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910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

备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备战2018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精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杜鲁门主义是个政治纲领,马歇尔计划则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这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B.提出了对抗苏联更为具体的方案

C.增强了对苏的经济军事压力D.使杜鲁门主义的野心更具公开性

【答案】B

【解析】马歇尔计划提出后,美国实施了对西欧国家的大规模援助,实际是想通过援助西欧以达到控制西欧和对抗苏联的目的,是对抗苏联更为具体的方案,故选B项。

A项没有反映问题的实质;马歇尔计划不涉及军事,排除C项;D项与题意不符。

2、从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以下哪些启示?

()

①作为执政党要勇于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

②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既要搞好顶层设计,也要有步骤有秩序的进行

③高效政府的前提必须是权力高度集中

④执政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世界的苏联解体。

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从中可以得到重要的启示:

高度集中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困难、积重难返;执政党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突出;改革中既有指导思想的错误,又出现了改革措施执行没有循序渐进;①②④正确;③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③,故选A项。

3、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了古巴亲美政府;1960年,美国经济封锁古巴,古巴被迫向苏联靠拢;1961年,美国制造了猪湾事件,派雇佣军侵略古巴,失败后被迫向古巴支付价值6200万比索的物资。

这反映了()

A.美国霸权主义导致紧张局势

B.雅尔塔体制下美苏共管古巴

C.美国在与苏联竞争中处于弱势

D.古巴反美斗争导致多极化

【答案】A

【解析】雅尔塔体制下美苏没有共管过古巴,B项说法违背史实;美国在与苏联竞争中处于弱势,这一情况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相冲突,可排除C;D项说法错误。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封锁古巴、军事上侵略古巴,说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导致紧张局势,故本题选A。

4、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这反映了()

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

【答案】D

5、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1851——1873)

5.0

3.8

1874——1890

1.7

5.2

12.1(1870——1890)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B.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C.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经济的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成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英法两国的经济发展并未进入停滞状态,英国只是年平均增长率降低,法国在1870——1890年经济增长还是很明显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垄断组织的作用,故C项错误;英美德法四个国家的工业增长率不同,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

6、“第三世界”大约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来大为流行,中国使用这一概念,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的崛起

A.标志着亚非拉民族国家的兴起B.冲击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

C.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表明和平共处成为国际共识

【答案】B

【解析】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有力的冲击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三世界和亚非拉民族国家不完全一样,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第三世界毕竟是第三世界,还不会使美国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和平共处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7、有学者写道:

“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

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

”据此,该学者认为

A.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金砖国家的兴起对美国的冲击,并未说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消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金砖国家兴起,并未说明形成新的区域集团,故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材料中金砖国家的兴起及“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对美国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说明经济实体的多元化有助于促进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D项正确。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宣称:

“如果欧洲国家组成一个真正的整体,那将给北约带来巨大的好处”,后来又说:

“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历史上最美好的日子之一。

”这反映出

A.西欧联合有助于遏制苏联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

C.美国失去主导欧洲的地位D.美欧已从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

【答案】A

【解析】西欧联合给北约带来巨大的好处,而美国通过控制北约来遏制苏联,即西欧联合是有助于遏制苏联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西欧国家之间不仅仅是政治合作加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并未失去主导欧洲的地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美欧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9、“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

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

“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

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A.美苏核军备竞赛B.越南战争

C.冷战D.不结盟运动

【答案】C

【解析】冷战的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冷战严重的威胁了世界的和平,是世界长时期处于核战争的边缘;但是另一个方面,冷战的过程中,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轻易的发动战争,维系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恐怖的和平的局面,这就是消极的和平,故答案选C。

AD项是结构性的暴力的消除,属于积极的和平;B项属于战争的范畴。

10、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

“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

”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说法错误,二战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孤立主义;B项“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说法错误;C项迷惑性大,易错选,因二战后,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创立单极世界,但此题并没有体现;从这个矛盾的心态,可以看出美国理想上主观地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到处干涉别国内政,推广自己的价值观,而不容许别国干预美国内政,又证明了现实的美国并不完美,就是这么种矛盾心态。

故D项正确。

11、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新兴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新兴的广大亚非拉国家团结起来发动了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力战后美苏对峙的政治格局,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B正确。

区域合作是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A排除。

不结盟运动只是冲击美苏格局,而不是动摇美苏霸权地位,C排除。

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只是政治格局,而不是经济方向,D排除。

12、下面是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变化示意图。

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

A.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B.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向日益明显

C.冷战结束后将会出现五极格局D.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较为复杂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多种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即对该图理解最全面的是多种因素决定政治局面的变动。

故答案为A项。

B项对材料信息理解片面,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3、美国副总统亨利?

华莱士曾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的商品输出资本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为东西两极的催化剂。

得出这—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运用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马歇尔计划侧重于遏制苏联D.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答案】A

【解析】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巩固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蔓延。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所述为马歇尔计划对形成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B项;C项说法不全面,还有扶持和控制西欧的目的,排除;D项结论与材料无关,排除。

14、初入政坛,尼克松曾因激烈的反共行为而出名。

1960年代后期,尼克松突然改变长期以来坚持的“反共”政策,开始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在其担任总统之后实现了访华的目标。

尼克松“突然改变”的原因在于()

A.中夷两国构筑战略同盟

B.美国改变了遏制中国的战略

C.两极格局下的“苏攻美守”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中国面临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苏联,为寻求国际战略平衡,中美关系趋向缓和,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中美关系缓和,而不是中美结盟,排除。

