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677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

2019诗歌鉴赏真题汇总(九年级)

【周南期末】

村行

唐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村行》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也是一支宛转动人的思乡曲。

从中,可看出王禹偁诗歌简淡清新的风格。

B.诗歌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事。

时令是秋季,地点是山间小路,事情是诗人骑马穿行在山间小路之上。

C.“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从正面着墨,读来饶有情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D.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议论。

前句设问,后句作答。

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E.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然后再借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以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喜爱和家乡的怀念。

11.诗的颔联和颈联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描绘了山野的优美景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

答案:

10.CD(4分)

11.(4分)示例:

万壑有声与数峰无语,动静对比,沉寂幽静(1分);棠梨叶的红与荞麦花的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1分);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1分)。

(任答出两点得2分)

共同描绘出一幅清新宁静、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山村晚景图(2分)。

【长郡期末】

日暮①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居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

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事”之意。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牛羊下来久”写出了羊儿、牛儿“咩咩哞哞”地叫着匆匆往回赶,日暮时分,回到村子里已经很久了。

B.“各已闭柴门”,写出了各家各户的柴门都已经关上了,各安其所,这个村子像个准备睡觉的老人一样,让人觉得平安、温暖、安详。

C.颔联写出了夜晚虽然美好,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有无限清景,但诗人于它而言毕竟只是一个过客,深藏着极浓的悲郁。

D.诗的首联用了黄昏中的暖色调,颔联则是用了月光下的冷色调。

温馨和凄凉的互相映衬,使得一切都尽在不言中。

E.尾联两句写花白的头发和明亮的灯光交相辉映,“何须”一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满腹的辛酸和痛苦。

11.“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一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答案:

10.AE

11、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幽寂的画面(2分):

静谧的月光下,岩石的阴影中,泉水沿着石壁潺潺地流着,发出清冷的声音;(1分)草叶上凝着一粒一粒的露水,它们顺着叶片渗入地下,滋润着杂草的根部。

(1分)

【雅礼期末】

越中览古[来源:

Z_xx_k.Com]

——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一首怀古诗,写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时诗人的所见所闻。

B.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接下来诗人选取的是越王勾践得胜,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C.“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

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

一个“尽”字,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

D.“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王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亡国自尽。

E.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11.请赏析“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

(4分)

  

                                           

答案:

10.AD(A“词人的所见所闻”不当,应为“词人的所见所闻所感”;D给吴王送西施发生在越王勾践灭吴国之前。

这是越王灭吴后归朝之后的片段,写的是越王自己沉溺于声色之中。

11.“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写诗人眼前所见实景:

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

(1分)这与“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班师回朝,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的场景啊,但现在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

(如写借景抒情,酌情给分)(2分)全诗通过对比,突出了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

或告诉后人:

胜利后的骄奢、淫乐只能是新的失败的开始,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

(意思接近即可)(1分)

【明德期末】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①

岑参(唐)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②。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③。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诗题一作“武城春寒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武威,即凉州。

晋昌,即瓜州。

两城均在甘肃境内。

②戍楼: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③敝裘:

破旧的皮衣。

敝:

破损;裘:

用皮毛制成的御寒衣物。

10.下列对诗词的解析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歌题目交代了时节和地点,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好友宇文判官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的关切、欢喜,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绪。

B.首联写边塞登楼之所见,大雨压城,黄鹂鸟飞上了城楼躲雨。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句诗人情感含而未发,似有苍凉,彰显含蓄之美。

C.颔联“乡愁”一字点明全诗主旨是思乡,这是一首游子思乡诗,全诗主要是围绕思乡之情展开写作的。

D.颈联化用李白《将进酒》中的“高堂明镜悲白发”一句,抒发了年华已逝的感伤。

而“青春换敝裘”则写出了功业已建但青春不再的惆怅。

E.尾联含蓄而意味深长,有听闻朋友已到瓜州的欣喜。

全诗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仍在边塞,归期未知的伤感。

1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4分)

  

                                           

答案:

10.CD(C错在这首诗并不是围绕思乡之情展开,主要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其次才是抒发作者自己的思绪;D错在功业已建,由诗歌颈联可知,诗人功业未建。

)(4分)

