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644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4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docx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专练一七

非选择题专练

(一)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题

1.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

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

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________和____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

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___________。

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解析:

(1)由图甲可知,①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加蔗糖的试管苗的光合速率高,说明其固定CO2的能力强;②不加蔗糖的试管苗的光饱和点比加蔗糖的试管苗的光饱和点高,说明不加蔗糖的试管苗能更好地利用光能。

(2)由图乙可知,a点之前有光,试管苗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使密闭的培养瓶内CO2浓度处于较低水平;a~b段,试管苗进入黑暗环境中,利用a点之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O2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使得培养瓶中CO2的浓度迅速升高;因a~b段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O2,使得b~c段缺少O2,且温度较低,酶活性下降,故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CO2减少,故培养瓶内CO2浓度升高缓慢;c~d段因试管苗重新受到光照,试管苗利用培养瓶在a~c段积累的大量CO2迅速进行光合作用,使培养瓶内CO2浓度迅速下降;d点后因缺少CO2,光合作用减弱,若打开培养瓶,试管苗可利用外界的CO2,光合速率上升。

(3)由

(1)

(2)可知,采用无糖培养基可提高试管苗的光合速率,增加光照、补充CO2均可提高试管苗对CO2的利用率,即可提高光合速率,故采用无糖培养基、增加光照、补充CO2等方法均可提高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答案:

(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O2浓度过低及温度降低使细胞呼吸减弱 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了CO2 提高

(3)适当提高CO2浓度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状况的研究成果,其中图2为一定温度、最适CO2浓度下的测定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光下裂解为________。

为探究叶片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生产能力,选择晴好天气,可根据单位时间O2的释放量来测定。

若在正午12:

00左右测定,则净光合速率可能会降低,此时叶绿体中三碳糖含量与10:

30左右相比会________。

(2)图1显示,萌发后的叶面积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细胞____________的结果。

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____________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________增加较少。

(3)光补偿点是指当整株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

由图2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__________(因素)有关。

若升高温度,则A点的变化是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无法确定”)。

解析:

(1)水在光下裂解为[H]、O2,正午12:

00左右,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三碳糖含量减少。

(2)叶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光合结构逐渐完善,光反应逐渐增强;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细胞呼吸增加较少。

(3)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叶片萌芽后的时间有关,题干中给的是一定温度,若升高温度,A点变化无法确定。

答案:

(1)[H]、O2  减少

(2)分裂分化 光反应 细胞呼吸

(3)叶片萌芽后的时间(叶龄) 无法确定

3.“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安徽盛产茶叶,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有关研究。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

(2)如图所示,从8:

00开始到10:

00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

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________。

(4)至下午15:

00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限制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________等。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他们设想,如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等,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

他们欲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究,请完善以下实验:

①将该茶园均分为东、西两块,分别标为A组、B组,其中B组为实验组。

②____________,对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

③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测量A、B两组茶树的________和胞间CO2浓度。

④结果______________,则说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原因可能是间作玉米能提高__________,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CO2浓度等。

解析:

(1)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CO2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2)分析题图可知,从8:

00开始到10:

00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

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气温回升、CO2浓度适宜等。

(3)中午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

(4)下午15:

00左右,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实际光合速率不高。

(5)实验目的是探究玉米是否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自变量为玉米,A组为对照组不种植玉米,B组为实验组种植适量玉米。

因变量为光合速率,通过测量胞间CO2浓度和O2释放速率检测。

其他变量为无关变量,需要等量适宜控制,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

如果实验组O2释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都高于对照组,则表明间作玉米能提高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CO2浓度等。

答案:

(1)光反应 暗反应

(2)气温回升 CO2浓度适宜

(3)胞间CO2浓度降低

(4)胞间CO2浓度较低

(5)②A组不处理,B组间种适量的玉米 ③净光合速率 ④若B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高于A组 环境的空气湿度

4.研究发现,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在光照、高氧及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叶绿体中的C5会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产生CO2。

这是除细胞呼吸外,植物分解有机物产生CO2的另一条途径。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叶绿体中的C5固定,首先形成________化合物。

(2)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另一条途径的场所有________。

(3)与黑暗相比,光照下植物体有机物的损耗量会________(“增大”或“减少”)。

(4)如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

据图可知,高CO2浓度时,植物的光合速率较________,这可能与CO2浓度高时,________反应被抑制有关。

解析:

(1)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反应生成三碳化合物。

(2)根据题干信息,植物分解有机物产生CO2的另一条途径是:

