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471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9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牛养殖主推技术.docx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肉牛养殖主推技术

畜禽养殖主推技术二十

肉羊养殖主推技术

核心提示:

一、肉羊全舍饲TMR饲喂技术1.概述。

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又称TMR饲喂技术,是指根据肉羊不同生理阶段或饲养阶段的营养需

一、肉羊全舍饲TMR饲喂技术

1.概述。

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又称TMR饲喂技术,是指根据肉羊不同生理阶段或饲养阶段的营养需要,把切短的粗饲料、青贮饲料、精饲料以及各种饲料添加剂进行科学配比,经过在饲料搅拌机内充分混合后得到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全价日粮,直接供羊自由采食的饲养技术。

该技术适合于较大规模的肉羊饲养场,但小型养殖场户一般可采用简易饲料搅拌机混合后直接饲喂的方法,也可取得较好的饲喂效果。

2.技术特点。

(1)合理划分饲喂群体。

为保证不同阶段、不同体况的肉羊获得相应的营养需要。

防止营养过剩或不足,便于饲喂与管理,必须分群饲喂。

分群管理是使用TMR饲喂方式的前提,理论上羊群分的越细越好,但考虑到生产中的可操作性,建议如下。

对于大型的自繁自养肉羊场,应根据生理阶段划分为种公羊及后备公羊群、空怀期及妊娠早期母羊群、泌乳期母羊、断奶羔羊及育成羊群等群体。

其中,哺乳后期的母羊,因为产奶量降低和羔羊早期补饲采食量加大等原因,应适时归入空怀期母羊群。

对于集中育肥羊场,可按照饲养阶段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等羊群。

对于小型肉羊场,可减少分群数量,直接分为公羊群、母羊群、育成羊群等。

饲养效果的调整可通过喂料量控制。

(2)科学设计饲料配方。

根据羊场实际情况,考虑所处生理阶段、年龄胎次、体况体型、饲料资源等因素合理设计饲料配方。

同时,结合各种群体的大小,尽可能设计出多种TMR日粮配方,并且每月调整1次。

(3)TMR搅拌机的选择。

在TMR饲养技术中能否对全部日粮进行彻底混合是非常关键的,因此,羊场应具备能够进行彻底混合的饲料搅拌设备。

TMR搅拌机容积的选择:

一是应根据羊场的建筑结构、喂料道的宽窄、圈舍高度和入口等来确定合适的TMR搅拌机容量;根据羊群大小、干物质采食量、日粮种类(容重)、每天的饲喂次数以及混合机充满度等选择混合机的容积大小。

通常,5~7立方搅拌车可供500~3000只饲养规模的羊场使用。

TMR搅拌机机型的选择:

TMR搅拌机分立式、卧式、自走式、牵引式和固定式等机型(图1、图2)。

一般讲,立式机要优于卧式机,表现在草捆和长草无须另外加工;混合均匀度高,能保证足够的长纤维刺激瘤胃反刍和唾液分泌;搅拌罐内无剩料,卧式剩料难清除,影响下次饲喂效果;机器维修方便,只需每年更换刀片;使用寿命较长。

(4)填料顺序和混合时间。

饲料原料的投放次序影响搅拌的均匀度。

一般投放原则为先长后短,先干后湿,先轻后重。

添加顺序为精料、干草、副饲料、全棉籽、青贮、湿糟类等。

不同类型的混合搅拌机采用不同的次序,如果是立式搅拌车应将精料和干草添加顺序颠倒。

 

◎图1 固定式卧式7立方搅拌车

◎图2 固定式卧式5立方搅拌车

根据混合均匀度决定混合时间。

一般在最后一批原料添加完毕后再搅拌5~8分钟即可。

若有长草要铡切,需要先投干草进行铡切后再继续投其他原料。

干草也可以预先切短再投入。

搅拌时间太短,原料混合不匀;搅拌过长,TMR太细,有效纤维不足,使瘤胃pH值降低,造成营养代谢病。

(5)物料含水率的要求。

TMR日粮的水分要求在45%~55%。

当原料水分偏低时,需要额外加水;若过干(<35%),饲料颗粒易分离,造成奶牛挑食;过湿(>55%)则降低干物质采食量(TMR日粮水分每高出1%,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幅度为体重的0.02%),并有可能导致日粮的消化率下降。