11.本句诗,“飘”和“挂”用得极好,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意象(1分)。

飘,飘飞;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飞舞,形象地写出了客泪之多(1分)。

挂,悬挂。

边疆的柳树上似乎也挂满了思乡的哀愁,形象地刻画出了乡愁之浓厚(1分)。

二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浓厚的思乡之愁(1分)。

【明德期末联考】

鹧鸪天·送人

[宋]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此时,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唱彻《阳关》泪未干”一句,借用了唐人《阳关三叠》的典故,暗含“送别”之意。

B.“功名馀事且加餐”一句的意思是“功名”是“馀事”,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思想。

C.“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

D.“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一句主要表达对友人此去路途艰险的担忧。

E.这首词,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力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1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广益期末】

章台夜思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楚角:

楚地的角声。

②章台:

即章华台,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③殊:

犹,还。

10.下面对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诗在题材上属于思乡怀远诗,在体裁上属于近体诗,我们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十五从军征》则为古体诗。

近体诗相对于古体诗在押韵、平仄、对偶上均有严格要求。

B.“灯”和“角”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孤灯”、“楚角”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的“灯”和“角”都起到了渲染冷清的意境、烘托思乡之苦的作用。

C.“芳草”在古诗词中多指代春天、美好的青春等,颔联却用“芳草”喻指美好时光之难永驻。

D.全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写思,而写秋夜所闻所见,写尽诗人寄居他乡的孤独、悲凉。

尾联前半句点明所思的内容,后半句以景结情。

E.这首诗层次清晰,章法严密。

前两联写景;景中寓情;后两联议论,论中寄慨。

11.“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0.BE【解析】B《破阵子》不为思乡之作。

E项诗歌后半部分是记叙,写了等候故人和遥寄书信的事情,应该是“‘后两联叙事,事中寄慨。

11.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

(1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清瑟”人的情感与动作,(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琴瑟撩人幽怨,让人彻夜难眠的情景,(1分)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也奠定了全诗哀凄的情感基调(1分)。

抒发了诗人思乡念亲的无限悲伤之情(1分)

 

【师大期末】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

在今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

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

②崦:

山。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

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

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回白首。

E.诗歌首联直抒胸臆,颔联颈联寓情于景,尾联卒章显志,直接揭示诗的主旨,这体现了杜诗手法的灵活多样。

11.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0.CE

11.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

痛斥贪官污吏剥肖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

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唯惟见鸟未逢人”,衬托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对国家、民生的深深忧虑。

诗人回首“战地"“黄尘”,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青竹湖期末】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葱,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②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释】①刘孝绰(481-539):

南朝粱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②幸:

表示希望之辞。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的前六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素蝶的动人形象。

这些诗句犹如电影中的镜头,伴随着由绿葱、青薇、阳光、春风、红花、碧树组成的背景的不断转换,展示出了素蝶轻盈飘然、千姿百态的身影。

B.诗人在表现素蝶时,还融入了感情色彩,既写它飞花舞叶的喜悦,也写它映日顺风的欢快,更写它受鸟雀追逐的悲哀,从而表现了它对这个黑暗社会的不满。

C.“素蝶”中的“素”既表示品格高洁,又暗示命运坎坷,同时还表达了它不能像彩蝶那样风云际会,意气风发的遗憾。

D.这首诗如果没有最后两句,那不过是一幅蝴蝶写生而已,但作者在最后两句中以素蝶自诉的口吻诉说希望百花不要凋零,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E.一二句中的“绕”、“隐”两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素蝶在花丛中飞来舞去,悠闲自在的状态。

11.请结合诗句“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

10.对这个黑暗社会的不满表述错误,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向往和对未来的不安;C诗句没有表达它不能像彩蝶那样风云际会,意气风发的遗憾”,从"嘉树欲相依看出诗句表达的是它不能象彩蝶那样风云际会,洋洋得意,而必须寻求一个有力的保护者才有前途绿蕙"是草丛不是花丛,避雀隐青薇意思是素蝶被飞来的鸟雀冲散,躲避在青青的花叶之中,不是悠闲自在;故选AD。

1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二句以素蝶自诉的口吻诉说希望百花不要凋零,好的树木是欲相依起舞之处。

同时,在这两句中诗人假托蝴蝶的口吻,对蝴蝶的前途绐岀了答案:

