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483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docx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

山西省运城市空港新区2017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五)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现在的人本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而根本不知道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

在中国文化中,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奠定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

它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化,而更重要的来源是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们从中国传回去的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

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就在于人不是听外在的力

量、命运主宰的,不是神的奴隶,而是要靠自身德行的提升。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决定人的命运的根本因素是人自己的德行,是以“德”为本,而不是靠外在的“天命”。

中国文化非常强调修身。

《大学》的第一句话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个“明”是发扬光大,第二个“明”是形容这个德是光明正大的。

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

《大学》还有“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中间修身是关键,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就是自我德行的完善和提升,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

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德行,就必须防止物欲的引诱和腐蚀,人不能成为物的奴隶。

先秦末期的思想家荀子在书里记载了一句谚语: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控制和管理物,而小人会被物控制住。

《管子·心术》亦云“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人如果放纵自己,对欲望无止境地追求,就会被物控制住,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而成为物的奴隶。

随着科技的发展,受“科技万能”思想的影响,人类喊出了“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为了满足贪欲,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异化成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这使人沦落为物欲的奴隶,也使人

本主义逐渐被异化为人类要去主宰天地万物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

人绝对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相反,恰恰是要向天地万物学习,道法自然。

天地有很多品德。

我们看到天地从来没有因为喜欢不喜欢而舍弃一些东西,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也是光明普照的,“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地是这样地广大无私,包容万物。

天地又是非常诚信的。

《中庸》里讲“诚者天之道也。

”我们观察天的变化之道,看到春夏秋冬四时是没有差错的,这就是诚。

孟子也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也就是说,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

天道是诚,所以我们人也要诚。

很多人说中国的文化讲的是“天人合一”,其实更准确地说应当是“天人合德”,即人与天在德行上的一致。

(节选自《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先于西方文化产生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它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对西方文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B.西方传教士将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带回欧洲,引发启蒙运动对神本主义的批判,启发人们不做神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

C.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德”为本,即决定人命运前途的根本因素不是外在力量,而是人自身德行的好坏。

D.人内心是具有美好品德的,修身就是要人在思想上、行动上、实践上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的德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要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性、主体性、能动性的人,就不应该被外物所控制,不能被物欲腐蚀,否则会丧失品德。

B.“人类中心主义”将“人本主义”异化,使人类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主宰天地万物。

C.中国文化强调人要向天地万物学习,人类不能去做万物的主宰,而是要尊重事物的本然状态,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

D.天地包容万物不因喜好而偏私,四时有规律地更替不因喜好而偏废,这是天地以诚待人的体现,更是我们要学习的美好品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洲启蒙运动时期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与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B.人要保持品德,就要警惕物欲的腐蚀,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的是人的自我管理,是向内的管住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C.“以人为本”主张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人类中心

主义”则主张人决定一切,自然万物都要听从人的主宰。

D.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修身,古人不论是做学问,还是治家理国,都是以自我修养的完善和提升为根本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门牙

莫言

据说我刚生下来时就有两颗门牙。

我的祖母遵照古老的传统用打火的铁镰给我开口时,还以为我的牙床上沾着两粒黄瓜子儿呢,但她马上就听到了我的门牙碰撞铁镰时发出的清脆响声。

祖母的脸顿时就变黄了,因为在民间的传说中,生下来就有牙的孩子多半都是复仇者或是前世的仇人投胎转世,这个复仇者不把这个家庭弄得家破人亡是不会罢休的。

祖母扔

下火镰,提着我的两条瘦腿,像提着一个剥了皮的猫,毫不犹豫地就要往尿罐里扔。

在我的头就要被浸入尿罐的危急关头,母亲一跃而起,窜到炕下,从祖母手里把我抢下来。

祖母大怒,道:

“富贵屋里的,你想干什么?

