伞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人站在山顶上,冲着对面的山头大喊一声,喂,你好吗?

远处就会有一个声音回应你,喂,你好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声音向外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像球撞到墙壁上一样被弹回来,使声音再传到你的耳朵里。

回声其实就是声音的反射。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回声现象的研究

(1)

①将镜子放在桌子上,在桌面上用粉笔画一条跟镜面垂直的直线,直线的两边各平放一个纸筒。

②将一侧纸筒作为送音纸筒,可在纸筒口里放一块机械手表。

③在另一侧,拿着平放的听音纸筒并慢慢改变其位置收听机械表的声音。

④、你听到的声音如何?

思考问题:

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而产生回声?

实验二:

声音现象的研究

(2)

①用两把雨伞按书图架好。

②在右侧伞把的横杆上挂一块机械手表。

③保持安静,把头慢慢凑近左侧伞把横杆位置,调整伞与头的远近位置,你听到了什么?

思考问题:

这个问题是不是说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声音反射了几次传到了你的耳朵里?

回声的应用。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利用回声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

探测水下物体,石油勘探等等。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我们证明了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因此会产生回声。

2.声音反射原理可以有很多用途。

(四)探索延伸

在新建的房子里说话可以听到回声,当搬进家具后,我们再说话就听不到回声了,说说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7.失重现象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失重现象,了解一些有关在太空失重的有趣现象。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实验一、二是体验失重现象。

教学难点

实验三把地球上玩具随飞船带入太空,想象在玩法上会是什么样子。

教学准备

体重计,大小螺母、橡皮筋、纸杯、绳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做过电梯吗?

乘电梯从高楼上下行时,有些人感觉不舒服,这是因为在电梯下降的瞬间人们处于失重状态。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

体验失重

①站在体重计上,每个同学做一次。

②看一下自己的体重,然后快速蹲下。

③在快速蹲下的同时,观看体重计上的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思考问题:

体重计指针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在哪段过程有失重现象发生?

实验二:

螺母的失重现象

①把橡皮筋的中点拴上大螺母,橡皮筋的两端各拴上一个小螺母。

将大螺母固定在纸杯底部正中,小螺母挂在纸杯的边上,使橡皮筋绷紧。

②将纸杯从一米的高度放手,注意观察杯口螺母。

③实验观察:

小落幕的运动情况?

思考问题:

为什么纸杯下落时,小螺母会被拉入杯内?

实验三:

太空中的玩具

①玩杯子接球:

把纸杯固定在直尺上,用胶带将乒乓球与线绳一端固定,线绳的另一端系在直尺上,一只手握住尺的一端,突然向上移动尺子,使乒乓球向上飞起,让球正好落入杯中,体会短绳、长绳与球落入杯中的难易程度。

②小组讨论:

如果在宇宙飞船中做这个游戏,会出现什么现象?

(带着各自的预测,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航天知识)

③玩溜溜球:

把线绳缠在溜溜球上,绳子另一端套在手指上,当松开溜溜球时,球会向下运动,当拿绳子的手猛然向上一拉,他又会向上运动。

④思考:

如果宇航员在太空中玩溜溜球,会是什么情景?

设想一下。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物体在向地面突然落下时会产生失重现象。

2.在失重的状态下,地球上的许多事物会发生变化。

(四)探索延伸

1.研究一下,跳伞员背的伞包和武器很重,当跳下飞机后,伞包还没有打开时,伞兵这时并不感到伞包重,这是为什么?

2.在太空中生活,总是那么令人向往。

讨论一下,宇航员在太空中的行走、吃饭、喝水等都与地球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8.统计规律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橘子瓣数和人身高的研究,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寻找规律。

2.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正态分布”的统计规律。

教学难点

记录和绘制统计图表;分析和解读统计图表,抽象概括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橘子,果盘,健康卡片,记录表,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数一数,一个橘子有多少瓣?

测一测,自己的身体有多高?

这些问题都非常简单。

如果面对的橘子和人数量很多,如何回答:

“多少个瓣的橘子占多数?

”“身体多高的人占多数?

”解答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有规律可循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活动过程:

1.实验一:

橘子的瓣数

①分小组实验(10人一组)每人剥一个橘子,保持橘子瓣的完整。

②数一数橘子瓣的数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③小组长统计组内相同橘子瓣的人数。

④汇报本组统计情况,全班完成“全班橘子瓣数”统计图表。

人数

瓣数345678910111213141516

思考问题:

全班的橘子中,多少瓣数的橘子多?

你能说出大多数橘子里面是多少瓣吗?

2.实验二,人的身高

①分小组测量每个人你的身高,记录下来。

②完成下表填写。

身高人数身高人数身高人数

1.26以下1.41—1.451.61—1.65

1.26—1.301.46—1.501.66—1.70

1.31—1.351.51—1.551.70以上

1.36—1.401.56—1.60

③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由教师描绘出一条曲线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描点、连线的方法,并观察曲线的特性。

④思考:

说一说,曲线像什么?