它所向往的是一株花繁叶茂、生机无限的"嘉树"以求庇护依托。

通过某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素蝶向往嘉树以求庇护依托,作者认为寻求一个有力的保护者才有前途。

诗句透露出了诗人内心对未来的不安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依恋

【周南月考】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①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②声。

【注释】①杪,miǎo,树枝的细梢。

②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中,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是一首律诗,诗歌的前三联主要写诗人自己的旅途所见,最后一联用听觉写自己的感受。

B.全诗以清新明丽的景致,浅显平易的语言,巧妙化用诗句,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

C.“蒹葭苍苍”勾起了世人对伊人的思慕和追寻,而在此诗中则是引发了作者的“旅情”。

D.“暝色”为丛丛蒹葭增添了苍茫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和疑问。

E.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呢?

是因为船歌风格粗犷、声音悲凉,难以入耳。

1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答案:

10、BE【解析】B项“清新明丽”应为“凄迷忧伤”。

E项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11、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1分)。

诗中描写了暮色苍茫之时的“残雪”“断雁”“新月”“潮生”这些景致(或把颌联的景致描述成一幅画面也可以)(1分)抒发了羁旅之情、思乡之感(2分)。

【雅礼月考】

一剪梅·咏柳

明·夏完淳①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②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③。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蒙蒙④,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①夏完淳:

明末(南明)诗人,十四岁随父抗清,其父殉难后,他继续抗清,后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②金沟:

御沟,御河。

③陈宫、隋宫:

即陈朝、隋朝宫殿。

④翠蒙蒙:

指柳色青翠,如细雨蒙蒙。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词为咏物词,首句“无限伤心夕照中”一反大多数咏物词的以描写为主的陈调,而是借夕阳中无言低垂之柳来抒心中之情。

B.“金沟御水自西东”一句虚写,眼前那自顾自流淌着的水,似乎也暗喻着故国的逝去。

C.“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借古喻今,寄寓着作者难以言尽的兴亡之叹。

D.“飞絮无情,依旧烟笼”一句用语直白,无情柳亦是无情人。

E.夏完淳的诗词多显高昂的抗战之情和坚定的民族气节,文辞华美而慷慨雄健,本词亦是这一诗风的代表作。

1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长条短叶翠蒙蒙,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4分)

答案:

10.AC

11.此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1分);词人写道,柳树的长条短叶,柔软青翠又生机蓬勃,对于西风东风,似乎都无动于衷;(1分)以乐景写哀情,柳越是苍翠,越是无动于衷,词人内心的亡国之痛就越深刻(1分);此句寓家国之痛于写景咏物之中,表达对国家倾覆的无限伤心,情景相生,耐人寻味。

(1分)

【师大月考】

孤松

贝琼

青松类贫士,落落惟霜皮。

已羞三春艳,幸存千岁姿。

蝼蚁穴其根,乌鹊巢其枝。

时蒙过客赏,但感愚夫嗤。

回飚振空至,百卉落无遗。

苍然上参天,乃见青松奇。

苟非厄冰雪,贞脆安可知?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歌的第一、二句将青松比作贫士,展示了一株落寞悲伤、孤僻、不合群的松树的形象。

B.在“已羞三春艳,幸存千岁姿”句中,运用拟人手法,青松以争艳三春为“羞”,而以留存千年为“幸”,两相对照表现出青松以孤傲态度面对千秋万代的人生态度。

C.“时蒙过客赏,但感愚夫嗤”中一个“嗤”字,展现了大多数人对青松耻笑轻蔑的态度,这里的“抑”是为后面的“扬”蓄势。

D.诗歌前面部分以“抑”为主,但从“回飚振空至,百卉落无遗”句始,笔锋突转为“扬”,尤其将“百卉”与“青松”在烈风之下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了青松之“奇”。

E.诗歌以问句作结,表现出诗人对冰雪摧残百卉的不满和批判,同时对冰雪打压之下的青松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11.咏物诗一般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结合诗句,谈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4分)

答案:

10.AE(选对一项得2分)