美国改变对中国的战略是因为处于国家利于的需要,联合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的威胁,是改变敌视政策,而不是改变遏制政策,排除B。

D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突然改变”的关键原因,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15、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

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

A.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B.会引起各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变化

C.反映了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已成为各国的追求

D.反映了各国因利益和实力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分析理解能力,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加强要求各国加强联系和交流,并表现在外交领域由对抗的冷战思维到合作共赢思维的转变,而且外交政策是以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作为基础,因此D表述符合题意。

而由材料中“‘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表明了尚未形成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外交现象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各国外交政策实质性变化,外交的实质仍然是以各国利益和综合实力为依据的,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这是永恒的,因此B表述有误;现实中的冲突、碰撞乃至局地战争时有发生,因此C不合题意。

故选D。

16、某学生进行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下列标题最为恰当的是()

A.《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缓和与动荡并存》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认》

【答案】A

【解析】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既经历了两极格局又经历了多极化趋势,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缓和与动荡并存》只适合冷战后的世界格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7、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外交路线,之后,推动戴维营美苏首脑会晤,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在裁军谈判和禁止核试验领域,同美英签订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这()

A.反映了苏联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

B.适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推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D.使美苏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执掌苏共领导权后,提出“和平共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的外交路线,其所提倡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思想,正是为了缓和当时紧张的两极对峙,以促进美苏合作,增进人员等要素的交流,进而推动美苏生产力的发展,而这种做法的根本是服务于美苏争霸的需要,体现了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A项正确。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排除B。

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主要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1955年,与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的时间不符,排除C。

D项说法错误,美苏争霸的局面依然存在,甚至愈演愈烈,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8、1947年马歇尔发表演讲:

“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否则政治就不能稳定,和平就没有保障。

我们的政策不是有针对性的反对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由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的实施()

A.旨在遏制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

B.有利于西欧一体化进程

C.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缓助西欧国家,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

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在后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排除A。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排除C。

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19、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观念:

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

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唯一超级大国地位②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③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④出现一批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法国总统萨科齐所谓的“相对大国时代”,实质上就是政治、经济的多极化时代。

①②④的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故答案为D项。

“欧洲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的结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含有③的AC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20、帕维尔·希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

”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B.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C.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答案】C

21、2015年12月下旬,美国公开了1959年核攻击目标。

列明了一旦与苏联交战,美国携核弹的轰炸机可能攻击的目标,标注了苏联、东欧和中国领土上的目标数量和类别。

这份文件是目前美国解密最详细、最全面的核目标清单。

它反映出()

A.美苏力量对比美国处于劣势

B.美苏全面对抗,世界饱受核战争威胁

C.两极对峙格局带来“热战”的危险

D.美国一直奉行与中国敌对的政策

【答案】B

22、初入政坛,尼克松曾因激烈的反共行为而出名。

1960年代后期,尼克松突然改变长期以来坚持的“反共”政策,开始主张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并在其担任总统之后实现了访华的目标。

尼克松“突然改变”的原因在于()

A.中夷两国构筑战略同盟

B.美国改变了遏制中国的战略

C.两极格局下的“苏攻美守”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攻势;美国陷入越战的泥潭,中国面临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苏联,为寻求国际战略平衡,中美关系趋向缓和,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中美关系缓和,而不是中美结盟,排除。

美国改变对中国的战略是因为处于国家利于的需要,联合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的威胁,是改变敌视政策,而不是改变遏制政策,排除B。

D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突然改变”的关键原因,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23、学者在剖析二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时,说“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缩小国家间的差别,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此观点强调美国应该(  )

A.为遏制苏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

B.为实施冷战推行马歇尔计划

C.为复兴经济推行知识经济模式

D.为控制欧洲设计复兴新途径

【答案】D

【解析】考点:

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

本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项错误“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表明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不是平等对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到为实施冷战而推行;C项错误,美国新经济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扶植欧洲是为了控制欧洲,与材料中“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只要美国援助”相符.故选D.

24、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A.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形成“一超多强”

D.多极化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70年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B选项正确;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故A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形成“一超多强”局面,故C选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仍然在发展,多极化格局还未形成,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5、1960年,法国冲破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北约”。

70年代,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

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A.两极格局时代结束B.美日国关系破裂

C.资本主义阵营趋向瓦解D.多极化趋势出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两极格局时代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A;题干说的是美日出现摩擦,B项“破裂”说法错误;题干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裂痕,但不能说明资本主义阵营趋向瓦解,排除C;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法国和日本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德国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冲击了美苏两级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D正确。

26、“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由此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可知是北约的建立。

苏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建立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所以选C。

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的成立,排除A;雅尔塔体系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排除B;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排除D。

27、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这说明在作者看来()

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

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两项表述的内容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无从体现,排除AC;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从而不符合作者意思,排除D。

进一步可知,B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表述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28、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

这表明()

A.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B.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

C.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

D.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可知美苏都维护和平理念顺应国际发展大势,C项正确。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没有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排除A。

题干反映的是美苏都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制度与组织,没有体现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排除B。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29、大量“积极的”电影在1948年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派拉蒙公司重新发行《妮诺基卡》以在大选中赢得反共选票;相反,华盛顿要求《愤怒的葡萄》暂缓在法国上映,以防止法国共产党利用影片中不利的一面。

材料说明美国电影()

A.基本主宰了欧洲的电影市场

B.成为实施冷战的重要武器

C.进军欧洲主要出于政治目的

D.完全沦为政府的宣传工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环境下的美国电影的特征。

材料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