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8208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docx

生殖细胞瘤及畸胎瘤

[编辑本段]

简介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生殖细胞瘤少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

生殖细胞瘤

年,男性多于女性。

该肿瘤对放射治疗敏感。

好发部位为松果体区(最常见),其次为第三脑室、鞍区、基底节区和额、颞叶深部。

[编辑本段]

病因病理

  生殖细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细胞衍生而来,好发于松果体区,其次为鞍上池。

肿瘤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位于鞍上生殖细胞瘤则以女性多见。

生殖细胞瘤对放射线非常敏感

  

生殖细胞瘤

  该瘤通常无包膜、无钙化、出血、坏死或囊性变,属低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转移,易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系统种植、播散。

组织学上,肿瘤主要含有两种细胞成分:

上皮样细胞和淋巴样细胞。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突出临床表现是内分泌紊乱/8/,表现为上视障碍和性早熟,同时可伴有下丘脑功能障碍,如尿崩、烦渴、嗜睡及肥胖。

其他症状与肿瘤部位有关,松果体区肿瘤可阻塞中脑导水管,造成颅内高压。

鞍区肿瘤则首先表现出视力障碍,然后出现头痛、呕吐、多饮多尿及垂体功能低下。

  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①肿瘤最常见于松果体区,位于鞍上区肿块常累及漏斗;

  ②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无出血、坏

  

生殖细胞瘤

死及囊性变,可分叶,但境界清楚;瘤体本身钙化少见,典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常见肿瘤包埋松果体钙化灶。

  ③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明显的均匀强化。

  ④室管膜下转移可表现为沿脑室壁线状或条片状强化,沿脑脊液向蛛网膜下腔播散表现为脑表面、脑池的线状或结节状强化。

  2、MR表现:

  ①最常见于松果体区,也常见于鞍上,可同时或单独存在。

  ②T1加权为略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常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③增强后;呈明显均匀一致强化,并能发现沿脑脊液或室管膜转移的病灶。

[编辑本段]

鉴别诊断

  1、颅咽管瘤:

多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钙化多见。

纯实性者可呈稍高密度,并可强化,与生殖细胞瘤不易鉴别、

  2、星形细胞瘤:

一般肿瘤较大,密度偏低,后期可出血,肿瘤通常位于下丘脑,并沿视交叉或视束延伸,可在眼眶内形成肿块。

  3、垂体瘤:

发生于鞍内,但可向鞍上生长,小儿罕见,肿瘤易出血、坏死,鞍底骨质变薄、下陷,海绵窦常受累。

生殖细胞瘤

4、脑膜瘤:

好发于成人,儿童罕见,肿瘤部位偏前,伴骨质增生、硬化及蝶窦过度气化。

[编辑本段]

颅咽管瘤

  概述

  是较常见的良性颅内肿瘤,按发生的部位和组织学不同,分为鞍上囊肿、上皮瘤、上皮囊肿、鳞状上皮瘤、垂体管上皮瘤、釉质瘤、垂体釉质瘤等。

多见于青年和儿童,男女比约2:

1。

  病因病理

  颅咽管瘤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楚,但其大小、形状、生长范围有很大差别。

最大者如鹅卵样,最小者如花生米大。

形状多样,有球形、不规则形及结节形。

多数呈囊性,实质性者不见。

其囊壁的厚薄区别很大,有的菲薄如窗纸,透过薄壁即可见囊内液体的颜色,多呈黄褐色。

有的囊壁较厚呈灰白色并有多数钙化点,这是颅咽管瘤特征的表现。

囊壁一般较游离,不与周围组织粘连。

假如系实质性瘤或有部分实质性者,有时常与颅底的重要结构发生粘连,造成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压迫垂体柄、丘脑下部、海绵窦、视交叉及颈内动脉等。

  颅咽管瘤以垂体结节部发生为最多,第三脑室前部及鞍内也可发生,蝶窦内发生者最少。

位于鞍上之肿瘤多向第三脑室生长,鞍内者可向鞍上发展。

在垂体前后叶之间由被覆上皮间隙发展形成的小囊肿,有人也将其归并于颅咽管瘤的范围。

视交叉的受压多由于鞍上肿瘤或鞍内肿瘤向鞍上发展所造成,鞍上的肿瘤可突入第三脑室并可通过室间孔而进入侧脑室。

向额叶底部及颞叶底部发展的肿瘤也并不少见,有的甚至向后生长压迫中脑及脑桥。

一般情况下实质性肿瘤与周围组织多发生紧密的粘连,其质地硬,多钙化,有的可发生恶变并发生转移。

  在显微镜下可见肿瘤囊壁的内侧由复层鳞状上皮样瘤细胞组成,可呈团块状分布,中心有星芒状细胞。

外周由纤维组织包绕,在纤维组织内可见角化物质及伊红梁的退变组织,

  

