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134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docx

经济学原理期末复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权衡取舍: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机会成本:

某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3.边际决策:

边际量是连续增加中最后一个增量。

理性人是当某项行动的收益大于成本时才会采取行动。

4.激励反应:

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是诱导一个人行动的东西。

5.比较优势:

贸易能够使每个人状况更好,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6.看不见的手: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

7.看得见的手: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需要政府的原因:

一是,看不见的手需要政府来保护它。

只有产权得到保障,市场才能运行。

二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

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

尽管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并不总是这样。

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8.生产率: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9.通货膨胀:

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水平上升。

10.失业通胀交替:

当政府增加经济中的货币量时,一个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个结果是至少在短期内降低失业水平。

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权衡取舍的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a)货币量增加,提高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物品与劳务需求;b)长期的高需求引起高物价,继而引起企业更多的生产,更多的雇佣;c)更多的雇佣则意味着更少的失业。

名词解释

1.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

3.均衡:

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相互作用所达到的相对静止状态。

4.市场均衡:

分为局部均衡(单个市场)和一般均衡,需求量=供给量

5.均衡价格:

指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需求/供给价格弹性: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7.限制/支持价格:

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最低价格,低于/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8.边际效用: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其他商品消费量保持不变条件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0.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11.边际替代率:

在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量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MRS12=-DX2/DX1)(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1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不变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13.预算线:

在收入和价格给定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

14.消费者均衡:

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保持不变的状态。

(均衡点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

);条件:

商品组合必须位于预算线上;商品组合必须能够带来最大效用

15.机会成本:

是指厂商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6.边际成本(MC):

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时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边际成本是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17.规模经济:

厂商扩大规模而使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形。

原因在于内在经济。

18.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额)

19.名义GDP:

是用当期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某一期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本期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20.均衡产出/收入: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等于-稳定;超过-减产;低于-增产

*经济均衡的条件:

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21.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简答

1.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决定性因素:

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消费者人数

2.影响商品供给量的决定性因素:

商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3.影响需求/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回答若是前者,则弹性大)

*商品可替代性:

强/弱?

所考察时期的长短:

长或短?

商品用途广泛性:

广泛/狭窄?

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变化程度:

小或大?

*生活必需程度:

非必需/必需?

生产周期的长短:

短或长?

商品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大/小?

*考察时期的长短:

长/短?

4.弹性(富有/缺乏)与销售收入关系

富有弹性,降价增收;缺乏弹性,降价减收。

5.市场结构类型及划分标准

类型:

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划分标准:

厂商数量、产品差异化、行业进出

6.完全竞争市场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

7.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假设厂商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终归厂商所有者;利润是厂商生存的决定性因素;利润是厂商实现其他目标的保证

8.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9.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利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10.收入-支出模型

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根据均衡产出Y=C+I,把C=a+bY代入,则有:

Y=(a+Ῑ)/(1-b)

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假定投资不变,依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

I=S,而储蓄函数S=-a+(1-b)Y,则均衡收入:

Y=(a+Ῑ)/(1-b)

11.失业的类型

(1)*摩擦性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局部性失业。

·源于供给方:

新劳动力/跳槽者·短期性

(2)*结构性失业:

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源于需求方:

技术/偏好/不流动·长期性

(3)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凯恩斯认为,根源在于总需求不足。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性偏好陷阱规律

12.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地上涨。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资源接近充分利用条件下,总需求继续扩大而总供给相对不足时,过度的总需求会引发物价上升。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工会施压

·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垄断企业

·进口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进口原料

(4)结构性通货膨胀:

指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适应和错位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工资“攀比”:

·普通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攀比”

·传统产业向朝阳产业“攀比”

·非开放部门向开放部门“看齐”

13.财政政策及其工具

财政政策:

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政府支出体系

a)政府购买:

行政/国防/公共工程…

b)转移支付:

社保/医保/价格补贴…

(2)政府收入体系

a)税收

·按对象分:

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

·按扣除分:

比例税/累进税/累退税

b)公债

·中央政府:

短/中/长期

·地方政府

14.自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类型·所得税:

繁荣时税收增幅大于可支配收入增幅,抑制消费增幅

·转移支付:

衰退时失业救济等自动增加,抑制消费下降速度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15.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货币政策: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体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公开市场操作:

买卖国库券。

(2)再贴现:

改变再贴现率及条件。

(3)法定准备金:

改变准备金率。

1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影响总需求的方式上有何区别

调节货币供给:

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系统,运用财税工具,又财政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是通过银行系统,运用金融工具,又金融传导机制。

作图分析题

1.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求分析的三步骤:

·确定某事件使供给移动还是需求移动

·确定曲线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

·用供求图考察这种移动对均衡的影响

2.总供求模型

总需求曲线表明了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系。

*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因素及变化

曲线变化

1

消费支出增加(如减税)

右移

2

企业投资增加(如企业乐观)

右移

3

政府采购增加(如公共项目)

右移

4

净出口增加(如国外繁荣)

右移

5

货币供给增加

右移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水平与总供给量的关系

*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因素及变化

曲线变化

1

可得到的劳动供给量增加

右移

2

资本增加

右移

3

自然资源可得性增加

右移

4

技术进步

右移

5

预期物价水平下降

右移

·总供求基本模型:

·均衡点上方,AS>AD,过多总供给使价格下降

·均衡点下方,AS

·在均衡点,AS=AD,形成均衡收入Y0和均衡价格P0

P

Y

0

AS

E

Y0

P0

AD

3.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互动,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衰退、高涨和滞涨的状态

计算

1.市场均衡决定模型Qd=a-bŸP

Qs=-d+gŸP

Qd=Qs

2.需求的价格弹性

弧弹性:

Ep=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3.例:

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

10亿美元)

(1)均衡收入.

(2)求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答:

(1)Y=C+I+G=100+0.8(Y-T+TR)+50+200=350+0.8(Y-250+62.5)=200+0.8YY=1000

(2)投资乘数Ki=1/(1-0.8)=5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Ki=5

税收乘数Kt=-0.8/(1-0.8)=-4

转移支付乘数Ktr=0.8/(1-0.8)=4

平衡预算乘数=Kt+Kg=1

论述(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储蓄与均衡国民收入)

1.谷贱伤农

根本原因:

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小于1,即当农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农产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农产品需求曲线D是缺乏弹性的,农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由S1的位置向右平移至S2的位置,农产品的均衡价格大幅度地由原先的P1下降到P2。

农民总收入量减少,减少量为图中矩形OP1E1Q1和OP2E2Q2的面积之差。

Q

P

D

S1

S2

P1

P2

Q1

Q2

2.储蓄函数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增加储蓄会使总的均衡收入减少。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说法,消费越多,国民收入就越高,经济发展就越好。

但其中产生了一个问题,因为增加储蓄对家庭或者个人来说是有利于财富的累积,能提高效用。

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增加储蓄,个人投资和消费会减少,从而使社

会总的均衡收入减少,对社会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