水分至少每周检测一次。

简易测定水分的方法是用手握住一把TMR饲料,松开后若饲料缓慢散开,丢掉料团后手掌残留料渣,说明水分适当;若饲料抱团或散开太慢,说明水分偏高;若散开速度快且掌心几乎不残留料渣,则水分偏低。

(6)饲喂方法。

每天饲喂3~4次,冬天可以只喂3次。

保证料槽中24小时都有新鲜料(不得多于3小时的空槽),并及时将肉羊拱开的日粮推向肉羊,以保证肉羊的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最大化,24小时内将饲料推回料槽中5~6次,以鼓励采食并减少挑食。

(7)TMR的观察和调整。

日粮放到食槽后一定要随时观察羊群的采食情况,采食前后的TMR日粮在料槽中应该基本一致。

即要保证料脚用颗粒分离筛的检测结果与采食前的检测结果差值不超过10%。

反之则说明肉羊在挑食,严重时料槽中出现“挖洞”现象,即肉羊挑食精料,粗料剩余较多。

其原因之一是因饲料中水分过低,造成草料分离。

另外,TMR制作颗粒度不均匀,干草过长也易造成草料分离。

挑食使肉羊摄入的饲料精粗比例失调,会影响瘤胃内环境平衡,造成酸中毒。

一般肉羊每天剩料应该占到每日添加量的3%~5%为宜。

剩料太少说明肉羊可能没有吃饱,太多则造成浪费。

为保证El粮的精粗比例稳定,维持瘤胃稳定的内环境,在调整日粮的供给量时最好按照日粮配方的头日量按比例进行增减,当肉羊的实际采食量增减幅度超过日粮设计给量的10%时就需要对日粮配方进行调整。

3.成效。

(1)确保日粮营养均衡。

由于TMR各组分比例适当,且均匀混合,肉羊每次采食的TMR中,营养均衡、精粗料比例适宜,能维持瘤胃微生物的数量及瘤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发酵、消化、吸收和代谢正常进行,因而有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消化道疾病、食欲不振及营养应激等。

据统计,使用TMR可降低肉羊发病率20%。

(2)提高肉羊生产性能。

由于TMR技术综合考虑了肉羊不同生理阶段对纤维素、蛋白质和能量需要,整个日粮较为平衡,有利于发挥肉羊的生产潜能。

(3)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采用整体营养调控理论和电脑技术优化饲料配方,使肉羊采食的饲料都是精粗比例稳定、营养浓度一致的全价日粮,它有利于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使瘤胃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趋于同步,比传统饲养方式的饲料利用率提高4%。

(4)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

由于TMR技术是将精料、粗料充分混合的全价日粮,因此,可以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调整饲料配方,将秸秆、干草等添加进去。

(5)可节省劳力。

混合车是应用TMR的理想容器,它容易操作,节省时间,只要花0.5小时就可以完成装载、混合和喂料。

即使是3000只的大羊场用混合车喂料也只要3小时,因此大大节省了劳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助于推进肉羊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4.案例。

2009年在甘肃永昌和民勤的两个规模化羊场使用司达特(北京)畜牧设备有限公司固定式卧式搅拌车生产TMR,开展了肉羊TMR加工工艺参数筛选与工艺设计,建立了适应河西走廊地区的绵羊全混合日粮生产和饲喂技术规程,提高了饲草料资源的利用率。

二、山羊高床舍饲养殖技术

1.概述。

传统的养羊方式以放牧为主,分布在中高山区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平坝地区很少养羊。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建设等工程的开展,给予山羊放牧饲养的空间已越来越少,山羊生产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山羊高床舍饲养殖的优点:

一是避免了放牧损害农作物和树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二是舍饲饲养的山羊生长速度快,出栏周期短,且有利于羊舍清洁卫生,疾病发生减少,羔羊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三是实现了养羊无“禁区”,养羊不再受地域、草场等条件的制约,有利于扩大养殖规模;四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提高秸秆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2.技术特点。

山羊高床舍饲养殖技术是一个综合技术,包括高床羊舍修建、羊品种选择、牧草种植和饲料生产、饲养管理、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1)高床羊舍修建。

羊舍可建双列式羊舍(图3)和单列式羊舍,羊舍长度根据饲养规模确定,一般羊舍长度可修15~30米,墙高4~5米。

羊舍所需面积:

每只公羊1.5~2平方米,每只母羊1~2平方米,每只肉羊0.6~0.8平方米,运动场面积为羊舍的1.5~2倍(图4)。

 