生殖细胞瘤

在壁内可见有钙化,甚至骨化,呈不规则形。

同时囊内液也可见有吞噬细胞和胆固醇结晶,以及异物巨细胞。

肿瘤周围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病史、症状及体征:

  1、内分泌功能障碍:

垂体功能减退,性功能不全和矮小症较多见;肿瘤向上发展压迫下丘脑可引起下丘脑综合症,出现性早熟或神经性闭经,溢乳-闭经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肢端肥大症、巨人症、侏儒症,尿崩症,多食肥胖或厌食消瘦,发热或体温过低,嗜睡或失眠,部分可有精神兴奋、幻觉及定向力障碍。

  2、颅内压增高综合症:

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嗜睡。

儿童可出现脑积水表现。

  3、视神经压迫症状:

视力逐渐减退,出现偏盲,日久失明。

  4、其他症状:

头痛、面部感觉减退、轻度偏瘫。

  实验室检查

  1、垂体功能减低者,促性腺激素与生长激素明显下降,甲状腺激素及TSH均减低;基础代谢率降低;糖耐量常减低;

  2、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及蛋白量可轻度增高。

  3、头颅X平片:

鞍区钙化、蝶鞍扩大和破坏。

  4、CT、MRI扫描 鞍区可见肿瘤。

  5、脑血管造影:

显示鞍上肿瘤。

  鉴别诊断

  应与垂体腺瘤、视神经胶质瘤、视交叉蛛网膜炎等鉴别。

  治疗预防

  1、手术治疗:

全部切除适合于鞍内肿瘤,视神经受压不重及颅压不高者,可行部分切除,但复发率较高。

  2、放射治疗有一定疗效。

[编辑本段]

星形细胞瘤

  概述

  星形细胞瘤分Ⅰ~Ⅵ级。

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

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

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

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

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

  病因

  分Ⅰ~Ⅵ级。

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

Ⅰ级者,在成人多在大脑白质浸润生长,分为原浆型与纤维型两类。

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或灰黄色,硬度如橡皮样,一般无出血坏死,但可呈囊性变,一种为囊内含有瘤结节,另一种为肿瘤内含有囊肿。

儿童的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

Ⅱ级者属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瘤,或称星形分母细胞瘤。

这两型的病程进展较缓。

星形细胞瘤Ⅲ~Ⅳ级即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常见于中年之后,多位于大脑半球,并侵犯基底节与丘脑,血管丰富,易出血,周围脑组织水肿明显,从而致病情突然恶化,病程多较短。

  症状表现

  临床表现在成人常先有癫痫,逐渐出现瘫痪、失语、精神改变,而后出现颅内压增高。

儿童多先表现为颅内压增高。

  诊断依据

  颅骨X线平片:

主要为颅缝分离及指压迹增加。

肿瘤位于小脑半球表面者可见患侧枕骨鳞部变薄及侵蚀等,本组有肿瘤钙化斑者占4.3%。

脑室造影:

除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对称性扩大外,导水管向前屈折及第四脑室向健侧移位为小脑半球肿瘤的特征。

CT检查:

可见小脑半球或中线部位低密度影,星形细胞瘤I级多无注药后强化,而Ⅱ~Ⅲ级可有强化。

有些可见高密度中有多发低密度(即囊在瘤内),有的为低密度区边缘有高密度之瘤结节(即瘤在囊内),这种征象常有助于术前定性。

  治疗

  较为局限的,如位于额叶前部的星形细胞瘤,可行前额叶包含肿瘤切除。

其它部位者,多只能达到肿瘤大部或部分切除,辅以减压性手术。

术后应用放疗、免疫化疗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多数病例愈后较差。

  脑肿瘤中胶质细胞瘤发病率最高,约占40.49%,综合发病年龄高峰在30-40岁,或10-20岁。

大脑半球发生的胶质瘤约占全部胶质瘤的51.4%,以星形细胞瘤为最多,其次是胶质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脑室系统也是胶质瘤较多的发生部位,占胶质瘤总数的23.9%,主要为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小脑胶质瘤占胶质瘤总数的13%,主要为星形细胞瘤。