祖母说着就把她的铁硬的爪子伸过来,想从母亲手里把我夺回去。

母亲抱着我的头,祖母扯着我的腿,我在她们两个的手里放声大哭。

那时刻我好像一只刚蜕壳的蝉,身体还是软的,在她们两人的拉扯下,我的身体就像一块橡皮,眼见着就被抻长了。

我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尽管我长了两颗暂时不该长的门牙,但母亲还是痛我爱我,生怕在这样的强力牵拉下把我拽成两段。

祖母这个老妖精,她不痛我也不爱我,在我还没出生时她就开始咒骂我,因为我在母亲肚子里让母亲干活的速度和质量受了影响,祖母就骂我母亲怀了个狗杂种。

她一看到我长了两颗门牙就把我判为复仇鬼,为了家庭的安全,她要把我摁在尿罐里溺死。

母亲因为爱我不敢用力,祖母因为恨我往死里用力,这场拔人比赛一开始母亲就注定要输,眼见着我就要落在祖母的手里,落在祖母的手里也就等于落在了尿罐里,而落到尿罐里也就等于落到了死神手里。

在我母亲的眼睛里,祖母满头的白发根根都带了电,就像阳光暴晒下的猫的毛。

祖母的眼睛闪着绿油油的光好像暗夜里的猫眼。

祖母的鼻子弯曲,牙床突出,下巴又尖又长,活像一个捣蒜的耗子。

祖母突出的牙床上挂着两颗大门牙,牙根暴露,渗出血丝。

这老东西自己明明也生着门牙而且是很大的很长的发黄的像老马的门牙一样的大门牙臭门牙却不允许我长门牙这算怎么个说法你也太霸道了。

母亲在危急关头,护犊情深,把三纲五伦二十四孝通通地抛到脑后,抬起一只手,在运动中攥成了拳,对准了祖母的嘴巴,捅了一家伙。

只听到一声肉腻腻的响,祖母怪叫了一声,松了扯住我的双腿的手,捂住了嘴巴。

我的身体在母亲怀里很快地收缩起来,缩得比刚脱离母体时还要短,我恨不得重新回到母亲肚子里去。

难产的孩子其实都是先知先觉的孩子,他们不愿意出来,是他们已经预见到世道的艰难和不公正。

我之所以在母亲的肚子里连门牙都长了出来,是因为我在母亲肚子里已经多待了三个月,这也是祖母把我当成了妖精的重要原因。

其实,我之所以不敢出生,十分里倒有八分是怕这个老妖精。

母亲这一拳有点狗急跳墙的意思,也有点困兽犹斗的意思,她是劳动惯了的人,怀我到了八个月时,还挑着一担水爬河堤,干活练得胳搏上全是一条条的腱子肉,这一护犊子拳捅出去,少说也有二百斤的力气,腐朽快要透了顶的祖母如何承受得了?

受不了也得受,这就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正义的铁拳打到祖母的嘴巴上,打得她发出了怪叫,打得她连连倒退,那两只从小就裹残了的地瓜脚缺少根基,倒退连连是正常的,如果她不倒退才是不正常的。

她的腿让门槛拌了一下,然后她就一屁股墩在了地上。

她就那样双脚在门槛里屁股在门槛外坐着,张开口往地上吐了一摊血,血里有两颗大门牙。

这老家伙的门牙其实已经摇摇欲坠,母亲不用拳头捣它们它们也挂不了几天了。

祖母捡起门牙,放在手心里托着,仔细地观看了一会儿,然后就嘤嘤地哭起来,那声音竟像一个受了委屈的胆小如鼠的小姑娘。

(选自莫言《祖母的门牙》,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祖母发现“我”出生时就带着两颗门牙,“脸顿时就变黄了”,因为她凭着自身的经历,知道“我”是前世仇人转世,会导致家破人亡。

B.母亲尽管一直对祖母逆来顺受,但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就要被祖母溺死时,这激起了她的反抗意识,拼命从祖母手里将“我”抢回。

C.小说以祖母要溺死刚出生就带着门牙的“我”开头,以她遭受母亲痛击后失去两颗门牙结尾,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D.小说描写两个农村妇女对待一个出生时长着“门牙”的婴儿的不同态度,表现了新旧两代农村人在对待封建迷信思想上所发生的尖锐冲突。

5.文中多处写到“门牙”,请简要分析“门牙”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5分)

6.小说写了因“门牙”而发生的故事,其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关注 诗和远方唤你去读书

文/莫斯其格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巅峰对决”,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比拼,近来圈粉无数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个人追逐赛、飞花令攻擂资格争夺以及攻擂战三轮比拼,最终战胜擂主彭敏获得年度总冠军。

网友表示通过节目受益良多。

“感谢诗词大会使我体会到了现代语言难以描绘的情感。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快餐时代,网络段子流行多了,优秀诗句传播少了;以功利心阅读的人多了,以诗词提升素养的人少了;生硬刻板的诗词教育多了,教学生懂得欣赏诗词的少了。

”“唤醒传统文化基因需不懈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繁华落幕,速去读书!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后,不少观众感慨,通过节目感觉自己知识储备还是欠缺很多,激发了读书的兴趣。

“看过比赛,马上捧起诗集背诗去?

