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414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5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本组教材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专题,精选了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小文章,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体会儿童的情感世界。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曹冲称象

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通过写一个七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众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的故事,体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玲玲的画

课文中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一块墨渍变成了可爱的小狗,玲玲的画更好了。

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一封信

本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以对话形式,用儿童化的口语鲜活而真实地叙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经过。

妈妈睡了

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表达了深厚的母子之爱。

学习目标

1.会认7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称、杆、朝、重、发、哄”,继续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美好情感。

课时分配

4.《曹冲称象》……………………………………………………………2~3课时

5.《玲玲的画》……………………………………………………………2~3课时

6.《一封信》………………………………………………………………1~2课时

7.《妈妈睡了》……………………………………………………………2~3课时

语文园地三………………………………………………………………3~4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来组织,“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把握单元重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识字、明理,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课题

曹冲称象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明这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会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那你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曹冲称象。

指导学生读课题,认读生字“曹、称”。

3.老师范读课文。

1.联系实际,自由交流。

2.朗读课文题目,读准字音并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3.学生认真听课文朗读。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

(用时:

2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

3.分段指读课文,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如“称、重、秤、量”等字的读音。

4.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

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6.对课文基本内容进行提问。

1.按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采用开火车、小组竞赛等方式认读生字。

3.听老师范读,朗读时注意重点字音,读得流利、准确。

4.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5.练习仿照重点句子造句。

6.小组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回答老师的提问。

1.看拼音,写词语。

zhùzi()

xiǎochuán()

chènɡɡǎn()

ɡuǒrán()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括号里打“√”。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liànɡ()

(2)liánɡ()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用时:

10分钟)

1.出示本课“我会写”的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注意点。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5.指导学生交流、反馈。

1.开展小组学习。

(1)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给生字组词。

2.观察老师范写,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3.同桌和全班交流、反馈。

3.组词。

底()秤()

柱()岁()

杆()站()

做()船()

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及时调整教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2.思考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明白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学习重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的巧妙思维。

学前准备

制作字词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堂课所学内容。

2.复习课文生字、新词。

3.指名朗读课文。

4.导入新课。

1.交流上堂课所学。

2.朗读生字、词语,再次巩固。

3.朗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4.读读写写。

别人一同柱子一边

到底秤杆力气出来

船身石头地方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用时:

20分钟)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

思考:

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3.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完成课后第2、3题。

1.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2.学生用各自擅长的方式来朗读,可以多组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相互评价。

3.师生交流互动:

完成课后第2、3题,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课件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象一()秤

一()船四()柱子

两()树一()线

三、引发思考,拓展思维。

(用时:

7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学生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

有没有什么难题直到现在还没有想到解决办法呢?

说给我们听听,我们一起想办法。

1.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2.情景体验,谈谈自己的经历,师生交流,解答问题。

6.你还想出了什么更好的称象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用时:

3分钟)

1.教师做课堂总结。

2.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1.回顾梳理。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水面,在船舷上画()。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后,称一称船上的()。

这样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曹冲称象》教学片段

◆启发谈话,情境习字(教学重点)

师:

课前,同学们读过课文。

现在我请一个同学来读,希望他(她)能读准字音,不加字,不丢字。

(被指定的学生读后,其他同学给他正音。

……

师:

在看象的时候,曹操为什么要大家想办法称象呢?

请大家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

生:

(读后)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板书:

议论)

师:

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议论,便问: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请你们看第三自然段,跟我学读这一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读,自己读。

师:

曹操提出这一问题后,官员们是怎么议论的?

(指板书上的“议论”,指导读官员们说的话)

师:

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是怎样的?

生:

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师:

官员们对此有什么异议?

生:

没人有这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

师:

官员们议论的办法曹操同意吗?

生:

不同意。

师:

你们怎么知道曹操不同意?

生:

曹操听了直摇头。

师: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

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生:

“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做一下摇头动作)

师:

(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做摇头。

谁再做做看?

生:

(不住地摇头)

师:

对,“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那曹操认为这个办法可行吗?

生:

不可行。

赏析:

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句,分析事情发展的过程,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

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

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

(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

(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也为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某件事情的口语练习做了准备。

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

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

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

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

表现在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

在拓展练习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就问:

如果是你,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一下子孩子们沉默了,知道陈尚阳说出用人来代替石头进行称象之后,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

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课题

玲玲的画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感悟并积累爸爸富有哲理的话,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

教学中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识记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制作生字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课题,介绍: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

她也很喜欢画画。

这天,她遇到了一件不如人意的事,这件事和她的画有关。

让我们看看她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

2.板书课题。

1.听朗读,质疑。

2.识记“玲”字,齐读课题。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用时:

20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

(2)自由读课文。

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教师随意地抽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正音。

(2)教师再次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朗读词语,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3)出示含有较多生字的句子朗读,在读句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2.全班交流易读错的词语,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3.小组同学交流,圈出不懂的词语,把已经理解的词语划掉。

4.学生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积极游戏。

5.学生自由读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连贯两方面进行评价,尤其是字音方面。

6.被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全文,思考并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7.交流讨论: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结果:

画看上去更好了。

2.我会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玲(línɡlín)

幅(fúfù)

奖(jiānɡjiǎnɡ)

催(cuīchuī)

叭(bāpā)

脏(zānɡzhānɡ)

3.完成填空。

玲玲画了一幅画,名叫《》,画得(),但是一不小心,()掉下来把画弄脏了,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