  几种常见胶质瘤的临床表现 

  1、星形细胞瘤:

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

  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

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

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

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

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

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

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2、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高颅内压症状明显,33%患者有癫痫发作,20%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3、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

癫痫常为首发症状,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侵犯运动、感觉区可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高颅压症状出现较晚。

  4、髓母细胞瘤:

  ①肿瘤生长快,高颅压症状明显

  ②小脑功能损害表现为步态蹒跚,走路不稳等。

  ③复视、面瘫、头颅增大(儿童)、呛咳等。

  ④肿瘤转移是髓母细胞瘤的重要特征。

  5、室管膜瘤

  ①颅内压增高症状

  ②脑干受压症状(呕吐、呛咳、各咽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小脑症状(走路不稳、眼球震颤等)及偏瘫、眼球上运动障碍等。

  ③手术后复发率几乎为100%易发生椎管内转移。

  6、脉络丛乳头状瘤:

  ①脑积水及肿瘤占位引起高颅压症状,儿童常见头颅增大;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②肿瘤位于侧脑室者有对侧锥体束征;后颅凹者内走路不稳,眼球震颤,共济运动失调,第三脑室者为双眼上视困难。

  7、松果体细胞瘤:

颅内压增高;听力及眼球运动障碍,影响到视力下部表现为尿崩症、嗜睡和肥胖等,内分泌症状表现为性征发育停滞或不发育;部分患者可出现癫痫发作及意识障碍。

  胶质瘤的特点及治疗现状 

  胶质细胞瘤的生长特点为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脑组织外呈指状深入破坏脑组织,偏良性者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平均两年,恶性者瘤体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70-80%多在半年之内。

  目前国内外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普遍为手术、放疗、化疗、X刀、γ刀等。

  手术:

手术治疗基于胶质瘤的生长特点,理论上手术不可能完全切除,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肿瘤有的则根本不能手术,所以手术的治疗目的只能局限于以下5个方面①明确病理诊断,②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③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④延长生命并为随后的其他综合治疗创造时机;⑤获得肿瘤细胞动力学资料,为寻找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编辑本段]

放疗

  放射治疗几乎是各型胶质瘤的常规治疗,但疗效评价不一,除髓母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室管膜瘤中度敏感外,其他类型对放疗均不敏感,有观察认为放疗与非放疗者预后相同。

此外射线引起的放射性坏死对于脑功能的影响亦不可低估。

  X-刀、γ-刀—均属放射治疗范畴,因肿瘤的部位、瘤体大小(一般限于3厘米以下)及瘤体对射线的敏感程度,治疗范畴局限,目前认为胶质瘤,特别是性质恶性的星形Ⅲ-Ⅳ级或胶质母细胞瘤均不适合采用R-刀治疗。

化疗:

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但化疗药物限于血脑屏障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尚不肯定,常用BCNU、CCNU、VM-26等有效率均在30%以下。

 

畸胎瘤

基本简介

  一般认为畸胎瘤多系个体发育初期,部分多能性原

  

大畸胎瘤

始细胞迷离出来,在纵隔内增殖发展成肿瘤。

这类肿瘤以良性畸胎瘤多见。

常位于前纵隔。

畸胎瘤多为实质性,可同时存在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外、中或内胚层组织的衍生物如毛发、牙齿、软骨、平滑肌、支气管或肠壁等。

部分畸胎瘤可以恶变。

由未分化成熟组织构成的畸胎瘤属恶性,呈浸润性生长。

畸胎瘤与邻近组织粘连或穿破入邻近脏器如肺、支气管,病人可咳出毛发或皮脂样物。

皮样囊肿是一种单房或多房薄壁囊肿,因囊内多衬以鳞状上皮及其附属物而得名。

囊内有结节状物、毛发及皮脂类物。

[编辑本段]

病理病因

  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有一种具有多能发展潜力的多能细胞,正常胚胎发育情况下,发展和分化成各胚层的成熟细胞。