光合作用细胞在光照、高氧及低二氧化碳情况下,叶绿体中的C5会与O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产生CO2,所以植物细胞产生CO2的另一条途径的场所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3)光照下,植物会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黑暗相比,光照下植物体有机物的损耗量会增大。

(4)根据图形分析,高二氧化碳浓度下,植物的光合速率较高,这可能与CO2浓度高时,C5与O2反应被抑制有关。

答案:

(1)C3

(2)叶绿体、线粒体

(3)增大

(4)高 C5与O2

5.灌浆期是农作物开花后有机物储存在子粒中的一个阶段,当有机物含量不再增加时,灌浆期结束。

研究发现温度对小麦子粒干重的影响与小麦灌浆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

某科研小组在温室条件下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中15/10℃、21/16℃、30/25℃分别表示三组不同的昼夜温度组合)。

请据图回答:

(1)由曲线可看出,小麦子粒干重最大的为________组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冬小麦一般在五月初进入灌浆期,请据图推测小麦灌浆期时间为________天。

如果在此期间遇到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小麦灌浆期会________,子粒干重________。

(3)如果灌浆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小麦子粒的干重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解析:

(1)据图,小麦子粒干重最大的为15/10℃组合,原因是灌浆期最长。

(2)由五月初的环境温度推出灌浆期时间为30~40天,如果在此期间遇到连续高温干旱的天气,小麦灌浆期会缩短,子粒干重减少。

(3)如果灌浆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小麦子粒的干重会减少,原因是光照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有机物积累量减少。

答案:

(1)15/10℃ 15/10℃昼夜温度组合,灌浆期最长

(2)30~40(答案处于此范围内均可) 缩短 减少

(3)减少 光照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有机物积累量减少

6.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表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5klx时,与25℃相比,15℃条件下叶绿体产生O2的速率________。

(2)在25℃条件下,AB段光合作用较弱是由于________,导致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不足,从而限制了暗反应的进行。

(3)为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ADP和Pi合成ATP的动力,科学家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叶绿体中形成ATP的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光照强度、温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光照强度为0时,25℃比15℃条件下吸收的O2多,因此在光照强度为5klx时,25℃比15℃条件下真正光合速率大,叶绿体产生的O2较多。

(2)曲线AB段,由于光照强度低,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不足,导致植物的光合速率较低。

(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DP和Pi合成ATP的动力,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避免光照对ATP合成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叶绿体中形成ATP的动力来自类囊体膜两侧的pH差。

答案:

(1)光照强度、温度 小

(2)光照强度较低 [H]和ATP

(3)避免光照对ATP合成的影响 类囊体薄膜两侧的pH差(或类囊体膜内侧pH小于外侧)

7.科研人员在不同条件测定发育良好的某绿色植物光合速率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其他条件不变,若f点时的光照突然减弱,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含量将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c~d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h~i段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点时叶肉细胞产生的O2的去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8μmol/(m2·s),则g点时植物中葡萄糖的产生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光照突然减弱,则[H]和ATP生成减少,C3的还原减少,则叶绿体内C3含量上升;阴天条件下,b~c段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2)c~d段刚开始净光合速率小于0时,有机物含量减少,后来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开始积累有机物,有机物逐渐增加;根据横坐标时间可判断h~i段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中午光照强,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3)d点时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产生的O2一部分进入线粒体被利用,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

(4)晴天遮光条件下的CO2释放速率为呼吸速率,g点时的净光合速率为1μmol/(m2·s),则此时真正光合速率为1.8μmol/(m2·s),则葡萄糖的产生速率为0.3μmol/(m2·s)。

答案:

(1)上升 光照强度 温度

(2)先减少后增加 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一部分进入线粒体,一部分排到细胞外

(4)0.3μmol/(m2·s)

非选择题专练

(二)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推理计算题

1.不同鲤鱼品种的体色不同,是由鱼体鳞片和皮肤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及其数量分布差异所致。

科研人员用黑色鲤鱼(简称黑鲤)和红色鲤鱼(简称红鲤)进行杂交实验:

a.黑鲤和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皆表现为黑鲤;

b.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既有黑鲤,也有红鲤,且黑鲤∶红鲤≈15∶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鲤鱼体色中的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分析实验结果推测:

鲤鱼的体色是由________对基因控制的,该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3)为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科研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纯合黑鲤和纯合红鲤作亲本杂交获得F1;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条雌性鲤鱼的眼型表现为异型眼,该异型个体与双亲及其他个体的眼型均不同,假如已知该眼型由核内显性基因E控制,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已确定该异型眼鲤鱼为杂合子,且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获得该性状纯种品系的培育方案。

