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简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894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政治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简答题.docx

《政治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简答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简答题.docx

政治简答题

政治

三、简答题: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答:

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哲学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以世界观为基础。

二者的区别是:

世界观是一般人凭个人经验或传统影响形成的朴素、零散的关于世界的观点,哲学则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是系统的、连贯的、通过理论论证和严密的逻辑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哲学家专门的劳动形成的。

2、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在于:

都是以实践为基础,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哲学以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是对于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什么叫运动?

说明物质与运动和关系。

答: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和客观基础,设想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必须倒向唯心主义。

4、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

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具有主动的创造性;

(3)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的控制作用。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

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6、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因而在肯定中包含否定,在否定中包含肯定。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自身方面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自我否定。

形而上学从否认矛盾出发,认为否定是外力的否定,是简单的消灭。

(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扬弃。

形而上学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

7、什么是实践?

怎样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8、什么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认识的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的人。

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1)实践关系;

(2)认识关系;(3)价值关系;(4)审美关系。

其中,最基本的实践关系。

9、简述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

答: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基本前提。

真理客观性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的。

一切科学的理论、学说、定理、公式之所以是客观真理,就是因为它所反映的内容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同自然、社会的各种规律相符合、相一致。

同时,检验它的标准-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10、感性认识和理论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答: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们是彼此联系着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理性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进一步深化,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

在人们的认识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1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答:

(1)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之中,并在生产力系统中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革新、劳动对象的扩大,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2)科学技术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5)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13、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

(1)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具体展开,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

(2)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同人类社会共存亡。

(3)在这两对矛盾的运动中,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4、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

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有何重大意义?

答:

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了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保证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可以为无产阶级政党的自身完善提供基础。

(2)可以多快好省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可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15、社会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社会进步首先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

通过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必然会使生产力得到解放,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进步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过程中。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内部发展中,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的进行以及统治阶级对社会的改革和调整,都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16、如何理解社会进步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答:

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历程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1)社会进步在不同国度的具体实现既有趋同的方面,也有趋异的方面,是一元化与多元化同步展开的过程。

(2)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也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生产力发展是衡量和评价社会进步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还有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调整、科学文化生活的提升等多方面。

17、怎样理解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答:

(1)人的价值有两方面:

一是人的社会价值;二是人的自我价值。

人的这两种价值是相互联系着的,它们的联系就是贡献和满足的统一。

(2)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作出的贡献。

人对社会的贡献表现为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个人以自己的活动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3)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对个人的满足表现为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4)人的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人的满足,所以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18、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答:

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和发展,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毛泽东产生的重要文化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产生的实践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9、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0、概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

答: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概括: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1、概述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答: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历史任务:

一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对内推翻封建社会统治,实现祖国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首要任务,它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华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人民要富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只有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为现代化、民主化和进程扫清障碍,才能逐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答:

“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为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并在它的领导下,开始实行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

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先锋队和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就有了自己英明的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总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3、如何理解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答: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西方列强通过野蛮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在政治上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先后割占了中国15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台湾省,控制了中国海关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和外交主权。

在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等,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修筑铁路、进行进出口贸易等特权,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是贯穿始终的。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义。

一般来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

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多次丧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它包含两层含义: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26、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是什么?

答:

(1)明确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去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3)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2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

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

(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关系,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

(2)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外国技术,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积极利用外资。

对外资金交流是国与国之间的信贷活动和生产经营的投资活动。

对外资金交流包括资本的输出和输入。

吸收和利用外资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发展国际劳务合作。

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已成为各国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

其形式主要有:

承包一部分国外的工程项目;采取承建制的劳务合作;通过政府和有关机构聘请高级劳务人员。

(5)发展国际旅游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国际旅游业可以赚取外汇、增加就业、扩大商品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扩大国际影响。

28、如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答:

第一,要统筹安排对内外经济工作。

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外开放相互促进,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二,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要坚持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增强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第三,继续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要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要推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公平贸易政策,努力形成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互利互补的关系。

29、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答: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不是权益之计。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须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孤立于世界之外、闭关自守是不行的。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就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国际形势发展科学观察的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

(3)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对外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可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技、人才和信息的交流;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现代化。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我国不仅目前需要对外开放,而且今后经济、技术水平提高了,仍然要实行对外开放。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了具有市场经济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长处;(4)在政治制度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其它分配方式有哪些?

答: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外,还有: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3)资产收益。

(4)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5)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32、我国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答:

(1)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这是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的需要;(3)这也是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

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坚持共产党领导;

(2)多党长期合作;(3)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即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具有宪法保障。

34、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这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在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按照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①社会主义民主法律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的保障;②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③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④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⑤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⑥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⑦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⑨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2)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条举措:

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39、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了哪些科学判断?

答:

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如下判断:

(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2)和来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4)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0、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

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

答:

“一国两制”的含有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2、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区别?

答: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不同。

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属于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不容外国干涉。

4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两个范围的联盟?

答: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这两个联盟构成了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44、我国宗教政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我国宗教的实际情况,我们党确定了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这一长期基本政策,并载入宪法。

我们在贯彻执行这一政策时,一方面强调保护信教自由,同时也强调保护不信教自由;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或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都是对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侵犯。

坚持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求宗教同国家分离,宗教同学校分离。

要使人体信教的人和信教的人联合起来,把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是我们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