如果在胚胎不同时期,某些多能细胞从整体上分离或脱落下来,使细胞基因发生突变,分化异常,则可发生胚胎异常。

一般认为,这种分离或脱落发生于胚胎早期,则形成畸胎;而如发生于胚胎后期,则形成了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三个胚层的异常分化组织,即形成了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由外、中、内三个胚层组织构成,常含有成熟或未成熟的皮肤、牙齿、骨、软骨、神经、肌肉、脂肪、上皮等组织,少数亦可含有胃粘膜、胰、肝、肾、肺、甲状腺及胸腺等组织成分。

恶性畸胎瘤常表现为未成熟的不易定型和分辨的组织,畸胎瘤的恶变多表现为神经组织或上皮组织的异常增殖而形成恶性畸胎瘤。

  畸胎瘤的病理分类为:

  

①成熟型畸胎瘤

  即良性畸胎瘤,由已分化成熟的组织构成,是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

②未成熟型畸胎瘤

  即恶性畸胎瘤,由胚胎发生期的未成熟组织结构构成,多为神经胶质或神经管样结构,常有未分化、有丝分裂增多的恶性病理表现。

过去有将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瘤等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统称为恶性畸胎瘤,事实上它们是胚胎学上生殖细胞瘤、自卵黄囊向生殖腺移行的各个区域中发生异常分化的结果,在病理上常无三胚层结构,不应归为畸胎瘤。

[编辑本段]

临床表现

  畸胎瘤由于部位各不相同、常有多种并发症和明显的恶变趋势,所以在临床上可有各种症状和表现:

①无痛性肿块

  这是畸胎瘤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圆形囊性、边界清楚、质地软硬不匀,甚至可扪及骨性结节。

其中外生性肿瘤以骶尾部、枕、额、鼻等中线部位常见,骶尾部畸胎瘤常可根据其所在位置分为显型、隐型和混合型三种临床类型

②压迫和腔道梗阻症状

  纵隔畸胎瘤常可压迫呼吸道而引起呛咳、呼吸困难及颈静脉怒张;后腹膜畸胎瘤多有腹痛,并可引起肠梗阻。

盆腔和骶尾部隐型畸胎瘤多因便秘、排便困难、尿潴留而就诊。

③肿瘤异常变化的急性症状

  卵巢、睾丸畸胎瘤可发生卵巢或睾丸扭转、坏死,表现为剧烈腾痛和相应的局部症状;畸胎瘤当发生继发感染和囊内出血时,常可肿块迅速增大,局部明显压痛,并同时伴有发热、贫血、休克等全身感染或失血症状;腹膜后、卵巢、盆腔、骶尾部等部位肿瘤也可突然破裂而发生大出血、血腹、休克等凶险表现。

④肿瘤恶变的症状

  恶性畸胎瘤和良性畸胎瘤恶变时,常表现为肿瘤迅速生长,失去原有弹性、外生性肿瘤可见浅表静脉怒张、充血、局部皮肤被浸润并伴有皮肤温度增高。

可经淋巴和血行转移而有淋巴节肿大和肺、骨转移症状,同时出现消瘦、贫血、瘤性发热等全身症状。

[编辑本段]

临床诊断

  畸胎瘤大多数为外生性或有明显肿块可扪及,根据临床表现常能早期诊断。

仔细的腹部体检和

  

肺部畸胎瘤造影

直肠指检,对腹部、盆腔、隐型骶尾部畸胎瘤的检查非常必要;肿瘤部位的X线平片可发现肿瘤内有骨、牙齿等异常钙化影而明确畸胎瘤,并多为成熟型畸胎瘤;胃肠道钡餐、钡剂灌肠和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相应部位的胃肠道或肾脏、输尿管、膀胱等脏器的受压推移情况。

对生长迅速、浸润范围较广的畸胎瘤病例应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肿瘤浸润范围及与重要血管,脊髓神经的相邻关系。

  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者,均应检测患儿血清的甲胎蛋白(AFP)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作用。

恶性畸胎瘤92%有甲胎蛋白增高,而良性畸胎瘤也有4%有AFP异常,并发现良性畸胎瘤AFP增高者术后复发率明显增高。

[编辑本段]

并发症

  畸胎瘤通常合并其他先天畸形,如脊柱裂、腰背部皮肤和软组织异常,少数可有内脏畸形。

[编辑本段]