”“诗词大会终究是节目,看完节目,是洗洗睡了,还是秉烛夜读?

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杨绛先生的这句话,送给大家,也用来自勉。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认为: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

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观众对中华古诗词的日渐关注和喜爱,让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欣慰,但他表示,目前大部分人学习古诗词还是基于实用主义,尽管中小学教材中古诗词比重较以往有所增加,但教学仍以应试为主。

李定广认为,需要加强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自然地、自发地体会诗词中的温暖和情意。

对于武亦姝的获胜,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则认为,“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熟稔中高考套路的语文教师眼里,简直是一场标准化考试。

古诗词或传统文化复兴的端倪,在这样的诗词大会上,能看到几何?

实事求是地说,不多。

有的网友则认为:

“作为一个中学生,武艺姝的才华和形象都令人喜爱和佩服。

但我始终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诗词这玩意儿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体现,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它没有那么功利,那么直接,那么紧张,那么剑拔弩张。

”“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

干嘛还要背?

(摘编自《广州日报》)

材料二

昨天,一位专家表示,《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饱受关注和喜爱,正在于它带着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这些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了大家心中的情怀。

此外,古意盎然的诗词,也将观众不知不觉地带入到古风意韵之中,让人

体会到流落在当下骄躁忙碌的生存环境缝隙中的一丝优雅和浪漫。

这使得很多人开始怀念旧时的诗意生活,选手陈更曾说,“诗歌与其他学问不同的一点是,它与技能无关,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动,让人觉得心不死。

一字一词里见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现大千世界。

”由此可见,诗词——这属于中华文明的语言文字,反映的正是我们东方人内心的丰富情思,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独特的东方诗意,也使得《中国诗词大会》一播即热。

(摘自扬子晚报《诗词大会为何能引发如潮思考》)

材料三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

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

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

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

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

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

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摘自央广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快餐时代”人们功利心作崇,使现代语言干瘪苍白,很难表

达现代人丰富的情感,也使诗词教育越来越枯燥无趣。

B.材

料一中,李定广和王白云均对当下中学古诗词教学表示不满,认为古诗词教学仍以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为主,而缺少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C.材料二中,选手陈更不仅提到了诗歌的不足,而且指出了诗歌的优点,它既可以感动读者,也可以反映纷繁变幻的外部世界。

D.材料三指出,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逐渐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二者都是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追求后者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但都对央视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发表评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该节目办得非常成功。

B.材料一和材料三写作目的不同,但都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认为基于实用、应试、技能的古诗词教学难以浸润学生心灵。

C.材料一呈现了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不同意见,材料二、三则主要是一家之言,相比之下材料一的评论更客观、更全面、更深刻。

D.三则材料均以小见大,通过对于《中国诗词大会》的评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期引起读者更深入的思考。

E.三则材料的语言风格各有特色。

材料一诙谐幽默,材料二典雅生动,材料三则以充沛的说理见长。

9.《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严善思名譔,同州朝邑人。

父延,与河东裴玄证、陇西李贞、蔡静皆通儒术,该

晓图谶。

善思传延业,褚遂良、上官仪等奇其能。

高宗封泰山,举销声幽薮

科及第,调襄阳尉。

居亲丧,庐墓,因隐居十年。

武后时擢监察御史,兼右拾遗内供奉,数言天下事。

方酷吏构大狱,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

长寿中,按囚司刑寺,罢疑不实者百人。

来俊臣等疾之,诬以罪,适交趾,五岁得还。

神龙中,武后丧公除,太常请大习乐,供郊庙,诏未许。

善思奏曰:

“乐者气化,所以感天地、调五行。

汉、魏丧礼,以日易月,盖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礼,阴也;乐,阳也。

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

公请如太常奏帝从之。

迁礼部侍郎。

表皇后擅政,为社稷忧,求汝州刺史。

尝语姚崇曰:

“韦氏祸且涂地,相王所居有华盖紫气,必位九五,公善护之。

”及睿宗立,崇以语闻,召拜右散骑常侍。

初,谯王重福徙均州,过汝,善思为刺史。

及谋反,伪除礼部尚书。

重福败,坐关通论死,吏部尚XX璟、户部郎中李邕薄其罪,给事中韩思复固请,乃流静州。

始,善思为御史,中书舍人刘允济为酷吏所陷,且死,善思力讼其冤,得免。

户部尚书王本立见之,曰:

“祁奚之救叔向,严公有之。

”后见允济,语未尝及之。

思复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时称长者之报。

开元十六年卒。

子向,乾元中为凤翔尹,三世皆年八十五云。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九·严善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B.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C.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D.乐崩阳伏/礼废阴愆/故变以适时/孝道之大/安人/神公也/茹哀/戚私也/王者不以私害/公请如太常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以此命名,文中指考中了销声幽薮科的进士。

B.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三年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

C.太常,指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

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

D.社稷,从字面来看是土地、稻谷之神,因为古时的君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善思公正宽容,却遭陷害。

他平冤多人,宽恕多家,疑案从无,但因此触怒来俊臣等人,被他们定罪陷害,并流放到交趾,五年之后才得以回京。

B.严善思重视礼乐,提倡教化。

他赞成太常的请求,主张恢复正常的音乐演习,认为礼乐不能崩坏,这改变了皇帝最初的看法。

C.严善思远见卓识,见微知著。

他准确预知相王李旦将继承大统,并叮嘱姚崇保护好李旦,姚崇也因此官封右散骑常侍。

D.严善思施恩于人,得到回报。

他因谯王重福一案受到牵连,被判死罪,但得到宋璟、李邕、韩思复的帮助,得以减轻罪罚,流放静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方酷吏构大狱,以善思为详审使,平活八百余人,原千余姓。

(5分)

(2)思复之解善思也,亦不自德,时称长者之报。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

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

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

南宋灭亡,被俘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疏雨洗天清”指一场秋雨过后,天空明净如洗,让人觉得天清朗,心舒畅。

B.本词中“雨”“桐”两个意象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雨”和“桐”都传达出清冷之感。

C.“月淡潮平”指月色暗淡,潮水涨起,与岸齐平,可见作者心情逐渐平复了。

D.“携酒访新亭”,指作者梦醒之后,新亭饮酒,借以纾解心中的愁绪。

E.最后两句写王谢两家的宅院如今长满了青青野草,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慨叹。

15.词的上片两次写到“叶”,各有何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月下美景,心情舒畅,于是与友人“,”并因此有了如同乘风飞行、羽化升仙的感受。

(2)李商隐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其《锦瑟》诗中“

”一句就是用鸟的传说隐喻内心怨恨,意境无比凄美。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话,生动概括了古代仁人无论身在何处,心中都常存忧民忧君之意。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学生的考场作文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②我们的时代不乏热门作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好作品、精品力作是微不足道的,是少得可怜的。

③陈邦彦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④近段时间来有关李嘉诚旗下产业撤资、罢工等诸多话题甚嚣尘上,但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静待新的确切消息。

⑤郑渊洁说:

“我不知道国外的军人爱不爱唱歌,反正我服兵役的年代,中国军人特爱唱歌,唱的当然都是趾高气扬、荡气回肠的歌曲。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C.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D.太阳队近来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糟糕的防守问题一直没有改善,比赛连连失利,甚至在与弱旅勇士队比赛时,也饮恨败北。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

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4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

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也有利于防止伪造人民币。

 

A.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 

B.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 

C.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D.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今天的人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唐君毅先生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他说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一面大镜子,_①_。

阅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和思想的反复咀嚼、品味、吐哺,这一知识和思想的绵延和再生产过程,将心灵这面镜子转变为凹凸镜:

_②_,心灵是凹镜,从四面八方发散地获取中外先贤的广博智慧;传诸后人时,_③_,穷其一生所学所悟聚焦于一点,为知识的累积增长贡献绵薄之力。

如此洞察秋毫而又见微知著,锤炼出思想之纵深。

21.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6分)

近10年来,我国创意产业有了可喜发展,①北京、上海等地的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良好势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