(有大致的设计思路即可)

解析:

(1)黑鲤和红鲤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皆表现为黑鲤,故黑色为显性性状。

(2)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5∶1,符合(9∶3∶3)∶1的比例关系,故可确定该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3)测交法是间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

(4)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

(5)已知异型眼雌性鲤鱼Ee及野生型雄性鲤鱼ee杂交可获得异型眼雌性和雄性鲤鱼(Ee),异型眼雌性和雄性鲤鱼再相交可得基因型为EE、Ee、ee的鲤鱼,然后通过测交即可选取纯种EE。

答案:

(1)黑色 

(2)两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3)②F1与隐性亲本(红鲤)杂交 ③观察后代性状表现,统计其性状分离比 预期结果:

黑鲤与红鲤的比例约为3∶1

(4)基因突变

(5)让该异型眼雌性鲤鱼与野生型雄性鲤鱼杂交获得F1;让F1中的异型眼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然后通过测交即可选出F2中的纯种EE。

2.分析与遗传有关的实验,回答相关的问题:

(1)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采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分别做了________实验,结果F1都表现为高茎,F1自交得F2,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彩棉”是我国著名育种专家采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育种技术培育而成的,据专家介绍,其中“物理诱变”采用的是一种单一射线。

若种子进入太空后,经受的是综合射线,甚至是人类未知的射线辐射,在这种状态下,可以给种子创造物理诱变的机会,从产生的二代种子中可以选择无数的育种材料,丰富育种基因资源,从而可能创造出更优质的棉花新品种,据此回答:

①“彩棉”育种中经综合射线诱变后,引发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

②“彩棉”返回地面后,是否均可产生有益的变异?

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如图所示的家系图,此种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都不会患病。

若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生育一表现正常的女儿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

(1)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采用纯种高茎和矮茎豌豆分别做了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F1都表现为高茎,F1自交得F2,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2)①“彩棉”育种中经综合射线诱变后,引发基因突变。

②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且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因此“彩棉”返回地面后,不一定均可产生有益的变异。

(3)由题干分析可知,Ⅲ2的基因型是AaBb,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生育一表现正常(A_B_)的女儿概率为3/4×3/4×1/2=9/32。

答案:

(1)正交和反交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

(2)①基因突变 ②不一定(否)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多害少利

(3)9/32

3.有三个通过不同途径得到的纯种白花矮牵牛花品系,将它们相互杂交,得到如下结果。

请回答(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

杂交实验

亲本

后代表现型

1

品系1×品系2

全部白花

2

品系1×品系3

全部红花

3

品系2×品系3

全部白花

4

F1红花×品系1

红花∶白花为1∶3

5

F1红花×品系2

红花∶白花为1∶7

6

F1红花×品系3

红花∶白花为1∶1

(1)结合杂交实验1、2、3,这种矮牵牛花的花色性状不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知,该牵牛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且至少由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题时请依次使用基因A,a,B,b,C,c…等)

(3)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杂交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杂交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的组合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依题意可知:

三个白花品系均为纯合子,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它们的基因型均相同,则杂交实验1、2、3的后代不会出现红花,所以,这种矮牵牛花的花色性状不可能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再结合杂交实验4、5、6的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可推知,该牵牛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若由两对基因控制,则品系1和品系3的子代红花基因型应为双杂合子(如AaBb),品系1和品系3应为单显性纯合子(如AAbb、aaBB)。

若假设成立,杂交4、6的子代的分离比应该相同,与事实不符,说明该牵牛花的花色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进而推知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

(3)综合分析表中信息可知:

只有显性基因A、B、C同时存在时才表现为红花,其余情况均为白花。

结合对

(2)的分析可知:

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Cc。

F1红花与品系2杂交,其后代红花∶白花为1∶7,据此推知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cc;F1红花与品系3杂交,其后代红花∶白花为1∶1,说明品系3的基因型中有两对基因显性纯合,可能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所以杂交实验3的亲本基因型的组合类型可能为:

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

答案:

(1)三个白花品系均为纯合子,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它们的基因型均相同,则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红花(或若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与杂交实验的结果不符。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 AaBbCc

(3)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

4.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

灰身

黑身

深黑身

雌果蝇(只)

151

49

雄果蝇(只)

148

26

28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

R、r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________。

(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F2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解析:

(1)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若不考虑黑身果蝇体色的深度即都视为黑身,F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