检查化验

  脊柱X线表现有较大范围或明显的椎脊腔增宽,病变部位的椎弓根偏窄,椎弓根间距加宽,椎体后缘内凹,部分病例可见脊柱裂的表现。

  CT与磁共振对诊断畸胎瘤具有明显优势,均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异源性。

在磁共振影像上,畸胎瘤表现为混杂信号,常有完整的囊壁,内富含脂肪信号,可伴有或无瘤内强化结节,通常除发现肿瘤外,多伴有脊柱裂或椎体发育异常。

[编辑本段]

治疗方法

  畸胎瘤一旦确诊,必须争取早期手术切除,以避免良性畸胎瘤因耽搁手术而导致肿瘤恶变,同时可预防肿瘤感染、破裂、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

畸胎瘤的手术要点是完整地切除肿瘤,卵巢和睾丸肿瘤均作一侧卵巢或睾丸切除,骶尾部畸胎瘤强调务必将尾骨一并切除,以免残留多能细胞而导致肿瘤复发。

  恶性畸胎瘤的治疗原则为联合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常规化学治疗1.5~2年,常用顺铂、长春花硷或长春新硷、博莱霉素。

近年推荐应用顺铂、阿霉素、异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进行联合化疗。

放射治疗仅用于明确有镜下或肉眼残留的恶性畸胎瘤病例,放疗剂量镜下残留以25Gy为宜,肉眼残留者可应用到35Gy,对手术切除完整者,近年主张以化疗为主,放疗慎用,以避免放疗时生殖器官、骨骼发育的延迟损害。

  恶性畸胎瘤巨大或广泛浸润、临床判断不能切除者,可应用术前化疗或放疗,使肿瘤缩小后再予延期根治手术,对提高手术切除率、保留重要脏器有积极意义。

对晚期病例,应用术前化疗或放疗也可达到解除肿瘤压迫、控制转移灶和争取再次手术机会的治疗目的。

[编辑本段]

预后保健

  畸胎瘤的预后与初诊年龄、肿瘤部位、恶变发生率、治疗结果等因素密切相关。

初诊年龄越小,恶性发生率越低,其中隐型畸胎瘤恶性率最高,达71.4%;混合型为46.7%,显型仅为9.4%。

  完整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复发和恶变是畸胎瘤的另一主要预后因素,即使是恶性畸胎瘤,完成手术切除仍是长期生存的基本保证。

目前恶性畸胎瘤完整切除后综合治疗的三年生存率可达50%,五年生存率35%,而术中残留或复发者的生存率仅3%。

其中睾丸、卵巢等容易完整切除部位的恶性畸胎瘤生存率明显高于腹膜后和骶尾部恶性畸胎瘤,其中尤以隐型骶尾部恶性畸胎瘤的预后最差,生存率仅8%。

[编辑本段]

其他相关

1、畸胎瘤与孪生兄妹无关

  在17世纪的时候就曾出现对畸胎瘤的描述,那时候人们把它叫做妖怪,因为它里面有毛发、皮脂、骨头、神经等组织,甚至还会长在男人的肚子里面。

目前,对畸胎瘤的成因还没有定论。

很多人认为是胚胎在母体内形成时遗留下来的组织,如果发育完成应该和长畸胎瘤的人是一对双胞胎,只是“他”或者是“她”没能发育成人,不成人的“他”或“她”寄生在自己的兄弟或姐妹身上,后者成人之后发现自己长了“瘤”。

  上述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

  畸胎瘤是一种肿瘤。

肿瘤的根本成因,在医学上至今还不清楚。

畸胎瘤起源于生殖细胞。

大部分的畸胎瘤是卵巢畸胎瘤,是由卵细胞异常增生引起。

由于卵细胞具有全能分化功能,过度增生,就形成了肿瘤。

”卵巢畸胎瘤是由卵细胞增生引起的肿瘤,未经过体外受精,所以说它是患者的双胞胎兄弟姐妹是不成立的。

2、畸胎瘤是与生俱来的吗?

