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8928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docx

幼儿教案乌鸦喝水

幼儿教案:

乌鸦喝水

  乌鸦喝水

  一、说教材

  1、设计意图: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

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

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

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

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

为此,针对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2、活动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重点)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体大小有系。

(难点)

  (3)学习两人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3、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我做了如下准备:

  

(1)空间方面:

教室四周放置操作的桌子。

  

(2)物质方面:

  1、教具:

不同水量的瓶子各一瓶,两只标有红、绿标志线的瓶子(绿标志线瓶子里的水多些,红标志瓶子里的水少些)

  学具:

每组4只瓶子(两两一组,分别装有不通水量,贴不同颜色的标签),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绿豆、黄豆等,小勺、漏斗若干。

  2、每组一块小抹布。

  3、展示台。

  4、FLASH

  5、乌鸦喝水的故事经验。

  全方面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说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

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

对于此活动中幼儿如何合作操作,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初次接触有点无所适从。

因此,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减少了幼儿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3、直观法:

要向幼儿解释清水量的多少还与加入的物质的大小有关,这光光依靠幼儿操作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因此我制作了多媒体,利用直观的动画效果让幼儿了解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体大小有系。

多媒体的加入使活动所要讲述的科学道理清晰明了,从而解决了活动的难点。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

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水量多的瓶子加入石子后石子能把水挤上来,乌鸦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加入沙子后,沙子能把石头空隙中的水给挤出来。

  2、体验交流法:

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活动流程:

  经验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小结活动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引入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

谁能说说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接着演示:

有绿色标记的瓶子(水多的瓶子)。

让幼儿看清原来的水位高度。

  下面我们要往瓶子里加石子了(放映:

往水多的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后水到哪里了?

(升上来了)为什么加入石子后水就升到上面去了呢?

  小结:

石头的位置上本来是水,石子放下去后把水挤呀挤,把水的位置占掉了,水没地方躲,只能往上升,一直升到瓶口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给后面的环节做铺垫,加入石子水升高这个现象中班小朋友都知道,但其中的原因孩子较难理解、说清。

为了让孩子让幼儿清晰地理解这一实验现象,此环节中,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将活动动态的画面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并加以解说在水中加入石头等沉下去的物体后石头将水的位置占掉,水没地方躲,只能升高。

有了多媒体的加入,让现象更加清晰直观。

  为什么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呢?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石子后都能喝到水呢?

老师这里有两瓶水量不同的水(出示不同水量的瓶子),小朋友猜猜看,将石子投入这两瓶水中后乌鸦都能喝到水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谁猜得对。

  (这里的两个瓶子,一瓶水量多些,一瓶水量少些,水量少的瓶子加入石子后水是不能升到瓶口的。

  

(二)用石子进行实验操作

  首先,我向幼儿介绍了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材料,请两个小朋友合作来学学乌鸦喝水的过程,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

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

中班孩子如何合作操作呢?

我告诉孩子可以一个小朋友扶住瓶子,另一个小朋友轻轻地往瓶子里加石子。

如果加入石子后水满到瓶口,说明乌鸦能喝到水;如果石子已经加到不能再加了,但水还没有到瓶口,说明乌鸦喝不到水。

这里告诉幼儿,在水少的瓶子石子要加到不能加为止,使活动的结果更缜密。

  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我先请一位幼儿上台跟我一同合作操作。

加入少量的石子。

再让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然后,探讨实验结果。

“往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乌鸦是不是两瓶水都能喝到?

谁能把你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说出来?

”(水量多的瓶子加入石子后乌鸦能喝到水)

  师:

过渡:

水少的瓶子我们也加入石子为什么乌鸦却不能喝到水呢?

  【出示多媒体2:

】我们在水少的瓶子里加石子后水升高了吗?

(升高了)

  现在瓶子里能不能放石子了?

(不能)

  那小朋友能不能想想办法,使水再往上升上来?

  (这一环节我也使用了多媒体,多媒体的加入使水量少的瓶子加入石子后水量的变化显得更为直观,而且通过多媒体我们不难发现,在石子与石子中间有很大的空隙。

  接着我用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幼儿:

“小朋友看石子和石子之间还有没有水没有被挤上来?

能不能把下面的这些水也挤得跑到上面来?

”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更加集中,回答更加有效。

  (三)用沙子、大米、赤豆、绿豆进行实验操作

  然后再用沙子等放入乌鸦没喝到水的瓶子里进行实验操作。

操作时也提出要求:

仍旧是两人合作操作,一位幼儿扶住瓶和漏斗,另一位幼儿往瓶子里灌沙子,变灌边盖上盖子摇一摇。

  在交流此次实验结果的时候,我仍旧运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幼儿理解。

“原来石子的个头大,它们挤在一起,可还是有空的地方,水就可以躲在这个空隙里;而沙子、红豆、绿豆等它们的个头小,他们紧紧的抱在一起,能把空隙中的水给挤出来,所以加入了沙子、绿豆、红豆这些小东西,乌鸦也能喝到水了。

”有了清晰直观的画面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四)小结

  我通过回忆实验过程进行小结活动。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瓶子里的水多的话,加入石子后,石子能把水挤上来,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

但如果加入石子后,乌鸦还是喝不到水,可以加一些细小的东西,能把石头缝隙中的水挤出来。

  同时提出延伸问题:

“如果水在少一点的话乌鸦还能喝到水吗?

有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试试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