11.①素朴高洁。

“类贫士”“惟霜皮”,即使蝼蚁和乌鹊都可以随意“穴其根”“巢其枝”,可见其素朴。

没有百花的娇艳,以媚俗为“羞”,表现其不慕虚荣的高洁品质。

②孤傲。

“存千岁姿”,“落落”寡合,可见其保持人格独立和孤傲,不被世俗的人所理解。

③坚贞。

“回飚”到了之后,百花凋零,只有青松仍傲然挺立可见其坚贞。

⑩自信。

“苟非”一句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冰雪,青松就没法展示其襟怀了,表现了其对自我品质坚定的自信。

【评分说明:

概括主要特征,结合具体诗句作答。

每一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青竹湖月考】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写诗人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

“开颜”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远到近、自下而上,有层次地写院外之景:

清光门外,有一渠水缭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看到山的点点秋色。

C.颔联和颈联,从写景的艺术来看,两联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进行铺陈描摹。

颔联写院外的远景,然后移步换景,由院外写到院内。

D.颈联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实写院内之景:

院子里种植着几棵松树和很多芍药,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春天就可以欣赏花开满园的美丽景色。

E.尾联写诗人和窦员外“在此间”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感到闲适愉悦。

但是想到“堆案无馀地”,一种苦闷之情油然而生。

11.联系全诗,简要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答案:

【明德月考】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①

岑参(唐)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②。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③。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诗题一作“武城春寒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武威,即凉州。

晋昌,即瓜州。

两城均在甘肃境内。

②戍楼: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③敝裘:

破旧的皮衣。

敝:

破损;裘:

用皮毛制成的御寒衣物。

10.下列对诗词的解析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歌题目交代了时节和地点,诗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好友宇文判官出使西域顺利返回晋昌的关切、欢喜,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绪。

B.首联写边塞登楼之所见,大雨压城,黄鹂鸟飞上了城楼躲雨。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句诗人情感含而未发,似有苍凉,彰显含蓄之美。

C.颔联“乡愁”一字点明全诗主旨是思乡,这是一首游子思乡诗,全诗主要是围绕思乡之情展开写作的。

D.颈联化用李白《将进酒》中的“高堂明镜悲白发”一句,抒发了年华已逝的感伤。

而“青春换敝裘”则写出了功业已建但青春不再的惆怅。

E.尾联含蓄而意味深长,有听闻朋友已到瓜州的欣喜。

全诗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仍在边塞,归期未知的伤感。

1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4分)

答案:

10.CD(C错在这首诗并不是围绕思乡之情展开,主要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切,其次才是抒发作者自己的思绪;D错在功业已建,由诗歌颈联可知,诗人功业未建。

)(4分)

11.本句诗,“飘”和“挂”用得极好,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意象(1分)。

飘,飘飞;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飞舞,形象地写出了客泪之多(1分)。

挂,悬挂。

边疆的柳树上似乎也挂满了思乡的哀愁,形象地刻画出了乡愁之浓厚(1分)。

二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浓厚的思乡之愁(1分)。

【一中月考】

【博才期中】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③敢爱死?

寂寞壮心④惊。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代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阗州(今四川阗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③济时:

即救时。

④壮心,豪壮的志愿,壮志。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诗题“岁暮”二字,不仅指“时序岁末”,而且喻指杜甫已入暮年,也喻指风雨飘摇的晚唐,一语双关。

B.首联中的“还”字既指战事永无宁日,也表达了羁旅漂泊的诗人对时局的失望、叹息。

C.“朝廷谁请缨?

”一句,是杜甫的想象,他想象着朝中大臣到底会是谁来边关,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兴奋、对于朝中大臣的赞扬。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抒怀抱,后四句主要陈时事,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

E.本诗艺术手法很有特色,综合运用了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赋予了诗歌很强的表现力。

11.请赏析“鼓角动江城”一句中的“动”字。

(4分)

答案:

10.答案:

CD。

解析:

C项表现的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儒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D项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

11.答案:

动,意为使……震动,(1分)雄浑嘹亮的军鼓声和号角声,使江城都震动了。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军队备战的紧张状态,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1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形势的担忧之情。

(1分)

【广益期中】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③,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天骄:

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

②星芒: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③麟阁:

即麒麟阁。

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

④霍嫖姚:

即霍去病。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全诗以乐观高产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描绘了守边将士在沙场上艰难破敌的场面,歌颂了他们忠心报国的英勇精神。

B.首联写“骏马”实际上是突出驾驭骏马的键儿们威武雄社,“出渭桥”而“鸣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