曲线最高的部分代表什么?

低处又代表什么?

(三)探索发现

一个橘子或一个人的数据,无法表明橘子或人群的规律,随着统计的数据增加,就逐步显现出规律来。

(两头少,中间多的情况,普遍存在于自然与社会现实中。

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做正态分布。

(四)探索延伸

1.课余时间,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的手长或脚长,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正态分布规律。

2.服装厂生产裤子的时候,中号、大号、小号各做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9.远离香烟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烟雾环境生存实验,使学生目睹香烟中有有害物质的事实,增强自觉抵御香烟的诱惑而远离香烟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到烟草对人类、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使学生自觉抵御香烟的诱惑,而远离香烟的意识。

教学难点

教师演示实验,在本课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前的反复操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香烟上的广告语,同学们,世界上每10秒就有1人因吸烟丧命!

我们要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远离香烟!

(二)活动过程

1.小金鱼的对照试验

①把两只小金鱼分别放入两个有水的锥形瓶里,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

③在玻璃管上端接上胶管,胶管的另一端插入香烟。

④在玻璃罐的另一端接入洗耳球。

⑤用洗耳球代替人吸烟,连续吸两支香烟。

⑥观察水中烟雾对小金鱼的影响。

⑦吸完2支香烟后,小金鱼游动变得迟缓,濒临死亡。

⑧迅速把濒临死亡的小金鱼捞出,放入另一瓶中,过一会儿你看到了什么?

2.了解香烟中的有害成分

①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中,已鉴定出来的化学成分就达4200多种。

②煤焦油——含有多种致癌和促癌物质,它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

③烟碱——即尼古丁。

尼古丁从吸入身体,到传至大脑仅需7—10秒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④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当进入人体后,人就感到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全身不适,使心血管系统受损,使心脏病患者病情恶化。

3.惊人的数据

①目前,世界上约有11亿吸烟者,每天还有8——10万年轻人成为长期烟民。

②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球吸烟者将达16亿。

现在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烟草制品,到2020年,将增加到1000万人。

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我国烟民有3.2亿,占世界烟民的25%,比美国人口还多。

④我国被动吸烟的人数也十分惊人,吸烟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害。

⑤我们青少年处于身体发育期,更不应该沾染吸烟的坏习惯,若从小吸烟,将会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寿命。

4.从我做起,抵御香烟的诱惑,远离香烟。

A.随时警示自己,不要接触香烟,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B.向周边的人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C.搜集有关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办一期板报。

(三)探索发现

1.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吸烟的危害。

2.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不要接触香烟,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

(四)探索延伸

搜集有关世界无烟日的资料,近一步了解世界无烟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0.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进行有关实验,计算,烟碱搜集数据的数学方法及应用。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体验获得数据“平均值”和“估算”的方法的乐趣。

教学难点

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处理数据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媛媛住的楼下有一排电线杆。

他站在六层楼的窗口看电线杆的顶端,眼光要向下。

站在五楼的窗口看电线杆的顶端,眼光要向上。

每层楼大约有3米高,你帮他算一下电线杆有多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

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均数法)

日期11121314151617181920

温度19202218171918151213

要求:

求出10月中旬上午10点的平均气温

①将10天的气温数据相加,再除以10.

②得数即为均数。

③小结:

均数就是平均数,即数值平均。

均数等于所有项目中数据的总和除以项目总数。

2.实验二:

估算数据的平均值(众数法)

①有关数据,某汽车在行程中,烟碱人员每百公里测一次耗油量,随机选其中8次数值如下表:

次序12345678

耗油(升)6.276.266.26.36.25.8

②要求:

不用计算,快速说出该汽车百公里耗油的平均值。

③观察:

8个数值有什么特点?

哪个数字反复出现?

(众数,在一系列数据中重复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

3.实验三,估算数据的平均值(中数法)

①花园的花开了,随机抽取其中9株,开花的朵数分别是:

株次123456789

花数252328242627202221

要求:

快速求出花园开花朵数的平均值。

②将9个数值从小到大排列。

20、21、22、23、24、25、26、27、28

③找出中间位置数是24.。

小结:

中数:

就是指一系列数据按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就叫中数(也称中位数)。

思考问题:

练一练:

有一列数据:

87、82、74、90、89、75、88、86。

它的中数和它的平均值各是多少?

(三)探索发现

我们进行了三项实验活动,知道了怎样计算平均值和估算平均值。

(四)探索延伸

1.有一群人,要估算一下有多少,你应用什么办法?

2.要估算一片森林有多少棵树,你有什么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11.你算的数字有多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模拟在棋盘上放麦粒等活动,研究等比数列问题。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