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810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

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2.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

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0  C.+1   D.+3

3.某方便食品的主要配料如下,其中糖类物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

A.小麦粉B.植物油C.牛肉D.食盐

4.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功能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H、S元素质量比为6∶10∶3

B.属于无机化合物

C.一个分子中含有三个硫原子

D.相对分子质量为178g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6.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冰”是纯净物

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熔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7.“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

8.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8题图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9.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示意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CO2

第9题图

A.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10.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KCl34.0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小芳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徽馆的部分展品及其材料调查如下。

实物图片

名称

煤矸石雕

青铜器

铁画

丝画

材料成分

硅酸盐

铜、锡

纤维

第11题图

(1)上述展品使用的金属材料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使用的有机材料是________。

(2)煤矸石雕的组成元素之一——硅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下列关于铁、锡、铜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均可以导电   

b.均可以和氧气反应   

c.均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4)写出直接表示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题图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该装置。

(3)现有药品:

①稀硫酸;②稀盐酸;③大理石。

若用该装置制取CO2,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7分)我省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被列入我国2009~2011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

第13题图

(1)煤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乙醇同属于醇类,推测乙二醇的一个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

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5)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7分)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3)由上表得出结论:

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第14题图

(Ⅲ)交流反思:

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7分)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

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1。

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

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

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序号

样品

量筒起始读数/mL

量筒最终读数/mL

所需时间/min

1g铁粉、0.2g

碳和10滴水

100

70

约120

1g铁粉、0.2g碳、

10滴水和少量NaCl

100

70

约70

第15题图1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注意:

若答对第(6)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6)现仅提供:

量筒、大烧杯、玻璃棒、水、滤纸包(内含1g铁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请你帮助小明再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方案,在下框中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即可(注明滤纸包的位置)。

第15题图2

三、本大题共6分。

16.(6分)向50.0g8.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pH=7。

(1)求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求反应后生成硫酸钠的质量。

201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1.B 【解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四幅图中所描述的工序,发现只有选项B中“加碱蒸煮”工序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D 【解析】因为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可列方程x+(-1)×3=0,解得x=+3。

3.A 【解析】

选项

食品的主要配料

所富含的营养素

A

小麦粉

糖类

B

植物油

油脂

C

牛肉

蛋白质

D

食盐

无机盐(NaCl)

4.C 【解析】

A

C、H、S元素质量比为36∶5∶48;该选项中的6∶10∶3是其原子个数比。

B

由化学式可知,该化合物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化合物

C

通过化学式可知其一个分子中含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

D

相对分子质量是178,而不是178g。

注意其单位是“1”省略不写。

5.C 【解析】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该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读取,C错误。

6.A 【解析】

A

热冰是由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所以属于纯净物

B

由题干知,当“一定环境”改变时,热冰还可以熔化变为水

C

热冰与水是同种分子构成的,所以化学性质相同

D

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热冰”分子不会停止运动

7.B 【解析】由题干知,“低碳生活”的核心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选项B中经常开车上班,势必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低碳生活”方式不符。

8.A 【解析】碳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

9.C 【解析】由题干可知四氧化三钴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而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C错误。

10.D 【解析】

A

KCl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KCl,但仍然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B

20℃KCl的溶解度是34.0g,所以20℃时134.0gKCl饱和溶液中含有KCl34.0g

C

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8.6%

D

由溶解度表可知,当KCl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解能力减弱,所以会有晶体析出

11.(6分)

铜(铁或锡)(1分) 纤维(1分)

非金属(1分)

c(1分) 

Fe+CuSO4===Cu+FeSO4(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解析】

(2)硅,由汉字本身就可以确定其为非金属元素。

(3)由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铁和锡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稀盐酸反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直接和稀盐酸反应。

(4)在书写该化学方程式时,关键是要注意在置换反应中,铁一般在化合物中显+2价。

12.(7分)

集气瓶(1分) 

不能(1分) 

②③(1分) CaCO3+2HCl===CaCl2+H2O+CO2↑(2分)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待测气体中,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反之是二氧化碳(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解析】

(2)由装置图可知,该装置适用于那些不需加热,常温下就可进行的反应,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才能反应,所以不能使用该装置作发生装置。

(3)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硫酸钙为微溶物质,会将大理石包裹,从而使反应中止,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选用稀盐酸而不能选用稀硫酸。

(4)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差别,使其与某种物质相遇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就可以将其鉴别开,所以可以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差别,用点燃的木条来检验;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无明显现象的差别,分别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来鉴别。

13.(7分)

不可再生(1分) 

CO+CuO

Cu+CO2(2分)

能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 

c(1分)

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解析】(3)通过回忆教材可知,乙醇可以燃烧,所以同属于醇类的乙二醇也能燃烧。

(4)由合成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但都发生了化学反应,一定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是不变的,所以不会得到含有氮元素的尿素。

(5)可以从大的方面回答,例如:

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从某个具体方面回答,例如:

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掌握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可以缓解我国的油、气(或乙二醇)的供需矛盾等。

14.(7分)

C+O2

CO2(2分) 

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1分) 

内焰(1分) 

a(1分) 

酒精浓度(1分) 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

【解析】(Ⅰ)由材料中火柴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实验可知,外焰的温度最高,主要原因是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最充分。

(Ⅱ)本题通过定量研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由表格中的测量数据可以发现其实内焰的温度最高,所以要让试管加热效果最好,应该用内焰直接加热,但考虑到火焰与试管接触面越大,受热效果越好,所以应选择a图。

(Ⅲ)测量相同火焰层出现温度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酒精浓度或是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也可能是两位同学测量同层火焰时的部位有差异,还可能与初始温度不同等因素有关。

(7分)

加快(1分)

放热(1分)

Fe2O3·xH2O[

Fe2O3或Fe(OH)3](1分)

1g铁粉、10滴水(2分) 

20.5%(2分)

(6)(本小题共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①画出量筒倒置于烧杯中,量筒口在液面以下(2分);②正确标出滤纸包在量筒中的位置(2分)

【解析】

(1)实验①和②之间唯一的变量为是否有NaCl,根据含有NaCl的②组实验,反应所需的时间较短,得到NaCl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2)通过温度升高,可以直接得出铁锈蚀的过程是放热的过程。

(3)根据题干“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及“红棕色物质生成”,我们可以判定此物质为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xH2O[Fe2O3或Fe(OH)3]。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所以该对照组间唯一的变量应为是否含有碳,因为实验①含有碳,则实验③不含碳,而其他的因素应完全相同,所以实验③的样品组成为1g铁粉、10滴水。

(5)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100%≈20.5%。

(6)本题改进实验装置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仪器创建出一个含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环境,在现有量筒和烧杯的条件下只能考虑采用液封的方法,即将容器口倒插入水中以达到目的。

由于还需要通过量筒的刻度反映铁锈蚀所消耗的氧气体积,所以应将量筒倒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

为了让铁锈蚀时消耗密封在量筒内的氧气,只需要将盛有铁粉的滤纸包用玻璃棒支撑在量筒内部靠近底部处即可,这样就可以通过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求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16.(6分)解:

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0g×8.0%=4.0g (2分)

设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

H2SO4+2NaOH===Na2SO4+2H2O

 80 142

 4.0g x

 x=7.1g (4分)

答: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