◎图3 高床羊舍

◎图4 羊舍运动场

 

羊床宜采用木条铺设,也可采用其他材料。

木条宽5厘米,厚4厘米。

木条间隙小羊1.0~1.5厘米,大羊1.5~2.0厘米。

羊床离地面0.5~0.6米。

羊床下地面的坡度为10度左右,后接粪尿沟。

舍内地面用砖铺或水泥处理,运动场用全砖铺或半砖铺或三合土处理。

饲槽可建水泥槽或木槽,槽上宽35厘米,下宽30厘米,高20厘米。

每个羊圈设一个饮水位。

双列式羊舍人行走道宽1.5~2.0米,羊栏高度1.0~1.2米,窗户距羊床1.2米。

每个羊圈下面有一个出粪口,长2米,宽0.7米。

羊舍后面修一条粪尿沟,宽35厘米,深20厘米,沟也要有倾斜的坡度(5度)。

在羊舍低的一端修一个粪尿池或沼气池。

在羊舍四周修围墙,高度1.5~1.8米。

(2)羊品种选择。

一是选择地方优良山羊品种如南江黄羊、成都麻羊、川中黑山羊、川南黑山羊等,引进品种有波尔山羊、努比羊;二是选择杂交种,包括两个或多个山羊品种杂交的后代,如波杂羊、黄杂羊、努杂羊等。

(3)牧草种植和饲料生产。

推广优良牧草种植,品种有一年生黑麦草、高丹草、墨西哥玉米等,解决饲料问题。

豆科牧草在始花期到盛花期收割为宜,禾本科牧草以抽穗期到开花期收割为宜,饲料玉米与大豆以籽实接近饱满收割为宜。

青干草的晒制方法有田间干燥法和架上晒草法。

为提高青干草的利用率,在饲喂羊之前,切成3厘米以下短段。

(4)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一般在春秋两季注射羊三联四防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和其他规定注射的疫苗。

采用丙硫苯咪唑、阿维菌素等药物在春秋两季对山羊进行体内体外驱虫。

羊舍及运动场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羊舍及用具消毒。

常用消毒药品有3%来苏水、2%烧碱水、30%草木灰、10%石灰乳等,1~2周对羊舍进行一次消毒。

3.成效。

山羊舍饲技术在国内已经历了10年以上的发展,在南方现较为普遍,农户认识度在逐步提高,云南省现有的肉山羊养殖场绝大部分都采用高床舍饲方式。

目前,至少有30个以上的山羊高床舍饲羊场,在高床舍饲方面集成了一整套适用技术,生产效益逐步提高,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势头迅猛。

4.案例。

四川正东农牧集团近年来在舍饲养羊方面进行了探索,设计一种集约养殖用高架式垫料发酵山羊圈舍,在采用生物发酵垫层的圈舍中饲养繁育山羊,圈舍由管理通道和分置于中央通道轴线两侧的分栏圈舍,及纵墙、横墙和舍顶组成,其特征在于,纵墙采用半截墙结构,横向墙体设有排气通道。

舍顶采用透明面积不小于3/4的双瓦层结构。

分栏圈舍设置有垫料区和高架床,分栏圈舍间由金属围网分隔高架床;所述高架床架空在垫料区上0.2~0.4米,床体采用栅条式结构。

饲槽和饮水槽置于高架区与管理通道临近的边沿上。

四川省乐至县2004年饲养10只以上的养羊户中高床舍饲推广面达86%。

据重庆市酉阳县对15户高床舍饲养羊农户的调查,舍饲养羊每日饲喂3~4次,青草每日每只2.5~5.0千克,补精料0.25~0.5千克。

舍饲养羊一年饲养规模达30只以上,每户平均每年可出栏10~15只,出栏时羯羊体重为20~25千克,每户平均收入达1953元,产羔成活率达93.5%,羔羊死亡率仅为6.5%,疾病感染率仅为4.2%。

同时,舍饲养羊与沼气生产相结合,可高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三、北方牧区划区轮牧技术

1.概述。

对于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场的合理利用,其中划区轮牧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划区轮牧是指在一个放牧季节内,依据生产力将放牧场划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放牧一定天数,依序有计划地放牧,并周而复始地循环使用。