  畸胎瘤的发病年龄,小则是刚出生的新生儿,老则是九十多岁的老妇人。

卵巢畸胎瘤一般容易发生在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身上,会随着年龄逐渐长大。

畸胎瘤并非从母体里带来,而是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肿瘤。

  畸胎瘤是卵巢肿瘤中最为常见的,占85%~97%,而且多为良性,占95%,恶变率为2%~4%。

畸胎瘤的恶性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卵巢畸胎瘤有两大特性:

一是双侧性常见;二是容易复发,复发率为2%。

畸胎瘤以长在卵巢为主,但根据新闻报道,也曾发现在骶尾部、头部、咽喉等部位的畸胎瘤。

3、畸胎瘤在男性身上也多有发现。

  畸胎瘤的名字容易让人误解,一个“胎”字让人联想起怀孕,让一些纯洁少女蒙上不白之冤。

而所谓畸胎瘤是胞弟妹的传说,又令其染上了某种传奇色彩。

但事实上,畸胎瘤的真相是:

肿瘤!

  而且,男性患畸胎瘤,则更可以说明此病的普遍性,与性生活引起妊娠没什么关联。

4、发现畸胎瘤建议手术切除

  妇女要定期参加妇科检查。

现在有些单位只组织结婚后的妇女参加妇检,但事实上所有的育龄妇女都应该参加妇检,尤其要做B超检查,将肿瘤扼杀在萌芽或早期。

母亲应该常摸摸孩子的肚子,青少年、妇女及中老年妇女也应常触摸自己的腹部,看有无包块。

发现包块后,无论大小,是否疼痛,均应及时就医。

触摸的较好的方法是:

晨起,排空小便,平卧,双腿稍屈曲,从小腹部的一侧摸到另一侧,如发现包块是硬状异物即可疑为肿瘤。

  畸胎瘤一旦发现,医生都建议切除。

  一是卵巢畸胎瘤的存在可能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

  二是畸胎瘤是否良性,要待剔除后做病理检验才能断定,并且畸胎瘤有一定的恶变率,不切除就等于揣着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三是B超提示症状可能是畸胎瘤,但也不排除其他情况,必须手术后做病理检查才能最后断定。

  因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畸胎瘤绝大部分是良性的,也应该手术。

5、剔除畸胎瘤后,是否会对生育造成影响

  卵巢畸胎瘤手术后是可以正常怀孕的,对身体也没有多大伤害。

只要畸胎瘤不超过肚脐,建议可做腹腔镜手术,创口小,恢复快。

6、如果是恶性肿瘤怎么办呢?

  一般而言,生育年龄发现的畸胎瘤,恶性发生率越低。

目前恶性卵巢畸胎瘤完整切除后综合治疗的存活率可达97%,而术中残留或复发者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

7、畸胎瘤的发现多属意外

  发现卵巢畸胎瘤的情况多分为以下8种:

  

(1)体检或妇科检查盆腔B超发现。

发现畸胎瘤的最佳办法是通过超声检查。

  

(2)出现急腹痛。

卵巢畸胎瘤可发生卵巢扭转、坏死,表现为剧烈疼痛和相应的局部症状;畸胎瘤若发生继发感染和囊内出血时,常可迅速增大,局部明显压痛,并同时伴发热、贫血、休克等症状。

  (3)出现月经异常。

畸胎瘤可能引起月经异常,如周期不正常,量多或量少。

  (4)剖宫产时发现。

一些肥胖的人或怀孕的人,B超时不容易发现畸胎瘤。

因此,有些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现腹部有畸胎瘤,医生会将畸胎瘤一并剔除。

  (5)自己摸到有隆起物。

有些人的畸胎瘤已经长得很大了,挺起一个大肚子,年轻的妇女以为自己“意外怀孕”,年长的妇女以为自己发福,一旦到医院检查,被伪装的畸胎瘤就露馅了。

  (6)长期不孕检查发现。

有些妇女结婚后多年不孕,到医院检查方知是畸胎瘤。

  (7)因其他手术发现。

在做其他手术时也可能发现,或在术前的身体检查时发现。

  (8)其他意外发现。

比如发生了交通意外,产生腹痛,到医院检查发现可能是畸胎瘤扭转破裂。

[编辑本段]

畸胎瘤的自诊方法

  1、体检或妇科检查盆腔B超发现。

发现畸胎瘤的最佳办法是通过超声检查。

  2、出现急腹痛。

卵巢畸胎瘤可发生卵巢扭转、坏死,表现为剧烈疼痛和相应的局部症状;畸胎瘤若发生继发感染和囊内出血时,常可迅速增大,局部明显压痛,并同时伴发热、贫血、休克等症状。

  3、出现月经异常。

畸胎瘤可能引起月经异常,如周期不正常,量多或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