新画的画看上去()。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5分钟)

1.教师出示要书写的10个生字。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教师范写“幅、候、报、并”四个字。

“幅、候、报”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幅”的偏旁是“巾”,不要写成“十”;“候”中间的一竖不要写漏;“并”不要错写成“井”。

4.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1.读教师出示的生字。

2.写字练习。

学生先认真观察本课的生字,再观察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然后给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的字有:

幅、评、候、报。

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特别注意“候”中间有一竖。

上下结构的字有:

奖、另、拿、并。

)最后练习书写,在小组内展评。

3.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4.看拼音,写词语。

5.我会查字典。

“拿”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

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懂得道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体会爸爸最后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表演课文。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内容。

3.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读课文感受后,再各小组派代表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故事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脉络。

1.用开火车方式每人认读一个生词,其他同学跟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部分,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回顾课文内容。

3.学生分组交流读课文的感受后在全班汇报。

(故事的起因:

玲玲画了一幅满意的画参加比赛;经过:

画被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结果:

爸爸启发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又笑了,画变得更好了。

6.正确读出新词,同桌互检。

得意评奖收拾

懒洋洋楼梯高兴

脑筋想象端详

满意参加

二、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用时:

25分钟)

1.理出情感变化,读出感情。

教师出示导学提示:

找一找:

快速找一找,看谁先找到描写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

比一比:

看谁能把玲玲的心情变化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出示故事起因(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高兴之情。

(1)指名读后全班评价。

(2)引导学生思考:

玲玲把《我家的一角》这幅画画好了,她的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比读“得意”的心情。

(4)指导学生用表演的方式理解“端详”。

(5)指导学生表演故事起因,展示故事真实情景。

3.出示故事发展(第4~6自然段),引导体会伤心之情。

(1)指读,思考:

你体会到玲玲的心情变得怎样?

(2)课件出示爸爸和玲玲的头像及他们所说的话,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4.出示故事结果(第7~9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高兴之情,懂得道理。

(1)思考:

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

(2)追问:

玲玲的画看上去更好了,这时你觉得玲玲的心情怎样呢?

(3)师设疑:

玲玲的画弄脏了,再画一张来不及了,这本是一件让玲玲哭鼻子的事情,可是最后玲玲的画为什么会更好了呢?

(4)引导学生回答:

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1.学生根据导学提示找出描写玲玲心情变化的句子。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地笑了。

学生比读找出的句子,体会不同的心情。

2.学生读文。

(1)全班学生评价。

(2)学生思考后汇报。

(3)学生比读,全班评议。

(4)学生表演理解“端详”。

(仔细地看)

(5)学生表演故事起因,师生共同评价。

3.

(1)学生读文,回答:

(伤心、焦急、难过……)

(2)学生小组内读出体会到的感情后,自我推荐全班展示。

师生适时共同评价。

(3)分角色读。

读玲玲的话要读出焦急的语气,读爸爸启发玲玲的话要用上扬的语调。

4.读文体会道理。

(1)学生讨论后回答。

(激动、高兴、快乐、感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全班汇报:

(是爸爸帮她想了一个好办法。

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3)学生汇报。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7.用一个词形容玲玲的心情。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

(3)玲玲满意地笑了。

()

8.连一连,读一读。

得意地观察

仔细地端详

愉快的话语

灵巧的双手

亲切的节日

9.句子加工厂。

(1)眯着懒洋洋地小花狗楼梯上趴在眼睛

(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2)玲玲满意地笑了。

(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3)□怎么了□玲玲□爸爸放下报纸问□(加上标点符号)

10.思考:

玲玲的画被弄脏了,爸爸建议她在弄脏的地方再画点儿什么,玲玲画的是什么?

换做是你,你会画什么?

三、小结延伸,引导实践

(用时:

10分钟)

1.组织讨论: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你是怎么做的?

要结合生活实际,认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事。

2.教师小结后赠送学生一句俗语并引导学生理解意思。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1.学生结合爸爸说的话,说一说生活中坏事经过动脑后变成好事的例子。

生: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可是却不小心被钉子划了个口子,妈妈缝了一个漂亮的布贴在上面,大家都夸我的衣服有特点、好看!

2.学生记忆俗语,并理解意思。

11.我会写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朗读,读中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形式地读文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

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2.联系实际,攻破“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所在,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动脑筋,有些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正是他们对文本中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玲玲的画》教学片段

比较句子,初步认识拟声词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哭了起来。

师: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

第一句多了“叭的一声”和“伤心地”。

师:

(掉笔动作演示)你听到什么?

再听。

生:

听到叭的响声。

出示起跑视频:

发令枪“叭”的响起。

师:

“叭”是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就是拟声词,表示声音。

“叭”可以描写枪声——叭,发令枪响起,刘翔箭一般跑了出去。

“叭”也可以形容东西落地的声音——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师:

第一句多了“叭的一声”,就仿佛听到了什么?

生:

第一句多了“叭的一声”仿佛听到水彩笔落下的声音,很形象地写出水彩笔掉下的声音。

师:

“伤心地哭了”写出了什么?

玲玲的心情怎样?

生:

写出了玲玲哭得很伤心。

(带着突然、伤心地语气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

“叭”“伤心”等表示修饰的词语,使描写更生动、形象。

其中,“叭”是表示声音的词语,也叫拟声词。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拟声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