这种利用放牧场的方法是比较科学的,特别是在高产放牧场和人工草地上,其优越性更为显著。

2.技术特点。

(1)确定小区数目。

小区数目与草场类型、草场生产力、轮牧周期、放牧频率、小区放牧天数、放牧季节长短、放牧牲畜数量、类型等都有密切关系,需要综合分析计算。

轮牧周期长短取决于再生草再生速度,再生草高度达8~12厘米时可再利用。

小区持续放牧天数要考虑不让牲畜吃完再生草以及蠕虫病感染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6小时。

当放牧频率少时,小区数量就要增加。

根据各地区放牧地条件,在草甸草原上小区数目最好为12~14个,干草原及半荒漠以24~35个为宜,荒漠因无再生草,小区数目以33~61个为宜。

但小区设置过多,资金投入就增加,需要综合考虑。

要根据牲畜头数、放牧天数、牲畜日粮、放牧密度等决定小区面积。

(2)小区布局要考虑下述条件。

从任何一个小区到达饮水处和棚圈不应超过一定距离,各类家畜有其适宜距离。

以河流作饮水水源时可将放牧地沿河流分成若干小区,自下游依次上溯。

如放牧地开阔水源适中时,可把畜圈扎在放牧地中央,以轮牧周期为1个月分成4个区,也可划分多个小区;若放牧面积大,饮水及畜圈可分设两地,面积小时可集中一处。

各轮牧小区之间应有牧道,牧道长度应缩小到最小限度,但宽度必须足够(0.3~0.5米)。

应在地段上设立轮牧小区标志或围篱,以防轮牧时造成混乱

3.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羊种羊场是呼伦贝尔市一处规模最大的种羊场,占地3万多亩,为典型草原,有各类羊只4000多只。

为合理有效利用草场,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采取了划区轮牧技术。

(1)总体设计建设方法。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及生产现状,暖季采用划区轮牧,冷季半舍饲。

划区轮牧2万亩(图5),分成2个单元,每个单元平均分为9个放牧小区,每小区放牧天数平均8~9天,放牧频率2次,轮牧周期75天,每年6~10月依次轮回利用,轮牧季150天。

打机井2眼并配备输水管道、水箱及相关设施,合理利用地形落差,使每个小区的羊群不出小区就可以饮上清洁的水,既减少来回走动对草场的践踏,又减少了肉羊能量消耗。

同时在放牧小区分散放置盐槽或盐砖,让牲畜自由舔食。

(2)小区放牧轮换方式。

小区每年的利用时间对区内牧草有一定影响,为减少这种不良影响,各小区每年利用的时间按一定规律顺序变动,每一年从第1小区开始利用,每2年从第7小区利用,第3年从第4小区利用。

3年为一周期,将不良影响均匀分摊到每个小区,使其保持长期的均衡利用。

(3)采取技术措施。

用采样方法测定划区轮牧各种植物的盖度、高度、密度、产量,确定了植物群落的类型和生产力。

根据轮牧小区面积和产草量确定了轮牧的肉羊数、天数和轮牧周期,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逐步调整。

在划区轮牧和自由放牧区内设置固定围笼和活动围笼。

观察牧草生长、肉羊采食量、放牧前后产草量以及变化规律、留茬高度、植物再生规律和肉羊的采食率。

(4)划区轮牧草场监测及使用效果。

通过在轮牧小区内设置围笼,观测小区草地植物群落可利用牧草生物量变化情况,划区轮牧比自由放牧牧草增加13%;在划区轮牧植被检测的同时,选择羊群质量基本相同的两个羊群,互为对照组,进行划区轮牧与自由放牧情况下,羊群增重情况测定和分析。

将羊控制在小区内,减少了游走耗能,增重加快,划区轮牧当年羯羔羊比自由放牧同类质量的当年羯羔羊体重提高了13.3%;采用内蒙古草勘院制定的划区轮牧技术规程和计算公式测算新增牧草产量和载畜量。

通过实施划区轮牧,草场载畜率提高了15.7%,草地覆盖度增加了10%,降低了种羊培育成本。

   4.案例。

在草原牧区或有条件的人工草地实施划区轮牧技术,可提高草地载畜量、提高牧草的品质、有利于牛羊增膘、有利于牧地的管理、可防止寄生虫病的传播。

还可使草场植物种类增多,地表裸露面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有效地防止了草场退化、沙化,对天然草地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羊种羊场在天然草场划区轮牧的设计、建设和使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成为呼伦贝尔牧区划区轮牧建设的样板,收到较好的效果,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图5 呼伦贝尔种羊场划区轮牧建设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